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好二千三百萬民眾健康及提供優質醫療工作環境,政府責無旁貸。目前推動的「分級醫療」策略,就在導正國內醫療生態朝正向發展,長遠來看,避免大型醫院湧入過多輕症病人,排擠急重症患者就醫機會,也是減少「血汗醫院」造成醫護人員過勞的解方之一。就像小英政府推動年金改革,今天如果不做,未來仍要面對,而醫療改革的腳步必須穩健,才能走得更遠。
健保確實降低就醫障礙
健保署日前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過去三年來,國人對全民健保整體滿意度持續攀升,至108年達89.7%,創歷史新高。
國人對健保持正向肯定態度的三項主要原因,分別是「就醫可近性、減輕醫療負擔、健保保費收費合理」,健保制度確實降低民眾就醫的經濟障礙。
調查也指出,85.3%民眾認同「分級醫療」,有就醫需求優先到附近診所,再由醫師判定病情嚴重程度,評估是否需要轉診至大醫院;但仍有70%民眾主觀認為大醫院專業能力普遍比診所好,而且有50.6%民眾無法自我辨識輕症與疾病嚴重度。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日前開會時,邱泰源、劉建國、吳玉琴、楊曜、黃秀芳、蔣萬安、李彥秀、徐志榮等委員都對分級醫療有所期待並高度關注。
強化轉診 小病不去大醫院
台灣的基層醫師都已在醫學中心接受過完整良好訓練,目前健保署也已建置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如今在醫院做過的檢驗檢查報告及影像,各家診所的電腦都可馬上調閱,希望民眾相信「厝邊有好醫師,社區也有好醫院」。
衛福部陳時中部長表示,要擴大健保「家庭醫師整合性照顧護計畫」的照護對象,鼓勵民眾看病先找家庭醫師,另一方面增加轉診的支付誘因,並強化上下轉診順暢度,讓民眾不要大小病都往大醫院。
另外,區域級以上醫院門診減量是「分級醫療」重要政策之一。健保署與醫界多次協商,決定排除重大傷病(包含罕病)、急診、轉診、山地離島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等13項,另也考量醫院執行復健、同一療程、排檢等個案,這類「診察費為0」案件僅計算點數,可排除在門診減量範圍。
用大數據分析醫療行為
不過,最近透過大數據分析,發現部分醫院將「穩定」病人調整為「不穩定」、重大傷病案件大幅成長、門診手術排除項目案件及「診察費為0」案件大幅成長,藉此迴避健保規定。本人以個人名義發信請各醫院院長正確上傳資料,只要發現不實申報,依法核扣處理,未來也會持續將各院大數據分析所呈現醫療行為提供各院院長參考,加強自我管理。
大多數醫師並不清楚「藥品支出目標制」(DET),也不知道藥品超支就要調整藥價,醫師開立處方若有太多不必要用藥行為也間接影響健保核價,當藥價調整,也影響原廠藥在台銷售的意願。健保署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積極提供病人有效的新藥、新醫材、新療法,若是財務壓力的考量,就僅能選擇性引進。
健保總額費用是固定,錢必須花在刀口上,盼望所有醫療提供者與民眾共同努力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讓真正的病人盡量有機會接受最好的醫療特材與藥品,才是積極正向的健保改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