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團圓的農曆新年即將到來,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家屬,面對親朋好友來家裡拜年聚會,心中應有說不出口的壓力,很擔心失智長輩有長達一周以上時間,24小時在家中,應如何因應?
讓子孫陪伴感受溫馨
當失智症患者從日照中心回到自己的家,家屬或許可以先設法了解,平常失智長輩在日照中心喜歡做哪些活動?家屬可以替他們準備在中心與失智同伴一起做的活動。年節在家,可以和子孫輩一起來,相信這種溫馨的畫面,可以讓失智長輩感到窩心。
在國際蒙特梭利失智症「認知悠能」照護模式裡,提到所謂的「程序性記憶」,也就是失智症患者仍保有某些記憶,像是穿衣服、吃東西、梳頭髮或刷牙等行為,他們仍能勝任。因此患者在年節期間,也需要遵循這些習慣;盡量不要讓失智症患者服用藥物睡覺,到了晚上反而清醒而吵鬧。
回味祭祖、炒菜等動作
Coombs & Smith在1973年提出「先進後出」理論,認為失智症患者幼兒時期的記憶,會是最後喪失。在過年期間,正是家家戶戶重溫原有的習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時候,剛好可以讓失智長輩回味祭祖、拜年等儀式活動;或是家人把食材準備洗好切好,讓失智長輩下鍋熱炒,一展還記得的廚藝。
「認知悠能」照護模式也告訴我們,人類的「陳述性記憶」,也就是能用言語來形容的記憶,中重度失智患者可能無法順利表達。他們已喪失的記憶,需要使用替代方法來處理。
別問認人之類的問題
例如說:剛才上門拜年的人,等客人離開後再問失智症患者,他可能無法記住,也許可以寫下來協助失智者回想。而當親戚們齊聚一堂,也避免對失智長輩「考試」,問他「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你的誰誰誰?」之類的問題,以免增加其挫折感。
如果全家要外出踏青或用餐,擔心失智長輩感到陌生害怕,也可以先向餐廳服務生表明,自己的長輩有失智症狀,請多包涵,相信大家都可以共度愉快的一日。
「過度照顧」 不是好事
失智症雖可能是記憶的逐漸流失,一般病程為期十年,所以不是一被確診為失智症,就喪失所有能力,而是仍保有部分的生活能力。而且失去的能力,是因為用進廢退所造成,有時「過度照顧」,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台灣的失智症照護現況,仍有一至兩成的患者,或許因為病情處於中重度階段,不得不被家人送到機構,逢年過節,更不要忘了這些失智症患者,他們並非喪失對家的記憶,他們也很期待親人來接他們回家過年。
也祝福所有失智症患者和家屬,都能過一個愉快的農曆新年佳節。
家有失智者 過年宜與忌
宜
詢問日照中心或養護中心,他們平常裡面從事什麼活動?返家也可安排類似活動。
準備好平常藥物,按時服用。
就失智長輩可接受範圍,讓他們從事準備年菜的部分動作。
讓失智長輩參與祭祖、拜年儀式,回味兒時記憶。
忌
作息大亂,例如白天睡覺晚上睡不著。
避免對失智長輩「考試」,問他「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你的誰誰誰?」
不要與失智長輩辯論,保持自己的心情平靜,用改變話題及注意力來改變焦點。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