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吃雞塊誤以為挑食 11歲女患有食物攝入障礙
小朋友挑食常讓大人感到頭痛,但你有想過挑食是一種疾病嗎?英國威爾特郡斯文敦鎮的一名11歲女孩潔西卡(Jessica Thompson),自從18個月大時,就只吃雞塊,並拒絕嘗試新的食物。直到她媽媽帶潔西卡看醫生時,才發現潔西卡患有食物恐懼症──迴避或限制性食物攝入障礙(ARFID)。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潔西卡的母親茱莉婭(Julia Cain)表示,過往潔西卡嘗試吃其他食物,但總是失敗,並只吃嬰兒時期吃過的食物,例如雞塊。有時候,潔西卡的三、四頓膳食中會有薯條,但通常不會全部吃完,而帶去學校的便當只有一塊麵包,其他什麼都沒有。
茱莉婭指出,他們一家人從未一起享用過聖誕大餐,因為潔西卡完全拒絕嘗試;許多人說,「長大後問題就會改善」、「讓她肚子餓,餓了自然會吃其他食物」,但潔西卡寧願挨餓也不會進食。
茱莉婭曾帶潔西卡看過很多醫生,但都診斷為「太挑剔」而已。直到潔西卡遇到催眠治療師大衛(David Kilmurry),才診斷潔西卡罹患ARFID。在看診的三周內,大衛會在潔西卡進食前播放舒壓的音樂,至今她已經能嘗試新的食物,也能吃下完整一盤、並能吃下二十四種新的食物,「雖然還不能接受所有的食物,但對她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茱莉婭表示,十年以來第一次終於能一家人一起吃飯,享用美食。
催眠治療師大衛指出,許多人不了解ARFID,認為只是對食物挑剔的表現而已,但其實患者像潔西卡會有不舒服、焦慮、昏昏欲睡的症狀。ARFID患者要嘗試新的食物,身體反應就會如同恐懼一樣,會作嘔或嘔吐。
而針對ARFID的研究甚少,許多家長常誤以為是挑食。前期徵兆包括嗅覺、味覺高度敏感,或過敏反應、被食物噎到等,更嚴重的話會引起身心理疾病,如憂鬱症、飲食失調、缺乏維他命、視力退化等。值得注意的是,ARFID的病症較為複雜,既不是厭食症,也不是暴食症。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每年80龐貝氏症病友受惠 健保署:持續照顧罕病
龐貝氏症 醫師:早期篩檢 新藥助攻
出生就治療 龐貝氏症兒變泳將
除惡務盡 龐貝氏症新一代治療問市 提高細胞內肝醣清除效率
腳腫誤為痛風 直到喉嚨腫 才知罹罕病
25歲女不明原因腎衰竭 罹罕見高安氏動脈炎
健保署評估成本效益 保障用藥權 數據看療效
紫質症罕藥試驗 復發率降7成
紫質症痛到想撞牆 「把病當朋友」
克服顏面肩胛肱肌失養症 罕病患者拿到廚師證照
全球5分鐘1人罹多發性硬化症 馬桶女孩憂染疫罕病惡化
3歲李小妹戴呼吸器推著氧氣鋼瓶 生命小鬥士苦等換肺
「像有意識的植物人」 SMA病友戴口罩不能完全掩口鼻
罕病「泡泡寶寶」靠篩檢搶救 3個月大媽媽第一次抱哭了
影/2.5歲女娃尿布有血多處瘀青嚇壞保母!原來是罕病
長庚治罕見「毛」病 婦人揮別30年的「麻」煩
婦人罹罕病「毛毛樣」查不出 過了30多年麻痺人生
肌萎兒臨終:我先去天堂找一個家 等把拔和馬麻
8歲女童全身狂滲血流紅眼淚 一天發作5次
SMA女孩:藥改善的不僅是生命,而是活下去的方式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分四型 全台患者四百人
罕病+血癌不喪氣 全班幫她圓跑步夢
罕病中的罕病!12歲視力剩0.03 女童軒軒揮灑畫紙溫暖人心
眉骨凹、頭頂高像辛普森家族 牽引器擴張讓一歲娃頭型變圓了
治療顱縫早閉 頭顱擴張牽引不錯過大腦黃金成長期
「我要活的比他們還要久」罕病夫是她心頭痛 又掛心兒發病步後塵
發病後螢幕是他唯一的窗 直到遇見了治療師
翻轉罕見人生/肌萎症的她 當媽媽是最驕傲的身分
萬分之一在我家/二指鋼琴師的玩轉音樂之路
把罕病病友家搬進展覽 體驗萬分之一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