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吳佳璇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
社群網站深入常民生活後,某些過去只能遠觀、仰望、甚至想像的人物,紛紛跳至眼前,有意或無意地牽引螢幕前芸芸眾生,親歷其人或其生命重要他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
瓊瑤女士正是其中一位。約莫四月起,你我透過臉書,隨時都能追蹤到罹患失智的平鑫濤先生近況,以及擔任照顧者的瓊瑤所思所感。資深女作家看著昔日攜手打造言情小說與戲劇王國的伴侶日益老衰,任何醫療照護,不僅無法阻止丈夫邁向生命終點,連延緩退化都顯得徒勞,即便擁有生花妙筆,亦難以充分表達心中之苦。
作家一面照顧丈夫,一邊將日後可能集結成書的文字陸續發布於臉書,激起不同世代臉友的熱烈回響。然而,就在四月三十日發布了稍早(今年三月初)平老先生再次中風,醫師建議透過鼻胃管維繫養分與藥物輸送,瓊瑤為此與丈夫第一任婚姻所出三位子女意見嚴重分歧,以及最後「背叛」丈夫、讓步接受插鼻胃管等事件始末,兩日後卻引來平家長子透過臉書回應,表達下一代不同的立場。
弔詭的是,不願父親個人隱私與家務事在社群媒體受鄉民議論的長子平雲,終得透過同樣的平台喊話,足見平、陳(瓊瑤本姓)兩家經歷半世紀的磨合,並未真正成為一家人,缺乏通暢的溝通管道進行照護分工,並提供情感支持。
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瓊瑤女士大概無法與平家三子女相互扶持,陪平老先生走完最後人生一哩路,度過心理上「預期性哀傷」的階段。
至親將逝,家屬面對病情無法醫治與死亡迫近的身心反應,稱之為「預期性哀傷」。由此觀之,瓊瑤女士近日臉書發文,應視為她正視丈夫健康不可回復的認知過程。及早覺察、面對,並適度紓發失落的情緒,其實是避免親人去世後陷入難纏、可能引發嚴重憂鬱的「複雜性哀傷」最佳策略。可惜,平鑫濤先生與瓊瑤女士組成的家庭,當年在三個未成年子女內心留下的創傷,多年來並未完全癒合,甚至在緊要關頭綻裂,致使家庭成員失去相互包容的能力,未來的日子,只能各自走完這段路。
走筆至此,突然想起插著鼻胃管躺在病床上的平老,當年一定讀過旗下出版社發行的《張愛玲私語錄》。這本書收錄了皇冠集團瓊瑤之外另一台柱張愛玲(1920~1995),與終生摯友宋淇(1919~1996)、鄺文美(1919~2007)夫婦的大部分書信。透過宋家第二代宋以朗先生編寫,三位人生最後一哩路病病唧唧的老人,靠著越洋書信相互扶持到人生謝幕的故事躍然紙上,令人動容。相形之下,病榻上無法言語的平老,倘若還能感知深愛的妻子與子女為了一根鼻胃管,在網路興興轟轟敷演著宛如八點檔連續劇的「平家物語」,只有老淚兩行…
喔,千萬別開直播。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