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積存與父母相處時光
長年與父母同住的張曼娟,當然預想過父母因年邁日漸孱弱,為人子女將如何照顧的種種場景。然而,年過九十的張伯伯,卻是突如其來變得狂躁、衝動、脫序,頻繁進出醫院。好不容易找出病因穩住局面,張伯母的失智徵兆卻越來越明顯……所幸,一度感覺快被自己情緒溺斃的女兒,同時是一位作家及學者,靠著經典靠著書寫,不僅救贖了自己,還送給讀者一份貼心大禮------《我輩中人》。
在這本「寫給中年人的情書」裡,作者除了分享「照顧著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的經歷,也殷殷提醒退役、現役以及未來照顧者,只要存著「希望能把父母照顧好」的心念,「努力了就不要愧疚」。她還體悟到,如何扮演好一個照顧者?過好自己的中年生活?這一切都是一個「野渡」,學校裡沒教過,很多書裡也沒明白告訴我們怎麼做。每個人都該「走自己的道路,用自己最想要的方式,去過自己最想要的生活,並且把你生命裡無法切割、必須照顧好的責任盡到」,於是「野渡無人舟自橫」。
才闔上《我輩中人》,《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立刻從女兒的兩個後悔中展開。龍應台後悔當年的自己為是,沒收了高齡父親的汽車鑰匙,免得他再出車禍。可龍伯伯交出鑰匙後,「生命,就像黃昏最後的餘光,瞬間沒入黑暗」;龍伯母,也就是美君,接著步上失智的寂寞單行道,漸漸認不得每兩星期從台北從香港前來陪伴的女兒。
為了彌補第二個後悔,龍應台開始寫信給美君,讓她脫離「母親」的格子,當一個無所不談的女朋友對待。
其實,早在動筆前,她已回到母親身邊,並發現自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且只有留在身旁才做得到。
於是乎,三十年前放了把野火照亮華人圈的那雙手,一邊寫著「未讀不回」的信,一邊拿起棉花,擦拭母親積了黏液的眼角,抹上可可脂,按摩歷經九十三載風霜、佈滿黑斑的手臂……乍看違和的光景,除了努力填補對上一代「不知怎麼訴說的心靈深處的悔欠與疼痛」,也是身為母親、教授以及公共知識份子的作者,希望留給下一代的身影。
出書後,作者不諱言,自己的下一課是「媽媽走了以後」。她不確定,當媽媽不在了,大武山下的南方寫作室,還是不是她安身立命的地方。龍應台的憂慮,讓我想起在日本名古屋郊外自己建造家園,過著札根土地生活的津端夫婦。年齡和美君相仿的津端太太,在《積存時間的生活》書中告訴女兒,「照顧過自己的人總是會先死,要償還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把這份心意傳給下一代。償還的對象是小孩,而不是父母親,這樣子,小孩也會同樣地往下傳,就像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且容我揣想,美君若能言語,或許也會這麼告訴應台。我還期待,倉庫改造的書房,若干年後,成為小鎮的重要風景。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為業,自由寫作為志。曾因諸多機緣到東部離島服務三年半,得了個浪人醫師的別號。近作是《為什麼開藥容易開心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吳佳璇/你還是可以找人聊聊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吳佳璇/數位遺產超前部署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吳佳璇/一位實習護生家長教我的事
吳佳璇/尋找照護的靈魂
吳佳璇/防疫心部署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吳佳璇/帶病好好過生活
吳佳璇/脫離兒子照顧黑洞
吳佳璇/老後的積極與自在
吳佳璇/比醫療選擇更重要的事
吳佳璇/傳遞生命的火焰
吳佳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吳佳璇/探觸兒虐事件的深井
吳佳璇/公投過後來看書
吳佳璇/另類治療寶可夢
吳佳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吳佳璇/絆---地震教會我的事
吳佳璇/《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前你我必須做的功課
吳佳璇/看小說、救醫療
吳佳璇/走路,就是一種哲學
吳佳璇/是罪人還是病人
吳佳璇/假如你的精神科醫師 也是精神科病人
吳佳璇/男人的心是什麼做的?
吳佳璇/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
吳佳璇/理想的告別
猜你喜歡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打掃做家事其實很幸福?醫:別懷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林思偕/查房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施昇輝/電影系的奇幻旅程:我不是白髮翁,我是少年郎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許金川/全民超起來 人人好心肝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