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林思宇/報導】
「主角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宣傳,而是工作和照顧小孩。」紀錄片「一首搖滾上月球」導演黃嘉俊選擇走最難的路,把六個罕病兒父親的紀錄片推向院線,他不在意票房,只希望不斷在絕望中找到希望的故事,能夠打動人心,觀眾可以在紛擾的社會找到愛和家庭價值。
用罕病角度 認識台灣真男人
2004年,33歲的黃嘉俊面臨許多人生的選擇,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拍攝題目,也擔任罕見疾病基金會的攝影志工,開始認識罕見疾病家庭。他說,罕見疾病是遺傳性疾病,和一般家庭最大的不同是,當一般父母享受孩子成長的喜悅時,他們眼睜睜看孩子身體功能越來越退化,甚至面臨生命終點,卻又束手無策。
每位家長為孩子努力的鏡頭歷歷在目,黃嘉俊也發現,這些問題不只是罕病老爸的問題,而是台灣社會許多家庭的問題。於是決定拍一部紀錄片,在工作之餘拍片,一拍就是六年,和劇中主角成為好朋友,但影片最想講的其實不是罕病,而是要描寫台灣男人的愛情觀。
老爸不落跑 生活壓力一肩扛
台灣每八個罕見疾病家庭,就有一個家庭的父親「落跑」。「一首搖滾上月球」的六名主角,都是沒有「落跑」的老爸,甚至為了孩子,他們換工作。其中,勇爸的太太在孩子小的時候留張紙條就離家了。這些正港的台灣男人,總是擦乾眼淚繼續走,為家庭努力打拚。
罕病兒家長,永遠不知道明天會如何。罕見疾病基金會董事長曾敏傑說,自從有罕病兒後,每晚都睡不好,半夜醒來第一件事情是推推罕病兒,看孩子是否在呼吸。
六個睏熊霸 最大心願是睡飽
片中這六個老爸也都沒睡好,才會把樂團取名「睏熊霸」,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睡飽,每周練團的時間是最好的紓壓。
主角不是型男,也不是大明星,都還在為生活辛苦奮鬥,黃嘉俊也沒有想要把他們捧為大明星,總是告訴他們「宣傳不來沒關係」,因為他們生命的本質才是最令人最敬佩的。
導演希望看過電影的人,能讓生活有正向改變。片中指導教師、四分衛樂團的陳如山,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爸,很能體會罕爸的心情,拍片的過程中,寫歌風格就和平時大不同。
讓愛傳出去 推紀錄片上院線
黃嘉俊說,儘管大家認為國片仍有市場,但台灣電影迄今還未有個成功的模式,每個導演都在嘗試。這是黃嘉俊第一部院線電影,他選擇不好走的路,自掏腰包砸千萬元,以最不受市場歡迎的紀錄片躍上大螢幕。
對票房的期待?黃嘉俊很坦然說,最難的地方已經走過,現在一切是多出來的。紀錄片行銷要靠口碑,現在希望有更多人願意走進戲院欣賞,再以螞蟻雄兵的力量擴散出去。
一部片子拍六年 價值永流傳
黃嘉俊認為,劇情作片大家笑完就忘,無法深植人心,但紀錄片卻可以,所以才會不計成本的投入,因為價值是永恆的。上部片「飛行少年」前不久才在美國五所常春藤名校播放,如果拍六年,價值可以持續60年,那就值得。
電影已正式上映,黃嘉俊希望這些「活得比我們精彩」的成功典範,能慢慢影響每個人,不再為雞毛蒜皮小事吵架、抱怨,讓社會產生一股正面的力量。
同場加映/一首搖滾,帶你上哪個星球?
六個家有罕見疾病孩子的父親,組成一支業餘搖滾樂團「睏熊霸」。音樂是他們年輕時的夢想,也是紓解壓力的良方。紀錄片中,平均年齡52歲的他們,將挑戰海洋音樂祭,結果會是什麼呢?
「以後聽到我抱怨,就從頭敲下去。」這是知名導演李烈的電影觀後感。如果一群人去看「一首搖滾上月球」,走出電影院,大家看到的角度都不一樣。有人看到罕病家庭的辛苦;有人感受到喘息服務的不健全;也有人對台灣男性不容易表達情緒的個性心有戚戚焉。
導演很巧妙的把每個故事點到為止,大家可以各自解讀,這也是本片最值得咀嚼的地方。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