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絕對沒想到 運動對僵直性脊椎炎超重要
「不動就痛,動了不痛。」是僵直性脊椎炎的重要特色之ㄧ。美國風濕病學會指南建議,運動應該是髖部和膝部骨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患者應該把運動視為重要的治療之一。嘉義長庚風濕科主任林科名指出,游泳、有氧運動、太極、瑜伽都是很適合的運動,透過各種運動可以改善疼痛情況,關節活動度增加,改善生活品質與睡眠,建議一周三天,一天一小時。
國內曾有研究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運動不足的原因,主要是難以持續運動習慣、沒有時間運動、受到疾病症狀的限制,像是感到疲倦和關節疼痛、不知從事何種運動對於病情有助益,以及擔心運動使症狀惡化。
林科名指出,根據2019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指南建議,運動是髖部和膝部骨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患者應該把運動視為重要的治療之一,而不僅僅是緩解或輔助。
運動的項目包括,游泳、有氧運動、太極、瑜伽等,目的在於增加柔軟度、訓練肌力的肌耐力運動,以及強化心肺功能的運動。運動的頻率大約是每週三天,一天一小時為佳。林科名強調,每個病患的情況不一樣,建議緩和而持續的運動。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因為疼痛導致生活品質不佳,晨起酸痛到無法起床,甚至半夜被痛醒,久坐後挺不直腰桿,疼痛的感覺不僅在下背,還可能放射到臀部、大腿、頸椎。林科名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體內的發炎物質,會一直累積在患處,腰椎、頸椎是最容易被侵犯的地方,造成肌肉緊繃,因此不動的時候造成惡性循環,越是不動作,就越感到疼痛,活動後,則幫助代謝發炎物質。
除了減少疾病活性以及減少僵硬、疼痛感。慢性的肌腱韌帶和關節沾黏,也多半難以恢復,脊柱沾黏會造成外觀上的彎腰駝背,活動範圍受限,變成更多的疼痛問題。胸廓受限會影響心肺功能、平衡能力下降會導致跌倒,運動可以改善平衡與呼吸功能。
此外,僵直性脊椎炎也易併發骨質疏鬆。運動可以刺激骨質,減少骨質疏鬆。
林科名小檔案
現職:
嘉義長庚風濕科科主任
專長:
關節炎、一般內科疾病 、骨質疏鬆、骨刺、腰酸背痛、氣喘、過敏性鼻炎、皮膚炎、蕁麻疹、乾癬、過敏症、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皮肌炎、血管炎、自體免疫疾病
學歷: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士
經歷:
高雄長庚風濕科住院醫師
高雄長庚風濕科主治醫師
嘉義長庚風濕科主治醫師
同類文章
晚上腰背痛,早起有點「僵」? 一定要警惕這個病!
僵直性脊椎炎用藥不僅止痛 還可緩和惡化
APP問診好認真 醫師協助僵直性脊椎炎病患開立生物製劑
痛到想殺人 僵直性脊椎炎可以不要那麼痛
年輕男性晨起下背痛要看哪一科?大部分人都錯了!
運動讓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逆轉勝 改善疲勞與關節活動
不再硬鏘鏘!找回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幸福超能力
眼睛紅了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共病虹彩炎
好想當媽媽!女性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可以懷孕生子嗎?
HLA-B27帶因家族別怕 僵直性脊椎炎不一定發病
僵直性脊椎炎不是男人專屬 女性腳跟痛要小心
戒菸吧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抽菸會加劇病情
痛一下、痛很久差很大 僵直性脊椎炎誤與痛風混淆
別再當運動傷害 僵直性脊椎炎平均延遲六年才確診
預防發病 避免惡化 名醫魏正宗如何與僵直性脊椎炎和平共存
蔡世滋:養成衛生習慣,防疫不困難!
林永章:自體免疫疾病感染風險高?
林孝義:抗病聽醫囑,向小道消息說不!
羅淑芬:你我都是防疫成功關鍵
謝佳偉:落實衛生保健基本功
梁培英:讓運動成為生活必需品
殷光達:控制體重減少關節負擔
歐燦騰:控制好疾病才能減少用藥
周昌德:放鬆心情才有抗病力
黃光永:運動長保關節靈活
吳詹永嬌:免疫力,平衡最重要!
葉宏明:疫情終將過去
陳堃宏:別忽略病情也有失控危機
洪偉哲:疫情教會我們的事
蘇昱日:運動要持之以恆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