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姿/小嫻坎坷求子路!開放代孕 我們還要等多久
不幸中的大幸,子宮與卵巢發育在不同胚胎層,因此這些女性多數仍能正常排卵,只是沒有健康的子宮可供胚胎發育。這群女性沒有月經,多數在十幾歲被診斷,但無法生育的陰影與壓力,通常在更年長後,面臨感情與婚姻時,才會排山倒海而來。
我15歲升高中那年被診斷,高中時不敢與同學談性健康議題,大學時懷疑自己是否有資格戀愛,遑論婚姻。面對追求的男生,猶疑該何時坦承真相。最後在先生堅持下,對公婆隱瞞真相,走上禮堂。
求助代孕 最後仍未成功
結婚那年,台灣誕生了第一個試管嬰兒,就讀醫學院的我們,清楚明白那是我們唯一的救贖。於是在先生脫離日夜值班的住院醫師時期後,開始代孕求子。
身為醫學院畢業生,我們毫無困難取得婦產科學長協助,在暫不出國旅遊不花大錢的生活中,我們也能存夠進行代孕與酬謝孕母的費用。那幾年我們找過三個孕母,包括兩個外勞和一個同事。在數年間多次的努力下,雖代孕未成,卻有緣結識後來收養的兒子。
真名投書 呼籲代孕解禁
我在1996年以真名投書公開呼籲代孕解禁,同年行政院法規會擬出草案,主事者為具法律背景之今日國發會陳美伶主委,她的博士論文主題即為「人工生殖法」。2004年,當時衛生署長陳建仁以「公民會議」模式,作出有條件開放代孕的決議。
2012年,當時的國健署長邱淑媞舉行第二次公民會議,因婦女晚婚趨勢,為卵子品質不良之女性,探討基因型代孕的可能性。不久,邱署長提出完整的代孕草案,同時也進行民調,發現八成國人支持或不反對代孕。
奔走代孕法 努力廿幾年
無奈廿幾年來,少數健康自私偏激的女性主義者,其中幾位今日仍為行政院性平會成員,一再以意識形態阻撓代孕,導致法案未能送出行政院,或未能在國會討論。在阻擋代孕同時,要求不孕夫妻以收養代替親生,完全無視於這原本是百分百個人價值觀的選擇,也完全無視於收出養孩子其實問題更多更複雜。
草案完備 只等國家通過
在無數的公聽會中,我比喻收養如同「不自願捐精,不自願捐卵,不自願代孕」,問題遠超過捐精加捐卵加代孕的總和;也經常將張南驥教授當年告訴我的比喻「聖母瑪利亞其實就是代理孕母」在會中分享。
不孕失婚,請不要責怪小嫻的先生和婆家,這是正常不過的反應,完整的家庭成員是社會安定幸福的基本。小嫻和我,更是沒有做錯事的受害者。我們都努力過,彌補自己的幸福,成全先生和婆家的期盼。面臨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的少子化國安危機,行政院與衛福部責無旁貸。歐美國家無此危機都尚且以人權觀念,開放代孕三四十年之久。國健署的代孕草案早已完備等候,國家應迅速履行2004年衛生署對不孕者的承諾。
(作者陳昭姿為和信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主任,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董事長)
●健康名人堂邀請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陳昭姿
和信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主任、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董事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猜你喜歡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謝向堯/混亂的呢喃,可能是心裡的牽掛…居家安寧訪視 察看患者也撫慰照顧者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林思偕/查房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