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開關次數、擺放位置都有差 讓冰箱更省電的5個小技巧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人生智慧

為什麼有人退休後老得快,有人卻依然充滿活力?專家:50歲後該準備3件事

50+

身心做好預備,退休生活更充實精彩。
身心做好預備,退休生活更充實精彩。
圖/取自50+(Fifty Plus)

聽健康

00:00/00:00

編按:退休後多出大把時間,卻不知道該做什麼?日本職場專家提醒,愈是在工作表現上亮眼的人、愈可能完全沒有個人興趣,導致退休後生活頓失重心。建議在50歲之後,就要開始適度培養工作以外的生活或社交圈,提前為退休做調適準備,更能減少「退休症候群」!

你的周遭是否有這樣的人?在退休之後,生活突然變得一片空白,整個人看起來也突然變得衰老,也有人認為「每天沒事做、比上班還痛苦」。

日本職場專家大塚壽認為,50歲到60歲是為了往後脫離職場的重要前置期,愈是在工作上有成就的人、愈需要調適自己。

退休沒事做比上班還痛苦!職場成就愈高者愈要注意

不少退休後的人會有這樣的感觸:「退休之後,才明白原來『擁有一個具備歸屬感的地方』其實很重要。」;更有人發覺「沒事可做的生活好痛苦」。

工作雖然辛苦,但就某個層面來說,也提供了歸屬感與。而有這種困擾的人,又以男性為絕大多數。原因在於,女性除了工作之外,大多有朋友、興趣或是區域性社團等活動,即使離開職場,也較不會有缺乏歸屬感的問題。

也因此,愈是在工作上有著傑出表現的人,愈可能將全副心神都投注在職場上,導致退休後失去生活重心;相反地,工作上表現平平的人,卻可能早早將時間規劃分散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擁有了第二、甚至第三個生活圈。

因此,「擁有在工作以外可歸屬的生活圈或社群」,就是在50歲後為預備退休該做的第一件事。

工作之外 應至少有2~3個社交生活圈

而所謂「工作以外的生活圈」,到底包含哪些呢?以下是在工作職場外,可能拓展的主要社交圈類型:

1. 地區性社團(里民活動、同大樓的住戶團體或是地方辦理的學習課程)

2. 志工團體

3. 運動類同好(參加同一個運動教室、運動中心或俱樂部)

4. 興趣類同好(舞蹈、音樂、藝術等等)

5. 技藝、學習類的同學

6. 學生時代的朋友

7. 職場上認識的前同事或朋友

大塚壽建議,在工作以外,最好能培養至少2~3個不同類型的社交或興趣圈,而在這些不同的社群中,你的「人設」也會因此不同。

「例如原本在職場上可能是嚴格上司的人,在新的領域裡,卻可能是一個需要請教他人的新手、或是可以輕鬆說笑話讓周圍氣氛愉快的人,這些都有助於拓展自己生活的廣度與經驗,個性也會變得比較有彈性。在心理學上來說,會比較有益於身心健康。」

如果你發現自己目前連一個工作之外的生活圈都沒有的話,不妨就從現在開始留心經營。

合則來不合則去 興趣和人際關係都不要勉強

在拓展自己生活圈的同時,還有一件要特別留意的事:無論參與或是離開,都抱著輕鬆的心情。

只要是人際關係,就一定存在「合得來」或是「合不來」的可能性。如果覺得不適合自己,或是參與時經常不愉快、感到壓力的話也不須勉強,慢慢淡出即可。無法讓自己覺得快樂或有收穫的興趣,大多都不會長久,更無須忍耐不愉快的人際關係。

有人喜歡擁有緊密連結和向心力的社團,也有人喜歡偶爾分享交流即可、恬淡如水的社交關係,這無關哪種形式比較好,單純是看自己的個性與喜好。重點是身處當中,是否能感覺愉悅、有收穫。

此外,有些人也會將工作時候的習慣帶到社團裡,過於積極地經營(特別是運動類等具有競賽性質者),但其實大部分的人在工作之外都只是想要有一個可以享受的樂趣,如果太過勉強自己和其他人,反而會有反效果。切記保持「輕鬆愉快不勉強」的原則。

最後再幫大家整理,為了讓退休後也能保持活力,50歲起該做的3件事:

1. 要擁有在工作以外作為歸屬的生活圈或社群

2. 培養至少2~3個不同類型的社交或興趣,拓展不同角色

3. 以輕鬆的心情參與社交圈,離開時也不需尷尬

希望大家都能擁有豐富精采的人生下半場

資料來源/Yahoo! JAPAN

原文:為何有人退休後老得快、有人卻依然充滿活力?50歲後該準備的3件事

退休症候群 人際關係 人生下半場 退休生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