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個徵兆 測出你和手機有多親密
用手機當鬧鐘,睡醒的第一件事,先滑手機;訊息通知響個不停,兩分鐘不看就焦慮。智慧型手機讓天涯若比鄰,也讓近在眼前的人變得疏離,還帶來一堆科技文明病。該是時候重整你和手機的親密關係。
現在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但每個人用智慧型手機的方式迥異。美國赫芬頓郵報列出以下23個徵兆,檢視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方式是否健康。
1.你不會無止盡的滑手機、看動態消息,標示每天的開始和結束。
也許你起床會先伸懶腰或冥想,睡前習慣記帳或和愛人親吻晚安,但這些都和手機無關。
2.不小心把手機忘在家中,不會慌張。
不小心把手機忘在家其實會讓你煥然一新,你會感覺更輕鬆自在、具人性。最重要的是,當你回到家也不急著查看手機,因為你根本沒「錯過」什麼。
3.你不會和手機同床共眠。
你可能和手機同房睡,但保持一點距離是好的。你不會想要睡得正甜,還被老闆的緊急電郵提示聲吵醒。
4.飛航模式是飛行中最棒的一部分。
利用飛行時間與旁人交談,翻翻袋子裡幾周都沒翻動的雜誌,或小睡一下。不會有人在飛行時打擾你的私人時光。
5.不論經歷什麼令人敬畏的事情,手機仍在口袋裡。
用眼睛欣賞夕陽、名家畫作,比拍照來得好。
6.手機不是鬧鐘。
你有真正的鬧鐘,或是有鬧鐘作用的寵物。
7.不會在別人沒有秒回你的時候恐慌。
別人可能在忙,「就和你一樣」。如果你沒有在發訊後0.35秒獲得回應,也不代表對方生氣或討厭你。
8.沒有必須立即回覆訊息的同儕壓力。
簡訊之美在於,寄出後有空慢慢看。
9.不帶手機上餐桌。
用餐應該是和身旁親友交談的時刻,此外的世界可以等吃完再說。
10.佳餚不會因為拍照上傳變得更好吃。
拍食物很有趣,但盤中飧不會變得更好吃。
11.你會看紙本地圖。
驚訝吧!在Google地圖推出之前,人們還是靠地圖上的資訊前往目的地。你要相信你可以在沒有衛星導航的資源下,仍能漫遊陌生城市或爬山。
12.享受沒有螢幕的周六。
周末就該出門看看新事物,而不是在家盯著螢幕。
13.熱愛閱讀紙本書。
看電子書讓人精神疲勞,也少了翻書的觸感。此外,紙本書能助你入眠。
14.能夠專注在朋友身上。
和朋友眼神交流,打從心底聆聽朋友說話。
15.重要訊息用腦袋記著,而不是依賴手機記憶體。
留心記得上次聽音樂會、好朋友生日卡內容等。多用腦保持思路清晰。
16.不怕手機電量低。
手機需要充電,才能讓傳輸線有用武之地。等待手機「復活」的這段時間,你能做很多事。
17.享受沒有科技產品的時光。
慢跑歌單讓你跑得更起勁,但帶著純粹思維跑步是動態冥想最好的方式。
18.多花時間和狗玩,而不是對狗拍照。
寵物很可愛,但他更愛你用手摸他耳後。
19.和陌生人四目相接很尷尬,但低頭查看新通知更奇怪。
人生重要的一部分是接受每天未知的事物。接觸新事物之初可能尷尬,但這是發展新關係的關鍵要素。
20.從未不慎讓手機掉入便池。
因為你不會在廁所用手機。
21.你知道不讓手機掉在人行道上的方法,就是不要邊走邊打字。
一直低頭滑手機,會錯過許多美好事物,抬起頭來體驗世界吧!
22.在社群媒體貼文後就不管它。
你不會在意剛才的貼文有多少人按讚回應。
23.你仍喜歡和人面對面談話的感覺。
智慧型手機很棒,但在內心深處,你瞭解沒有什麼能夠取代日常對話。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治療憂鬱症 北榮設情緒精準醫療中心
女大生思覺失調幻聽休學 運動輔以長效針劑後重返校園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睡前總想吃東西?有5狀況,小心非單純嘴饞而是「夜食症」
晚上總是睡不好?建立這些良好習慣助你一夜好眠
失眠別急著吃藥 行為治療助好睡
台灣孩子越來越不快樂 兒少生活滿意度再創新低
晚上失眠怎麼辦?美國睡眠醫學學會點名14個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讓你不再夜夜數綿羊
求職超過3個月沒著落陷憂鬱 專家3建議甩負面情緒
全台深夜狂搖震出焦慮感 醫師給5個字助心安
晚上容易醒,白天又更想睡?小心已中睡眠4大陷阱
做家事有益身心 醫研究:男性投入家務可降低自殺率
發現自己精神出軌怎麼辦?心理師3招解套:自我坦承是關鍵
捨不得丟別以為是念舊! 醫:「儲物症」應就醫治療
只要碰到乳房就覺得噁心、沮喪? 小心你是罹患「悲傷乳頭症候群」了
天寒竹縣再增2人猝逝 身心科患者多出2成
男友患「睡眠性愛症」讓她好困擾 半夜粗暴求歡隔天沒印象
產後憂鬱釀憾事 醫師建議家人分擔與陪伴就醫
曬恩愛看太多? 醫:情人節到來恐懼症患者增加
情緒勒索無所不在!家人、伴侶、老闆同事、同儕朋友,常見4族群你遇過幾種?慣老闆金句引熱議
求好眠?精神科醫:睡前少喝酒、抽菸、滑手機
明天開工睡不著怎麼辦?醫解析失眠問題的3大癥結
改善心理的不安 醫:把握今天好好過 過度假設只會引來恐慌
失眠怎麼辦?醫師教5種「晚安瑜伽」,讓你改善睡眠品質、睡得更香沉!
12個孩子中有6個患思覺失調症 一部解開遺傳祕辛的家庭調查史
連假9天有沒有賭上癮? 3個現象觀察自己
狂洗手、頻檢查瓦斯開關是強迫症?精神科醫解答
年節熬夜小心加速衰老、猝死! 醫揭「黃金睡眠時間」:不一定要滿8小時
心痛如膠痕,不是一次就能清乾淨!反覆細膩的諮商對話才能讓心恢復
躺上床秒睡是睡得好?專家:晚上秒睡、白天疲累當心睡眠出問題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