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4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鼻咽炎
共找到
8
筆 文章
-
-
2025-01-08 醫療.感染科
中部醫院爆發麻疹群聚感染!得了麻疹會怎樣?我該打麻疹疫苗嗎?關鍵QA了解麻疹
【2025/1/8編註】中部某醫院爆發麻疹群聚,接觸者曾造訪台北,北部多家醫院提高警覺,台北榮總急診室設置專區,隔離疑似感染個案等待檢驗,強烈要求急診醫護人員配戴N95口罩,如未接種麻疹疫苗應盡速接種;台大醫院則將麻疹警示列入院內疫情通報。此次群聚感染讓人擔憂疫情逐漸擴大,尤其麻疹的傳染力高。麻疹怎麼傳染的?感染麻疹會怎樣?我需要打疫苗嗎?《元氣網》整理以下幾個關鍵QA讓大家對於麻疹更為了解。麻疹症狀篇Q1:麻疹怎麼傳染的?有哪些症狀?麻疹是由感染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屬於第二類傳染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出疹前後四天均具傳染力,傳染性相當高,在疫苗尚未使用前,超過百分九十九的人都會被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前驅症狀為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以及發燒三至四天後口腔內出現斑點。Q2:麻疹的紅疹如何呈現?麻疹最顯著的症狀就是出疹。根據疾管署衛教資料,紅疹的特點如下:前驅症狀3-4天柯氏斑點出現後,會繼續發燒,並且再過24-48小時後典型的斑丘疹出現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慢慢向下移至軀幹第2天和四肢第3天,皮疹在3-4天的時間內會覆蓋全身,並持續4-7天;病人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且發燒至最高溫;皮疹出現3-4天後,熱度與皮疹即開始消退,皮疹退了以後,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約5-10%之患者因細菌或病毒重覆感染而產生併發症,併發症包括中耳炎、肺炎與腦炎。【註】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簡稱為SSPE),這是兒童麻疹最危險的併發症,通常在感染痊癒後5~10年左右發病,並開始出現漸進式的個性改變、智能降低以及癲癇,隨著病程進展,最後病人陷入昏迷,植物人狀態,死亡率極高此症即使痊癒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Q3:出現疑似麻疹症狀,該怎麼辦?出現疑似麻疹症狀時,應儘速戴口罩就醫,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若已被衛生單位通知是麻疹病例的接觸者,應落實自主健康管理,出現上述症狀時,應進行自我隔離並電話通知衛生機關,由衛生機關會通知醫院預先規劃動線,再且全程戴口罩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以免傳染給其他候診的病人及家屬。Q4:什麼人較容易感染麻疹?三類人是感染麻疹高危險族群:1.一歲以下的寶寶。2.不曾得過麻疹或不曾接種麻疹疫苗的人,都可能感染麻疹。3.得過的患者大多會自行痊癒,之後就有終身免疫力。但小時候接種過疫苗、沒有得過麻疹的族群,可能因疫苗保護力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弱,成為感染的高危險族群。研究顯示,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幼時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有可能已隨時間衰退。Q5:沒有與麻疹病人直接接觸,也會感染麻疹嗎?病人散佈於空氣中的麻疹病毒,在2個小時內仍有傳染力,因此,在麻疹病例之可傳染期間,若曾與其同處在一個封閉空間,無論時間長短,都算與個案有接觸,而可能被感染。即使病人已離開,該空間在2個小時內都可能還存有麻疹病毒,如果沒有麻疹免疫力的人進入這個空間,就有可能感染。Q6:與麻疹確診患者接觸後,是否需施行自我隔離?麻疹個案之接觸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與麻疹病例最後1次接觸日起往後推算18天內),應每日早晚各量體溫1次,並詳實記錄體溫、活動史及是否出現疑似症狀,如果沒有任何不適或未出現疑似症狀如發燒、出疹、咳嗽、鼻炎、結膜炎等,仍可正常生活,但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儘量佩戴口罩。接觸者如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出現疑似症狀,則應進行自我隔離,並電話通知衛生單位,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預先規劃好動線,避免接觸到其他等候看診的人。就醫時並請主動出示健康健側通知書及全程佩戴口罩。麻疹疫苗篇Q1:麻疹如何預防?該打什麼疫苗?疾管署指出,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MMR疫苗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95%以上,並可獲長期免疫。家中如有年滿一歲幼兒,請盡速接種。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通常經由飛沫傳染,自感染至出疹約7-18天,前驅症狀會發高燒、咳嗽、結膜炎、鼻炎,且口腔的頰側黏膜會發現柯氏斑點,其後疹子最先出現在面頰及耳後,隨即散佈到四肢及全身,較嚴重者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而導致耳聾或智力遲鈍,甚至死亡。腮腺炎:俗稱「豬頭皮」,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好侵犯唾液腺,尤其是耳下腺,病人可出現發燒、頭痛、耳下腺腫大,有些會引起腦膜炎、腦炎或聽覺受損。若在青春期感染,易併發睪丸炎或卵巢炎,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德國麻疹: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病人症狀輕微如微熱、鼻咽炎、耳後淋巴結腫大,疹子約維持 3 天。易併發關節炎、神經炎、血小板減少、腦炎。若在懷孕早期受到感染,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目前公費接種的對象有3類:1.幼兒:出生滿 12 個月及滿 5 歲至入國小前各公費接種一劑。2.國小學童:未能於滿 1 歲後完成 2 劑 MMR 疫苗接種者,應依「國小學童新生入學後預防接種紀錄檢查與補種指引」完成補接種。3.育齡婦女及外籍配偶。另,有較高麻疹或德國麻疹感染風險者之接種建議如下:1.計畫前往有麻疹或德國麻疹疫情地區者。2.工作性質會頻繁接觸外國人者。3.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及照護尚未接種第1 劑 MMR 疫苗嬰幼兒之機構工作人員。Q2:麻疹疫苗接種禁忌?1.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2.孕婦。3.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化療、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Q4:為何建議1981年後出生之成人在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前諮詢醫師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國內有研究顯示,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與其他成年世代比較,麻疹抗體盛行率較低,可能因為他們是接種疫苗的世代,幼時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隨時間而衰退,因此,依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建議, 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如前往麻疹流行地區,考量前往該等地區可能感染風險,建議可諮詢醫師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再行前往。Q5:過年計畫出國,我該去打MMR疫苗嗎?可至疾管署網站之國際間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查詢,看你計畫前往的國家麻疹疫情狀況再自行評估。以2025/1/8查詢為例,目前第二級警示的國家有以下3個,其餘國家僅在第一級注意等級。●泰國 ●葉門 ●巴基斯坦【註】國際旅遊疫情建議分三級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第二級:警示(Alert),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第三級:警告(Warning),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資料來源】.《疾管署》傳染病介紹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21 焦點.健康知識+
咖哩是抗發炎好物、辣椒可緩喉嚨痛?感冒適合及不適合吃的食物整理
最近身邊感冒、流感的人愈來愈多。多數人偶爾都會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扁桃腺炎、鼻咽炎等,如果症狀輕微,有的人甚至不看醫生,靠自身免疫力自行痊癒。但流感則最好還是要就醫治療,以免引發重症。而不管有沒有看醫生吃藥,如能輔以食物補充營養、舒緩症狀,一定可以好得更快。當你快感冒了、或感冒了,請注意以下這些適合及不適合吃的食物,如秋冬盛產的柑橘類水果就是感冒時的好食物,辣椒竟能緩解喉嚨痛!而咖啡因及油炸物等,請暫時不要吃,以免病情加重。感冒適合吃的10項食物1.雞湯具有抗發炎作用,湯汁也提供必要的水分補充,以及電解質、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營養素。2.柑橘類水果如柳丁和葡萄柚,其含的維生素 C 可以增強免疫系統,從一開始就降低患感冒的風險。3.優酪乳優酪乳含有活的有益細菌,例如乳酸菌和雙歧桿菌,這些益生菌有助於維持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組,對整體免疫健康有幫助。4.辣椒辣椒無法治癒感冒,辣椒當中的辣椒素可以稀釋粘液以清理鼻塞並緩解充血、但幫助清理呼吸道,還可以作為溫和的鎮痛劑,緩解喉嚨痛。5.蜂蜜蜂蜜的抗氧化劑可以減少炎症並促進組織修復,舒緩喉嚨,減少刺激和感染,使其更容易吞咽並抑制咳嗽。6.大蒜與柑橘類一樣,大蒜可以從一開始就降低感冒的風險、增強免疫力。感冒了也可更快地恢復並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7.香蕉香蕉富含碳水化合物,提供快速、易消化的能量。香蕉還富含鉀,對體液平衡、神經功能和肌肉收縮都很重要。8.生薑生薑含有薑辣素,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有助抵抗感冒和流感,減緩喉嚨痛和發炎情況。可將新鮮生薑片浸泡在熱水中 10 分鐘,當水喝。9.咖哩咖哩包含了所有治療感冒的最佳成分,如大蒜、生薑和辣椒,提供抗發炎、抗菌等好處。10.新鮮蔬果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水分。它們也是纖維的主要來源,多吃能創造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環境,進而強化免疫系統。感冒不適合吃的5項食物感冒、流感生病時,也應暫緩吃一些平時你可能愛吃的食物,它可能本來就不是很健康,在你生病時更會讓你症狀惡化。包括酒精、咖啡因、糖分、高鹽、油炸食物。感冒一定要吃藥嗎?也有不少人疑惑,感冒一定要看醫生吃藥嗎?一般是建議,輕微的感冒是可以靠自身抵抗力逐漸痊癒,但若因自體免疫不足,病毒感染到其他器官引起喉嚨發炎、鼻竇發炎、嚴重可能會引起肺炎等併發症,一定要盡速就醫治療。及症狀較嚴重流感,也最好就醫治療。事實上,對抗感冒沒有什麼特效藥,就是多休息、多喝水、平時多運動,吃藥的目的只是讓患者在感冒的過程中舒服一些,但並不能縮短病程。食藥署也指出,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入侵所致,市售綜合感冒藥主要的作用亦是緩解症狀,不能預防感冒,且要依症狀挑選感冒藥,才能對症下藥。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發布的數據,本流感季從十月至今,已累積219例流感重症,以A型H1N1居多,並已有34人死亡,創下十年同期新高。下周又迎來一波冷空氣,疾管署預估12月流感流行期將提早報到,提醒慢性病及長者、幼兒等高風險族群應盡快接種疫苗,減少重症和併發症的發生。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8-26 醫療.耳鼻喉
感冒可以不吃藥嗎?醫提醒「3種情況」一定要吃:頻繁咳醒還是吃吧
「醫生,聽說感冒只是病毒感染,主要是靠自己免疫力才好的,所以不吃藥也沒關係吧 ?」 普通感冒10天內可緩解 嚴重恐出現併發症傑登醫師在「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分享,普通感冒(common cold)又稱急性鼻咽炎,是一種上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主要影響鼻腔至咽喉部位。通常在接觸病原後兩天內出現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咳嗽(乾咳為主)、頭痛、發燒、大多會在7到10天內緩解,但有些症狀可能持續超過三週,尤其是有過敏體質的人,而對於免疫力較差的人,感冒可能會引發肺炎等併發症。有200多種病毒可以造成感冒症狀,例如鼻病毒、腺病毒、人類副流病毒等,吃藥只是減緩症狀,主要是依靠自身免疫力將病毒殺死,因此大多數情況下,不吃藥也沒差,最後都能自己好。但是,感冒要好前提是免疫力正常發揮作用,充足的營養和睡眠缺一不可,所以吃好、睡好是最重要的。 感冒還是乖乖吃藥 3個情況一次看 1、嚴重的鼻塞比起流鼻水,鼻塞的問題大得多,鼻塞是指鼻道的黏膜因為發炎腫脹,讓整個鼻道被封住。除了造成呼吸不順之外,也會讓鼻竇的開口和通往中耳的耳咽管都阻塞,這會導致鼻竇內和中耳腔內的分泌物無法排出,裡面的細菌也就有機會慢慢繁殖,演變成中耳炎和鼻竇炎的機率大增,而且也會讓食慾下降以及影響睡眠品質,讓免疫力無法正常作用。 2、症狀影響作息例如:咳嗽咳到吐或頻繁咳醒、喉嚨痛到吃不下、鼻塞妨礙吸奶換氣或食慾下降,都明顯影響營養攝取和睡眠,吃不好、睡不好,將可能讓病程拖得更長。 3、感染了厲害的病毒且有專用藥例如:新冠、流感等,它們常引起嚴重症狀或其他併發症,且都有專用的抗病毒藥,例如: .流感:克流感、瑞樂沙.新冠:Paxlovid、Molnupiravir 使用適當這些藥物可縮短病程或降低重症發生率。因此,如果你的醫師有開給你,就別太排斥乖乖用! 什麼時候需要盡快回診? 1、發燒起伏超過72小時絕大多數的普通感冒發燒會在48小時左右緩解,所以超過72小時以上仍有高燒狀況,建議回診重新檢查。 2、症狀有變化或加重 .尿量大幅減少、哭泣時沒有眼淚.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持續頭痛與嘔吐、頸部僵硬.咳痰有血絲.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心跳速度太慢或不規則.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皮膚出現紫斑.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以上症狀都是嚴重疾病的表現,例如:腦炎、心肌炎、肺炎、氣喘和瀰漫性血液凝固症等,有任一症狀即使沒有發燒也要盡快送醫治療。 3、感冒症狀持續超過2週未改善需考慮是否有其他慢性問題,例如慢性鼻竇炎、過敏氣喘、黴漿菌肺炎等,需要一併治療。延伸閱讀: ·吃藥後1小時內「別碰這4種食物」!醫嚴厲警告 尤其第1點很多人不當一回事 ·夏天「熱感冒」怎麼辦?醫揭好得快4招 睡覺電扇最好對這1處吹
-
2023-11-13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治療藥物有哪些?主要作用機制是什麼?有哪些副作用?
據統計,台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主題強調「Know your risk, Know your response」,提醒民眾注意罹患糖尿病可能導致大小血管、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風險,應及早發現與治療。糖尿病分兩類型,第一型糖尿病是因胰島細胞遭到破壞,進而導致胰島素缺乏;第二型糖尿病則是身體組織對於胰島素有阻抗性,進而造成糖分代謝異常,病人若無法藉由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來控制血糖,則需採取藥物治療。第一型糖尿病主要以注射胰島素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則會依照病人狀況,如血糖控制需求、副作用風險、共病症、用藥依順性考量等選擇用藥,但在使用藥物的同時亦需留意是否產生藥物不良反應。不久前,國內即陸續接獲疑似使用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 inhibitor)而導致大疱性類天疱瘡(Bullous pemphigoid)的不良反應通報,其病徵為皮膚大疱和糜爛性黏膜病變,屬於罕見的自體免疫性表皮下水疱性疾病。糖尿病治療藥物有哪些?.雙胍類藥物 作用機轉:可降低肝糖,幫助身體利用胰島素。 副作用:腸胃不適、腹瀉、乳酸中毒等。.磺醯尿素類藥物 作用機轉:可增加胰島素在體內的生理作用,促進胰島素分泌。 副作用:低血糖、體重增加等。.甲型葡萄醣苷酶抑制劑作用機轉:可抑制腸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減緩餐後血糖的升高。副作用:脹氣、腹瀉、腹痛等。.胰島素增敏劑 作用機轉:主要增加肌肉、脂肪及肝臟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增加葡萄糖的吸收。副作用:體重增加、水腫、心衰竭等。.促進胰島素分泌劑作用機轉:主要可促進胰島素分泌。副作用:低血糖、體重增加等。.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 inhibitor)作用機轉:可提高腸泌素的濃度,促進胰島素釋出和抑制升糖素分泌。副作用:頭痛、鼻咽炎、大疱性類天疱瘡等。.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2抑制劑作用機轉:可降低腎臟對葡萄糖再吸收的能力,增加葡萄糖經由尿液排泄以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副作用:泌尿道感染、生殖器感染等。.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作用機轉: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升糖素分泌。降低胃排空速度,增加飽足感。副作用:惡心、嘔吐、腹瀉等。.胰島素(Insulin) 作用機轉:藉由注射不同類型的胰島素,以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副作用:低血糖、體重增加等。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6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髮絲烏黑、減少夜間盜汗 花椒食用禁忌及怎麼吃最有益一次看
花椒的種類花椒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乾燥成熟果皮,比較偏藥材。聯新國際醫院中醫師陳藝文指出,花椒分成「閉口」跟「開口」,古時候認為花椒有些毒素,較刺激、易產生不良反應,以中醫的角度,認為開口的花椒性質改變,會是合適的藥材。花椒的營養價值陳藝文說,一般來說,花椒用來增加香氣,並不會吞下肚,但花椒含有維生素A、B群,及鈉、鈣、鐵。花椒怎麼吃最有益陳藝文說,花椒磨成粉食用效果最好,在中醫來看,花椒還有讓頭髮變黑及減少夜間睡眠盜汗的功效,不過該如何食用,需要跟中醫師討論,調配適合的配方。中藥有帖藥方「大建中湯」專治急性虛寒型腹痛症狀,配方即包含花椒。對於歸脾、胃、腎經都有幫助,也有溫暖中焦(消化系統)、散寒止痛、止嘔止瀉、殺蟲及止癢的功效。花椒通常過油後香氣會釋放得更好,小火或文火可以增添香氣,注意不能燒焦,也可以研磨或煮湯。花椒食用禁忌花椒是較辛辣、燥熱的食材,跟胡椒比又更加刺激。陳藝文說,患有胃炎、潰瘍性胃腸炎和炎症性腸病等疾病的人應避免食用。另外,不適合咽喉腫痛等急性鼻咽炎,嬰兒和孕婦需慎用。花椒會不會有農藥殘留問題?李昌儒說,難免都會有,因此民眾在購買時,務必注意有無檢驗合格標章。陳藝文表示,建議藥用可以向中醫師詢問,在醫療院所購買,需看清楚是否有檢驗標章、保存期限,外觀完整無破損或膨脹,打開包裝是否有霉味異味等情況。花椒保存方式陳藝文說,花椒放在高溫悶濕的環境,容易孳生黃麴黴菌,可能產生大量毒性極強的致癌物黃麴毒素,長期吃進含有黃麴黴菌的食物或調味香料,不但損害肝臟,更有致癌的危險。且黃麴毒素耐高溫,無法使用高溫烹煮消滅,所以應特別注意胡椒與花椒的保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2-09-23 醫療.自體免疫
異膚療效大躍進 醫病溝通採精準治療勿自行停藥
近來季節交替,正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時期,但有時病患常擔心副作用和抗藥性而未規律用藥。醫師提醒,近年治療大躍進,病人會有更多選擇,部分藥物雖有副作用,但都可以預防,並可透過定期監測與劑量調整,醫病溝通選擇最適合的治療,病人不必太過焦慮,更不宜擅自停藥反而影響治療效果。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彥如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分為局部與全身性,前者用藥有外用保濕劑、濕敷療法、類固醇藥膏、外用免疫抑制劑和抗生素藥膏等,全身性療法有口服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等,部分病患亦會視情況使用抗組織胺、口服抗生素等。大多數外用及口服藥物不會產生抗藥性,唯有當病人皮膚因搔抓出現傷口導致細菌感染時使用的抗生素,若沒遵循醫囑自行停藥才可能出現抗藥性,建議病人仍應把每次醫師囑付的療程做完,不要吃吃停停,才能加強整體的療效。使用免疫抑制劑 應定期回診監測許多中重度病人服用免疫抑制劑,副作用問題也常讓患者擔心。陳彥如醫師表示,免疫抑制劑也分局部和全身,局部藥物包括: 醫立妥、普特皮、適健膚,能改善皮膚發炎及搔癢感,部分病患於塗抹初期可能出現灼熱、刺痛感,但通常不太嚴重且短暫,而且這些免疫抑制劑很快能發揮作用,也不像類固醇會造成皮膚萎縮,故較適合長期使用。至於全身性的免疫抑制劑,陳彥如醫師表示,目前有多種常用藥物,部分藥物會造成白血球低下、影響肝腎功能、口腔潰瘍、血壓上升等問題,不過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通常高劑量下才會發生,臨床上醫師會依病患狀況挑選適合的藥物,病患亦應配合醫師建議的藥物劑量及頻次,規則返診追蹤,便可降低不良反應風險,不用過度擔憂。陳彥如醫師提醒,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病患應定期抽血監測肝腎功能及白血球,針對初次使用的患者,醫師會安排在一個月內回診了解是否有副作用,接下來每一至三個月定期監測肝腎功能及白血球,患者平時也要養成固定量血壓的習慣,可降低血壓升高的風險。她也說,免疫抑制劑用藥初期醫師會從低劑量開始慢慢增加劑量,部分藥物則是可將藥物劑量拆成早晚各服用一次,待觀察確定患者沒有副作用風險時,再調高劑量。也因為副作用讓患者擔心,常有病人自行停藥。陳彥如醫師說,病患若只是一些輕微的不適例如腸胃道不舒服,應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停藥,若任意自行停藥,因免疫抑制劑要在服用一段期間之後才能發揮效果,如果中途停藥,整個療程需全部重來。最重要的是病友一定要規律回診與定期監測,有任何問題應盡快提出與醫師討論,若規劃長期出國無法回診的病患,預計開始服用免疫抑制劑,則建議在當地就醫評估後再開始服用免疫抑制劑,以免無法監測而衍生風險。新藥病情控制佳 監控降副作用風險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在生物製劑上市後,讓病情控制更好,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12歲以上中重度患者,也獲得健保有條件的給付,最近口服標靶小分子新藥也陸續上市,這些新的治療方式都成為異膚患者未來的希望,患者用藥一至兩周後皮膚病灶明顯進步,對人際關係改善甚多。之前臨床研究發現,不論是生物製劑或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都有不良反應,生物製劑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不適及結膜炎等,通常使用局部外用藥物就能改善。而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的副作用則包含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血球低下、帶狀皰疹等,個案的使用上會稍微受限。陳彥如醫師指出,在臨床上上述副作用很少見,醫師也會定期為患者做監測,而且口服便可達療效,特別適合懼怕打針的患者。而若為年長患者或曾發生帶狀疱疹的患者,則可優先考慮使用生物製劑。而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在進行治療選擇前,與醫師建立良好的溝通,建立醫病共享決策,治療開始後應規則追蹤,尤其新藥上市後,食藥署也會要求醫師進行「風險管理計畫」,在最大化療效的同時也降低副作用風險,達到全人精準治療。
-
2020-06-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感冒藥成分恐致心悸 12款藥遭下架
11款常用感冒藥可能導致心悸。衛福部食藥署今天發布訊息從即日起廢止含「芬士比瑞」(fenspiride)成分藥品的許可證,除醫療院所和藥局不能再用之外,也提醒正在使用該成分藥品的病人先行停藥並盡速回診,與原醫師討論是否換藥。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黃琴喨表示,含芬士比瑞成分的藥品多用於鼻咽炎、喉炎、支氣管炎,常見於基層診所開立的處方,有口服錠劑也有注射劑。2017年健保資料顯示,全台約44萬人次使用過此成份藥劑,其中42萬人次由基層診所開立。黃琴喨表示,從2019年開始歐盟發現含有芬士比瑞成分的藥品會引起心臟風險,如QT區間延長,可能導致心搏過速等問題,引發嚴重不良反應;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澳洲則未核准該成分藥品。我國雖截至目前並未接獲發生嚴重心臟相關不良反應的通報案件,近五年來仍發生兩件疑似使用該成分藥品導致心悸的案例,因此蒐集國內外資料重新評估後,且對於鼻咽炎、喉炎、支氣管炎,我國有其他更安全的藥品可供替代,因此自即日起廢止含芬士比瑞成分藥品許可證。黃琴喨表示,含該成分的藥品許可證目前共12張,11張為製劑、1張為原料藥。據食藥署藥品許可證查詢系統,11款含該成分的感冒藥包括:寧息樂膠囊40公絲、優克滲注射液8毫克/毫升、明德敵炎喘錠40公絲、培力恩嗽來錠40公絲、優生咳舒錠40公絲、安速達樂錠40公絲、暢得平8公絲/公撮注射液、壽元芬生注射液8毫克/毫升、永信呼息炎膠囊40公絲、世達菲士匹林錠40毫克、元宙平息錠;1款原料藥為合吉鹽酸芬士比瑞。自即日起藥商、藥局及醫療機構應立即停止輸入、製造、批發、陳列、調劑、零售;醫師也不應再開立含該成分藥品治療鼻咽炎、喉炎、支氣管炎等疾病;藥商也應於一個月內收回市售品。食藥署也提醒,正在使用該成分藥品的病人先行停藥並盡速回診,與原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