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共處的漫漫長路 自體免疫病友的真心話
Q:自體免疫疾病對生活與家庭最大的影響?
張姐〡類風濕性關節炎20年病友
生病給我最大的遺憾,是造成家人間的疏離感。以前我親自為家人做飯,後來因關節腫痛,做飯力不從心,從此家人共聚一堂用餐的機會減少了。這個病有一天能夠痊癒是我們最大的希望,我也努力讓自己其他器官可以一直健健康康。
小俠〡乾燥症15年病友
我應該更早前就生病了,很多症狀多年來像滴水穿石般攻擊我的身體。一開始發病時因為身體發炎,容易覺得累,可以隨時睡著,當時看著同齡的朋友下班後聚會玩樂,我不解為何他們都有這種體力,我卻不行,沒有意識自己原來生病了。
Q:平常會如何照護自己的健康狀況呢?
胡小姐〡乾燥症1年病友
我跟小俠是大學同學,沒想到又因病相繫,我自己會持續追蹤肺功能,想告訴大家的重點是,要跟上一次「自己的」數據比較,我們的標準一定比一般人低一些,所以隨時觀察自己的身體各數值有沒有異常變化,才是最重要的。
林大哥〡硬皮病12年病友
一開始知道硬皮病會攻擊肺部,危害生命,我就牢牢記得醫師告訴我的:心態要正常樂觀,病情和人生才會改善。冬天到了,硬皮病病友的手腳會僵,一定要注意保暖,然後「適度」運動,我們的肺沒有一般人健康,千萬不要過度運動。
Q:與病共處這麼長的時間,最深刻的是什麼呢?
包姐〡類風濕性關節炎50年病友
我是台灣第一個換人工關節的人,術後醫師告訴我手術失敗了,因為變形的手沒辦法恢復原樣,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為不痛了就已經非常好。我最大的心願是醫療愈來愈進步,以後罹病的病友可以不用再受我們受過的苦。
龔姐〡紅斑性狼瘡40年病友
紅斑性狼瘡可能會有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炎和硬皮病等共病,讓我感到最可怕的是肺部病變,一旦纖維化成了菜瓜布,就回不去了。所以只要身體出現特殊狀況,回診時我一定會告知醫師。我們也要永保樂觀心情,認識和接受疾病,和平共處。
Q:有沒有特別想給病友的鼓勵或提醒?
陳大哥〡多發性肌炎病3年病友
患病初期,因為在國外忙碌而忽略,直到後來體力衰退嚴重,連上下床都困難,緊急返台直接從機場進醫院,確診是皮肌炎。提醒病友不要太恐慌,我想告訴大家,治療過程中,醫病互信最重要,我非常信任我的主治醫師,一切交給他。
林小姐〡病友家屬
我母親的特發性纖維化發病時來得又急又快,緊急送醫後確診是特發性肺纖維化,但所幸媽媽符合健保給付用藥,很幸運地在治療後重回正常生活。醫師告訴我們,罹患這種「沉默的重症」一定要趁早治療,想辦法保留肺功能。
聽聽醫師怎麼說
免疫疾病患者 應留意肺部警訊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林聖皓醫師
「肺纖維化可以稱它為沉默的重症」,由於肺纖維化是一種不可逆的肺病,但初期症狀為久咳或喘,很容易被輕忽,通常急性肺纖維化的患者一來到診間,就知道肺部狀況可能無法逆轉了,且過去沒有藥物能夠治療,五年存活率甚至比許多癌症來得低。所以一旦確診肺纖維化,愈早配合醫師治療,愈能延緩肺功能惡化的速度,保留較多肺功能及生活品質。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方耀凡醫師
「重視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肺部健康,已是風免科的趨勢。」多數合併肺炎的患者,一開始會咳嗽,但很難有警覺心,接下來會出現明顯的喘。疾行個短短幾十公尺,就喘到上氣不接下氣。提醒不論有無疾病,都要定期關注自己的肺部狀況,不要忽略任何小徵狀,尤其免疫疾病患者最好每半年做聽診後背下肺葉、肺部X光檢查與肺功能檢測;如有發現肺功能異常,每年至少進行一次HRCT電腦斷層掃描。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手部退化性關節炎 醫籲這幾種職業特別注意
不定時炸彈「泛視神經脊髓炎」 失能風險伴終身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37歲女發燒、紅斑、關節炎 罹罕見成人史迪爾氏症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易合併失眠、焦慮、憂鬱
擺脫千萬螞蟻爬膚酷刑 9歲異位性皮膚炎男孩重生
飲食控制對痛風發揮的作用其實有限?教授這麼說
起床晨僵 手指變形 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變天、沒碰過敏原也過敏!醫:很常見,2觀念助降過敏性鼻炎
男背痛拖20年駝背領殘障手冊 一查才知是僵直性脊椎炎
30歲男腳腫誤診痛風20年 險死才發現得遺傳病
脫口罩、髒手揉鼻子 過敏2NG動作恐增染疫風險
非常時期2大NG動作恐增染疫風險 過敏患者不可不慎
一分鐘微笑量表 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
痛風怎麼辦?專家列出控制痛風11項你該吃/不該吃的飲食清單
放任腸道發炎恐讓癌症提早上身 醫詳解潰瘍性大腸炎症狀、治療與保養重點
30歲男天冷大啖火鍋 腳趾疼痛竟是痛風
腰痠背痛一定是僵直性脊椎炎嗎? 醫:有下列4種狀況的背痛者需儘早就醫
免疫疾病易共病 一旦確診侵犯肺
自體免疫疾病 就怕引起肺纖維化
搔癢影響睡眠 異位性皮膚炎也會長不高
慢性蕁麻疹多與食物無關 醫師教你避開生活4大雷區
醫病天地/腳趾疼痛 小心痛風關節炎
穿衣吃力變天先知道 1分鐘測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況
32歲女視力衰退、飛蚊症惡化 竟與這「免疫疾病」有關
咳嗽、走路喘 自體免疫患者小心肺纖維化
愛吃炸雞、甜食、喝手搖飲 16歲高中生竟成三高及痛風候選人
脖子卡背痛別輕忽 2方法分辨僵直性脊椎炎
只要出現對稱性關節痛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破解迷思
不喝酒、沒吃海鮮 為何痛風還是會發作?醫揭關鍵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心念決定了健康!許瑞云: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