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的退休音樂老師白婉芝,長年照顧失智症母親,2年前發覺自己也開始有記不住東西、找不到回家的路等現象,經就診後確診輕微失智,但她發揮不服輸的精神,在北投老服中心好姐妹的陪伴與提醒下,透過跳舞、歌唱等方式,活出自己的新人生。
失智老人基金會昨首映「與失智共舞」短片,講述林添發、劉仁海與白婉芝三位失智症患者故事,分享如何正向面對、與失智共處。
主角之一的白婉芝說,失智跟健忘不同,健忘是會忘東忘西但之後會想起來,但失智的腦袋卻像是「空了」一樣,覺得沒有內容、根本沒有這件事發生過一般。她說,一開始為記不住東西、找不到回家的路,覺得自己只是太累想說休息就好,後來她發現在彈琴時,連五線譜的位置都記不住,讓學音樂的她覺得不可思議,也驚覺自己可能有失智情況。
「我這麼聰明,是得過師鐸獎的教師,怎麼可能失智!」白婉芝說,發現自己可能失智時覺得生氣,但她上網查資料、借醫學書籍來看了之後,再經就醫後確診是輕微失智。後來她在北投老服中心好姐妹的陪伴下,常以便利貼Line等訊息提醒注意大小事,並透過跳舞、歌唱等方式重獲快樂,活出自己的新人生。
70歲的劉仁海牧師,某天開車出門要載妻子後,卻發現不知道位置也回不了家,確診失智症至今5年,但他卻沒有讓生活縮減。他說「失智就像感冒偶爾不舒服一樣,只是偶爾忘記而已」;確診後他一樣傳教,也去失智症老人基金會參與課程,擔任講師、更一起旅遊,以自身的經歷共勉病友。
高齡91歲的林添發已確診失智17年,他說「要活就要動」,天天都去打太極拳,更以此維持身體硬朗;此外,擅長日文的他都由家人陪同,在社區關懷據點教導其他長者日文,發揮其所長。
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表示,目前台灣已有超過27萬的失智症患者,失智雖會帶來不便,但應該積極面對與其和平共處;而有些患者會意識到自己「不對勁」,雖目前並無任何藥物可以阻止,但仍可透過活動、飲食等來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目前全台已有338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患者及其家屬都能在此獲得協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