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復健科診所裡總是擠滿痠痛患者,對他們來說,電療熱敷已是他們治療疼痛的一部分,復健醫學會理事毛琪瑛指出,這些被動治療可緩解疼痛,但絕非唯一治療,應在醫師評估及建議下,持續適合的運動治療,保持正確的姿勢,才能逐漸遠離痠痛人生。
毛琪瑛說,電療、熱敷、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衛教,以及藥物、針劑或手術,都是治療痠痛病人的選項,武器眾多,對所有病人都絕不會是單一選項,更不能說「不是熱敷電療,就是徒手治療」,這種「二分法」是不對的。
所有物理治療用的電療、牽引治療等… 是物理治療師學程中的重要課程。這些「物理治療因子」來做病人疼痛的處理,不管是臨床或是學理都有所依據,但都不會是單一處理方式,而是整合上述眾多治療項目之一。也因為復健醫療機構在台灣的可親性,有機會讓病人得到更好的療效。
毛琪瑛以打棒球來比喻治療痠痛的療程,必須一壘一壘地跑,才能衝回本壘板得分。而熱敷、電療、徒手、 藥物、針劑等項目均是一壘治療,目的是用於緩解疼痛,醫師會依病患的情況給出適當的處方。 有些相當急性發炎疼痛的患者甚至稍微一動就痛到不行,這時休息、藥物、冰敷、電療在第一時間甚至都比徒手來得重要。
治療之前,醫師的診斷是最重要的。 包括病史、評估 、理學檢查、影像檢查…。 即使看到的處方是「熱敷、電療、拉腰」,在這個處方走出診間之前,是需要醫師的專業評估與診斷。甚至有些病人根本不適合做復健, 而必須立即轉介處理,這就需要醫師的專業訓練與敏感度。
同時,復健治療是一個動態處置,這也是為什麼健保署規定6次治療之後必須要再回診。依據病人的情況 , 醫師給予新的指引、 目標的設定, 甚至影像評估與治療方式的調整。
站穩一壘後,接著就是二壘的治療性的運動,在醫師、治療師的指導下,針對運動傷害、脊椎退化、膝關節退化等個別問題,授與適合的運動,許多患者甚至透過主動性的運動治療,利用按摩球處理組織沾黏配合拉筋延展運動、彈力帶強化肌力,再加上核心訓練…, 就可以有相當不錯的療效,來減輕疼痛感 。長期更可以融入生活成為健身保健運動。
至於三壘,則是日常保健,包括,必須維持姿勢正確,避免傷害,例如,膝蓋退化,蹲跪動作要避免。 腰痛患者不適合長時間坐姿或彎腰受力。醫師和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需不斷給予衛教、運動處方。
毛琪瑛強調,「可以帶回家的復健能力」,唯有正確的復健運動,養成對的姿勢,才能預防復發,回到本壘板。復健治療如果都只跑到一壘,只能算殘壘,是不會得分的。
毛琪瑛說,單純的熱敷電療、徒手治療都屬於「被動」治療,很難出現長期持續性的療效,也不可能預防復發。不過,在舒緩疼痛上都有一定的療效。好的物理治療師甚至做單純電療跟牽引治療,也能透過專業的適當擺位, 配合姿勢指導,就讓病人得到好的療效。 需要的是治療師的專業與熱情。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專任主治醫師劉燦宏指出,接受熱敷、電療等復健治療,短期確實難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如能持之以恒,且在復健科醫師和治療師協助下,必能深入瞭解致病原因、矯正錯誤姿勢,提供正確運動的方式,減少疼痛,降低日後復發的機率。
對於這次復健治療的爭議,劉燦宏直言, 提供醫療處置的人員也應該反躬自省,想一想與痠痛病患互動時,是否應該更主動積極,提供衛教訊息,矯正錯誤觀念,提供運動建議,不要僅僅只是依賴機器,才能讓復健治療的效果事半功倍。
毛琪瑛也有同感,她強調,醫師、治療師,以及病人、家屬都可視為復健治療團隊的一份子,均為重要的「夥伴關係」,彼此之間信任與溝通,絕對是復健成功的第一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