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照護/失智長輩白天嗜睡夜間躁動,如何改善睡眠障礙?
失智症是一種不正常的老化現象,因為大腦功能逐漸喪失,除了記憶減退、情緒干擾、認知功能障礙,睡眠時間混亂是最令照顧者頭痛的問題。長輩日間嗜睡、半夜吵著要出門,沒有方向感的遊走行為容易變成失蹤事件!
長輩睡眠障礙影響全家人,揪出原因改善
清晨3、4點,王伯伯已經瞪大眼睛醒來,起床到客廳來回踱步,甚至想要開門外出,吵醒了其他家人。幾經安撫,好不容易安靜下來,但天光逐漸明亮,再過沒多久要出門上班的家人也累壞了。生活作息日復一日被打亂,不僅失智長輩的生理時鐘出了問題,照顧者的體力也面臨崩潰邊緣,到底該怎麼辦?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說明,人的睡眠週期可分為四個階段: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與深睡期、快速動眼期。正常狀態下,每晚大概有4至6次的睡眠週期循環,加起來共約6至9個小時睡眠時間。若有午睡習慣或白天活動量少,則會影響睡眠總時數,夜間容易淺睡或睡眠週期不正常。
Q1:為什麼年紀越大越睡不著?
白天生理節律、活動的時間改變,不同於青少年、中壯年時期,褪黑激素的釋放時間和達到尖峰的時間也提早。另外,若罹患慢性病,以及有情緒、內分泌、免疫力等問題,也會影響身體運作機能,改變睡眠週期。
Q2:要如何改善長輩的睡眠品質、睡眠作息?
養成規律的作息,在固定時間起床、用餐、就寢,白天午休或小憩勿過久,建議20至30分鐘最為適宜。若長輩日夜顛倒情形嚴重,建議採漸進式方法調整,尤其是建立「睡前儀式」,知道睡覺時間到了!
Q3:失智症患者的睡眠困擾和一般年長者有什麼不同?
因為大腦功能退化,逐漸失去分辨時間的能力,熟睡期與深睡期、快速動眼期都減少,週期性也變差。加上患者對於環境刺激與外界噪音更加敏感,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醒來,睡眠環境需要費心經營打造。
(➤ 失智者晚上不睡,嚴重影響照顧者作息?除了吃藥,飲食方式也能解決?快了解專屬失智者「助眠菜單」:https://pse.is/3nmg5a)
(➤ 照顧家中失智者,總有忙不完的大小事,身為照護者的你「肩頸痠痛」超疲勞?跟著專家一起做紓壓瑜珈,好好放鬆:https://pse.is/3qv74j)
每到傍晚就暴躁失序
夕陽西下,失智症患者卻開始躁動不安!出現幻覺、錯覺,以及焦慮、恐懼、憤怒等情緒,不停嚷嚷著看到誰回來了。家屬反映,每到傍晚總是特別緊張,害怕長輩行為失序,產生妄想或攻擊症狀。陳宥達解釋,黃昏天色逐漸變暗,患者容易出現意識上的混亂,尤其是中度以上的失智長輩,漫遊、亂跑大幅提高走失機率,增加照顧上的負擔。
Q1:什麼是「日落症候群」?
太陽下山後,隨著日照光線改變,失智症患者的意識和認知功能開始混亂,出現一連串脫序行為。這些症狀在白天並不會出現,傍晚或夜晚特別明顯,又稱為「日落症候群」、「黃昏症候群」,也可能因季節變換而有不同發生頻率。
Q2:「日落症候群」對睡眠障礙的影響?
當失智症患者出現日落症候群時,夜間躁動情形惡化,影響睡眠時間和品質,也直接影響照顧者的作息。
如何改善失智症患者睡眠障礙問題?
陳宥達綜合門診觀察的資訊,分享改善睡眠障礙問題,最重要的是養成規律作息,白天安排活動訓練肌力,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激活人體免疫細胞。每天光照1小時,有助於改善神經、精神症狀。而在居家環境方面,營造舒適溫馨的睡眠氣氛,保持動線順暢、點一盞夜燈,避免半夜醒來踢到家具絆倒。(延伸閱讀:家有失智症患者,該如何佈置?掌握4要點,輕鬆打造失智友善居住環境)
除了認知功能障礙,陳宥達解說還有其他影響睡眠障礙的因素,建議照顧者找出原因解決,而非使用安眠藥物,讓作息更加紊亂。
●環境:營造適合睡眠的環境,睡前停止使用3C產品,以利分泌褪黑激素幫助入睡。
●感染:檢查是否有過敏若身體感染症況,翻來覆去睡不著。
●疾病:三高、肥胖、慢性病或其他疾病也會影響睡眠狀況,仔細找出病因。
●藥物:利尿劑、類固醇、甲狀腺素、鼻塞藥物、抗病毒藥物等,副作用也會導致失眠。
●憂鬱:心理因素難以維持睡眠或是太早起床,憂鬱與失眠是相互關係。
家醫科醫師陳宥達建議若失智症患者出現嚴重的睡眠障礙,應依實際醫療需要,安排相關門診檢查找出病因,或申請到宅訪視及居家評估。可結合使用藥物與非藥物治療,透過活動改變溝通方式、認知訓練,例如音樂輔療、懷舊治療等,耐心反覆練習才能得到效果。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飲食照護/失智者不吃東西是因為「吞嚥困難」?症狀跡象、照顧技巧一次學會
生活照護/失智長輩睡不著?用運動改善日夜顛倒
生活照護/與失智者溝通像在對牛彈琴?善用「5技巧」讓互動變順暢
生活照護/失智症和腦霧一樣嗎?症狀差異、日常警訊、照護技巧,以及如何預防改善,看這一篇就夠!
生活照護/失智者吵著「要回家」怎麼辦?溝通需掌握「三不」與「三意」
生活照護/失智了怎麼吃飯、穿衣?「食衣住行4大重點」照顧者要知道
延緩退化/失能者沒照顧好,可能更惡化!「日常照護10技巧」預防再次發生
外出旅遊/掌握出遊要點,帶失智長輩出門旅遊不再是難事
生活照護/善用新科技,照顧長者更省力
生活照護/如何面對阿嬤失智身體臭?媽媽這一句話,她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
精神行為/失智者年後情緒不穩 當心黃昏症候群
外出旅遊/帶失智長者出遊 防疫也要防走失
生活照護/失智者過年 注意作息別亂了套
生活照護/與長者相處 努力傾聽有時比分享話語更重要
生活照護/銀髮族4大保暖要訣 注意溫差及電器使用安全
生活照護/防疫少外出 失智長者認知、社交功能下降
生活照護/專家:認識失智症 學習與長輩共處
初臨失智/長輩失智症狀嚴重嗎?6原則,教你如何長期追蹤、判斷嚴重度
生活照護/家有失智症患者,該如何佈置?掌握4要點,輕鬆打造失智友善居住環境
生活照護/失智長輩不戴口罩怎麼辦?台灣失智症協會:用7招破解
飲食照護/長者水喝太少恐出現認知障礙 醫師說明該喝多少水
飲食照護/長者精神恍惚、日夜顛倒竟是水喝太少 醫建議這樣做
飲食照護/讓長輩好好吃頓飯 中醫教你穴位按摩、藥食同源
生活照護/更年期女性,容易頻尿?醫師建議3習慣,遠離泌尿道感染
生活照護/長照常見問題 如何讓長輩能舒適洗澡?
精神行為/你可能不知道:失智症患者的長期記憶有時比正常人還好
初臨失智/兵荒馬亂新手照護期 最需要知識分享
外出旅遊/過年帶失智長輩出遊 安心玩有技巧
生活照護/一直問失智者「我是誰」、「他是誰」? 6個NG行為別再做了
生活照護/暖暖包當調理包 失智長者誤食鐵砂
猜你喜歡
美國醫學會期刊最新研究:握力強弱與失智症風險有關
走路變慢可能是失智症前兆 專家授1招扭轉大腦萎縮
送失智媽進養護中心 牛湄湄人生最難過的14天
提早識別失智症高風險患者 研究揭肌肉量與認知功能關聯性
讓失智母親好好洗澡 是最大成就
睡到自然醒是最幸福?研究揭睡眠超過這時間可能提升失智症風險
膽固醇愈低真的愈好嗎? 秀傳研究:反而倍數增加失智風險
飲食照護/失智者不吃東西是因為「吞嚥困難」?症狀跡象、照顧技巧一次學會
照顧者的煎熬 該送失智父母到安養院嗎?
預防飲食/油有害健康已是過時觀念!多攝取「這幾種」對大腦有益
生活照護/失智長輩睡不著?用運動改善日夜顛倒
失智警訊/記憶力變差、詞不達意就是失智?10項真實「失智症症狀」大公開
失智警訊/重複問題、情緒轉變、頻問你是誰...家屬從這些行為發現失智前兆
強化心肺、肌力與訓練認知 治療師教你棍子伸展操延緩失智
父親失智怎麼辦?照顧失智患者不硬碰硬,運動、社交都能預防,3道把關防走失
預防飲食/「地中海飲食」到底怎麼吃?「我的餐盤」口訣教你補足營養
生活照護/與失智者溝通像在對牛彈琴?善用「5技巧」讓互動變順暢
點亮年輕失智者的生命故事!Young記憶會館,年輕失智者的家
認知彈性能力 靈活補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