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好野橘

我真的退休了怎麼辦!你有「退休準備拖延症候群」嗎?

如果你將「樂活退休」列為首要,認知應有退休規畫,卻始終沒有去做,就距離「退休準備拖延症候群」不遠了。
如果你將「樂活退休」列為首要,認知應有退休規畫,卻始終沒有去做,就距離「退休準備拖延症候群」不遠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你也有「退休準備拖延症候群」嗎?明明知道退休準備很重要,卻遲遲未著手準備,直到真的退休那天才驚覺:「怎麼辦!我真的退休了!」

退休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問題,儘管專家、學者一再提醒要及早為退休準備,街頭隨機抽訪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也都有這個共識,但調查顯示仍有近5成的民眾心動但沒有行動,甚至還有2成民眾抱持退休後可由子女或家人供養的想法,60歲以上比率更近3成。

專家將這現象稱為「退休準備拖延症候群」,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復健暨社區精神科主任張家銘指出,「症」通常指疾病,已影響正常功能與生活,如憂鬱症、囤積症或強迫症等。

從醫學的觀點來看,「拖延症」並非醫學上定義的疾病,比較像是一種習慣,張家銘表示,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的習慣,例如學生在開學前一天才趕寒暑假作業、報告拖到最後一刻才寫等等。

他指出,現代社會非常忙碌,職場上每天都有很多事需要處理或決定,面臨時間和任務的相互傾軋,很多人乾脆不決定,「時間到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退休準備拖延症候群」應該只是反映退休準備不足的社會現象。

你會是「退休準備拖延症候群」的一員嗎?如果你將「樂活退休」列為首要,認知應有退休規畫,卻始終沒有去做,就距離不遠了。

由中信銀行與遠見雜誌所做的「2019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針對退休規畫滿意度、準備足夠度、過理想退休生活的信心度,請民眾以0到10分自評,結果滿意度平均5.2分、準備足夠度4.8分、信心度5.5分,3項指標均稱不上及格。

資料來源/中信銀行、遠見雜誌
資料來源/中信銀行、遠見雜誌

調查問及「為了10年後的退休生活,你現在最該做的規畫是哪些?」有近25%民眾將「退休規畫」列為首要,卻有近50%沒有付諸行動。想做而未做的3大原因為「收入太少、錢不夠」、「已有家人規畫」、「不急/10年還很久」。

進一步解析3大原因的背後,調查發現民眾普遍低估未來的退休花費。民眾自行估算退休後每月家庭支出約3.2萬元,較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公布的4.7萬元差距甚遠。

資料來源/中信銀行、遠見雜誌
資料來源/中信銀行、遠見雜誌

調查還發現國人理財規畫呈現世代落差。30世代有33.1%將財富累積列為第1優先;40世代有31.6%最在乎子女教育;50世代有28.8%重視醫療規畫、27.3%在乎退休規畫;60歲以上首重醫療規畫,占33.2%。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認為,退休理財對許多人都有無形門檻,大部分民眾的經驗是無法賺到錢、容易中斷理財計畫,也常陷入太晚開始、儲蓄太少、投資太保守等5大錯誤的迷思,最後都無法存到適足的退休金。

資料來源/中信銀行、遠見雜誌
資料來源/中信銀行、遠見雜誌

調查印證了專家的看法,發現民眾的退休理財工具太保守,且「愈年輕愈保守」。前3大理財工具是保險、儲蓄或定存、股票,年輕人傾向儲蓄或定存,分析與薪水低有關,但目前定存利率僅1%,遠不及通膨率,根本無法有效累積資產。

針對這一調查結果,既然民眾認知要及早為退休做準備,卻又有各種理由未行動,有沒有辦法克服所謂「退休準備拖延症候群」?張家銘表示,掌握事情的輕重緩急,重點和時間管理非常重要。

醫學專家教心法

1.要了解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事情,必須討論折衷。

2.如何折衷?掌握「80/20原則」,重要的事情先掌握,可避免拖延影響重要的事。

延遲退休準備4盲點

1.收入太少、錢不夠

2.已有家人規畫

3.不急/10年還很久

4.自認可由子女或家人供養

退休理財5迷思

1.沒辦法賺到錢

2.理財計畫容易中斷

3.太晚開始退休理財

4.退休儲蓄太少

5.投資工具太保守

【大師理財系列】

勞退教母/王儷玲:退休金靠政府?如何補足退休金3來源

政大教授/張金鶚:這輩子賺的、這輩子用完!我會選擇「以房養老」

理財專家/華倫老師:3大存股策略,幫自己存到退休金

好野橘 退休準備 張瀞文 退休規劃 資產分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