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怎樣才算準備好了?3個世代從3面向教你規畫退休
▍退休力測驗:
退休準備是老後生活的基石,今年影響退休準備最重要的變數就是新冠疫情,聯合報日前舉辦「疫變下的退休力應變沙龍」,邀請專家分享面對未來疫變新日常。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宣布,年底將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並展開「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計畫,邀請合作夥伴共同為幫助大家儲備退休力而努力。
三位與談專家分別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以及旅居波蘭的作家葉士愷。施振榮以投資報酬率的觀念分享,平均壽命延長,一定要避免老來臥床失能,40~50歲就要開始準備,及早投資。陳亮恭建議要「以終為始」,保持健康需要「套餐」,即運動、營養、社會連結及慢病管理缺一不可。最年輕的葉士愷也認為,退休準備應該提早規畫。
游美月表示,去年我們開啟退休準備工程,找出五個核心能力,分別是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推出「五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近一年來獲得3萬人的熱烈回響。去年調查發現,國人退休準備分數僅54分,根本不及格,大部分的人對退休沒有規畫,年長女性的退休準備更明顯不足。近來遭逢百年大疫,這個變數讓大家都必須重新適應生活。因此,今年特別邀請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與擅長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宏碁智醫團隊,依填答內容找出6種退休準備樣態,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提供更精準的退休準備評量,也計畫推出「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希望對退休準備的各面向提供專業資源,幫助民眾進行退休準備,加強退休力以適應變局。
【健康準備】保持健康需「套餐」 4要素不可缺
保持健康需「套餐」 4要素不可缺
陳亮恭指出,退休準備指標與其他工具最大的不同,就是問出「你動手準備了嗎?」,透過執行程度,問出實質準備狀況。初步發現,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通常是先意識到退休生活需要財務支持,但若以完成度來說,健康準備的執行難度最高。
他認為,可以將健康準備視為退休準備的「粽子頭」,只要拉起粽子頭的結繩處,健康力提升,其他退休準備能力也會跟著提升。不過,健康準備的執行必須落實在生活上,例如每周運動三次、攝取足量蛋白質等,除了個人動機,也需要環境配合。
游美月指出,疫情使她固定健身的習慣中斷,但一段時間後,認為再這樣下去不行,於是開始自我鍛鍊,每天提早一小時起床,做各15分鐘的有氧與瑜伽、5分鐘冥想、3分鐘倒立,重新調整運動習慣,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
施振榮和陳亮恭對於健康維持也有新領悟,尤其是陳亮恭,他說自己向來是健康知識的倡議者,如今成為實踐者,把運動放上每天的時程表,甚至在跑步機上邊聽有聲書邊走路,維持體力。
曾經中風的施振榮說,他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健康 自己顧」,他現在每天走路、天天動腦,想辦法讓身體和頭腦都更健康。
【延伸閱讀】>>企業家施振榮裝13根支架的深刻體驗
【財務準備】
疫情激發危機感 年輕人開始理財
楊淑惠表示,台灣爆發社區感染以來,約有3%的民眾因疫情增加退休規畫的金額,其中以30~39歲占大多數,不過,有4.2%的民眾認為疫情讓他們思考提前退休。
另外,疫情期間,許多行業受疫情影響,導致收入短少,若不幸染疫,後續的醫療照護費用、薪資損失等,也是不小的額外開銷,凸顯緊急預備金、醫療保險規畫的重要性。
中信銀專家提醒 健康風險是財務準備變數
楊淑惠建議,財務準備必須思考資金來源、規畫目的與用途、甚至創造財富的方式,並注意風險控管,建議先確認投資目的及對風險的承受力,切勿將資金壓在同一個籃子中,此外,也要考慮年紀漸增的健康風險。
不同年紀應有不同的財務規畫重點,30多歲的人多半處在事業衝刺期,除了及早投資,最好趁著年輕先規畫基本的醫療保障;
三明治族群多半為家庭經濟支柱,也邁入事業高峰期階段,一旦遇到變數或事故,對家庭影響大,建立緊急預備金及壽險、重大傷病相關保障顯得格外重要。「50+」的準退休族群,則建議以退休金及長照規畫為主,並建議增加固定收益標的。
【延伸閱讀】>>三個世代退休財務準備如何更完整
【社交準備】
疫情來了 運動、社交玩出新變化
施振榮說,因為有科技,疫情對我沒有什影響,以前同學會五年辦一次,拜疫情所賜,現在同學會每個月辦一次,「台美一起空中聚會」;過去參與會議,總需要外出,光交通往返就占據大半時間,但現在用視訊會議,反而少了許多限制。相較於過去,疫情之下的生活反而更快樂。
但談到視訊會議,陳亮恭說,「我最近開始受到這個苦了。」疫情爆發讓他工作量暴增,以前實體會議,如人到不了就不去,現在都用視訊,即使舉辦地點在國外,也不能不去,最高紀錄一天開了7~8個視訊會議。
旅居波蘭的作家葉士愷說,去年在波蘭碰上當地疫情嚴重,生活受到高度管制。他幾乎沒有出門,社交生活嚴重受阻,復活節、聖誕節一樣冷清,今年四月返台,又碰上台灣疫情大爆發。他認為,大家都要學習與疫情共處。
【延伸閱讀】>>看看作家、Youtuber葉士愷分享波蘭防疫經驗
【退休想像】
施振榮、陳亮恭:腦中沒退休這件事
退休制度於1880年俾斯麥於德意志帝國實施,規定65歲退休,但當時德意志帝國平均年齡才47歲。俾斯麥為了讓老到無法工作的人得到政府照顧,提出退休制度,與如今追求第二或第三人生的退休已經不同。
即將邁入77歲的施振榮說,台灣平均臥床時間是8年,若以現在的平均餘命80歲來說,「我現在應該是躺在床上的人」。他60歲從工作退休,從40歲就開始準備,50幾歲時發現冠狀動脈阻塞,於是減少壓力、注意飲食及多運動,如今他雖然從工作退休,但一直保持社會連結,「活在社會就是要不斷地有貢獻,必須不斷的學習。」
陳亮恭說,他現在腦袋裡是沒有退休,英國經濟部智庫曾調查,勞工不管幾歲退休,退休後平均僅開心兩年,隨後就開始因健康問題看醫師;法國研究也發現,勞工每晚一年退休,可降低失智症發生風險3%~5%。
其實目前為退休人士設計的許多健康促進方法,包括要有活動量、要用腦力,與人相處應對,退休後要排很多課程才能達到這些目的。陳亮恭認為,有些工作職務必須世代交替,但不代表不用繼續工作,他目前腦中沒有退休這件事。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防爭產,財富傳承早規畫!建議父母提早寫好遺囑節稅省,將財產依照自己的心意做好分配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進入人生下半場你需要改變的是「心態」,對自己負責!
林依瑩進擊的不老夢:副市長變居服員投入長照,解開年齡束縛打造不老傳說
家族爭產、手足對簿公堂該怎麼辦?律師:財富傳承應及早規畫,家人才不會為錢反目
實習醫師袁瑋被爺爺帶大,爺離世難過到憂鬱症上身!收起失親之痛選擇身心科,延續爺爺愛的力量
心臟病發讓他頓悟人生!賣掉千萬宅上山種菜:不能當首富,就當全台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58歲還是會迷惘!孤獨的美食家松重豐:人像容器,勇敢清空才有新收穫
50歲後還有慾望嗎?《慾望城市》作者離婚後重啟人生:無論幾歲,最好的支持永遠是她們
近期想買房嗎?預售屋、新成屋、中古屋該怎麼選?理財專家給新手的7點買房筆記
45歲之後你會站在哪裡?別在該理財的年紀選擇放棄
延續病逝丈夫遺愛 她也當起展望會資助人
親耳聽母親說「你要幫助我解脫」!畢柳鶯醫師:我們母女做成了斷食善終的約定
中年再就業碰壁怎麼辦?專家點出原因「身段放不下來」,需身段放軟讓心態歸零
龍千玉2年內接連面對摯愛離世!轉念放下跟自己和解,習佛靜心更珍惜身邊人
為何40歲後會「窮者越窮,富者越富」?專家告訴你7種讓你變窮的壞習慣
該準時下班,還是故作忙碌加班? 職場專家反而這樣看
安葬之地自己做主,體貼子孫生前交代怎安葬!5種環保葬方式,回歸大自然環抱
陳霈瑀先生離世第10年在愛裡重見希望 從療傷到助人,活在當下說愛!
感情趕不上年齡!「劉品言」給30+的妳:媽媽也是一個人把我帶大,就算單身也能成為媽媽
迷失≠失去≠失敗,專家教你5個勇於迷途的思考練習 在改變的過程中找到方向!
在不斷變動的世界,我們必須放慢腳步!專家教你5點變動思維,幫助平穩情緒、做出更好的決策
該如何提升專注於當下的能力?專家傳授7點方法,讓你跑慢一點把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內心
退休生活絕對不是更縮衣節食!前金融業董事長張玲玲:想要財富自由必做的2件事
活在當下 把女兒刻在心底 楊淑姿療傷4方法
19歲花樣年華遇致命車禍…楊淑姿為愛女選擇器捐,為女兒活出雙倍精采
40歲結婚、又因生不出孩子離婚...《華燈初上》「阿季」謝瓊煖:如果自己不振作,那跟死了有什麼兩樣?
鞋子穿30年、用10年前Nokia…他一年只花28萬,「減法生活」在51歲存到2千萬提早退休
老公車禍癱瘓家中頓失支柱!蕭文玉不畏腥臭味在屠宰場工作,一肩扛起五口未來
房產、財產都分配了,那你的數位遺產想交給誰?
退休不想當下流老人?政大教授周冠男教如何累積足夠的退休金
猜你喜歡
每天都在吃B群,但你吃對了嗎?營養師傳授4吃法,才不會有吃等於沒吃
維他命C飯前or飯後服用? 營養師曝正確時機點:過量小心5大危害
水果放冰箱延長保存期限?很多人做錯了 營養師曝「5種水果」放冰箱照樣壞
「酪梨」不只可減肥,還是「天然防皺霜」!預防醫學名醫教你4大「養肌飲食」吃出好氣色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進入人生下半場你需要改變的是「心態」,對自己負責!
喝對咖啡助減重、延壽!「8NG喝法」曝 做成甜點、晚上喝都不OK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傳授「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立夏後如遇梅雨季遲來,天氣濕熱食慾不振!中醫建議蓮藕食療 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功效
減肥免算熱量輕鬆瘦!營養師傳授簡單3招,低醣飲食控醣就好
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如何改善三高問題?營養師傳授心法教三餐這樣吃
保健食品吃了一個月感覺沒效該放棄嗎?專業醫師說這樣吃才看得出效果
有片|清冠一號使用以及匡列、確診懶人包一次報你知
有片|擔心「肌少症」纏身嗎?五個居家阻力運動遠離肌少症
不想做家事就故意摔破碗 夫無奈控「婚前不是這樣的」
說食依舊/萬金不換的野生黃魚
春天飲食清淡助排毒 營養師建議這5種蔬果可多吃
有片|減肥好嘴饞?3種健康甜點新手也能輕鬆做!
今天「立夏」生活有禁忌?專家報四字秘訣給你知
缺鋅有哪些症狀?營養師教如何補鋅 每天吃多少才正常
與老伴鬥嘴容易越吵越冒火!薇薇夫人: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起床就要來一杯 學會喝水才能水啦
香蕉要選直的還是彎的?帶斑點香蕉還能吃?專家告訴你香蕉的好處/壞處有哪些
NG減肥「生酮飲食、水果減肥」上榜!專家教2種飲食法,溫和減不傷身
名中醫的四季養生法:秋白、冬黑、春綠、夏紅...這樣吃提高免疫力少生病
羽生結弦的優雅體態是怎麼練成?2個動作有助增強體幹、穩住核心肌群
「這道菜」適合早上空腹時品嚐 心血管疾病患者去除脂肪後再吃
背痛吃B1、助眠吃B12... 藥師親授「B群挑選法」:該吃哪種、劑量多少一次告訴你
香蕉皮能助減肥?最新研究:此品種內含果膠可有效降低膽固醇
睡不好,可能跟你吃的東西有關!科學實證5個可以助眠的食物
生酮飲食體重掉很快,但非人人都適合 專家曝4大危害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