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寶林茶室死亡病例驗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超耐熱,清洗、煮沸殺不死!哪些食物裡有?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新冠肺炎/ 預防自保

手機、衣服上的冠狀病毒會殘留多久?8大日常接觸物的防禦之道

50+


圖/取自50+(Fifty Plus)

武漢肺炎(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全球的確診數每日都在攀升中,如何有效保護自己?你知道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以外,平日接觸的物品,如電梯、扶手、捷運把手、手機、文具等病毒在上面殘留的時間多久嗎?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科部主任蔡聰聰提醒,公共空間中,接觸物比比皆是。正確了解病毒殘留時間,加強個人衛生與環境清潔,同樣不容忽視!

冠狀病毒能殘留多久?8大類日常用品一次看明白

根據《醫院感染雜誌》(The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最新發表的文章,審視了過去 22 份針對冠狀病毒的報告,指出如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MERS(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等感染病毒,可在無生命狀態的表面上持續生存,且根據材質的不同,停留時間最短5分鐘,最長甚至可達9天。

我們平日接觸的日常用品,病毒殘留時不一,以50+特地羅列提醒讀者留意:

1. 鋁製品(如飲料罐、鋁製鍋、窗框、公車捷運扶手等):殘留2~8小時

2. 塑膠(如鍵盤、滑鼠、捷運座椅等):殘留5~9天

3. 紙張:殘留4~5天

4. 玻璃(如窗戶、手機面板、玻璃杯等):殘留4~9天

5. 木製品(如樓梯扶手、家具、文具等):殘留4天

6. 不鏽鋼(如環保便當盒、大眾運輸握桿等):殘留2~9天

7. 外科手套:殘留8小時

8. 衣服:純布料病毒不易附著,但鈕釦等非布料材質則需留意。

蔡聰聰表示,氣溫30度以上病毒停留時間可能縮短,但不等於天氣熱或高溫下,病毒就會完全消失,日常清潔還是有必要。<br />圖/取自50+(Fifty Plus)
蔡聰聰表示,氣溫30度以上病毒停留時間可能縮短,但不等於天氣熱或高溫下,病毒就會完全消失,日常清潔還是有必要。
圖/取自50+(Fifty Plus)

蔡聰聰補充,僅停留5分鐘的是SARS冠狀病毒所延展出的菌株之一,就整體平均來說,冠狀病毒可於室溫下在金屬、玻璃、塑膠等材質,停留4~5天;相比之下,流感病毒只能在表面逗留最多約48小時,足見冠狀病毒的高存活力。

另外,個人隨身衣物的部分,雖然材質具有穿透性,病毒並不容易附著,但她強調,「不鼓勵重複穿,如果衣服上有鈕扣、裝飾品等非布料材質,也還是有殘留病毒的可能。」

日常生活中,哪些細節最容易忽略?

除了羅列出病毒在各物質的殘留時間,蔡聰聰也進一步以台灣民眾最常忽略的地方為例,指出應加強注意的重點:

1. 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應至少每天清潔1次

含有玻璃、塑膠、金屬等成分的智慧型手機,是人人最常接觸、卻也最容易省略清潔的3C產品,不只會頻繁接觸到桌面,有的人甚至會習慣帶進廁所,都可能導致病毒殘留而不自知,此時如果再碰觸眼、口、鼻等部位,就會提高感染的風險。

她表示,「不需要儀式性每隔幾小時就清潔,但建議至少每天清潔1次。

2. 不加裝手機套(殼),避免手機藏汙納垢

許多人為了保護手機,會再加裝手機套(殼),此舉反而增加清潔的死角,「如果可以的話,不要額外裝殼或保護套是最好的。」

3. 沒到過醫院或接觸患者,不等於完全沒風險

蔡聰聰指出,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到過醫院或接觸患者,就不容易感染,「並非沒有直接面對確診案例,就代表沒事,雖然台灣防疫能力做得很好,但畢竟誰也無法保證,會不會居家檢疫者或無症狀的感染者,曾和我們到過同個公共空間、接觸同個物質。」

4. 接觸公共空間的材質表面,事後記得洗手

好比說大眾運輸工具的手把、辦公或住家大樓的電梯鈕等,因為是塑膠材質,病毒都可能殘留5~9天。

她進一步以電梯鈕為例,「現在很多電梯會加蓋一層塑膠膜,看似增加防護,但如果沒有定期消毒,同樣會殘留病毒。」

然而,常接觸的公共空間材質表面,不可能每次使用前都進行消毒,所以她強調事後洗手顯得更加重要。

善用3種成分,1分鐘就能殺死病毒

要如何落實清潔,去除殘留在各物質表面的冠狀病毒?《醫院感染雜誌》的發表統整出3種常見的成分,只需1分鐘就能殺死病毒,讀者可多加利用在環境清潔:

1. 62~71%乙醇(ethanol)

乙醇即酒精。通常民眾容易買到的,分為高純度乙醇(95%),以及不及稀乙醇(70~75%)。前者會使細菌細胞脫水,讓細菌表面的蛋白質凝固形成硬膜,而這層硬膜會阻止酒精滲入,導致消毒殺菌效果反而不及後者。

雖然研究指出62~71%酒精即可消滅冠狀病毒,但其實70~78%的濃度都是合適範圍,並不需要精準才有效。

2. 0.5%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

過氧化氫就是雙氧水。

3. 0.1%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

次氯酸鈉是漂白水的主要成分,可以1:100(500ppm)的比例稀釋漂白水得出。

蔡聰聰補充,有些人為了要增加用量,好比說酒精不好買,就稀釋成兩罐使用,這樣反而會降低殺菌的效果。

搶不到75%酒精?防疫消毒劑自己DIY

如果連日排隊依然買不到消毒酒精,也許可以試試自己動手製作!根據衛福部分享的步驟,即可將95%酒精,或者漂白水稀釋成消毒水,用來擦拭周遭環境。

1. 自製75%酒精

把一瓶95%的酒精,用量米杯或多多飲料瓶量4次,再加上1杯自來水煮沸後冷卻的純水,混和倒入乾淨的容器(如寶特瓶、乾洗手瓶、化妝水噴霧瓶等)保存,即完成75%酒精。

需要注意的是,包裝外面記得標示清楚為「酒精」,避免誤用。

掌握酒精4:水1比例,就能輕鬆完成75%防疫酒精。<br />圖/取自50+(Fifty Plus)
掌握酒精4:水1比例,就能輕鬆完成75%防疫酒精。
圖/取自50+(Fifty Plus)

2. 自製消毒水

將市售含氯漂白水(濃度500ppm),以100倍數清水稀釋。舉例來說,10cc漂白水加上1公升的清水混合,就完成自行調配消毒水。

如果清潔的範圍較大,也可將100cc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製成大用量的消毒水。要特別注意的是,消毒水只適用於環境與物品消毒,不適合用來洗手!而且配置完記得標示名稱與日期,未使用完應於24小時後丟棄。

隨手可得的漂白水,稀釋後也能成為防疫清潔聖品。<br />圖/取自50+(Fifty Plus)
隨手可得的漂白水,稀釋後也能成為防疫清潔聖品。
圖/取自50+(Fifty Plus)

蔡聰聰補充,在完成環境清潔後,別忘了個人也要進行手部清潔,否則環境打掃得再乾淨,未清潔的手再去碰觸還是會白做工。

洗手要徹底,7大步驟不可馬虎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曾做過研究,錄下醫學院學生上課時的情況,並計算他們摸臉的次數。經統計後發現,這些學生每小時摸臉的次數竟有23次,顯示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地用手頻繁接觸口、鼻、眼睛,而這種習慣動作無形中也為自己提高感染風險。

蔡聰聰以自己日常所見為例,即使在政府和醫療院所強力宣導下,她仍然看過不少人上完公廁後,手只隨便沖個幾秒就離開,「在這每天都有確診數的疫情期間,應該要更加強個人衛生意識,千萬不要抱持著自己不會是下一個確診的僥倖心態。」

她強調,洗手只需要清水搭配肥皂,是最簡單卻也最有效的防疫關鍵,並分享徹底的清潔應遵照洗手7招式:

1. 內:搓洗手掌心

2. 外:交替搓洗手背

3. 夾:清潔雙手指縫

4. 弓:搓揉雙手指節

5. 大:清洗雙手拇指及虎口

6. 立:清洗指尖及指甲縫

7. 腕:旋轉搓洗手腕

蔡聰聰強調,防疫期間應提高清潔意識,雙手千萬不能隨便以水沖洗就完事。<br />圖/取自50+(Fifty Plus)
蔡聰聰強調,防疫期間應提高清潔意識,雙手千萬不能隨便以水沖洗就完事。
圖/取自50+(Fifty Plus)

原文:手機、電梯、衣服、扶手,冠狀病毒會殘留多久?8大日常接觸物的防禦之道

消毒 酒精 新冠肺炎 COVID-19 洗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