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有「21世紀黑死病」之稱,全球每3秒就新增1人罹病,目前卻沒有藥物能恢復或阻止受損的腦細胞持續惡化。
台灣失智人口也不斷攀升,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專題,聚焦失智症,透過健保大數據初步窺探國內失智人口特徵與就醫情形,同時提供相關數據作為民眾就醫的參考。
老化縣市 就醫比率高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過去十年來因失智症就醫的人口提升1.52倍,98年有13萬9823人,107年已上升至21萬3441人,占國內2387萬健保投保人口0.9%,換句話說,近每百人就有一人因失智症就醫。
進一步檢視各縣市就醫率,排名依序為嘉義縣(1.6%)、花蓮縣(1.5%)、雲林縣(1.4%)、南投縣(1.4%)、宜蘭縣(1.3%)與台東縣(1.2%)等,多是老人比率較高的縣市。
實際患者 應多於數據
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失智症患者實際人數可能與上述數字有出入,因為上述數字是就醫人數、而非確診人數,患者只要有一次就醫被下失智相關診斷碼,或排了相關檢查,尚未確診,均被納入統計。另一方面,社區中有許多失智者不曾就醫,這些人口未出現在健保署統計中。
衛福部於民國100年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走訪社區,針對全台一萬多名年長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田調過程中發現僅約三成患者曾至醫療院所確診,其餘七成患者不曾就醫;若以該調查所得盛行率推估國內失智人口,去年底應達28萬2364人,這與上述健保數據差距7萬人,其中便可能包括不曾就醫的黑數。
年輕型失智 就醫高達2.5萬人
值得注意的還有「年輕型失智症」就醫人數。過去台灣失智症協會以國際研究推估,國內64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症」人口約1萬2000人,但健保數據顯示,107年64歲以下因失智症就醫人數達2萬5209人,是推估數字的兩倍以上。
李伯璋表示,青壯年因失智就醫的人口比醫界推估更高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確認。健保署將持續留意就醫人口特徵的變化趨勢,作為未來公共衛生政策的參考。
給付人數偏低 研議放寬用藥限制
在用藥方面,107年健保給付阿茲海默症藥品人數為5萬3963人,醫界認為給付人數偏低。李伯璋對此也感到訝異,他表示,若阿茲海默症藥品對維持生活功能、延緩惡化有實質幫助,若目前健保給付限制過於嚴苛,那麼健保給付規定應調整改善,後續將邀集相關醫學會研議。
母親也失智 遺憾未能早確診
李伯璋的母親也罹患失智症,他回想母親罹病之初有不少精神行為症狀,像懷疑家中移工、不斷叨絮以前的事等,「因為對於失智症不瞭解、警覺性不高,有一段時間我就只是叫她不要煩惱那麼多;到後來才發現,照顧問題很大。如果能在更早的階段確診,就能讓媽媽早點就醫、延緩退化。」
李伯璋呼籲,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而是會造成認知退化的大腦疾病,民眾宜對於這個疾病有更多認識,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來降低罹病風險;若有天自己或家人不幸罹病,也能及早察覺異狀,及早盤點後半人生所需的經濟資源與照顧資源。
●衛福部推出新版「失智照護服務資源地圖」,可依所在縣市、鄉鎮、方圓幾公里範圍及服務類型,查詢服務資源。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