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是罪人還是病人
權威書評開卷原班人馬轉型再出發的Openbook,選出了《逃離之地》,一位年輕酒精成癮者的心路歷程。作者艾咪.利普羅特來自蘇格蘭極北的奧克尼群島,曾急於逃離荒涼島嶼與不快樂家庭,奔赴國際都會倫敦大展身手,一踉蹌卻跌入充滿酒精的深淵。
艾咪曾三度為了挽回男友、保住工作與居所而戒酒,卻落得一無所有,直到在老家酒駕被捕入獄,才下定決心尋求專業「為自己」戒酒。可當作者挺過為期三個月,全由政府補助的戒癮療程,想喝酒的念頭仍「像耳鳴,一直存在意識背後」。
決心誠實面對的艾咪,往家鄉更北、環境更險惡(含網路不穩)的小島推進,逼迫自己與上癮及沉迷的傾向正面對決,並尋找填補內心空洞及安頓身心的方式。直到完全脫離酒精兩年,她才領悟,那些誘發她喝酒的不舒服與不自在,以及想藉由什麼磨掉的稜稜角角,不僅是她創意與靈感的來源,也是早年孕育她的環境氛圍——也就是家鄉的感覺,必需與之共存。
第二本是新媒體《鏡周刊》推薦的《追逐尖叫》,乍看以為是透過全球百年毒品政策回顧,做為新一波向毒品宣戰的檄文。細讀才發覺是作者約翰.海利為解決內心各種衝突——包括如何對待自己嗑藥的近親與前男友,以及曾經濫用處方藥的自己,做足三年苦工,橫跨九國的行動倡議報告。
作者二十三歲就獲選英國年度記者,是聰明又用功的媒體寵兒,卻在三十二歲那年,因抄襲等爭議事件跌了一跤。2015年,時年三十六的他準備以《追逐尖叫》一書重新出發,在前言坦承,當年自己身陷多種處方藥濫用的泥沼,因此,這是趟「為沾滿化學藥漬的僵局找尋一條出路」的旅程。
透過大量訪談與文獻回顧,海利疾呼「你對上癮的所有認知都是錯的」,透過TED影響超過七百萬人。他進一步倡議懲罰無效,藥癮者必須與人建立連結,或修補過去的心理創傷,才能找回失控人生。換言之,吸毒者是需要幫助的病人,而不只是違法亂紀的罪人。
儘管專家學者對《追逐尖叫》部分觀點有所保留,以治療代替刑罰的成癮者處遇原則,則無庸置疑。連主導緝毒業務的台北地院黃士元主任檢察官都投書呼籲,政府應提供健全環境,促進醫療機構、心理諮商、及民間公益戒癮團體發展出更多元處遇的戒癮模式,才是真正的進階版毒品政策。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為業,自由寫作為志。曾因諸多機緣到東部離島服務三年半,得了個浪人醫師的別號。近作是《為什麼開藥容易開心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吳佳璇/你還是可以找人聊聊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吳佳璇/數位遺產超前部署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吳佳璇/一位實習護生家長教我的事
吳佳璇/尋找照護的靈魂
吳佳璇/防疫心部署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吳佳璇/帶病好好過生活
吳佳璇/脫離兒子照顧黑洞
吳佳璇/老後的積極與自在
吳佳璇/比醫療選擇更重要的事
吳佳璇/傳遞生命的火焰
吳佳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吳佳璇/探觸兒虐事件的深井
吳佳璇/公投過後來看書
吳佳璇/另類治療寶可夢
吳佳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吳佳璇/絆---地震教會我的事
吳佳璇/《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前你我必須做的功課
吳佳璇/積存與父母相處時光
吳佳璇/看小說、救醫療
吳佳璇/走路,就是一種哲學
吳佳璇/假如你的精神科醫師 也是精神科病人
吳佳璇/男人的心是什麼做的?
吳佳璇/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
吳佳璇/理想的告別
猜你喜歡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打掃做家事其實很幸福?醫:別懷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林思偕/查房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施昇輝/電影系的奇幻旅程:我不是白髮翁,我是少年郎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許金川/全民超起來 人人好心肝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