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聲愈大聲、愈高亢,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機率恐愈高!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團隊耗時2年研究,透過內視鏡觀察病人打鼾時呼吸道的振動情形,並將鼾聲能量分成低、中、高三頻,結果發現高頻鼾聲愈高時,呼吸中止指數也會增加,身體也因缺氧,增加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風險。
為何鼾聲會引發睡眠呼吸中止?由於病人的上呼吸道組織狹窄、神經肌肉功能失調,當氣流通過時振動組織,部分呼吸道阻塞造成打鼾聲。伴隨振動摩擦,軟腭與懸壅垂會越來越腫,使呼吸速度變慢,鼾聲變小,這時為了維持呼吸,病人拚命呼吸,又造成呼吸道愈來愈腫,最後呼吸跟鼾聲停止。
鼾聲分低、中、高頻 意義大不同
當呼吸和鼾聲停止時,病人腦部的中樞神經會釋放醒過來的訊號,伴隨翻身、咳嗽,出現再呼吸的動作,此時發出一聲尖銳高亢的鼾聲。由此可知,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的鼾聲具有「忽大忽小、忽高忽低、忽快忽慢」的特性。
研究團隊2010年運用這種鼾聲能量特性進行比較,以高感度的指向性麥克風收錄國人睡眠鼾聲,結合國內開發的鼾聲分析程式,將國人鼾聲能量分為低、中、高三頻:300赫茲以下為低頻,300至850赫茲為中頻,850赫茲以上為高頻。
進一步發現,由鼻發出的低頻鼾聲,來自軟腭部位阻塞,若合併多處部分阻塞,軟腭振動會更加劇烈,造成低頻最大鼾聲能量增高;反之,聽到高頻鼾聲,可能是張口呼吸時,舌根、會厭等靠近氣管的部位振動,造成部分阻塞,這些病人常是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需合併多部位上呼吸道手術。目前有改良型手術可同時切除多重部位,加上機器手臂手術的介入,協助醫師深入難以開刀的部位如軟腭、口咽、舌根和會厭,精準操刀,減少傷及其周遭神經血管組織。
鼾聲起伏別輕忽 就醫檢查才安心
國人以高頻鼾聲能量者比例較高,至少占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一半,且有八成病人因症狀不明顯,等到來醫院做睡眠檢查時已症狀嚴重。例如有些人以為打鼾聲音很低沉僅代表熟睡,但可能暗藏軟腭部位阻塞,若不處理恐演變成舌根、會厭等多部位阻塞,治療較棘手、效果也較差。建議民眾若發現一周打鼾超過三次,打鼾呈現不規則、聲音忽大忽小時,就應儘早就醫檢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