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治療骨肉瘤成績斐然,截肢率不到百分之五,低於全球文獻平均值。疫情之下,台北榮總依然為了照顧全球病童而努力,三月時,為了讓來自東南亞的17歲少女保留骨本,等不及14天隔離期滿就緊急手術,醫護穿著厚重裝備,在負壓手術室裡揮汗動刀6小時。
來自東南亞 入境三天開刀
這位少女來自東南亞先進國家,熱愛登山和運動,她當醫師的父親打聽到台北榮總的治療成績,尤其生物性重建技術可保留骨本,於是不畏疫情,向衛福部提出緊急申請,突破許多關卡遠道而來。由於少女的骨骼已被癌細胞嚴重侵蝕,再不動手術就可能骨折甚至截肢,入境第三天就緊急手術。
這台刀 讓陳威明刻骨銘心
手術由台北榮總副院長陳威明、骨科主治醫師陳昭銘及多位醫護一同進行,這也是陳威明首次在北榮因應疫情設立的負壓手術室為患者手術。
由於負壓手術室中的冷氣被抽走,無法降溫,醫護又得穿防護衣、隔離衣、N95口罩及面罩,加上骨科開刀需要電鋸和鐵錘,醫師汗如雨下,從旁協助的護理人員一直幫忙擦汗,大家還得小心翼翼,別讓汗水滴到傷口。陳威明開了三萬台刀,他說這台刀讓他刻骨銘心,深刻體會疫情期間第一線醫護的辛苦。
台灣骨肉瘤截肢率低,部分因自體生物性重建技術獨步全球,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有機會挽救的肢體。作法是將骨頭取出,接受高劑量放射線或液態氮超低溫冷凍,殺滅腫瘤後,再植回體內。陳威明解釋,自己的骨頭不會排斥及尺寸不合,日後更保留活細胞再長入、骨頭活化的機會,絕對比重重的鋼骨好,孩子不需從此成為鋼骨人。
亞太新任理事長 台灣接掌
台北榮總持續改良自體生物性重建技術,亞太骨腫瘤大會上月在日本舉行,陳昭銘獲得口頭論文發表第二名,題目便是尋找改良材料,讓膝、髖關節軟骨不受生物性重建影響。
陳威明則經由同步視訊,從現任理事長、日本岡山大學教授尾崎敏文手中接下亞太骨骼肌肉系統腫瘤學會新任理事長,這是第一次由台灣接下重任,若全球疫情控制穩定,預計後年在台舉辦亞太盛會,展現台灣醫療實力及擴大影響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