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要運動? 別懷疑!想養心真的該動
現年69歲張先生,身體狀況一向很好,退休後仍天天下田照顧果園,沒想到日前開始覺得活動時越來越容易喘,雙腳也越來越腫,檢查確診為心臟衰竭;住院後接受心導管治療隔天,復健部主治醫師就到床邊評估,建議開始進行心肺復健運動,但張先生百思不得其解,認為一活動就會喘,是要怎麼做運動?都心臟衰竭了,不是應該好好休息?運動會不會有危險?
目前醫學上並無「治癒」心臟衰竭的特效藥,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心臟衰竭病人也需長期接受藥物及飲食控制,除了定期回心臟科追蹤吃藥控制之外,進行心肺復健也是治療中很重要的一環。
經研究顯示:進行規律運動後能提升氧氣在體內的利用率,進而減少日常活動對心臟的負擔,讓病人「很有感」。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心肺運動能降低死亡率與住院率、提升心肺功能與生活品質,且一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一併控制。
那麼該如何進行有效且安全的運動?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龔聖淳指出,完整的心臟衰竭治療計畫須包含心臟科醫師的藥方及復健科醫師的運動處方,兩者缺一不可;開立運動處方就如同開藥方,會依每個人狀況不同做調整。
何時適合開始心肺復健?其實在住院期間,甚至在加護病房內,只要經復健科醫師評估後,就可以開始。心肺復健共分三階段:
第一階段:急性住院期
由物理治療師教導緩和、漸進式運動,從床上運動開始,逐步進展為坐、站、以至行走甚至爬樓梯;避免病人因臥床太久而肌力萎縮或併發肺炎。同時衛教病人及家屬運動的好處,以及回家後如何安全進行運動。
第二階段:亞急性門診復健+居家活動期
延續第一階段運動,依個人狀況從低強度運動漸增為中強度,由於此時身體狀況尚未很穩定,至門診復健可依心肺運動測試評估運動風險、並在運動時同步監測心臟狀況;治療師也會繼續衛教安全居家運動方式、並給予心理支持。
此階段目標是順利讓病人回歸職場、勝任多數日常生活活動、甚至休閒娛樂,同時培養運動習慣。
第三階段:居家維持期
目標為繼續維持體能,並養成每周運動至少三次之良好習慣。
龔聖淳再次強調,心肺復健已被證實為一種非藥物、非侵入性的治療,不僅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更能降低心衰病人的憂鬱、焦慮,可說是同時提升生理及心理狀態的特效藥。
延伸閱讀:
胸痛是心臟出問題? 先看看是不是這7種原因引起的
心臟最怕溫差大! 養成5習慣防心血管遭偷襲

常春月刊
《常春月刊》自1983年創刊以來,一直以讀者信賴的家庭醫師自詡,內容由醫藥記者專訪各大醫院知名醫師,緊扣趨勢的議題、權威嚴謹的內容,文字淺顯易懂卻又不失專業,不但能讓讀者獲取最新醫藥保健常識與訊息,也深獲醫藥界的肯定。
《常春月刊》官網:https://www.ttvc.com.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規律進食、按時吃藥、量血糖血壓 慢性病患平安健康過好年
健保大數據/109年全身麻醉執行件數10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麻醉執行特色院所
全身麻醉其實比較安全?醫:半麻有更多不確定性
選擇半身麻醉還是全身麻醉?專科醫教你判斷依據
哪些選項CP值最高?一張表看懂麻醉自費項目費用
麻醉一定要由專科醫師執行嗎?醫曝麻醉2個最危險時刻
有喝酒習慣會不會讓麻醉無效?醫師詳解你最想問的麻醉問題
手腳冰冷睡不著靠喝酒、電熱毯暖身?醫揪NG保暖行為
成人打了新冠疫苗就百毒不侵? 醫師提高風險疾病指南
睡覺放件外套助防心肌梗塞 醫籲防範天冷6疾病風險
你的頭痛是哪種?頭痛位置、症狀、原因一圖看懂
救護車緊急送醫該如何挑選適當醫院?以就近適當為原則
高雄長庚以熱消融治腮腺瘤 免除病患顏面麻痺危險
萬別大意! 一男子連日唉聲嘆氣,竟引發「呼吸性鹼中毒」
瘀青要熱敷還冰敷?醫:4情況速就醫 2招加速恢復
淋雨濕身加這動作恐「又癢又腫」 醫:千萬別做
健保大數據/109年急診案件前10大症狀檢傷分類排名
健保大數據/109年急診人次10大醫院、109年第一級檢傷分類件數10大醫院
健保大數據/急診醫療特色醫院
急診案件前10大症狀排名 腹痛、頭暈、發燒最大宗
解決急診大塞車 健保署長李伯璋:研擬使用者付費
各種檢查不必等 急診好划算?醫提醒:感染風險高
急診沒有比較快!數據顯示醫院愈大等待時間愈久
肝、腎長水泡會變成癌嗎?醫解析囊腫、腫瘤區別
常被靜電電到?當心是你太累!醫師教你緩解方法
休假當沙發馬鈴薯?醫師警告2種人最好要稍微活動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影/氣溫突然驟降 23歲女子手腳冰麻查出是寒性體質
想要感冒快快好 試試7方法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排便後不要擦太乾淨 醫建議:擦到淡黃色就收手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