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可能造成跌倒的內外因素有這些 居家防跌網保護年長者免摔倒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吳佳璇

吳佳璇/揭開第三人生之幕

吳佳璇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

心理分析大師榮格曾說:「一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的最大潛力,出現在人生後半段」。
心理分析大師榮格曾說:「一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的最大潛力,出現在人生後半段」。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上個月底,大樓電梯布告欄貼出里長主辦的免費肌力訓練課程招生海報,對象是55歲以上的銀髮族。「啊,符合了!」雖是行之有年的社區定期活動,頭一次成為招生對象,我的心頭還是微微震了一下。

其實,看到海報前幾天,我才向診所申請減少每周看診次數,從周休二日變三日,正式啟動我的階段性退休,不,應說是第三人生(the third act)計畫。

10多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標題是當時,我還不滿40歲,侃侃而談從醫以來聽到、看到的前輩醫師故事,幾乎都是狼狽的下台身影,唯一例外的是,那時才剛退休的劉秀枝醫師。提及她年過50就開始盤算,不要等到法定年齡才退休,迫不及待去探索醫療專業以外的生活新面向。

一開始,劉醫師有些老同事並不看好這樣的決定,因為他們認識多年的她,是個閒不下來的人。的確,這些年來,劉醫師一點兒也沒有閒散下來,我緊追著她的部落格與專欄文章,充分感受到她既從容又有智慧的生活步調,從後中年精彩走到75,並在新作《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以其一貫明快、溫暖又充滿希望的筆調,期許自己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適時尋求醫療、保持正面心態與幽默感,繼續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醫師的人生哲學,一如日本曹洞宗禪師枡野俊明提到的「禪即行動」,不先踏出一步,終究是空想。59歲那年離開醫療第一線,人生毅然翻頁,親身體驗退休生活,也是禪的思考模式。

儘管人生須及時翻頁,唯姿態各有不同,我則傾向漸進式減少第一線服務的方式,視將來健康狀況,量力而為。方式既定,接著得決定啟動的時間。由於我的雙親都是退休十來年就出現重大健康問題,必須依賴家人照顧,使得我有種迫切感,即便身心狀況良好,依舊事不宜遲,就從現在開始,「前後際斷」。

為何要前後際斷?日本曹洞宗開宗祖師道元禪師的解釋是:柴火燒盡變成灰。從這個角度看,灰就像柴的延伸。換言之,柴是灰「以前」的樣子,灰是柴「以後」的姿態,兩者看起來是相連的。不過,道元禪師認為,柴就是柴,柴就是它絕對的樣子;灰就是灰,灰就是它絕對的姿態。兩者之間看似有條相連的線,但這條線其實一直是斷開的。

枡野俊明用這句充滿弦外之音的禪語,詮釋退休心態,認為退休生活(灰)並非在職生活(柴)的延伸,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斷開的。就算延續臨床服務,我也望文生義地用這句話,鄭重地為將來生活重新定位。

再來,我就要充分發揮創意,好好老去。至於方向,早在30多年前,主講《最後的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墨瑞教授,已舉出「投入生活、繼續學習、持續社區參與,以及與他人維繫關係」幾個具體面向,正好與劉秀枝醫師等當代專家,不謀而合。

心理分析大師榮格曾說:「一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的最大潛力,出現在人生後半段」,謹以此自我期許,滿心歡喜地揭開第三人生之幕。

【延伸閱讀】

《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劉秀枝╱寶瓶文化

《退休禪心態》枡野俊明╱天下雜誌

《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墨瑞‧史瓦茲╱大塊文化

退休生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