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滿肚子氣卻放不出來怎麼辦?小心「這幾種脹氣」恐是疾病警訊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醫聲要聞

坊間麻醉師無醫師資格!7成民眾手術不知誰幫自己麻醉/麻醉安全1

根據調查,有七成民眾不知道幫自己麻醉的人是誰。圖/取自Freepik
根據調查,有七成民眾不知道幫自己麻醉的人是誰。圖/取自Freepik

聽健康

00:00/00:00

日前傳出新北市一名74歲婦人赴醫美診所進行拉皮手術,疑似打完麻醉後失去意識送醫不治,因此引發大眾對麻醉議題的關注、討論。

依據衛福部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2021年年報統計資訊,醫院自主通報麻醉事件就有91件,診所病安通報數少而未細分,且若無自主通報,恐怕隱藏不少問題。

日前有份調查也發現,無論在診所或大醫院,有七成民眾接受手術時不知道施行麻醉者是誰,而有些坊間診所聲稱配置「麻醉師」,其實並非麻醉專科醫師,無形中導致病人陷入危險。

台北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記者陳正興/攝影
台北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記者陳正興/攝影

據推估,台灣每年約有150萬例全身麻醉手術,但截至去年底,麻醉專科醫師領證人數1538人,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指出,「少數診所考量到成本,私下讓麻醉護理師執行麻醉醫療業務,坊間常稱作麻醉師」。麻醉科醫師可執行所有麻醉醫療行為,而麻醉護理師僅能在麻醉醫師指導下,進行醫療輔助行為,民眾多不清楚兩者區別。

麻醉醫師、監測儀器、藥物缺一不可

日前台灣麻醉醫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和合作夥伴台灣東洋藥品公司,共同舉辦「Wake up!麻醉沒那麼簡單」論壇。在場專家呼籲,麻醉牽涉到「術後是否醒過來」的生死議題,以及「術後多久恢復、舒適度」的品質問題,須仰賴麻醉專科醫師專業、監測儀器即時監控,以及藥物精準作用,才能有效提升整體麻醉安全,提醒民眾也要多關注麻醉安全議題。

台灣麻醉醫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和合作夥伴台灣東洋藥品公司日前共同舉辦「Wake up!麻醉沒那麼簡單」論壇。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科主任丁乾坤(左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陳坤堡、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李中月、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共同與會。記者陳正興/攝影
台灣麻醉醫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和合作夥伴台灣東洋藥品公司日前共同舉辦「Wake up!麻醉沒那麼簡單」論壇。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科主任丁乾坤(左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陳坤堡、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李中月、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共同與會。記者陳正興/攝影

余黃平表示,大至手術開刀,小至醫美、健檢都會使用到麻醉,台灣麻醉死亡風險已降低到十萬分之一,與其他先進國家接近,偶爾會聽到的麻醉意外,除了病人本身病況、藥物過敏等原因外,也與執行麻醉者非麻醉專科醫師有關。(延伸閱讀:🎧|手術前禁食原因?麻醉醫師告訴你開刀前如何評估準備!)

「麻醉醫師是開刀病人的守護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陳坤堡表示,民眾接受麻醉前,應積極主動參與麻醉諮詢,確認麻醉執行者身份。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科主任丁乾坤則認為,每個人的體質及病況都不同,不可能套用一樣的麻醉公式,必須個人化處理進行精準麻醉,藥物、監測及醫療團隊缺一不可,才能降低麻醉副作用發生的機率。

特管法、品質認證增加麻醉安全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簡任技正李中月表示,特管辦法、品質認證可保障民眾麻醉安全。記者陳正興/攝影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簡任技正李中月表示,特管辦法、品質認證可保障民眾麻醉安全。記者陳正興/攝影

台灣醫美診所林立,為確保醫美手術安全,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李中月表示,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第27條規定,全身麻醉及八大高風險美容醫學手術須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輕、中度鎮靜手術則可由手術醫師以外、其他受麻醉鎮靜相關訓練的醫師執行。

此外,為了減少麻醉事件的發生,衛福部持續將提升手術安全列為醫院維護病人安全、醫療品質的重要目標,醫策會則自2019年起推動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確保醫美診所的手術、麻醉施行者合乎法規,具有完善的緊急後送機制等等。李中月說,目前制度採取鼓勵性質,民眾可以了解是否具有認證標章,手術、治療品質較有保障,「這是人命關天!只要有出狀況,一定會究責,以行政法、刑法等論處」。

麻醉三階段照護 製表/周佩怡
麻醉三階段照護 製表/周佩怡

(責任編輯:周佩怡)

全身麻醉 醫美 美容 麻醉鎮靜 健檢 手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