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云/禪修體驗分享
禪修和內觀的好處非常多,透過禪修可遠離痛苦,幫助身心自在喜悅。只是禪修和內觀過程並不輕鬆,需要不斷強化忍耐力和毅力,有時甚至會感到身心劇痛,卻能對自我與他人的生命得到更深體悟。
今天跟大家分享基本佛法中有關「苦(dukka)來自哪裡?」的問題,如何透過禪修學習面對「苦」。
佛法中「苦」的英文翻譯是受苦,或指內心感到不滿。人的痛苦大多來自缺乏正念與觀照的能力(mindfulness),除了受既有觀念所框架,也會被五官和意識作用迷惑,對於喜歡的人事物,如:財富、健康、美貌、名利等,往往拚命追逐,想要擁有更多;同時害怕可能會失去這些重要人事物,一旦真的失去,就不停的哭泣怨恨,例如對親人死亡或生病的恐懼擔憂。太多想得到和怕失去的一切,往往讓人深陷煩惱,痛苦不已。
此外,對於討厭或感到不舒服的人事物,我們則會排斥、抗拒,如果接觸或有所感受,就會惱怒、恐懼或不停抱怨,包括面對不喜歡的人、動物、身體的疼痛感,或自覺被他人誤解羞辱等具象或抽象的一切,都可能帶給我們煩惱和痛苦。
其實,一件事情會發生往往是因果關係,也就是自然法則作用,並不是根據我們的想法或喜惡,但我們卻常自認為可以控制他人,甚至決定事件的發生與否。喜歡的,就希望一切永遠不會變;討厭的,就希望趕快遠離消滅。結果就是一再的讓自己感到無力與挫折,也讓周遭的人覺得厭煩和無力,因為無法去控制或改變他人。
每個念頭、想法,會為身體帶來不同的反應。「貪」念使人緊繃,例如看到別人有好東西,我們也想要擁有,當我們追逐的欲望愈大,想要抓緊的力道就愈強,身體也就跟著愈緊繃。
「嗔」念導致的身體反應經常是疼痛感,當我們抗拒不喜歡的物質或精神狀態,就容易升起嗔念。天災、人禍或意外等事件發生,會讓許多人抱怨連連,如果對自己的功課、樣貌、工作能力不滿,不斷自我批判苛責,或在禪修中無法定下心而對自己或他人起了斥責心,這樣的嗔念就容易讓人「火大」,帶來身體的疼痛或發炎症狀。
更多時候人是受困於「痴」念,因為我們對自己在每一刻升起的心念都無從得知,導致身體能量混雜遲鈍,又沒有智慧去察覺,因此經常處於懊惱、後悔或煩惱不安中,使身體能量卡住,造成種種疾病。
參加長時間禪修,對現代人來說並不容易,但只要願意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提醒自己注意下列三點,也能達到很好的靜心和專注效果:
1.走路時專注在踏出的每一步:如此有助於身心合一,回到當下。
2.感到慌張或不耐煩時,提醒自己慢下來:人只要心一急,就容易脫離當下,導致身心分離。
3.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語:不要說他人閒話、不要批判抱怨、不要罵人、不要為了達成自私的目的而欺騙或諂媚他人。
當我們開始提醒自己做到這三點時,就是在練習靜心和專注,這是滴水穿石的工夫,只要時間一久就會有效果。如果可以的話,試著每天花20到30分鐘,靜下心來觀照覺察身體不同位置的感受,以及隨之升起的心念想法,慢慢的,就會對生命和身心的變化有更多的體悟。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許瑞云/我的頭好痛!
許瑞云/我的背好痛!
許瑞云/抗拒上學的孩子
許瑞云/心臟肥大無力
許瑞云/如何避免情殺?
許瑞云/小小孩的公園遊戲爭霸
許瑞云/關心不是監控
許瑞云/關係的改變來自自我覺醒
許瑞云/腸躁症愈來愈嚴重怎麼辦?
許瑞云/我捨不得離開他…如何走過分手或離婚?
許瑞云/下一個男人會更好?
許瑞云/所有我處不來的人 都是我不愛的自己
許瑞云/跟不負責任的父母和解
許瑞云/婆媳之戰
許瑞云/怎說「情緒不是我的」呢?
許瑞云/我覺得大家都在針對我
許瑞云/我討厭不夠好的自己
許瑞云/癌症病人一定要 做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嗎?
許瑞云/愛的本質
許瑞云/因型施教
許瑞云/真正的自信
許瑞云/從內疚中釋放自己
許瑞云/以愛為名的自私
許瑞云/心放鬆了,就不會亂跳
許瑞云/生命劇本是可以改寫的
猜你喜歡
比馬桶蓋髒400倍!醫師曝辦公室最髒的地方在這裡
飯店最髒的地方在哪裡?研究揭曉:你一定會碰到
為何有些國家為疫苗接種前段班 疫情卻仍失控了?
為什麼會得癌?醫揭健康靜默殺手:喝越多越早死
陳光超/「我真的被球打到!」可以打破耳膜的球
林靜芸/每個人都應該準備一張給醫院的自傳
性生活總是不如意?專家:改變說「不要」的習慣
洪惠風/產出10個諾貝爾獎的替代役----黃扁帽醫師科學家
男女誰的錢包較髒?研究揭易滋生細菌的錢包材質
陳昭姿/藥物共擬會 新藥納健保關鍵
被丈夫死前呼吸嚇出病來 你想像的死亡場景和現實差很大
蔬菜水果吃多不一定更好 研究曝長壽飲食最佳份量
為什麼遺憾常發生在假日?醫曝可預防的假日心臟症候群
癌友別輕忽!比疼痛、噁心或掉髮更困擾的癌因性疲憊
許金川/服藥控制B肝 避免走上不歸路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許金川/人工做腹超 醫師判讀很重要
潘懷宗/百花齊放花粉熱 2因素加劇爆發
林思偕/探病
許金川/胃痛未必是胃痛 小心是肝癌
王正旭/健保部分負擔調整 應前瞻改革
許金川/胃口缺缺人消瘦 輕忽出大事
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鄒頡龍/從電影《少年的你》談接觸性皮膚炎
林芳郁/推動救護車EMT 醫療捐款恩澤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