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變淺 中高齡勞動率增加
但觀察國內近年趨勢,中高齡及高齡者的勞參率逐年提升,學者大膽預測,當經濟景況大不如前,老年生活不再富足,未來台灣勞工將不得不選擇延後退休。
據勞動部資料,二○一九年,我國中高齡及高齡勞動人口有四七二點九萬人,勞參率為45.09%,比十年前上升3.24%。若細分年齡層,四十五歲到四十九歲勞參率為84.7%,高於美國83%、南韓81.1%,低於日本的88.6%。
但五十歲後的各年齡組勞參率,不僅被超前,且隨著年齡增長,差距也擴大,我國六十五歲以上者勞參率僅八點三%,遠低南韓的卅四%、日本廿五點三%、美國廿點二%,排在國際間的後段班。
這代表著我國勞動力人口早於其他國家退離勞動力市場。以勞動部整理的二○一三至一八年主要國家平均退離勞動市場年齡比較,我國男性平均於六十四點六歲退離,甚至比南韓提早了將近八歲。
若就國內相關數據觀察,雖勞保老年年金平均請領年齡觀察並未顯著延後,但已經領老年給付後,再投入職場而自願參加職災保險的人數,從二○○九年的10萬6297人,增至二○一九年的33萬7787人,增加了廿三萬人,短短十年就成長近2.2倍。
另外,勞退新制雇主提繳的六十歲以上人數也在十年間暴增,從二○○九年的6萬9518人,增加到二○一九年的35萬2380人,增為5倍之多,可見有越來越多受雇的高齡勞工選擇留在職場繼續打拚。不過,這數據並未涵蓋在職業工會投保的無一定雇主與自營作業者。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分析,相對於其他國家老年貧窮問題,台灣在一九六○到一九九○年代中期經濟起飛,當時勞動者累積財富容易,口袋夠深,老年須再賺錢需求低,四十九歲後的勞參率才會遠比日、南韓低。
但他指出,隨著大環境變動,可看出近來各年齡層的勞參率逐漸增加,且慢慢遞延,五十歲到五十四歲勞參率增加了9%,五十五歲到五十九歲也增加逾6%,代表越來越多中高齡勞工不再有錢,需要續留職場,賺錢討生活。
辛炳隆也推測,可預見未來國人退休年齡會越來越晚,屆時中高齡及高齡者勞參率就會「自然」提升。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你想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 27年志工徐爸上山下海護生態
中年喪子又罹帕金森氏症!她靠作畫忘卻苦痛,只為留下「留不下」的人
省到一條內褲穿20年的侯昌明,年過半百突想通,花百萬全家暢遊義大利!中年樂活靠4個小秘訣
結婚50年,點一碗麵來吃就是最棒慶祝!陶傳正:把每一天過好,人生就沒遺憾
中年人多不缺錢不缺時間,但對錢很沒安全感!他們6年有400天坐船遊列國:趁健康錢用力花
70歲變百萬點閱料理youtuber!王培仁:人生不要苛求自己,60分就很不錯囉
IBM女副總的「不犧牲」哲學 完美演繹女性如何在職場和家庭取得平衡
45歲零退休金離職,年賺14%!前金融業高層林茂昌: 一個投資秘訣讓你勝過專業人士
女人40更有自信美!明星藝人指定彩妝師:做4件事扔4樣東西,讓第二人生有新生命!
從國家外交到婆媳相處都適用!錢復夫人田玲玲:一份對的禮物,可以化干戈為玉帛
面對老年只有一個大原則!55歲方文琳:獨立變老,是我對女兒的體貼
年領股利200萬!謝士英45歲後的傻瓜投資法:只要會乘法,3年帳戶數字變5倍
一個人住的自在美好!彭樹君:獨處是人生必經功課,練習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
找到自己的「最適老樣」!王偉忠:熟年的快樂,來自掌聲與失落都要承擔
熱愛毛小孩、結緣守護導盲犬!余湘第二人生「利他」擺第一,目標做到90歲
退休力大調查回響/退休後不想過得比現在差?中信銀專家有解
有錢有孩子,仍可能孤獨死?命案現場清潔師盧拉拉:少囤物品,多積緣分
退休比上班快樂10倍!前嘉裕西服總經理,靠5大練習面向、1萬小時法則建構退休美夢
退休力大調查回響/腦科學專家張立鴻:為心靈力加分 高齡者三種表現完勝年輕人
退休力大調查回響/王儷玲長照經驗談 應作預防式退休準備
一個家不用特別空出房間等孩子回來!蔡穎卿:「空巢期後,才是二人戀愛的開始」
大家都搞錯了!「高情商」不代表讓大家都喜歡你...蔡康永的「情商課」:學習接受「有人受傷」的人際關係
退休後最好的工作!簡文仁:練好下半身就可以樂活下半生
退休力健康指標大解密/退休後的健康能量 儲備好了嗎?
退休力健康指標大解密/生命終點預作安排 善終是自己的權利
退休力健康指標大解密/健腦長肌 專家建議你這樣吃
退休力健康指標大解密/到底健檢應該從幾歲開始?
退休不只遊山玩水!陳亮恭:也要避免退休後「報復性養生」
重訓增肌75歲前都有機會!看影片自學?專家提醒一事
規畫下半場/想安心退休 必防4變數
猜你喜歡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理財教母林奇芬48歲漸進式退休:學會「4要」,老後才輕鬆
不要的牙刷清磁磚?省過頭小心越掃越髒!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1瓶抵12瓶」理科太太賣維他命功能誇大? 食藥署要查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1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暴利」故事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茶葉渣2大妙用,入菜成超級調味料!專家:富含8大營養素,丟掉超可惜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愛健身、注重飲食的物理治療師 不到30卻罹關節炎 她省思:我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強化免疫力,維生素D怎麼補? 專家曝「3捷徑」每天都能做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我這樣拉筋的感覺是對的嗎?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的暖身伸展
促進消化又能健身 陳淑麗教你2招在家就能做的瑜珈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走過自殘、重度憂鬱 甜美版大S:只要願意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