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娘(隔壁張太)/嚴密計畫下長大的花朵
前言:「元氣醫百」相對論「醫師怎麼教小孩」,特別邀請一對醫師夫妻進行對談,爸爸是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小兒專科醫師張璽,對談對象是他的太太「醫師。娘(隔壁張太)」,由台大名醫夫妻養育而出的女孩,現在擔任家庭醫學科醫師。且看放養的孩子與溫室裡的花朵,如何在家庭中親職過招。
我有一對高學歷又受人景仰的台大名醫父母,尤其是媽媽,她身兼數職,善於把身邊的所有事情打理臻至完美。雖然沒有到直升機父母的境界,不過,的確在我結婚以前,生活得很像溫室裡的花朵。
聽說我兩歲的時候,就被奶奶訓練成,可以坐在床沿側邊,雙腳併攏斜放,雙手交疊放在膝蓋上。
我沒有住過宿舍、沒有打過工,一直都被保護得很好。所幸父母會訓練我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像是從小就被要求吃完飯,要自己把自己的碗筷拿去水槽洗,同時也要對管家阿姨說謝謝。
我在嚴密計畫下長大,可惜我資質不佳,沒能進北一女資優班,所以媽媽想辦法把我弄到資優班隔壁,因為兩班的老師幾乎重疊,這樣我就可以在比較好的環境下受教育。
>>看更多「醫師。娘(隔壁張太)」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爸媽怎麼教育我,我往往會不自覺的以反射動作施行在孩子身上。教養孩子是一門藝術,必須時時反思而且不斷地運用同理心,其實非常累人的。
孩子不是小時候的我們,所以光用複製貼上自己的成長經驗,只會造就出另一個自己,包含自己的缺點。
家庭教育就是形塑孩子的這段過程。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原型」,成長過程當中經歷的各種事件都有可能成為「情結」進而影響孩子的個性。榮格認為這些經驗造成的情結是某些精神疾病的原因。
而我認為性格決定一切,因此我最重視孩子的「主觀感受經歷」。不論正面或是負面的情緒,都是重要的養分,尤其是對負面情緒的接受與處理。所以我會盡量克制自己不要當直升機父母,因為這剝奪了孩子自我解決錯誤的能力。
當然過程當中,道德與安全的底線要緊守好(通常這也是夫妻吵架的點就是),讓孩子安全的去闖蕩是我對自己教養孩子的最大期望。
推薦閱讀

醫師。娘(隔壁張太)
醫師。娘,是醫師也是娘,又稱隔壁張太。從阿嬤開始就當醫師娘的第三代醫師娘。因為嫁給了號稱中文不大好不會打中文的留日小兒科醫師張璽,從此成了夫說妻打的鍵盤手。 從小曾經立志當廢柴家庭主婦,因此選擇了同樣有家庭兩字的家庭醫學科作為執業的專科,住院醫師第三年的時候進行安寧緩和醫療的訓練,從此看透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一口氣創造了三個繼起之生命,成為三寶媽。執業以來最常被問到,也最煩的問題就是「家醫科是什麼?」,所以決定從鍵盤手變寫手,用家醫科(跟三小娘)的觀點來跟大家分享點點滴滴。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師。娘(隔壁張太)/ 不要再問自然產好還是剖腹產好!
醫師。娘(隔壁張太)/醫界的葉小姐,你該相信嗎?
醫師。娘(隔壁張太)/宣告病人死亡時刻 醫師內心在想什麼?
醫師。娘(隔壁張太)/檳榔攤賣的不是檳榔,是感情
醫師。娘(隔壁張太)/陪伴,一位安寧醫師的真心告白
醫師。娘(隔壁張太)/健檢讓你更健康?別傻了!
醫師。娘(隔壁張太)/我不想最後一個才知道
醫師。娘(隔壁張太)/有一種冷是媽覺得你冷 有一種餓是子女覺得病人餓
醫師。娘(隔壁張太)/致無價寶珠變成魚眼睛的女孩們
醫師。娘(隔壁張太)/預立醫療遺囑 讓家人不爭吵
醫師。娘(隔壁張太)/孩子,這是我給你最後最美的禮物(緣起)
醫師。娘(隔壁張太)/制度與家屬夾殺,醫療人員out
醫師。娘(隔壁張太)/原廠藥、學名藥 這次你選哪一道?
醫師。娘(隔壁張太)/女孩消失,男孩準備當阿宅魔法師吧!
醫師。娘(隔壁張太)/你不知道,卻默默操縱生死的三醫師
醫師。娘(隔壁張太)/算流年要付錢 為何向醫師諮詢不用?
醫師。娘(隔壁張太)/每年扭鐵蛋的季節又到了
醫師。娘(隔壁張太)/我的孩子屁股長毛還有洞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