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失智長輩/每天一點小進步 融入社區一大步
當志工最大收穫 學會和母親相處
一早來到位於中和的樂活心坊瑞齡社區服務據點,體能老師在前頭吆喝著阿公阿嬤們一起做運動。只見穿著黃色背心的楊菁萍穿梭其間,一會兒扶著阿公,踏出更穩的步伐;一會兒怕阿嬤動一動口渴,貼心地遞水。
中和樂活心坊瑞齡社區據點主要在社區推動預防及延緩失智的方案,透過職能治療師的介入,針對衰弱老人及輕、中度失能失智者提供生活功能重建訓練,期望失智者可以更自在地在社區裡生活。
楊菁萍在這裡擔任志工將近四個月了。她說,在這裡原本是「家屬」的身分,直到最近才正式加入志工的行列。
楊菁萍原本在中國大陸工作,但一年多前時常接到母親越洋打來「奇怪」的電話,後來才發現母親得到了失智症。於是她與先生、小孩商量後,決定隻身回台照顧母親。一開始,對失智症不熟悉,家人之間互動極為困難。也因此,楊菁萍開始尋找各種資源和支持,包括失智課程、互助團體等,最後透過里長得知住家附近的樂活心坊。
在樂活心坊,因為老師會帶失智長者做許多活動,像懷舊治療、身體球類活動等,楊菁萍的媽媽也愛上這裡,常常一早起床,東西都還沒整理好,就坐在門口「準備上學」,楊菁萍說,「這裡就像大家庭」。
雖然身為家屬,看到據點有需要時,也會伸出援手幫忙,但楊菁萍總覺得「不夠理直氣壯」。因此她先接受社會局的志工訓練,再接受樂活心坊關於失智症的相關課程訓練,成為正式登錄的志工。
楊菁萍提到,有個96歲的老先生,原本都得臥床,但家人帶他來樂活心坊參與活動後,不但精神狀況、胃口都變好,後來進行量表評估,還進步了3分。
除了幫助他人從中獲得成就感,楊菁萍說當志工更大的收穫是面對自己罹患失智的母親,更能運用當志工學會的技巧進行照護。一開始因為對失智症狀不理解,總是覺得母親「很歡」,但是當志工後,看到其他失智長輩也有類似症狀,她從中反思自己擔任志工時,都能和顏悅色地幫助失智長輩,為什麼不能以此心態面對自己的母親呢?轉念之後,與母親的相處也更加融洽。
現在,楊菁萍除了投入失智據點志工的行列,為了學習更多照護技巧,她也報名了照護服務員的訓練,希望能夠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廣告)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分享照護失智母快樂秘訣 失智症權威:別老問「我是誰」
守護失智長輩/互動之間 看見長輩的赤子之心
長者變馬路三寶 恐是失智警訊
親人一一從腦海裡消逝…失智症遺忘是有順序的嗎?
失智早期確診不易 醫籲精準診斷工具可幫忙
每到傍晚就焦躁易怒?失智者的「日落症候群」有解方
父親患失智症不認識自己 黃渤渴望被再打一次
失智症八大初期症狀 快看看你有幾個?
失智≠失能 患者拍IG秀自己
照顧失智者 譚艾珍:辦家家加上「開心」與「細心」
任意穿越馬路 拿叉錯拿刀 竟是額葉顳葉型失智
長輩情感淡漠? 小心是失智症狀
情感淡漠常見於失智者 照顧者要注意
24歲失智男子丟失零用錢呆坐橋邊 暖警安撫護返家
影/長照悲劇!老人疑推失智妻落水後輕生 兒只救起媽
母親最後的那段時期,兒子都沒來過…「還好我有生妳!」
母48歲失智 兒40多歲也發病
每天都到診間找遺失的健保卡…當心你的父母正在失能!
107年各縣市失智症門診就醫人次前五名
失智症確診 靠這兩大量表
父親夜裡變樣、陪婆婆跳脫衣舞 譚艾珍照顧兩失智親人
「21世紀黑死病」健保署:近每百人就有一人因失智症就醫
當名醫的父母罹患失智症:不要跟他生氣、避免硬碰硬
太太勤拉先生復健、上課、當志工 成功延緩失智
失去工作不到一年 他失智病程盪谷底
功能評估+職務再造 早發性失智者有機會繼續工作
失智嬤誤吞別針 尖針插胃壁釀胃出血
照顧失智媽崩潰 唐從聖自爆「不想活了」
再說一次我愛妳!他50歲失智忘了妻子 一句話又墜入愛河
長輩愈容易被詐騙、聽信他人 罹失智症風險愈高
猜你喜歡
分享照護失智母快樂秘訣 失智症權威:別老問「我是誰」
高齡社會不用怕 醫師這四招不怕失智症上身
燕麥又多一功效!韓研究:可預防和治療阿茲海默症
汽機車廢氣吸5年 失智風險倍增
小中風快就醫 不讓失智症找上
冷氣團報到!「這群人」體溫調適能力差,外出4準備要做妥
失智照護論壇 歡迎免費報名
學歷高低影響罹患失智症風險?無論如何,專家建議多做這些事準沒錯
守護失智長輩/互動之間 看見長輩的赤子之心
芬蘭FINGER新模式 陳亮恭:只要做對一件事 有效預防失智
年長者體溫調適較弱 天冷慎防失智者走失
真失智還是假失智?名醫破除失智症迷思
防失智 這樣運動更有效
守護失智長輩/每天一點小進步 融入社區一大步
長者變馬路三寶 恐是失智警訊
懷疑長輩失智?一條龍篩檢免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