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胖瘦的問題 研究顯示喝低脂牛奶老得慢?
挑選牛奶時,你喜歡全脂的香濃口感,還是為了身材傾向於低脂甚至脫脂奶?
關於牛奶對健康的討論,大多集中在牛奶脂肪對體重和心血管的影響上。但一項新研究提示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因素:牛奶脂肪含量的多少,還與成年人的衰老程度有關。研究發表在《氧化醫學與細胞壽命》雜誌。
這項研究由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教授Larry A. Tucker博士完成。數據源於美國全國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NHANES),從中納入了5834名美國≥20歲的成年居民,並獲得了他們的牛奶消耗等飲食營養情況,通過DNA樣本測量了他們的端粒長度。Tucker博士分析了人們的端粒長度與他們喝牛奶頻率和攝入牛奶脂肪含量的關聯。
端粒是染色體末端一種重複的DNA序列,就像鞋帶末端的一小段塑料那樣能夠起到保護作用。隨著細胞不斷分裂,端粒會逐漸縮短,直到過短時,細胞會出現功能異常。端粒縮短是衰老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現象。
數據顯示,近一半人每天喝牛奶,四分之一的人至少每週喝牛奶。喝全脂(脂肪含量約3%~4%)或脂肪含量2%牛奶的人都分別約佔30%,10%的人喝脂肪含量1%的牛奶,17%的人喝脫脂牛奶,約有13%的人不喝牛奶。
在喝牛奶的人群中,無論每天喝、每週喝還是更低頻率喝,都不影響端粒長度。但所選擇牛奶的脂肪含量,與端粒的關聯引起了Tucker博士的注意。在調整其他影響因素後:
●喝脫脂或1%牛奶的人,端粒長度沒有顯著差異。
●相較於喝脫脂或1%脂肪牛奶的人群,喝全脂或2%脂肪牛奶的人群端粒上的鹼基對平均減少145個。
●平均而言,牛奶脂肪含量越高,端粒越短。牛奶脂肪含量每增加1%(比如從喝1%脂肪牛奶改為喝2%脂肪牛奶),人們的端粒就少69個鹼基對,這相當於生物學衰老4.5年。
以上關聯主要適用於至少每週喝1次牛奶的人群。也就是說,喝牛奶越頻繁,牛奶脂肪和細胞衰老之間的聯繫就越明顯。
此外,當樣本僅限於日常飽和脂肪消耗整體偏低的人群時,牛奶脂肪攝入量與端粒長度之間也沒有關聯。Tucker博士推測,當整體飲食中的總飽和脂肪量攝入偏多時,牛奶脂肪的消耗才在細胞衰老中起到明顯作用。
對於牛奶脂肪與端粒長度關聯的機制,Tucker博士認為可能與飽和脂肪觸發炎症途徑、增加氧化應激有關。
那麼,不喝牛奶的人呢?有意思的發現是,這些人的端粒也更短。相較於喝1%脂肪或脫脂牛奶的人群,他們的端粒也平均短了115個鹼基對。但相較於喝2%脂肪或全脂牛奶的人群,端粒長度差別不大。
Tucker博士認為,這項研究支持了美國飲食指南中對低脂奶的推薦。“ 喝牛奶不是一件壞事。但人們應該更了解自己正在喝哪種類型的牛奶。”
研究帶來了有意思的新證據。不過,只此一項研究未必足以顛覆日常實踐。
關於全脂和低脂,脫脂牛奶哪個更好,哈佛大學胡丙長(Frank B. Hu)教授曾在JAMA對乳製品的既往探討中建議:“無需過分強調乳製品這一種食物,更重要的是整體飲食習慣。”
本文摘自藥明康德傳媒:不是胖瘦的問題了,喝低脂牛奶竟然還老得慢?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不抽菸會罹肺癌?空汙、油煙、家族病史也是罹癌因子 低劑量CT篩檢及早發現病灶,減死亡風險!
打玻尿酸能捐血嗎?最近做過健檢能捐嗎?專家解析可捐及不適合捐的情況
為何人在放空時反而常能出現絕妙想法?大腦3種模式,「離線網路」時做的工作最有趣
老年族群必看!主動脈瓣膜狹窄嚴重恐猝死 醫:新型生物瓣膜可望突破使用年限
動脈硬化會引起耳鳴?醫:若壓迫到聽神經或腦幹,引起「陣發性聽覺症候群」
巴戈胰臟癌逝/五年存活率不到5% 為何胰臟癌成無聲殺手?
下腹悶痛半年 拉肚子血便…35歲罹早發性大腸直腸癌
感冒頭眩暈,原來併發中耳炎 醫:4個原因引起, 老人、三高者眩暈小心中風!
良性腫瘤甲狀腺結節會惡化嗎? 醫:治療方式有3種選擇,但沒有口服藥
聞不到香味,吃不出食物好壞? 醫:當心「嗅覺失靈」可能是疾病警訊!
82歲阿嬤切除甲狀腺腫瘤! 透過「精準麻醉」 術後恢復較快、不會惡心嘔吐
聽見「啵啵啵」,當心是搏動性耳鳴! 醫:發生原因有4種,這些方法可診斷治療
拔牙、植牙後,常聞到腥臭味跟鼻涕倒流咳嗽 當心罹患「齒源性鼻竇炎」
長期倦怠、夜晚盜汗、體重減輕,別輕忽! 當心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70歲婦人切膽囊卻術後腸粘連,接受三次腹壁修補術還是沒治好! 醫師靠「這招」讓她減少疝氣復發
苦等第二劑卻一直打不到,擔心疫苗保護失效? 研究顯示「這種疫苗」第一劑效力撐最久!
什麼是暈針?當「暈針」發生時如何處理、如何避免暈針的發生
惱人耳鳴,戴助聽器可有效緩解! 醫師詳解耳鳴的種類
運動傷害先冰敷? 當心適得其反,阻礙肌肉自體修復傷口難癒!
新藥須經審核 才能臨床試驗
「惱人的果蠅」揭開人類遺傳學研究 孵育出多位諾貝爾獎得主與科學家
呼吸困難要當心! 醫:4類疾病為常見症狀,重則有生命威脅
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 健保有條件全額給付
CAR-T療法須申請 要價不菲
透過CAR-T細胞治療「救自己」,生出抗癌解藥 並非所有癌症都適合!
眼壓不高為何也有青光眼? 眼科醫師教你如何早期診斷
天氣一變就頭痛 竟是鼻竇炎惹禍!
女畫家長年為牙疾所苦,無法享受美食開口大笑 牙醫透過「這招」讓她重展笑顏
按摩師傅靠手吃飯卻得了職業病 腕隧道症候群靠這招治癒!
猜你喜歡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少婦家中昏倒留五歲兒 醫師教如何保命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辛苦買快篩劑 希望備而不用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打三劑疫苗 買防疫保單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餐廳勤消毒 祈禱別被停業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
癌友僅1成認識生物相似藥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早餐吃對了嗎?/燕麥粥、地瓜沙拉、水果 美味組合
高醫大團隊研究 傳統中藥「金銀花」有助抗新冠病毒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使用過量止痛退燒藥當心急性肝衰竭!教你正確使用使用過量,呵護你的小心「肝」
醫病平台/ 共體時艱,期待明天
健保部分負擔 可望延後
早餐吃對了嗎?/早餐吃得巧 營養又省錢
早餐吃對了嗎?/香蕉燕麥烤餅 配花生蓮子湯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看診、手術、演講…忙到文明病上身 改變3個生活習慣釋放身心靈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