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健康網
良醫健康網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良醫健康網
良醫健康網
聽健康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醫生,我爸生病後,好愛錢,超煩!」
陪伴失智長輩的家庭日久,常常可以聽到的是一個一個家庭愛的故事。很多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很類似,但是我的心得是,細究後會發現每個屋簷下有各自糾結和過不去的關卡,而這些關卡就藏著這一個一個家庭的歷史跟故事。這或許就是我們愈來愈重視個別化照顧的原因吧。
有趣的是,愈是運用個別化照顧的精神去了解每個家庭的故事,我愈有機會發現很多時候大家以為很嚴重、很困難的問題,分析到最後會發現,只要換個角度來看都不是問題,或者應該說不是大家所以為的,長輩是因為失智才有的特殊問題,看到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是「愛」。
郭爺爺失智後的性格改變
一位家屬常抱怨失智症患者的改變:「我愛我爸爸,他也很愛我。過去,他總是永無止境的給我,包括錢與耐心,還有『好脾氣』,為什麼生病了以後,他都變了?!現在的他,超愛計較的啊!」
爸媽和子女輩彼此之間,感情深厚,這一點我看得出來,但「愛計較」三個字總讓我聽得糊裡糊塗,只好請家屬多描述一點。
郭爺爺不是愛計較,他是擔心家裡沒錢他們的家庭事業是生意興隆的餐飲店。生病前的郭爺爺,長年管理店內收入和家庭用度,這個家所賺的錢,主要都是存在他的名下,直到郭爺爺確診失智症,家人擔心日後會遭遇金融上的困難,於是將大筆金額提出後,改存女兒帳戶內。
沒有人把這些改變和背後的考量告訴郭爺爺。漸漸地,家屬發現老人家變得愛計較。郭爺爺會要求客人少用醬汁、不要浪費免洗餐具。見到客人取用衛生紙,郭爺爺甚至會碎碎念,當場擺臉色給客人看。家人煩惱得不得了,怕再這樣下去,客人都跑光了,但老人家又說不聽。無奈下,只好來找我討論。
我直接問郭爺爺為什麼要阻止客人取用呢?郭爺爺是這樣說的:「醫師啊,我坦白跟你說,我家生意看來很賺錢,但其實戶頭裡是沒有錢的!年輕人做生意沒有成本概念,只好靠我來幫忙出面管控啦。」
他還驕傲地追加一句:「你說,我這個做爸爸的是不是很不錯!」
王伯伯失智後的性格改變
王伯伯每天找公司會計來查帳上述餐飲店小老闆的問題,其實也會發生在大公司的董事長身上,王伯伯就是故事主角。王伯伯每回來看門診都由媳婦陪同,兩人總是有說有笑的,看得出來,兩人感情很好。好到王伯伯的媳婦告訴我:「對我來說,我公公比我自己的爸爸還親。我對他是什麼話都能說,向他要東西,是要什麼給什麼。他對我沒有要求,反倒是沒事就給我錢。」
王伯伯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回應:「我把媳婦當女兒疼。媳婦比兒子還重要,因為養老就靠她了啊。」
一年過去了,王伯伯持續來門診追蹤。但他逐漸出現變化,最明顯的改變是擔心錢不夠用,於是,王伯伯每天找公司會計來查帳。
但此時,王伯伯腦中記得的是十年前的帳目,所以,他會打電話給十年前向他借錢的人催繳,根本忘了對方已經在近幾年還清了,讓會計和媳婦因為要同時安撫王伯伯和被追債的人而疲憊不堪。
家人請王伯伯不要再管公司的事務了。但是,王伯伯每天眼睛張開後,想的還是賺錢、查帳,以及把欠款追回來。
另外,王伯伯也執著於長年來買賣股票的習慣。拗不過王伯伯的要求,家人最後妥協了。幫王伯伯把手機設定好,方便他透過手機來處理股票。沒想到,此舉卻是災難的開始。因為此時的王伯伯因病,已喪失對市場的敏感度,於是他會在股價最低點時通通賣出,卻在高點時買進。
給錢,就是王伯伯表達愛的方式。王伯伯的媳婦帶著崩潰的語氣,求我:「雖然爸爸有不少存款,可是這樣花下去,即使有金山、銀山,也不夠用。拜託陳醫師,你勸勸他。」
我找王伯伯坐下來談:「王伯伯啊,你現在子女都大了,應該是人生好命的階段啊,怎麼不好好休息,讓大家照顧你就好呢?」
王伯伯很認真地回答:「陳醫師,我很愛我的家人。我要當可以幫家裡賺錢的人。我能發錢給大家,大家才會愛我!」那一秒,我看懂了王伯伯。
原來對長年開公司的王伯伯來說,給錢就是他表達愛的方式。他的確是愛著家人的,只是他的表達方式就是買買買、給給給,而他也相信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愛持續,家人有物質上的獲得,才會愛他。難怪現在的王伯伯會對錢斤斤計較了,因為要買東西、要發錢,哪是容易的呢?
王伯伯知道自己生病了,他需要人照顧、需要被愛,更是拚命地非把錢抓在手上不可。我勸王伯伯:「王伯伯,就算不發錢給大家,你的孩子們還是很愛你的。他們希望你快樂,不要為賺錢和追債煩惱。」
王伯伯聽不進去,但是他善良的天生個性,就急著希望我別為他擔心。我知道失智症讓他無法清楚思考,再加上長年累月下來的人際相處核心價值,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還不如請家屬這邊來處理比較快。
製作假帳簿,好讓王伯伯查帳,於是,我請家屬製作以假亂真的帳簿,每天王伯伯想查帳時,就拿出來,讓他看看帳戶金額,好獲得安全感。
當王伯伯想領錢出來時,也不需要阻止,家屬可以裝模作樣的說已經領出來了,讓老人家身上有錢來發給家人。拿到錢的人,再私下統一繳回即可。這總比讓王伯伯在現實生活中,到處追不存在的債務,或在實際股票市場中受損來得好,不是嗎?
我想家屬也看懂了。生病後的王伯伯不是個性改變,正確地說,他還是過去的他,是那個一直透過錢來換愛的公司老闆,只是過去大家沒看懂他的心,現在疾病讓他自我掩飾的能力下降,這才讓家屬誤以為他變了。
其實,若要說失智症讓王伯伯變得愛計較,我想現在的他,真正愛計較的,與其說是「錢」,還不如說是「愛」;他心中真正想要的,一直以來都不是錢,而是家人對他的愛。
書籍介紹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作者:陳乃菁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1/08/20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已出版《因為愛,所以看見──從失智到高齡退化照護,學習以勇氣面對》(台灣失智症整合照護暨教育發展協會年度公益出版計畫)、《雄溫暖,心照顧──高雄第一線失智照顧者無藏私經驗分享》(合著)。
延伸閱讀:
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侯文詠:兒子在國外身無分文,打回家求救,我的回應是…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