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永順/嘉義縣報導】
66歲吳姓男子年初連續腹痛、發燒求診,結果是少見的細菌性主動脈瘤破裂,嚴重可能致命。經醫師置入動脈支架,修補腹主動脈後康復。
醫師研判,吳姓男子疑因手部傷口遭狗舔過,感染巴氏桿菌,加上免疫力差,出現菌血症,使主動脈瘤破裂。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偉華表示,細菌感染造成主動脈瘤破裂,在台灣以沙門桿菌最常見,主要存在於不新鮮肉品,吳姓患者感染巴氏桿菌,相當罕見。
由於患者主動脈瘤在上腸系膜動脈、腹腔幹動脈間,如採傳統手術,置換腹主動脈,風險較高,死亡率高達二到五成。
陳偉華與患者討論後,決定採用「煙囪式全動脈支架置放術」,腹主動脈破裂處採用動脈支架修補,上腸系膜動脈、腹腔幹動脈、左右腎動脈的4條分支,總計置入5根支架,即所謂的「煙囪」,利用分流提供血流。
陳偉華表示,主動脈瘤位於後腹腔,不容易從生理檢查發現,典型症狀有廣泛的不舒服感,一般會發燒、肚子痛,甚至摸到跳動的腫塊。
至於感染原因,經兩套血液培養都發現巴氏桿菌,這種菌種以貓狗等家禽唾液較多。患者表示,家中雖有養狗,但沒被狗咬過,懷疑是手部在某時間點有傷口,可能當時免疫力較差,且血管破裂點有斑塊,細菌停在斑塊並侵蝕體內,諸多巧合才產生症狀。
陳偉華強調,愛狗人士只要保持衛生,不必擔憂感染,但糖尿病、洗腎及免疫力較差者,應少接觸貓狗,以免身體狀況較差時遭感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