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娘(隔壁張太)/你不知道,卻默默操縱生死的三醫師
君不見醫療院所,招牌上強調的是什麼?名醫、最新的機器、視病如賓的態度(我覺得台灣已經超越視病猶親,到達相敬如賓的程度了)、舒適的裝潢… 這些都是民眾直接有感的部分,感受要被重視,完全理所當然。不過,你去隨便抓個人來問,叫他麻醉、放射、病理科,講出一位名醫,能答得出來的寥寥可數。(不要跟我講侯文詠跟大河內!)
醫療的品質絕對不僅止於病患看診治療的過程爽而已。一切的一切,如果沒有「病人安全」在前打頭陣都枉然!讀過醫管的就知道,病安是根本,就像斯斯也有說「先講求不傷身、再講求藥效」。以往病安似乎都著重在預防跌倒、預防給錯藥、預防開錯刀… 這都是後端的事情了。在最前面,當一位有醫療需求的人踏進醫院或診所,從診察開始,其實就跟病患安全脫不了關係。
我連生了三個孩子大家都知道(反正不知道的現在也知道了),頭胎因為養太肥,頭太大生不出來,預產期都過了只好乖乖去剖腹。因為我的家族最不缺的就是醫事人員,所以我阿母深知在手術台上,如果主刀醫師是船長,那麻醉科就是那位掌舵的。因為我是我媽咪的小寶貝(37Y9M8D),為了我特別去拜託她的大學同學(醫師娘的娘也是醫師)。務必要親自幫我麻醉,跟對方盧小小不可以在我預產期的時段安排任何出國或出遊計畫,只能說同學就是任性~ 所以我三胎麻醉跟術後止痛的經驗都非常美好,也沒有任何腰酸背痛的後遺症(半身麻醉是要放一個軟管在硬脊膜外腔,類似脊椎穿刺那樣)。
以前上麻醉學時,老師曾說過一句名言「沒有我們麻不倒的病人,只有醒不過來的…。」就可知麻醉是一門多深奧的學問!當年還是見習小嫩嫩醫師的我,還被書卷獎畢業的麻醉科主任電到哭出來呢(愛記仇)。我自己身在醫界,深知麻醉、放射跟病理科不是直接讓民眾感受到品質的科別,難免有些院所為了COST DOWN,而縮減人力,讓三科們過度工作。在開刀房,要每一間刀房都常備一位麻醉科醫師跟完整台刀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位醫師要巡五間刀房、跟一位醫師要巡十五間刀房,那個及時處理的能量、反應的速度就差異很大了!
再來說說放射科跟病理科,這兩個科別跟病人最直接的相關就是「宣判」。不然白色巨塔的財前教授幹嘛一臉震驚著看著一堆黑黑白白的片子?大家懷疑自己生病的時候,來醫院不外乎就是要求抽血、照片子,有可疑的腫瘤就是趕緊切下來「化驗」。化驗是什麼?就是病理診斷啊! 所以放射科跟病理科的醫師,在疾病診斷上面佔著幾乎是不輸給專科主治醫師程度的決定位置。如果因為長時間看太多片子/切片導致疲勞,漏看了微小的病灶,病人就會因此喪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契機了!
也許有人會說「那就仔細的看啊!」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玩過「大家來找碴」的遊戲?是不是為了找出不知道在哪裡的微小不同而看到眼睛脫窗?病理科與放射科每天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成千上萬的片子當中找出這些碴。 所以,一個高品質的醫療院所,提供的高品質醫療服務,最重要的不是那些日系百貨式的鞠躬、回電話的口吻禮不禮貌、護理師正不正、醫師帥不帥(好像只有我在乎),這些都是附加的,最根本的還是儘可能精準的診斷、適當的醫療處置和盡全力降低出錯率啊!
謹以此篇獻給我身邊那些,為了全民的健康在幕後默默打拼的麻醉、放射和病理科同仁們。

醫師。娘(隔壁張太)
醫師。娘,是醫師也是娘,又稱隔壁張太。從阿嬤開始就當醫師娘的第三代醫師娘。因為嫁給了號稱中文不大好不會打中文的留日小兒科醫師張璽,從此成了夫說妻打的鍵盤手。 從小曾經立志當廢柴家庭主婦,因此選擇了同樣有家庭兩字的家庭醫學科作為執業的專科,住院醫師第三年的時候進行安寧緩和醫療的訓練,從此看透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一口氣創造了三個繼起之生命,成為三寶媽。執業以來最常被問到,也最煩的問題就是「家醫科是什麼?」,所以決定從鍵盤手變寫手,用家醫科(跟三小娘)的觀點來跟大家分享點點滴滴。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師。娘(隔壁張太)/ 不要再問自然產好還是剖腹產好!
醫師。娘(隔壁張太)/醫界的葉小姐,你該相信嗎?
醫師。娘(隔壁張太)/宣告病人死亡時刻 醫師內心在想什麼?
醫師。娘(隔壁張太)/檳榔攤賣的不是檳榔,是感情
醫師。娘(隔壁張太)/陪伴,一位安寧醫師的真心告白
醫師。娘(隔壁張太)/健檢讓你更健康?別傻了!
醫師。娘(隔壁張太)/我不想最後一個才知道
醫師。娘(隔壁張太)/有一種冷是媽覺得你冷 有一種餓是子女覺得病人餓
醫師。娘(隔壁張太)/致無價寶珠變成魚眼睛的女孩們
醫師。娘(隔壁張太)/預立醫療遺囑 讓家人不爭吵
醫師。娘(隔壁張太)/孩子,這是我給你最後最美的禮物(緣起)
醫師。娘(隔壁張太)/制度與家屬夾殺,醫療人員out
醫師。娘(隔壁張太)/原廠藥、學名藥 這次你選哪一道?
醫師。娘(隔壁張太)/女孩消失,男孩準備當阿宅魔法師吧!
醫師。娘(隔壁張太)/算流年要付錢 為何向醫師諮詢不用?
醫師。娘(隔壁張太)/每年扭鐵蛋的季節又到了
醫師。娘(隔壁張太)/我的孩子屁股長毛還有洞
醫師。娘(隔壁張太)/嚴密計畫下長大的花朵
猜你喜歡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