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已自立,宜蘭「橘之鄉」創辦人洪美芳一直嚮往有個緊密的人際互動又保有自己隱私的安老之地,這個放在心底的夢想,40年後終於實現。
每天晚上6點多,洪美芳和先生林枝漫一家三代20多口人,都會到礁溪湯園社區1樓的「公廳」吃晚餐。20幾坪的餐廳,瞬間湧入橫跨三代的大人小孩熱鬧萬分。
才半小時,小孩一個個說「吃飽了」,咚咚咚跑到大廳去玩,無雨的晴天,奔跑的範圍會擴及整個庭院;大人們則邊吃邊聊,一直到8點多,各家才回屋休息。
雞舍蓋起大宅院 三代同享共餐時光
湯園社區所在地,原本是礁溪林家的養雞場,在林枝漫小時候,這片土地上養著大大小小的雞。後來養雞場遷移,幾年前,林枝漫的叔叔和分到土地的幾個林家後代商量,拿出各自土地在此蓋現代住宅。
溫泉住宅「湯園」落成,一開始就如同礁溪其他溫泉住宅,吸引的是外地投資客購屋,平日的夜裡空蕩蕩,沒幾戶「常住戶」。但不同的是,湯園也同時召喚了散居各地的林家人,從台南、高雄陸續返鄉,原本就住宜蘭的也搬到此。
目前「湯園」300多戶的住宅,其中約三分之一是林家人。於是,這個外表新穎的現在住宅大樓卻流著「傳統大宅院」的血液。小孩在社區裡玩可能就會遇到十幾個姑婆、叔公。大宅院一起吃飯、過節團聚生活日常都還在,只是形式改變、空間不一樣罷了。
共餐的制度起於林枝漫。搬到湯園後,林枝漫懷念往日一家人熱鬧共餐時光,常到妹妹林秋芳家裡搭伙,吃著吃著人愈來愈多,有人提議共煮共食,才有了現在的「公廳」,共食之初是自家人備餐,後來共同出資請了一個人煮食及善後。
遇到特別的日子,大家可能就在「公廳」為某人慶生,或是留下來一起挑朋友送來自種的菜。還有一年,庭院做了布置,為要結婚的孩子辦了庭園婚禮。
「憨膽」么女嫁礁溪 成大家族長媳
時間回到45年前,25歲的洪美芳嫁給初識林枝漫。
林枝漫是礁溪當地大家族的長孫,在一個家族事都緊緊相連的年代,嫁入大家族的洪美芳仿若進入一個新的世界。
洪美芳家裡有7個兄弟姊妹,雖然人丁眾多,但親族卻不龐大,加上她排行最小,總是被照顧的那個,當初和林枝漫交往時聽他說起家裡的事,只覺得有趣,「我竟然一點都不擔心」,洪美芳回想起來,笑自己的「憨膽」。
洪美芳生平第一次到礁溪,便是跟著林枝漫回家。林枝漫是大家族中長子,長孫/長子/大哥帶「可能結婚」的女孩回來是大事。
那時候一家子還住在三合院,同輩兄弟姊妹就有20幾人,洪美芳站在三合院發現幾乎每扇門的門縫都躲著好幾個小孩,窸窸窣窣地想要偷看,「大哥哥的女朋友長什麼樣子」?
早期的林家,最多時有67個人吃飯,農忙期間,一天3餐加上2頓點心,廚房像是超級戰場。洪美芳嫁入林家時已經分家,人數沒那麼多,不過,還是有20幾個人吃飯,由三房輪煮,一次輪5天。
每回輪到林枝漫的父親這房,洪美芳清晨4點就起來煮早餐:為要下田的男人煮白飯、一般家人煮稀飯和一桌的菜,還要為4、5個還在上學的弟弟妹妹做便當。洪美芳做完早餐接著去宜蘭農工教書,下班忙著趕回來幫婆婆煮晚餐。當時沒有洗衣機,她還要手洗大人小孩共12個人的衣服。
初為人婦、角色的轉換會不會想家?「我已經忘記了。我的個性比較向前看,做就對了,不會想太多」。洪美芳後來還創立了宜蘭「橘之鄉蜜餞形象館」,身為大家族的長媳,大家有事習慣找她,她也練就一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自己的需求壓縮到最小,先去照顧身邊的每個人。
夢想擁有一個 「屬於自己的地方」
過去大家族住三合院,人際關係複雜而緊密,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被家人密切關注,沒有祕密、沒有安全距離。
洪美芳還記得以前婆婆想要燉補給孫子吃,因為補藥貴,不可能買齊整個家族小孩的量,但只燉給自家孫子又不好意思,只好等晚上8點多,所有人都吃完晚餐各自回房,廚房收拾好了,再偷偷溜出來燉補,「但是鍋子一掀開,『所有人』一聞就知道了,呵呵。」洪美芳想起這些往事笑了起來:「後來發現,其實每個阿嬤都一樣,都偷偷摸摸的在為孫子燉補。」
從小到大,洪美芳一直住在大家庭裡,創辦「橘之鄉」那幾年更忙,多數時間就睡在橘之鄉工地臨時搭建的房間,白天教書、晚上照顧小孩、處理橘之鄉業務。
女性的身分透過婚嫁而移動,住所也因為不同身分而改變,但這些移動及改變,考量的是夫家、孩子的需求、創業的因應,「自己的需求」從來不在優先順序中。
「我一直沒有自己的房屋,希望有一天可以住在屬於自己的地方」,蓋湯園時洪美芳50幾歲,她開心又期待,一生盼望的那個「屬於自己的地方」終於要實現了。
湯園落成後,她買了一間室內50幾坪的屋子,她、先生、女兒都有獨立房間,有4個孩子的長子、2個孩子的次子,也住在同一社區內,一家三代都住在湯園。「人家說和兒女的距離最好就是『一碗湯的距離』,大概就是這樣。」洪美芳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和家人間保有各自獨立空間,又能就近方便照應。
想要一個家,既滿足和兒孫聯繫的渴望,又不放棄屬於自我的空間,洪美芳現在過的「新三代同堂」生活,大概是許多女性的盼望。
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