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球有2/3成年人吃不夠 研究揭4關鍵營養素及如何從飲食補足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慢病防治

精神病患者出院失聯,怎解?重磅級專家提「一重要建議」/翻轉精障人生4

在精神醫學的精神病治療領域,讓精神病患者能回歸社區,是一項很重要的目標,不過這條看似筆直的道路,卻顯漫長。圖/取自Freepik
在精神醫學的精神病治療領域,讓精神病患者能回歸社區,是一項很重要的目標,不過這條看似筆直的道路,卻顯漫長。圖/取自Freepik

聽健康

00:00/00:00

「當精神病患者認為自己被當成病人,很容易就會跑掉…」

在精神醫學的精神病治療領域,讓精神病患者能回歸社區,是一項很重要的目標,不過這條看似筆直的道路,卻顯漫長。在台灣精神醫學會與聯合報主辦的2023年「完善精神照護體系,治療策略挑戰與展望」專家會議中,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徐淑婷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病患因急性發作住院、出院後,若接受急性後期照護服務(PAC),也就是有專人定期訪視、追蹤,接受治療的狀況的確比較穩定,但根據統計,大約有三成病患不願接受PAC服務,因而失聯、跑掉。

把病患當成一般人,才能真正留住病患的心

專長於復健精神醫學的徐淑婷說,許多病患並不喜歡「被當成病人看待」,因而對社區資源所提供的「支持、照護」,產生抗拒之心,也因此有三成多的人從此不願接受社區資源的服務。

徐淑婷強調,精神復健和社區支持系統必須朝3E方向前進,也就是Enlightenment(啟發)、Empowerment(賦權)與Enablement(賦能),在「啟發」方面,重點是要讓病患對他們的疾病與所處處境有所覺悟,在「賦權」方面,則是要讓工作人員可以擁有更專業的技術,進而做出更精準的判斷,至於在「賦能」上,當精神病病患回到社區、校園,勞動、就學等環境因素也得調整,才能讓病患真正發揮實力、能力,同時也會更有自信。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徐淑婷指出,根據統計大約有三成病患不願接受「急性後期照護」(Post-acute care, PAC)服務因而失聯,建議可參考國外的做法,若微型社區復健機構舉辦一些活動使病人參與,社區中流失的患者或可逐漸回歸。記者黃義書/攝影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徐淑婷指出,根據統計大約有三成病患不願接受「急性後期照護」(Post-acute care, PAC)服務因而失聯,建議可參考國外的做法,若微型社區復健機構舉辦一些活動使病人參與,社區中流失的患者或可逐漸回歸。記者黃義書/攝影

社區支持,也要包含社交、生活

徐淑婷指出,社區支持不只有精神復健,也包含社交、生活,當前的困境在於,不論醫療、社會福利,都由機構或民間團體負責,患者若不喜歡與不熟的人互動,就會排斥,若微型社區復健機構舉辦的活動,可以讓病患認為自己只是像去看場電影,或做些健身運動等健康的事,接受度就回提升,社區中流失的患者或可逐漸回歸。

徐淑婷也觀察到,不少接受PAC服務的病患,常摻雜經濟層面問題。凱旋醫院團隊在尋覓這群人時,發現許多病患居住於較弱勢區域,人口流動也較頻繁,導致機構常發生找不到人的情形。若要佈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不能只將重點放在「三段五級」的追蹤,應規劃「以病人為中心」的機制,才能真正幫助到病患。

跑遍大台北,就為了找「看不見的病人」

談起社區內「看不見的病人」,國軍桃園總醫院教學副院長楊斯年很有感,擔任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院長時,他與醫療團隊負責追蹤所列管的22位街友病患,當時,他和團隊夥伴跑遍大台北,「患者今天在台北火車站,我們就到台北車站,明天我們到華山,之後又到龍山寺。」同時,在他任內,他也力邀民間團體、基層醫院合作綠色通道等,堅持一定要做好社區照護。

國軍桃園總醫院教學副院長楊斯年任職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院長時,院方列管22位街友病患,力邀民間團體、基層醫院合作綠色通道等,堅持一定要做好社區照護。記者黃義書/攝影
國軍桃園總醫院教學副院長楊斯年任職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院長時,院方列管22位街友病患,力邀民間團體、基層醫院合作綠色通道等,堅持一定要做好社區照護。記者黃義書/攝影

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王仁邦說,他在20年前,曾參訪德國長效針劑門診,為吸引患者前來,該門診規劃提供咖啡、茶點及上網空間,所以他認為,「必須要有誘因或強制力,才會讓病患願意接受長效針劑的治療,在精神疾病治療等知識的傳播上,也要讓社會大眾了解長效針劑的真正功能、特點,否則存有似是而非的言論,只會徒增誤解。

他強調,未來計畫精神科基層診所能與社區心衛中心攜手提供服務,往後也會和台大、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設置轉診流程,進行垂直合作,這也是第一線基層精神科診所未來要做的事。

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王仁邦說,未來計畫精神科基層診所能與社區心衛中心攜手提供服務,往後也會和醫院設置轉診流程,進行垂直合作。記者黃義書/攝影
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王仁邦說,未來計畫精神科基層診所能與社區心衛中心攜手提供服務,往後也會和醫院設置轉診流程,進行垂直合作。記者黃義書/攝影

建立病患信任感,也是重要一環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副司長鄭淑心強調,新版《精神衛生法》即將在明年底上路,修法後,不僅讓國家資源挹注民間團體,各部會也協力幫忙,並建置全台七十一處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PAC患者回歸社區,總計三個月內有六次的醫療追蹤訪視服務,三次必須由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派員與病患出院的醫院人員共同訪視,以建立與患者的信任感;後續到宅訪視,實際上也能觀察病人與家人間的互動情況。

面對各方諸多的建議,鄭淑心指出,在91條條文內,社區支持相關條文,就有13條,有了法源依據,便能讓國家資源朝社區靠攏,而各部會也需協力合作,包含勞動部就業支持以回歸職場、教育部協助生病學生,並讓學子在校園內獲得更多支持等,特別是民間團體這塊,支持對象更需要囊括家人、照顧者。

政策必須接地氣,才能真正發揮效果

鄭淑心表示,目前正著手和第一線地方政府、衛生局、醫療機構、民間團體及人權團體等對話,進行子法規的細部規範計畫,銜接所有環節,「上路之後要接地氣,而非唱高調。」

【延伸閱讀】

🎧|李玟逝世揭精神疾病現況 蔡長哲籲藉教育撕標籤

翻轉精障人生1/百萬精神病家屬陷「旋轉門」魔咒?精神科權威提三神招解套

翻轉精障人生2/精神病病患出院,家人只能剉著等?精神科權威建議「這樣做」

翻轉精障人生3/這家醫院靠「一神招」,讓精神病人主動想打針、治療!

翻轉精障人生4/精神病患者出院失聯,怎解?重磅級專家提「一重要建議」

翻轉精障人生5/不捨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家人受苦?研究:用「這招」很有效

精神病 精神科 治療 精神復健 心理健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