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姿/看病領藥前 該對醫師說什麼?
曾對哪些藥品過敏?
以用藥而言,首先是對哪類或哪些藥品曾經發生過敏反應,或出現別人沒有的特異體質反應?藥物過敏反應可輕可重,重者可能致死或導致嚴重後遺症,必須保持高度警戒,依規定,醫師藥師也會將致過敏藥品寫入病人的病歷首頁,永遠留存。如果對某些藥品過敏,對其他化學結構相似的藥品,也可能出現交叉過敏反應,因此,此欄資訊非常重要。
是否罹患其他疾病?
其次,是否罹患其他疾病。台灣就醫可近性高,民眾可以在多家醫院就醫,紀錄尚無法完整呈現在健保卡 (也有人反對醫療全記錄,認為將會洩漏病人個資)。如果同時罹患其他疾病,例如肝病、腎病、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蠶豆症等等,可能影響藥品的選擇與劑量,應該提醒醫師再作確認。
有否接受特殊飲食?
另外,是否正在接受特殊飲食限制,也很重要。例如,限鹽、限糖、限高尿酸食物等,因為有些藥物製劑含高量鹽 (例如盤尼西林針劑),某些藥物含高量糖類 (例如糖漿製劑),某些藥物會提高血中尿酸濃度,例如某些心臟血管用藥。必要時,醫師會特別監測,或是做藥量調整。
已懷孕或準備懷孕?
如果病人已經懷孕,或是沒有避孕而準備懷孕,應該清楚告訴醫師藥師。臨床上偶爾會遇到病人服了一兩次藥後,才發現自己懷孕了。現在上市的藥品,絕大多數都有清楚的懷孕安全性分級,醫師可以衡量利弊得失,為病人挑選相對利大於弊的藥品。不僅是懷孕,親自哺乳的媽媽也應該告訴醫師。某些藥品可能從媽媽血液進入乳汁,應該隔開服藥與餵奶時間,或是更換藥品,現代醫學的資料庫,都可以幫助醫師查證選擇。
服藥困難或難吞嚥?
如果病人有服藥困難或難以吞嚥的問題,也可以求教醫師藥師。或許可以選擇水液與糖漿,即便健保可能傾向只給付於兒童。另外,不少藥品有速溶設計,也就是含在口中,很快溶解,不需要仰賴喝一大瓶水來吞藥。某些插管病人無法使用口服錠劑或膠囊,通常醫師藥師會協助尋找適合的藥品。至於太大顆的藥品,或許可尋找含量較低體積較小的產品服用。
正在服用那些藥品?
此外,民眾熟知的藥品交互作用問題,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完整告知醫師藥師,目前正在服用的所有藥品。即便健保已有雲端藥歷系統協助,但是內容尚未完整及時,尤其民眾自費購買的藥品。藥品交互作用的影響是多元的,可能減少或加強療效,可能增加副作用或抵銷藥效,還或許導致就醫的問題之一,即是目前服用的某個藥引起的。
最後,如果病人有記憶或閱讀困難,可以請藥師提供特別諮詢或協助。總之,為了就醫保障與用藥安全,面對醫師,該問的問題與該說的資訊都不能少。
(作者陳昭姿為和信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主任)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近期擴充陣容,請讀者拭目以待。

陳昭姿
和信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主任、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董事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猜你喜歡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林思偕/查房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施昇輝/電影系的奇幻旅程:我不是白髮翁,我是少年郎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許金川/全民超起來 人人好心肝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
匡列居家隔離人多 哪些是家庭傳播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