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在這個「地表最大規模人口遷徙」活動中,除了交通、衛生等相關部門要繃緊神經,雖然多數遊子對返鄉充滿期待,也有不少人抱著矛盾、甚至痛苦的心情。像是面對故鄉長輩動不動就問何時要結婚、抱孫子,聽在年輕人耳裡,越聽越不是滋味。
「出租女友」就是在這種社會壓力下應運而生的行業,春節是租友高峰,八成是男方租女友回家應付父母。「女友」的日租金則隨長相身材而浮動調整。
男女雙方通常有書面合同,不僅明文規定晚上不同床,還要針對相戀過程、雙方家庭背景等資訊預先套招,以免在「執行任務」時穿幫。然因長時間相處,假戲真做發展成情侶者時有所聞,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除了出租女友,現代生活不乏各種跑腿工作,像是代送禮、代驗車、代排隊、代掛號……但這些工作都有明確的目的性,如果有個號稱什麼都不做的人想把自己租出去,會有市場嗎?
2018年6月3日,日本推特網站出現一個署名「什麼都不做的出租先生」(レンタルなんもしない人)帳號,可以找他陪你去一個人不方便去的餐廳,玩遊戲參一角,還是為了賞櫻先去公園占位子……凡是差一個人的場面,就是他的服務範圍。出租先生不囉嗦,只和委託人有基本對話;更絕的是,服務本身免費,但酌收從住所(東京國分寺車站)到服務地點的車馬費與餐飲費。
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什麼都不做的出租先生」推出服務10個月後,帳號追蹤人數從300人增加到10萬人(目前超過26萬人),工作應接不暇,包括陪升不上公司正式職員的女孩,黯然返鄉前去逛東京鐵塔;和年輕時全心拚事業忽略妻女,熟年離婚多年的孤單歐吉桑一起去買生前契約;陪伴因畏懼眾人嫌惡嬰兒哭鬧眼光,不敢獨自帶孩子出門的年輕媽媽外出用餐,內容包羅萬象。
當傳統媒體開始報導這一隅奇特的都會風景,才發現開發這項業務的,是一位國立大學理科研究所畢業,曾當過編輯且規律上下班的已婚男子。35歲那年毅然離開職場,以這種最低規模的生活方式,重新檢視工作、金錢以及人際關係的種種糾葛,得到莫大迴響。先是2019年上半一連出了兩本書,7月起漫畫連載迄今;隔年4月,改編電視連續劇上映。
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有什麼用?正如原著作者所言,他想傳達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就像嬰兒,不論哭鬧或微笑,大人都說可愛。當我看到電視劇與書本一再強調這樣的訊息,認為這位本名森本祥司的出租先生,不僅是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1902-87)為代表的人本心理學派實踐者,更因為「什麼都不做」而能安靜聆聽,又不涉入委託人生活,反而營造某種心理治療似的安心氛圍,讓委託人鬱積的情感,得以抒發。
從出租女友到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不都反映出當代社會疏離的人間風景?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為業,自由寫作為志。曾因諸多機緣到東部離島服務三年半,得了個浪人醫師的別號。近作是《為什麼開藥容易開心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吳佳璇/你還是可以找人聊聊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吳佳璇/數位遺產超前部署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吳佳璇/一位實習護生家長教我的事
吳佳璇/尋找照護的靈魂
吳佳璇/防疫心部署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吳佳璇/帶病好好過生活
吳佳璇/脫離兒子照顧黑洞
吳佳璇/老後的積極與自在
吳佳璇/比醫療選擇更重要的事
吳佳璇/傳遞生命的火焰
吳佳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吳佳璇/探觸兒虐事件的深井
吳佳璇/公投過後來看書
吳佳璇/另類治療寶可夢
吳佳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吳佳璇/絆---地震教會我的事
吳佳璇/《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前你我必須做的功課
吳佳璇/積存與父母相處時光
吳佳璇/看小說、救醫療
吳佳璇/走路,就是一種哲學
吳佳璇/是罪人還是病人
吳佳璇/假如你的精神科醫師 也是精神科病人
吳佳璇/男人的心是什麼做的?
吳佳璇/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
吳佳璇/理想的告別
猜你喜歡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謝向堯/混亂的呢喃,可能是心裡的牽掛…居家安寧訪視 察看患者也撫慰照顧者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林思偕/查房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