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4節氣春分到!宜拜土地公補財庫、迎好運,養生重袪濕養肝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吳佳璇

吳佳璇/是罪人還是病人

吳佳璇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

藥癮者必須與人建立連結,或修補過去的心理創傷,才能找回失控人生。
藥癮者必須與人建立連結,或修補過去的心理創傷,才能找回失控人生。
圖/ingimage

2017倒數計時,媒體與通路相繼發布年度之書,由《情緒勒索》領銜,探討如何平衡自我內在與他人需求的心理書籍橫掃各家名單。個人以為,這波由《被討厭的勇氣》(2014下半年出版)引燃,以「面對真實自己」與「拒當爛好人」為主軸的出版風潮,歷經不斷進化、深化,終於出現兩本表面談藥酒癮,實則直指人心的選書

權威書評開卷原班人馬轉型再出發的Openbook,選出了《逃離之地》,一位年輕酒精成癮者的心路歷程。作者艾咪.利普羅特來自蘇格蘭極北的奧克尼群島,曾急於逃離荒涼島嶼與不快樂家庭,奔赴國際都會倫敦大展身手,一踉蹌卻跌入充滿酒精的深淵。

艾咪曾三度為了挽回男友、保住工作與居所而戒酒,卻落得一無所有,直到在老家酒駕被捕入獄,才下定決心尋求專業「為自己」戒酒。可當作者挺過為期三個月,全由政府補助的戒癮療程,想喝酒的念頭仍「像耳鳴,一直存在意識背後」。

決心誠實面對的艾咪,往家鄉更北、環境更險惡(含網路不穩)的小島推進,逼迫自己與上癮及沉迷的傾向正面對決,並尋找填補內心空洞及安頓身心的方式。直到完全脫離酒精兩年,她才領悟,那些誘發她喝酒的不舒服與不自在,以及想藉由什麼磨掉的稜稜角角,不僅是她創意與靈感的來源,也是早年孕育她的環境氛圍——也就是家鄉的感覺,必需與之共存。

第二本是新媒體《鏡周刊》推薦的《追逐尖叫》,乍看以為是透過全球百年毒品政策回顧,做為新一波向毒品宣戰的檄文。細讀才發覺是作者約翰.海利為解決內心各種衝突——包括如何對待自己嗑藥的近親與前男友,以及曾經濫用處方藥的自己,做足三年苦工,橫跨九國的行動倡議報告。

作者二十三歲就獲選英國年度記者,是聰明又用功的媒體寵兒,卻在三十二歲那年,因抄襲等爭議事件跌了一跤。2015年,時年三十六的他準備以《追逐尖叫》一書重新出發,在前言坦承,當年自己身陷多種處方藥濫用的泥沼,因此,這是趟「為沾滿化學藥漬的僵局找尋一條出路」的旅程。

透過大量訪談與文獻回顧,海利疾呼「你對上癮的所有認知都是錯的」,透過TED影響超過七百萬人。他進一步倡議懲罰無效,藥癮者必須與人建立連結,或修補過去的心理創傷,才能找回失控人生。換言之,吸毒者是需要幫助的病人,而不只是違法亂紀的罪人。

儘管專家學者對《追逐尖叫》部分觀點有所保留,以治療代替刑罰的成癮者處遇原則,則無庸置疑。連主導緝毒業務的台北地院黃士元主任檢察官都投書呼籲,政府應提供健全環境,促進醫療機構、心理諮商、及民間公益戒癮團體發展出更多元處遇的戒癮模式,才是真正的進階版毒品政策。

吳佳璇 醫師公衛 酒精 毒品 酒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