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探觸兒虐事件的深井
治亂世用重典的主張乍看明快,卻難適用於盤根錯節的家暴、虐童事件。從事第一線救援的社工與醫療人員不斷目睹,眼前的加害者往往是過去的受害者。以十七歲小媽媽與同住親友虐待兩歲女兒致死一案為例,十七歲的加害者,不也是十五歲生下女兒的「妨害性自主」受害者?根據刑法227條,和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男女發生性交是有罪的,最重處七年有期徒刑。
我無意推測,未成年懷孕少女選擇結婚的諸多理由中,是不是也懷著不讓孩子父親坐牢的善念。可當她與丈夫離異回到娘家,又與母親齟齬帶著孩子離家,在成為虐殺親生子女的惡人前,有誰伸手拉她一把?政府近年喊得震天價響的「社會安全網」,顯然遺漏這對母女……
我不禁想起《深井效應》書中的年輕單親媽媽莎琳,面無表情抱著體重在危險邊緣的女兒妮雅,走進作者娜汀.哈里斯醫師門診的故事。哈里斯不只是兒科醫師,她還帶著堅實的公共衛生訓練,走進美國舊金山最貧窮且暴力充斥的灣景區,試辦跨部門的青少年身心健康中心。面對產後憂鬱卻拒絕就醫的莎琳,單單讓五個月大的妮雅反覆住院無濟於事,哈里斯醫師不得不啟動兒童保護服務,讓這對母女藉由親子心理治療,提升母親的親職能力,並試圖改善年幼失恃的莎琳和一手帶大她的阿姨間冷淡的關係。儘管治療一度因前男友(孩子父親)暴力相向中斷,所幸團隊很快找回莎琳,繼續教會她「正念」(mindfulness)等處理身心壓力技巧,以及創傷記憶被觸發時,如何不被無助、狂怒的情緒牽著走。莎琳與妮雅雙雙恢復健康,歷時一年餘的兒童保護服務也順利結案。
為了找出灣景區各種病例背後共通原因,哈里斯進行了詳盡調查,最後指向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ACE),猶如一口充滿有毒物質的深井,改變孩子正常的壓力反應,影響一生的健康─除了罹患創傷後壓力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機率大增,藥物濫用、自殺、冠狀動脈疾病、氣喘、癌症、甚至中風的風險,也統統升高了。
遺憾的是,這一系列研究成果,至今未獲得應有的重視。於是乎,年輕的哈里斯,以及著有《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的創傷研究先驅貝塞爾·范德寇醫師,不約而同呼籲社會必須建立兒童創傷壓力網絡,幫助人們改寫童年逆境經驗,斷開惡性壓力反應的世代循環。
這才是有功能的「社會安全網」,不只是增聘社工揪出加害者,更要直視問題核心,改變社會面對ACE的態度,徹底改善童年深井的水質。
■童年逆境經驗研究結果
比起沒有童年逆境經驗的人,有4種以上童年逆境經驗的人,罹患下列疾病的機率顯著較高。
冠心病:2.2倍╱癌症:1.9倍
中風:2.4倍╱糖尿病:1.6倍
曾試圖自殺:12.2倍
曾使用非法藥物:4.7倍
曾注射藥物:10.3倍
資料來源:費利帝1998年,摘自《深井效應》
■延伸閱讀
《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娜汀.哈里斯著╱朱崇旻譯究竟出版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貝塞爾.范德寇著,劉思潔譯╱大家出版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為業,自由寫作為志。曾因諸多機緣到東部離島服務三年半,得了個浪人醫師的別號。近作是《為什麼開藥容易開心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吳佳璇/你還是可以找人聊聊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吳佳璇/數位遺產超前部署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吳佳璇/一位實習護生家長教我的事
吳佳璇/尋找照護的靈魂
吳佳璇/防疫心部署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吳佳璇/帶病好好過生活
吳佳璇/脫離兒子照顧黑洞
吳佳璇/老後的積極與自在
吳佳璇/比醫療選擇更重要的事
吳佳璇/傳遞生命的火焰
吳佳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吳佳璇/公投過後來看書
吳佳璇/另類治療寶可夢
吳佳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吳佳璇/絆---地震教會我的事
吳佳璇/《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前你我必須做的功課
吳佳璇/積存與父母相處時光
吳佳璇/看小說、救醫療
吳佳璇/走路,就是一種哲學
吳佳璇/是罪人還是病人
吳佳璇/假如你的精神科醫師 也是精神科病人
吳佳璇/男人的心是什麼做的?
吳佳璇/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
吳佳璇/理想的告別
猜你喜歡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謝向堯/混亂的呢喃,可能是心裡的牽掛…居家安寧訪視 察看患者也撫慰照顧者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許金川/保肝定期超檢 別光想性福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林思偕/查房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