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糖友最大的困擾常常是美食當前,不能隨心所欲,在生活中損失了許多的享受。尤其是連假期間,親友往來聚餐,美食當前更是誘惑,只要掌握以下步驟及原則,糖友一樣可以享受美食,身體少負擔! ( 延伸閱讀:營養師帶你逛市場 )
原則1: 增加天然食物減少加工食物
多以蔬菜、豆魚蛋肉、少加工的全穀雜糧根莖及新鮮水果為主,減少額外加糖的精製糕點、餅乾、甜食、蜜餞果乾,以及丸餃類火鍋料、臘肉、醃漬...等食材。
原則2:先吃蔬菜和優質蛋白質
蔬菜的選擇建議以深綠色或白色的葉菜類、瓜類、筍類、菇類、豆莢類,或是紅白蘿蔔、花椰菜和洋蔥等,這些都是富含纖維的蔬菜,影響血糖較小。但需要特別注意澱粉含量較多,常被誤以為是蔬菜的食物,例如:玉米、南瓜、地瓜、芋頭、山藥、蓮藕、蓮子、各式雜糧...等,都和米飯是同一類會升血糖的來源。
優質蛋白質的攝取也相當重要,建議優先選擇非油脂和較少肥肉的來源,例如:黃豆類的豆皮、豆腐、豆乾,還有魚類、海鮮、雞蛋,以及比較瘦的雞肉、豬肉、牛肉和羊肉。
原則3:控制澱粉和糖分食物的總量
全穀根莖和雜糧這類富含澱粉的食材、所有的水果,甚至是乳品類中,都是會升血糖的食物,一整天的總量要控制,譬如這一餐要吃芋頭、炸年糕、山藥和飯後水果,就必須將白飯減少或捨棄不吃。
而糕餅、餅乾、蛋糕、麵包、饅頭、糖果等都是精製食物,建議淺嚐即可,並減少正餐的飯量。
原則4:注意烹調方法
烹調方式更是控糖關鍵,裹粉油炸、蜜汁、茄汁、糖醋、勾芡...等,不好的油脂含量較高,而加糖或甜醬汁的烹調方法更容易讓血糖飆高,建議以清蒸、煎、燉、烤的烹調方式取代。另外,也須減少醬菜及醃漬物,搭配天然香料調味,可同時減少過多鹽份的攝取。
原則5:隱藏版小技巧
用餐時先喝清湯,接著多吃一些蔬菜類與優質蛋白質,最後再吃澱粉類、水果及甜食。把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前面吃飽了後面比較不容易吃過量,血糖就能控制得更好。沒事多走走,增加運動量,把過高的血糖和多餘的熱量消耗掉,也是控制血糖的小妙招。
每位糖友都有專屬的飲食方式,需要吃的澱粉量和血糖控制的標準皆不同,建議先找醫師及營養師討論您專屬的飲食內容,並配合藥物或胰島素,連續假期間血糖才不會大暴走!
【慢病報你知】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
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
🔔加入臉書社團
🔔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Johnny游/天氣冷身體冷吱吱 暖身行為前停、看、聽
尼尼藥師/ 我的胃好好的,為什麼醫生開胃藥給我?
胡廷岳/鄉土劇「吃抗凝血藥配老鼠酒」,想裝病竟歪打正著?
噗妮聊護理/當身體出現這些「暫時性」症狀 當心小中風離你不遠!
如何慢養肌力?美國運動醫學會推薦4種運動對抗肌少症
Lemon L. Yoga/心臟病患者多是不快樂的人? 三種體位及呼吸法舒緩壓力
施昀廷/ 風濕免疫患者也是過敏兒!補對地方才不會出錯
單手廚房/家事這三招 風友過年輕鬆做復健
Dr.命/放血治療中風?趕快阻止他
桌遊動作變化多 中風復健不無聊
營養食畫RD.Chiu/微調一步驟 6大年菜健康吃
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什麼?服用抗凝血劑不能吃火鍋?
單手廚房教撇步/下廚當復健 中風病友也能做菜
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亂吃綜合維他命 小心更傷腎!
噗妮聊護理/腎臟健康拉警報 五招保健防水腫
洗腎就不能做運動? 醫師建議二類運動 有個瑜伽球就可輕鬆做
藥師陳瑪波/吞藥丸喝符水 腎像濾心大堵塞!
Lemon L. Yoga/別說抱歉,瑜伽療癒和不安說嗨!
慢病好日子系列專欄作家
Johnny游/腎臟危機解密!四大暗示別忽視
莊昕悅營養師/營養師教你在家輕鬆做低蛋白點心
營養食畫RD.Chiu/風靡全球的綠拿鐵竟會造成這些症狀!
Dr.命/慢性腎臟病五種期別的痛 迷因告訴你
施昀廷/中藥傷腎?這成分比硃砂還早禁
陳冠誠/洗腎完累得像蟲 3 招運動變活龍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如何增加持久度?多打手槍有用嗎?醫教3招鍛鍊助延長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55歲男牙齦紅腫掉4齒 嘉基發現他另患這病互相影響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關節凸出、腳長繭當心!骨科醫教拇指外翻自測法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穀雨易患熱性感冒 2招有效斬斷病徵發起!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女護理師腦動脈瘤破裂存活 醫:第一時間送醫是關鍵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空氣品質亮紅燈 醫提醒少出門外也要關緊門窗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