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退休力.理財準備
60歲單身男領1700萬退休金「怕送國庫狂揮霍」五年後被友一番話點醒了
許多人擔心養老金不夠用,相對地,也有人苦惱於「是否能夠在有生之年花完」這樣完全相反的問題。日本一名六旬男子為了不讓財產充公,竭盡所能揮霍,卻換來滿滿空虛感,最後獲得益友的提點才重新找回人生方向。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存錢,有些人選擇將資產留給子孫,也有些人年紀漸長後找不到花錢的用途。若是單身且無繼承人,去世後剩餘資產最終將歸國庫所有,這也讓部分人對資金用途感到更加迷惘,日媒《Gold Online》揭露一名A先生就深有所感。60歲退休的A先生當時擁有約8500萬日圓(約新台幣1700萬元)的資產,包括多年存款、退休金及父母遺產。他未婚也無子嗣,不必擔心老後資金短缺,反而擔心「這輩子是否花得完」。他心想,如果死後沒花完,錢就被國家拿走,與其如此,不如拿來盡情享受生活。他很快就展開了隨心所欲的退休生活,首先將30多歲購入的公寓全面翻修,從壁紙、地板到最新型廚房,家具也換成義大利高級沙發與設計師椅。接著購買了夢想中的德國高級車、瑞士名錶,衣著也從休閒裝到西裝一應俱全皆在百貨公司選購,出國旅遊時搭乘頭等艙與商務艙,下榻五星級飯店,過著「單身老貴族」生活。然而這樣的揮霍也逐漸讓A先生的金錢觀產生偏差,連日常開銷也變得大手大腳。他在60歲至65歲之間並無任何收入,導致存款快速減半。即使這五年間存款減少了一半,不過A先生仍有4000多萬日圓(約新台幣800萬元),還有每月16萬日圓(約新台幣32000元)的年金可領。但買得差不多後就不再渴望物品,也沒什麼想做的事,漸漸產生一種過度浪費的罪惡感。與B先生的相遇帶來新觀點這時,他透過高爾夫球友認識了年長6歲的B先生。B先生同樣是單身,亦無近親,擁有充裕資產。一次聚餐中,A先生半開玩笑地提到:「我本來想把錢花光享受人生,但現在也沒什麼想買的東西、想做的事了。」但B先生的想法截然不同,他並不打算將錢花光,他解釋道:「為自己花錢是有極限的。上了70歲,食慾、體力、物慾都在下降。也因此,後來我漸漸產生了想為社會做點貢獻的想法。當然,我不想讓錢被用在莫名其妙的地方,所以我會慎選信得過的捐贈對象或公益項目,慢慢把錢轉向這些地方。這樣的話,我的人生也算是留下了些痕跡。」對A先生而言,這段話如同一記當頭棒喝。他理解到一開始自由花錢的確令人興奮,但漸漸出現空虛感,現在才理解那是因為沒有好好使用金錢、賦予其意義,他從與B先生的對話中得到的這份覺悟。從揮霍到重整 邁向第二人生規劃此後,A先生重新檢視自身財務狀況。他認為自己已為個人享樂投入足夠的資金,於是決定改變生活方式,逐步調整生活水準,並開始認真思考「為何而花錢」。A先生開始查詢值得信賴的慈善組織、兒童教育計畫、災害救援等公益項目,他以前常納悶有錢人為何最後都會把錢拿去做慈善,現在好像終於懂了;雖然因為之前揮霍過頭,現在資金也不是那麼寬裕,但他相信還是能多少盡一份力。他也感嘆如果能早點理解這些事,也許會更好,但或許正因為曾經為自己大肆花錢,才更能體會這樣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