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睡醒內褲黃一片 18歲男大生染淋病!男女症狀不太一樣,性伴侶應一起治療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百病漫談

動作性手抖 舀湯灑一桌

【聯合報/記者彭芸芳/新竹報導】

新竹市30歲的李小姐發現用湯匙舀湯,湯汁常溢出來;上台做簡報,拿雷射筆的手老是抖得對不準目標,「我是不是得了巴金森氏症?」求醫後才知是種「動作性手抖」。

署立新竹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蔡佩君表示,其實會手抖、頭抖、甚至下巴抖、聲帶抖的人不少,每天門診都會遇到,盛行率是0.3%到1.7%,年紀最小約15歲。手抖患者通常都是因倒水或喝湯時總是溢出來求診;頭抖的則是家人覺得「你怎麼看電視時一直搖頭,對劇情不滿意嗎?」

蔡佩君指出,門診遇到這種病人時,會請他雙手向前平舉,通常會抖得很明顯,但如果請他坐下,把手平放膝上休息,講些話轉移注意力,就會發現手並不抖,像李小姐即是,且她走路快速,動作靈活,診斷為姿勢性的手抖,屬於「動作性手抖」的一種。

這種「動作性手抖」不同於巴金森氏症的「休息性手抖」,通常由一隻手開始,然後另一隻手也會,隨著年齡慢慢越來越明顯,有些是自體性遺傳,有些原因不明,如果保持某個姿勢,例如手平舉時就會放大而明顯,還有當焦慮緊張、疲勞時,都會出現。

巴金森氏症是「休息性手抖」,當雙手處於休息狀態時,即使放在膝上,也會出現規律性的顫抖,有時腳也會抖,病人還會手腳僵硬、活動變慢、步態不穩。

蔡佩君指出,「動作性手抖」如果不嚴重,不影響生活或工作時,不一定要治療;若嚴重時,可以藉由藥物控制症狀,不必過於擔憂,所以她開給李小姐控制的藥物,建議她要上台簡報時或到特殊場合前,可服用以避免尷尬,平時倒是不一定要服藥。

【2009/07/22 聯合報】

手抖 巴金森氏症 內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