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維菌素治新冠首席推手又被撤稿:論文裡的數字大錯特錯
我先解釋一下撤稿的意義是什麼。我從事科學/醫學研究40多年,發表過將近200篇論文,也擔任過60幾家醫學期刊的評審,所以對於論文發表的種種細節,包括倫理道德的要求,有相當深入的理解。一篇論文發表後,是會被持續地閱讀和審視,所以一旦被發現犯有錯誤,就需要更正。可是,如果所犯的錯誤是會影響研究的結論,那就會被撤稿。撤稿對我們研究人員來講,是奇恥大辱。
撤稿的英文是Retraction,而Retraction Watch網站就是專門在追踪和報導撤稿的消息。它今天發表的那篇文章標題裡的Bad MATH+是雙關語。從表面上看,它的意思是「爛數學+」,也就是說數學計算出了錯,但實際上它是methylprednisolone, ascorbic acid, thiamine, heparin and co-interventions的縮寫。M代表methylprednisolone(一種類固醇),A代表ascorbic acid(維他命C),T代表thiamine(維他命B1),H代表heparin(肝素),+代表co-interventions(共同干預,其他干預)。
標題裡的Pierre Kory是位「名醫」,而Wikipedia是這麼介紹他:「Pierre Kory是一名美國重症監護醫師,他在新冠疫情期間因倡導廣泛使用某些藥物作為新冠肺炎的治療藥物而受到廣泛關注,他是「前線新冠肺炎重症監護聯盟」(FLCCC)的總裁兼聯合創始人。Kory曾兩次就新冠肺炎向美國參議院作證。在 2020 年 12 月的證詞中,Kory錯誤地聲稱抗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是一種『神奇藥物』,對新冠肺炎具有『神奇功效』。」
在今年3月期間,Pierre Kory的一篇有關伊維菌素的論文被撤稿,而原因是「做出了一系列嚴重、未經證實的主張,以及沒有使用對照組,等等」。請看伊維菌素將終結疫情?奎寧的教訓還不夠?。
Pierre Kory的另一篇論文現在也被撤稿。這篇論文是在去年12月以電子版發表,然後在今年2月以印刷版發表。這篇論文是發表在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重症醫學期刊),而標題是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ationale for the “MATH+" Hospital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VID-19(用”MATH+”作為新冠肺炎的醫院治療方案的臨床和科學原理)。
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在昨天(2021-11-9)發表Retraction Notice(撤稿通知),而第一段(引言)是:「這篇論文是在本期刊收到維吉尼亞州諾福克的 Sentara Norfolk 總醫院(“Sentara”)的通知後被撤稿,因為論文中有關 Sentara 醫院新冠肺炎死亡率數據報導的準確性令人擔憂。」
為了節省篇幅,我把這份撤稿通知的重點整理和翻譯如下:
Pierre Kory在論文裡說,根據文獻記載,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是15.6%到32%,而Sentara 醫院的191位新冠病患使用他的MATH+治療方案,死亡率則只有6.1% 。所以,Pierre Kory聲稱他的MATH+治療方案可以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75%。但是,Sentara 醫院說他們的記錄顯示,那191位病患裡(1)只有73位使用了MATH+治療方案裡的一個或以上的治療項目,而他們的死亡率是24.7%,(2)只有25位病患是使用了全套的MATH+治療方案,而他們的死亡率是28%。
也就是說,Pierre Kory那篇論文裡的數字是大錯特錯,而這也就是為什麼Retraction Watch的那篇文章的標題會用Bad MATH(爛數學)這個雙關語。
不管如何,這個撤稿又再次顯示Pierre Kory在學術上或道德上,是有嚴重瑕疵的。
註:兩篇聲稱伊維菌素可以有效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論文也先後被撤稿。請看伊維菌素治新冠無效,剛出爐的馬國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
原文:伊維菌素首席推手又被撤稿

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
版主林慶順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院的教授(22年,現已退休),擁有40年的醫學研究經驗,及在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發表過近200篇研究論文。版主是用醫學研究及寫作的經驗來經營這個網站,發表基於科學證據的文章,主要目的是要破解流竄於網路的養生保健迷思與誤導。https://professorlin.com/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神經後遺症 《自然》最新研究:認知功能衰退20年
衛福部怪基隆轉診搞錯系統 醫:EMOC也要一家家打電話
化痰藥NAC可減少新冠4成死亡率?臨床研究卻這麼說
綠色通道難補人力缺口 專家促設兒童專責醫院
打滿三劑放寬居隔條件? 專家無奈:重點是調降傳染病等級
基隆2歲童逝指揮中心稱病床夠? 醫師工會:關鍵在人力
又傳幼童確診重症亡 兒醫分析綠色通道無法解決的問題
單日增10萬例不準?感染科權威:2障礙導致「自我蓋牌」
「快篩陽視同確診」陳時中認不可 蘇益仁曝可用此方式解套
高醫大醫師陳彥旭提醒「輝瑞口服藥晝夜有分」 千萬別嚼碎
「清冠一號」大缺貨 醫師提醒:非人人適合飲用
侯友宜籲快篩陽全面視同確診 陳時中分析2因不可
新冠爆發2年從未感染!學者:「天選之人」有3大原因
疫情名家觀點/新冠病毒入侵… 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AI揪心房顫動護心腦
確診飆升…醫療量能過載 專家籲設專責醫院
武漢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癒後2年 逾半有後遺症!
醫師教你如何「正確使用唾液快篩」 忽略細節恐影響結果
黎明前最後黑暗 柯文哲:防疫成功絕非偉大黨中央領導
焦糖哥哥認同「早染疫早免疫」? 陳時中:輕症化下 得了別緊張
染疫人數暴增醫療量能緊繃 專家曝防醫療崩盤2大重點
口服抗病毒藥發病五天內使用有效防重症!學者:愈早投藥可以救愈多人
新冠口服藥領用問題出在流程不順 醫師:腎友領藥尤其麻煩
3人在家昏迷當天亡 專家籲「精準快篩、精準照護」
居隔紓壓吃出「暴肥症候群」 名醫教二招改善
快篩陽視同確診 抗SARS專家:視訊診療需求將暴增10倍
國內疫情高峰持續延後?陳時中:台灣正面臨重大轉型期
快篩陽視同確診將上路 柯文哲:快篩陽就應先給藥
台大公衛推估:39天內38人因錯失黃金治療輕症轉重症
別低估染疫嚴重性 研究發現Omicron與Delta重症風險相當
把握黃金期 醫籲:高風險族群確診立即給藥
猜你喜歡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QA/快篩陽性怎麼辦?家人同事確診了怎麼辦?5張圖表快速了解
QA/確診了居隔了,保險怎麼理賠?五千位過來人實戰教學,告訴你防疫險怎麼申請最快又最多
基隆2歲確診男童42.4℃ 問5家醫院難收治 轉送榮總死亡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確診怎麼辦?五千人居隔經驗幫你沙盤推演,必要準備一次看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Omicron「輕症、中症、重症」個別症狀曝! 食慾不振、拉肚子應警覺
醫藥記者確診日記/從快篩陽性到醫院PCR確診、視訊看診的漫漫長路!政府應變力不足讓民眾心累
居隔怎麼伴?/確診日究竟以哪一天為準?是發病當天還是採檢日?
圖表整理包/一樣居家差很多 一圖秒懂居家照護、居家檢疫、居家隔離
唾液快篩開賣!一表比較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用法、準確度、優缺點…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Omicron喉嚨指向性高 醫師建議:每天漱口降低病毒量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
健康益友都預約不到?視訊診療4管道,虛擬健保卡也可看!全台支援虛擬卡院所名單公開
「感覺自己被放生…」確診後感受惡夢的開始!確診者忠告:染疫前你該做的3大準備
居隔怎麼伴?/電子居隔單、健保快易通檢測 可作請假證明
打疫苗過世的人比確診過世的還多?教授破解疫苗常見迷思
整理包/家中孩子確診怎麼辦?症狀、建議備藥、何時送醫…注意事項一次看
確診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才懂 居隔日記讓你同理確診者的徬徨
今本土+6萬8732例確診 增19死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及具慢性病史
居隔再鬆綁!明起接種三劑疫苗免居隔 每兩天需快篩
QA/確診隔離不能請公假嗎?防疫照顧假有薪嗎?6種常見情況看請假與薪資規定
確診補充維生素C幫助修復!專家曝「1吃法=白吃」 還會帶走體內維生素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唾液跟咽喉快篩有何分別?一表快速看懂2者優缺點
整理包/居隔「3+4」上路 9大QA一次懂複雜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