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走到最後一段路,最需要的不是急救,而是有人願意陪伴、傾聽、守候。在安寧與居家照護的現場,有醫師、藥師與護理師默默守護,用專業與溫暖,讓病人得以善終,家屬得以安心。
「想陪病人終老」 藥師送藥到山海 守護安寧患者最後一哩路
故事12
主角:嘉義春森藥局負責藥師蔡有隆
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我想要陪個案終老」。為了這個心願,春森藥局負責藥師蔡有隆2015年自行開業,致力居家安寧照護。即使沒有給付,他仍不計成本,定期參與醫護安寧團隊、居家關懷,甚至成為個案和醫師溝通的橋梁。
蔡有隆有著完整的藥師資歷,待過藥廠,曾任大型醫院及連鎖藥局藥師。會投入居家安寧照護,源自於在大林慈濟醫院的經歷。
熟識患者「走了」 埋下轉職種子
身為臨床藥師,支援腫瘤、重症加護、安寧病房的藥事服務,蔡有隆也與長期接受治療的患者建立情誼。有一位他熟識的患者很久沒有回醫院治療,一問之下才發現人已經走了,「沒有辦法辦法陪他走到最後」,心中湧起一股遺憾又複雜的心情,為他日後投入居家安寧埋下了種子。
在居家安寧療護體系中,藥師主要的工作還是調劑,但為了完成自己「全人照顧」的理想,他仍自費完成所有的課程,「我應該是第一個完成安寧甲類課程的藥師。」他說。
關心個案身心靈 超越藥師職責
蔡有隆在居家安寧照護上所做的,早已超過藥師的職責。醫師開一張處方,蔡有隆完成調劑 ,「我送藥過去個案家的時候,會做一系列的訪視,用藥評估、說明之外,個案的身心靈關懷我全都做。」融入整個安寧的團隊之中。在居家安寧的照護中,不像醫師有一點權威,藥師可以更貼近患者和家屬,具有氣喘、糖尿病及慢性腎臟 病等衛教師資格的蔡有隆,會趁送藥的時候觀察有沒有什麼地方沒有照顧到。
上山下海送藥到偏鄉 笑稱結善緣
只要有需求,蔡有隆上山下海送藥到府,藥局在嘉義民雄,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到海線布袋,或是到海拔一千多公尺阿里山奮起湖,都可以看到他送藥的身影。一人經營藥局,長途送藥來回路程花上半天,藥局就先停業。在別人眼中有如「做功德」,蔡有隆笑說,「對我來說是結善緣。」
安寧居家沒納入健保 盼制度跟上
服務過800多個個案,看過800多個不同的人生故事,蔡有隆期望未來安寧居家療護能廣納藥事服務給付,衛生主管機關以輔導代替管理,讓更多有心,有臨床照護專業的藥師也能投入居家安寧相關照護的行列。
從救人到送別 醫師蕭錦洲30年守護溪口病人最後尊嚴
故事13
主角:嘉義錦洲診所院長蕭錦洲
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第一個安寧的個案,我印象最深,讓我有震撼到。」在嘉義溪口開業30年多的錦洲診所院長蕭錦洲說。
溪口是農業鄉鎮,青壯年人口外移,患者大多是行動不便的長者。早在還沒有居家醫療、安寧給付制度的年代,蕭錦洲就常「往診」,到長者或行動不便患者家中訪視,提供醫療服務,他說,「溪口到大醫院不方便,走向居家醫療可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8年陪伴近百位患者就地善終
2017年嘉義基督教醫院開始做居家醫療安寧服務,蕭錦洲應安寧緩和療護中心主任陳鼎達的邀請,加入嘉基的團隊,負責照顧溪口附近的個案。8年來,他與團隊已協助8、90位患者就地善終。
其中最難忘的第一個個案,是一位子宮頸癌末期的阿嬤。她在嘉基住院,卻心心念念想回梅山太興的老家。蕭錦洲記得,第一次上山探視,阿嬤因腹水而極度虛弱,家屬已有心理準備。沒想到隔兩天再訪視,迎接他們的已是覆著白布的身影,及已經在念佛的家人。
「那個場景真的讓我很震撼,當時沒有想到阿嬤這麼快就走了。」跟阿嬤的兒子女兒已經成為好友的蕭錦洲說,「這麼多年,生死也看得比較多了,已經能平靜的面對」。
一家兩代醫者 讓醫療支持傳承
其實,他選擇在溪口開業,並非刻意返鄉,而是一段因緣。當年在急診救回一位休克患者,病人正是溪口人。住院時,患者聽聞蕭錦洲想開業卻不知選哪裡好,便邀他落腳溪口。沒想到一待就是30多年。如今,連學中醫的女兒也回到溪口,在二樓開起了中醫診所。
從往診到居家安寧,從西醫到中醫。蕭錦洲對於溪口居民的醫療支持,已經落地生根,並將繼續傳承下去。
‧64歲退休男擁1600萬「從不缺錢」三餐都叫外送最後得憂鬱症
‧50歲妻「看情色漫畫洩欲」卻不讓丈夫碰!她怒吐嫌對方噁心原因
‧衣服斷捨離標準除了「一年沒穿」以外 還有5徵兆暗示該放手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