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北醫研究:MRI可望揪出憂鬱傾向

景氣持續低迷,國人憂鬱指數隨之升高,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藍亭研究發現,透過腦電波及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的影像學檢查,可以把有憂鬱傾向的人找出來,如果能及早施以認知或藥物等治療,也許可協助他們遠離憂鬱症的威脅。

藍亭表示,部分憂鬱症患者的本質是「想太多」,不是愛鑽牛角尖,就是常想些負面的事情,把自己困在情緒的泥淖裡,既走不出來,也看不到未來,多數患者是在行為異常後才被診斷出來,常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這項和雙和醫院合作的研究,以30名20幾歲的健康年輕人為受試對象,研究團隊先讓受試者躺下來,完全放鬆,不去想東想西,處於「放空」的靜息狀態,接下來讓他們看一張又一張的圖片,有暴力的,也有溫馨的,並由受試者透過按鍵回答每一張照片是否和自己有關,同時以腦電波(EEG)及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fMRI)量測大腦狀況。結果發現,自我相關性高的人,其大腦PACC區的Glutamate濃度較高,憂鬱傾向也可能相對偏高。

藍亭解釋,Glutamate和憂鬱情緒有關,Glutamate濃度越高,憂鬱傾向也越高,此時或許可透過認知療法或藥物來緩解病情。研究顯示,Glutamate和GABA這兩種大腦中的化學物質有如翹翹板的兩端,Glutamate有活化自我相關的作用,一旦濃度變高,就容易想不開而有憂鬱傾向:反觀GABA則有抑制自我相關的功能,可扮演剎車角色,轉移負面情緒及思考,並以正向面對事情。

憂鬱症 大腦 fMRI 核磁共振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