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省啦!血友病患歹勢用凝血因子 一年出血逾50次
血友病患可預防性注射基因工程用藥,增加凝血功能、減少出血機會。藥物雖有納健保給付,但有患者節儉成性,捨不得打藥,也有患者覺得麻煩而且健保很痛,未遵醫囑注射,導致一年出血逾50次。醫師提醒,反覆出血易造成器官損害及發炎,嚴重恐不良於行,患者仍應主動預防、即時記錄、完整追蹤,才能享受與常人無異的健康生活。
血友病是遺傳性血液凝固疾病,缺損基因位於人體第23對性染色體,女性XX染色體中,一個X異常、一個X正常,還能維持凝血功能,屬潛在帶因者;男性XY染色體中,唯一的X異常,就會成為顯性血友病患,所以患者常見男性。
據健保統計,我國目前約有1300名血友病患。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彭慶添指出,中重度患者從小易有不明原因瘀青,或受傷難以止血,容易被發現確診,但輕度血友病患症狀不明顯,若從未接受過可能大量出血的手術,可能一輩子也不知道患血友病,所以仍有黑數沒被發現。
彭慶添說,1960年代的醫療科技尚不發達,當時的患者出血必須輸全血,直到1967年冷凍沉澱品、血漿因子才陸續上市使用。1990年再發展基因工程用藥,只要定期注射固定劑量的凝血因子,可預防自發性出血。
長效型藥物近年也問世了,可延長凝血因子的半衰期,讓年度注射次數降低一半,大幅提升患者的治療意願。自1984年台大醫院成立我國第一座血友病中心至今,已有15家血友病中心陸續成立,醫療照護水準30年來顯著提升。
但彭慶添說,雖然醫療及藥物進步,但仍有患者從醫性不高,因為覺得一周要打二到三次針覺得麻煩,也有人覺得打針很痛而心生卻步。還有年紀較長的患者生性節儉,覺得一瓶藥很貴,捨不得用這麼多,「認命」不接受定期注射。
據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2016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重度A型病友平均每年出血次數高達13次,高於國際研究建議每年2次以內的標準約7倍。
彭慶添說,期許病友能達到年度0出血目標,但數據證明,病友的疾病教育仍有努力空間。他的門診經驗,每年出血次數逾50次的患者不在少數,但若反覆出血,以關節為例,關節腔易發炎,嚴重會致不良於行,人際關係也受影響。
4月17日為世界血友病日,有血友病之父稱號的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沈銘鏡號召約50名病友齊聚台大醫院,以「分享知識讓我們變得更強壯」主題,呼籲病友破除迷思及恐懼。
沈銘鏡強調,預防性注射能讓病友活得更健康強壯,生活與常人無異,跑步、運動都不是問題。但最重要的還是病友本身要對出血狀況隨時保持警覺,隨時記錄、隨時與醫護團隊追蹤自己的病程,才能降低出血次數。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迷思、挑戰與曙光 化學治療不再是治療唯一選項!
血友病有解?醫師學者攜手用基因編輯技術找治療方向
運動讓血友病患關節受傷?錯!醫呼籲運動增加肌肉強度
骨髓驗血建檔17年 白血症家屬完成周邊幹細胞捐贈
剛扛起家計卻罹惡疾 23歲移工妮娜骨髓移植盼開路
一直掉頭髮、容易累…醫:貧血有14症狀,多吃這些食物補營養
血紅素下降原因不單純 醫提醒這類患者當心免疫力低落
貧血了又抽血會加重病情嗎?醫師破除貧血常見迷思
牙齦流血不止是牙周病?常不明出血,他竟檢查出這病
7旬嬤暴瘦 查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6歲的靈魂住在2歲的身體裡 藉造血幹細胞一圓上學夢
血友病老翁腦出血 打68支凝血劑才救命
罹血友病怕打針隱忍 他23歲就換人工膝關節
血友病患關節病變痛六年 新療法少挨針
老人長期貧血 小心可能是「前白血病」
輕熟女雙腿莫名其妙瘀青 原來是「紫斑症」作祟
凝血因子 讓血友病免聽天由命
摸到淋巴腫好怕是癌!醫師教判斷是淋巴結還是淋巴瘤
影/爸爸捐出骨髓及周邊血液 只為救回18歲寶貝女兒
父緊急移植造血幹細胞 救獨生女一命
猛爆性肝炎併發多重感染 父移植造血幹細胞救回獨生女
捐血小板容易缺鈣?血液科醫師這麼說
女大學生暴瘦空歡喜 原來是罹淋巴癌
血友病膝關節病變 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有解
以為控制好癌症,命運卻用另一種方式帶走摯愛的生命-被忽視的血小板低下
長者骨疼、頭暈愛注意 可能多發性骨髓瘤纏身
常常想睡覺?小心缺鐵性貧血找上你
輕忽紅血球指數高 脾臟腫大才知骨髓纖維化
骨髓受贈者組「血拾人生」 盼推十萬幹細胞建檔
貧血缺鐵就補鐵? 你可能錯失身體重大疾病的警訊
猜你喜歡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