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你還在用眼鏡布或衣角擦鏡片?他教正確清潔步驟 不讓眼鏡愈擦愈花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風溼過敏免疫

手指痠麻、打字卡卡要當心!罹「這疾病」未治療,關節半年內恐遭蝕

60多歲陳小姐長時間打字、緊盯電腦螢幕,去年年初發現手指、腕與肘等關節開始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伴隨手指痠麻。圖/ingimage
60多歲陳小姐長時間打字、緊盯電腦螢幕,去年年初發現手指、腕與肘等關節開始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伴隨手指痠麻。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因工作需求,60多歲陳小姐需長時間打字、緊盯電腦螢幕,去年年初發現手指、腕與肘等關節開始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伴隨手指痠麻,清晨起床後更覺僵硬疼痛,時間長達1小時以上,四處就醫,最後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料,陳家女兒今年也出現類似症狀,透過精準抗體檢測以及搭配骨骼關節超音波檢查,證實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洪偉哲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系統性發炎疾病,受到先天基因遺傳影響,加上後天免疫失調,引起發炎反應,進而攻擊侵犯相關組織與器官,主要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以及關節晨間僵硬。

以陳小姐為例,起初被認為職業病,因為常用電腦、滑鼠,引發腕隧道症候群,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合併復健,但情況時好時壞。當時因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她只能單隻手指敲打鍵盤,工作幾乎停擺,患者也陷入長時間憂鬱情緒,就醫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但骨頭已遭侵蝕。

早期診斷及積極藥物治療 非常重要

類風濕性關節炎被列在重大傷病範疇,早期診斷以及積極藥物治療效非常重要,越晚診斷越延遲治療則會導致患者關節腫痛變形,失能風險大幅提高。

隨著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與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陸續問世,雖仍無法治癒類風濕性關節炎,但病友只要積極治療,規律用藥,就能達到緩解目標,延緩病程進展,減少關節腫痛不適,擁有與一般民眾相同的生活品質。

洪偉哲醫師以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為例,優點在於使用方便,能妥善控制疾病,讓病友長期維持「疾病緩解」治療目標。飽受關節疼痛之苦的陳小姐,以前總是眉頭深鎖,但現在則能健走、慢步、爬山,充滿熱情,活力四射。

發病半年內關節即遭侵蝕、受損

全台約有近2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女多於男。洪偉哲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未積極接受治療,發病半年內關節即遭侵蝕、受損,病友務必把握前半年的黃金治療期。

國外相關研究亦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的比例遠高於一般人。骨質疏鬆,肌少症以及失智憂鬱的風險也會增加。

針對骨質疏鬆部分,洪偉哲醫師建議,臨床可以搭配使用「10年骨折評估風險工具」 ( FRAX )來做進一步評估;患者應攝取足量的鈣片以及維他命D,但需先與主治醫師討論適用劑量。

另外,評估肌少症也很重要,統計上顯示,超過52%老年族群有肌少症,一般人從20歲到80歲,預估肌肉質量減少40%,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更因發炎以及營養不良而更加惡化,這些都是全人整合醫療以及精準醫療所需重視的課題。

「123守則」控制病情

洪偉哲醫師表示,目前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醫療處置,只要患者及早就醫,定期回診以及規則接受治療,絕大多數都可達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且有效降低罹患共病的機率,甚至達到完治的目標,回歸正常的生活功能與生活品質。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提出「123守則」:1個月回診一次、2個治療目標(令疾病達到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使生活品質最佳化)及3個月後未達目標時則進一步討論是否調整用藥。

洪偉哲醫師叮嚀患者切勿自行停藥造成病情惡化,建議可從事復健、散步及伸展活動,同時避免高強度運動,調整動作及作息、避免熬夜及壓力,讓疾病控制得更好。

責任編輯:陳學梅

類風濕性關節炎 發炎反應 心血管疾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