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遠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傅志遠
聽健康
這些年在醫療工作之外的閒暇時間,有幾本文字出版品,也算是個業餘作家。
「你寫的書很精彩,把我們工作的甘苦都寫進去了!」
「謝謝,無心插柳的興趣。」
「我看你寫了好幾本書,很有意思,那我也來出一本好了。」
偶爾遇到同業,曾經看過我的書,除了聊些書裡的內容,也對「寫作與出書」這件事很好奇。想知道怎麼會開始寫作、怎麼和出版社搭上線、當中的簽約細節甚至版稅等等。又或者他們自己也有些寫作的點子或作品,想請我介紹出版業友人,甚至很熱情地請我幫他們看看稿子。
前面幾個問題,我都很樂意分享:其實沒有向哪家出版社投稿,單純經營網誌,然後出版社與我聯絡,意外展開寫作人生。
至於給對方出書意見,由於我不是專業文字編輯,沒辦法幫他判斷稿子好不好或適不適合,遑論幫忙潤稿,頂多提供出版社聯絡窗口。可惜,許多年過去,始終沒有媒合成功的案例。與專業編輯人員討論原因,才知道無論「質」與「量」都是問題。
「很多人來找我們談的時候,只有『口中的故事』,而沒有實體的作品,請他寫幾篇文章讓我們評估,後來沒有下文;要不就是有些陳年作品,也僅止於單篇文章,不到足以成書的狀態。我們也常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投稿,其實問題也都差不多。」
和專業編輯談完之後,我有一個深深的感覺:「很多事情,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其實真的沒有想像中容易。」
撇開自費出版不論,要讓出版社願意投資一位作者出書,先決條件是必須讓出版界認定有市場價值。畢竟在商言商,出版社不是幫作者圓夢,付梓之後才是考驗的開始。每周的銷售數字與報表決定這本書在架上的壽命,以及未來還有沒有合作空間。
就算取得合約,嘔心瀝血交了初稿,還需要反覆地審閱與校對,避免寫作過程悖離主題或錯字連篇。即便交稿前已再三確認沒有贅字或錯字,在專業編輯的法眼之下,仍然發現不少問題。
我曾驚訝於他們的閱讀能力與對文字的敏銳度,一篇不怎麼樣的文章,可以在改幾句話後脫胎換骨。一位編輯告訴我,他的工作就是讀稿、審稿、潤稿,平均一天要看八到十萬字,不是我們站在書店裡隨手翻翻的「看」,而是改句子挑錯字,甚至決定寫作方向的「認真看」,當中耗費的心力絕不是外人可以想像。
這種專業養成的能力,絕非一朝一夕,是在無數個日子,無數個八到十萬字的閱讀中累積。
我們身邊存在太多這類想法:「連這樣的東西都能出版,那我也應該可以寫一本……」「這看起來沒什麼,我也可以……」
以前曾為一個闌尾炎的病人手術,手術時間約一小時,住院兩天就出院,腹腔鏡耗材與其他部份負擔,讓他花了點錢。他在門診帶著半挖苦的語氣跟我說:「不到一個小時的手術,病人就要繳這麼多錢,醫師真好賺。」
他不知道外科醫師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手術,讓病人兩天一夜就出院,代表這個手術很順利,也是這個醫師用無數夜晚開刀練刀累積出來的經驗與能力。
很多我們乍看覺得「沒什麼」的能力,試著自己做做看,會發現並非「沒什麼」,學習尊重專業是這個社會很重要的課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