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積存與父母相處時光
長年與父母同住的張曼娟,當然預想過父母因年邁日漸孱弱,為人子女將如何照顧的種種場景。然而,年過九十的張伯伯,卻是突如其來變得狂躁、衝動、脫序,頻繁進出醫院。好不容易找出病因穩住局面,張伯母的失智徵兆卻越來越明顯……所幸,一度感覺快被自己情緒溺斃的女兒,同時是一位作家及學者,靠著經典靠著書寫,不僅救贖了自己,還送給讀者一份貼心大禮------《我輩中人》。
在這本「寫給中年人的情書」裡,作者除了分享「照顧著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的經歷,也殷殷提醒退役、現役以及未來照顧者,只要存著「希望能把父母照顧好」的心念,「努力了就不要愧疚」。她還體悟到,如何扮演好一個照顧者?過好自己的中年生活?這一切都是一個「野渡」,學校裡沒教過,很多書裡也沒明白告訴我們怎麼做。每個人都該「走自己的道路,用自己最想要的方式,去過自己最想要的生活,並且把你生命裡無法切割、必須照顧好的責任盡到」,於是「野渡無人舟自橫」。
才闔上《我輩中人》,《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立刻從女兒的兩個後悔中展開。龍應台後悔當年的自己為是,沒收了高齡父親的汽車鑰匙,免得他再出車禍。可龍伯伯交出鑰匙後,「生命,就像黃昏最後的餘光,瞬間沒入黑暗」;龍伯母,也就是美君,接著步上失智的寂寞單行道,漸漸認不得每兩星期從台北從香港前來陪伴的女兒。
為了彌補第二個後悔,龍應台開始寫信給美君,讓她脫離「母親」的格子,當一個無所不談的女朋友對待。
其實,早在動筆前,她已回到母親身邊,並發現自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且只有留在身旁才做得到。
於是乎,三十年前放了把野火照亮華人圈的那雙手,一邊寫著「未讀不回」的信,一邊拿起棉花,擦拭母親積了黏液的眼角,抹上可可脂,按摩歷經九十三載風霜、佈滿黑斑的手臂……乍看違和的光景,除了努力填補對上一代「不知怎麼訴說的心靈深處的悔欠與疼痛」,也是身為母親、教授以及公共知識份子的作者,希望留給下一代的身影。
出書後,作者不諱言,自己的下一課是「媽媽走了以後」。她不確定,當媽媽不在了,大武山下的南方寫作室,還是不是她安身立命的地方。龍應台的憂慮,讓我想起在日本名古屋郊外自己建造家園,過著札根土地生活的津端夫婦。年齡和美君相仿的津端太太,在《積存時間的生活》書中告訴女兒,「照顧過自己的人總是會先死,要償還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把這份心意傳給下一代。償還的對象是小孩,而不是父母親,這樣子,小孩也會同樣地往下傳,就像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且容我揣想,美君若能言語,或許也會這麼告訴應台。我還期待,倉庫改造的書房,若干年後,成為小鎮的重要風景。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為業,自由寫作為志。曾因諸多機緣到東部離島服務三年半,得了個浪人醫師的別號。近作是《為什麼開藥容易開心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吳佳璇/他們有想過妳的人生嗎?
「如果我死了,你們會很高興吧?」當失智症醫師得了失智症 一針見血說出照顧者的兩難
吳佳璇/人性比你想像的光明
吳佳璇/生命的功課
吳佳璇/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疫情中的星兒與肯納莊園
吳佳璇/聰明活在疫情下的虛擬世界
吳佳璇/從同理心出發的安全文化
吳佳璇/你所不知道的假病患研究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吳佳璇/你還是可以找人聊聊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吳佳璇/數位遺產超前部署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吳佳璇/一位實習護生家長教我的事
吳佳璇/尋找照護的靈魂
吳佳璇/防疫心部署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吳佳璇/帶病好好過生活
吳佳璇/脫離兒子照顧黑洞
吳佳璇/老後的積極與自在
吳佳璇/比醫療選擇更重要的事
吳佳璇/傳遞生命的火焰
吳佳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吳佳璇/探觸兒虐事件的深井
吳佳璇/公投過後來看書
吳佳璇/另類治療寶可夢
吳佳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吳佳璇/絆---地震教會我的事
猜你喜歡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