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北辰
諮商心理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葉北辰
諮商心理師
健康版╳元氣網
你是照顧者嗎?當家中成員多,有溝通衝突嗎?有照顧的苦水想說,卻說不出口嗎?明明已經這麼盡力照顧了,其他家人卻不理解?「慢病好日子」日前直播以「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為題,邀請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葉北辰分享常見的照顧問題,並提供各種避免溝通衝突的方法。
長年與媽媽輪流照顧奶奶的雅雯,終於在奶奶辭世後開始找回人生。她回想那段照顧的日子,任何一句不順耳的話都能成為發脾氣的原因,雖發現異狀卻不願承認,後續因親友常指責照顧方式,負面情緒接踵而來,讓原本不願正視的憂鬱症狀瞬間爆發。
雅雯與一般照顧者一樣,容易陷入「只有我能好好照顧你」的強烈責任感中,卻忘記要好好照顧自己,反而讓自己生病。
據家庭照顧者總會統計,全台的失能、失智或身障者,多達五成是由家人照顧。從最親密的家人成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許多情緒都需要調整。
照顧者最常見的負面情緒,多源自「照顧沒被看見」、「不切實際罪惡感」、「被照顧者不配合」等原因。
「天邊孝子症候群」時常在照顧現場出現,平時沒照顧家人的親友,久久回到照顧現場,就開始批評貼身照顧者什麼都做不好,原本就已飽受壓力的照顧者,不但沒被肯定還被批評,時常會反應自己照顧的努力沒被看見。
再者是,許多照顧者會給自己設定超出能力的目標,如不能讓被照顧者受任何一點傷,使得任何事都要求親力親為,某日突然空出喘息時間,與朋友外出喝下午茶,過程卻絲毫沒有放鬆,反而出現滿滿罪惡感,認為自己應該好好待在被照顧者身邊。
回到照顧現場的照顧者,長輩恐因為失智、失能或個性較固執等因素,不願意配合照顧者,也會讓照顧者洩氣。照顧者也是人,千萬要記住「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別人」,遇見天邊孝子症候群親友,別強忍內心的委屈,適時地向親友表達或致電給朋友抱怨都是好事。不過選擇抱怨的對象,別找喜歡給意見的朋友,而是願意安靜聆聽者,才不會讓抱怨變成積怨。
為讓家人也能了解照顧狀況,可定期召開「正式」的家庭會議,按照流程進行,有效報告照顧工作的前後原因,以及討論後續照顧決策,讓家人皆有參與感,一來避免指手畫腳,也避免家庭會議淪於爭吵大會。
願意肩負起照顧責任者,大多「負責任」或「責任心高」,卻又常會鑽牛角尖,如事件發生後,會認定一定要先解決A問題,才能改善情況,偏偏A問題不是自己能完成,反而陷入否定自我的情況。
人生中很多問題,時間過了就不再是問題,照顧每一步的過程中不可能處處完美,有時放過自己,讓照顧這件事能漸漸日常化,不再是一件高壓、不能放鬆的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