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搜尋
骨鬆
共找到
322
筆 文章
-
-
2021-10-2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骨折一旦發生便不可逆 專科醫教3招解除骨鬆風險
骨鬆骨折好危險!髖骨骨折死亡率高! 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第四名,其中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據統計顯示,65歲以上老人約有30%至50%曾在一年內發生過跌倒事件,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老人曾在家中跌倒,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嚴重可能造成生活品質降低與失能臥床風險等,死亡率更高達約22%,提醒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做好日常防護,才能有效降低骨鬆骨折風險。 跌倒骨折竟是骨鬆?停經後婦女務必提高警覺! 骨質疏鬆為骨量減少或骨密度下降,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質流失速度將迅速增加。因為骨鬆導致的骨折,有6%民眾會發生髖關節骨折,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內女性死亡率達15%,男性死亡率高達20%,且存活的病患中三分之一從此失去自理生活能力,需要他人照顧。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黃駿豐主任表示,台灣每三位50歲以上女性中,就有一位罹患骨鬆,且有二分之一的機率發生骨折情況,國人雖然對骨鬆普遍認知度高,但對嚴重骨折風險卻無警覺,導致許多民眾直到意外跌倒而骨折就醫,才發現已罹患骨鬆。 定期檢查骨密度 及早發現、持續治療防骨折 骨鬆患者相較於一般民眾,更容易發生骨折,若能及早發現、持續治療,骨折機率將大幅下降,一旦自行停藥,骨折機率甚至會比治療之前還要更高。除了留意自己有沒有駝背、變矮或下背疼痛等症狀,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至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藉由DXA骨密度檢測(雙能量放射線吸收測量法)確認自己的骨密度,以利及早發現骨鬆及早治療。 骨鬆的治療有多種選擇,主要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作用,傳統治療骨鬆藥物多為單一作用,目前已有同時可對抗骨質流失、促進骨質生成的雙機轉藥物,可為罹患嚴重骨鬆,與因骨鬆骨折住院、希望降低再次骨折風險的患者,提供另一種積極的治療選擇。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黃兆山醫師提醒,骨鬆患者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若因疫情中斷治療,將會導致嚴重後果,目前疫情趨緩,使用骨鬆藥物的患者應繼續接受持續治療,保持無發生骨折對於骨鬆相當重要。有部分的藥物延遲會造成骨質流失、骨折風險增加風險,建議與醫師討論回診時間,或透過視訊門診方式開立藥物,遵循醫囑積極配合治療。另外,進出醫院時務必做好防疫措施,只要有穩定且長期的治療,都可以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預防未來骨折情況的發生。 「防意外、防跌倒、防骨折」解除骨鬆風險! 骨折一旦發生便不可逆,民眾可利用骨鬆三級警戒自我照護,進行生活調整: 一級警戒:自我照護防骨折 保密防跌不骨折,注意日常環境需視野良好且確保行經路徑以避免跌倒,除多曬太陽增加體內維生素D轉化,也可搭配適當阻力運動促進骨質生成。 二級警戒:遵從醫囑防停藥 骨鬆患者若自行中斷用藥將導致骨質流失,並提升骨折風險。建議已接受治療患者,聽從醫囑定期回診並持續用藥,以防自行停藥後病情惡化。 三級警戒:骨折發生防失能 骨鬆患者容易併發脊椎壓迫性或髖部骨折,導致不良於行,20%的髖部骨折患者將在一年內死亡,若出現劇痛或骨折狀況,應立即就醫。 《延伸閱讀》 .骨鬆染疫重症、死亡風險高?打疫苗有副作用嗎?要注意什麼? .慎防「髖關節骨折」突襲!醫:前3年致死率達50%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2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影/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20% 醫師提醒骨鬆唱給你聽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嚴可倫表示,今天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骨質疏鬆沒有症狀,民眾往往不知情,直到不小心跌跤、骨折,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多時;骨折導致患者的活動量降低,隨之而來的併發症如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常常接踵而至;以髖部骨折為例,第一年的死亡率竟然高達20%,甚至一半的患者會發生失能的狀況。嚴可倫說,門診常常有病人會問:「嚴醫師啊,我最近常常腰酸背痛,不知道是不是有骨質疏鬆症?」這是民眾很普遍的誤解,醫師們對民眾衛教時,喜歡用「沉默的殺手」來形容骨質疏鬆症,但形容是殺手,有這麼可怕嗎?嚴可倫表示,常見的骨鬆骨折發生部位,有近端股骨(髖部)、脊椎骨(俗稱龍骨)、遠端橈骨(戴手表的位置)、以及近端肱骨(肩膀處),部分病人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其餘多半需要接受手術,對於金錢成本(就醫、耗材、看護等等費用)、時間成本(術後需有好一段時間的靜養)、人力成本(特別是脊椎或髖部骨折,移動、如廁、上上下下都需要旁人的照顧),都是極大的消耗。因為骨折導致患者的活動量降低,隨之而來的併發症如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常常接踵而至;以髖部骨折為例,第一年的死亡率竟然高達20%,比某些癌症都還要高,甚至一半的患者會發生失能的狀況。嚴可倫以輕鬆活潑的方式讓大家認識骨質疏鬆,對抗骨鬆,他用閩南語老歌改編、並拍攝短片,希望長輩們可以藉由耳熟能詳的旋律、幽默的歌詞與畫面,加深對骨質疏鬆的認識和提防,定期檢查、規則治療。
-
2021-10-16 養生.聰明飲食
玉米筍是玉米小時候,但營養價值大不同! 小時候是低卡蔬菜長大是澱粉類,當心吃過量易爆肥
Q1:哪個日常食材小時候是蔬菜,吃起來清脆爽口;長大卻變全榖雜糧,讓人又愛又恨?A:聰明的您想到了嗎?就是玉米筍和玉米。玉米筍和玉米是餐桌上常見的美味食物,脆嫩鮮美的口感有各自的愛好者,但你知道玉米筍跟玉米有何種關係?玉米筍又名珍珠筍,是玉米的年幼期;雖同為玉米家族一員,但玉米筍的營養價值與玉米卻大不同,玉米筍在分類上屬於「蔬菜類」 ,玉米則是屬於「全榖根莖類」。農委會解釋,以前在種植玉米時,為了讓養分更集中,會把多餘的幼穗摘除,而這些幼穗就成為我們常吃的玉米筍。不過隨著農業技術進步,現在已經有針對玉米筍種植而改良出適合收穫玉米筍的品種囉!玉米筍雖然名字中有個「筍」字,但其實和竹筍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因為外觀底部寬大肥厚,頭則呈現尖尖的形狀,樣子像是竹筍而得名!玉米和玉米筍都是全年盛產,在夏季時,玉米筍大約生長50~60天就能採收,玉米則是要70~80天,一年四季皆吃的到。【延伸閱讀:不只防骨鬆、降三高!玉米筍8大好處必吃 但這幾種人要少吃】玉米筍和玉米的小知識關於玉米筍跟玉米的差異,「臺北農產」在臉書分享一張比較圖,來探究竟他們之間有何不同?玉米筍玉米筍在分類上屬於「蔬菜類」,尚未吐絲授粉的玉米,也就是玉米小時候,因為形狀像是竹筍而得名。◎生長期:較短,50-60天(夏季)◎產期:一年四季皆有生產◎營養價值:膳食纖維高,富含多種營養素:鉀、鐵、硒、維生素B1、B2、B6、C及E、胡蘿蔔素、蛋白質、脂肪、葉酸、膳食纖維。玉米玉米在分類上屬於「全榖根莖類」,就是已經轉大人的玉米筍,果粒飽滿、色彩鮮艷,烤的、煮的、炒的都好美味。◎生長期:較長,70-80天(夏季)◎產期:一年四季皆有生產◎營養價值: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豐富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黃素等。玉米筍和玉米的營養價值不同,因此有分類差異,不管是哪種,料理起來都營養又好吃!農委會建議,在選購玉米筍時,可以選擇新鮮帶殼(葉片)的較為甘甜,易於保存能放比較久;選購玉米時則可以挑選果粒飽滿不凹陷,葉片鮮綠的品質較為優良!
-
2021-09-24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皇后」洋蔥可防骨鬆? 科學證實:想延緩或抑制骨質做好8件事!
洋蔥可抑制骨質流失,這是真的嗎?國外研究發現,洋蔥含有槲皮素,可減少骨頭中的鈣質流失,進而提高骨質密度,預防骨鬆;不過,食藥署提醒,洋蔥鈣含量很低,想要預防骨鬆,還是應多攝取牛奶、深綠色蔬菜、小魚干、黑芝麻、豆製品、紫菜等,並適當運動、日曬。洋蔥在歐美被譽為蔬菜皇后 料理方便營養好處多洋蔥炒蛋、洋蔥濃湯,可以久放的洋蔥是家庭餐桌常見的食材,美式早餐也少不了它,放在漢堡裡當配菜,或是直接油炸,因為營養豐富,熱量不高,料理方式多元,具有獨特辛辣味的洋蔥,在歐美被譽為「蔬菜皇后」。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洋蔥富含類黃酮、硫化物等2大特別營養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抗癌、防過敏、降三高、保護心血管、延緩老化、改善輕微感冒、助排便等功效。食用洋蔥預防心血管與三高 生吃有助緩解感冒劉怡里進一步解釋,類黃酮含有槲皮素、山奈酚等植化素,加上硫化物,均為重要的抗癌成分,因此,經常食用洋蔥,有益健康,可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三高。此外,在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狀時,也可以吃些生洋蔥,有助於緩解感冒的不適。不過,生洋蔥具有辛辣味,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種味道,許多小孩子避之唯恐不及。再者,洋蔥含有寡糖,老人家及腸胃功能不佳者吃多了,容易脹氣,建議煮熟後再食用。預防骨質疏鬆吃洋蔥有用嗎? 中年後應定期檢測骨密度至於多吃洋蔥是否可以有效延緩或抑制骨質流失,食藥署表示,這需要更多科學研究,想要預防骨鬆,應該多多攝取鈣質與維生素D,保持體重、規律運動、適時日曬,且避免抽菸、喝酒、熬夜。由於骨鬆幾乎沒有症狀,步入中年以後,女性停經前後,應該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測,如果數字異常,務必尋求醫師,經評估後,予以正確投藥,抑制骨質密度流失的速度。★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9-19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廚房/防骨鬆趁早 吃出好骨力
「林醫師的養生醫學文章與料理食譜,應該只有銀髮族才會買單,年輕人根本不吃這一套!」有位資深助理曾語重心長的跟我提起。「這也難怪!」我心想,自己就讀醫學院時,每日以碳酸及含糖飲料作為飲水來源,隨心所欲的吃喝,渾然不知養生、三高為何物。這就是青春無敵啊!事實上,骨質大約在30歲達到高峰,之後逐漸走下坡。預防骨質疏鬆症從年輕就要開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飲食中補足所需營養。煎鮭魚佐莎莎醬墨西哥薄餅(2人份)鮭魚維生素D含量豐富,所含的Omega-3亦是魚中之最。Omega-3脂肪酸除了具有抗發炎功效,對維護骨質健康也頗有幫助。羽衣甘藍更是這幾年異軍突起的超級食物,維生素及礦物質表現突出,尢其超高含量的維生素K,可幫助造骨細胞合成。以全麥麵粉自製的餅皮,再揉入黑芝麻及蛋黃,除了膳食纖維豐富,還含有微量元素鉀及鎂可幫助維持較高的骨密度。食材:鮭魚2片、全麥麵粉100克、鴻喜菇200克、羽衣甘藍200克莎莎醬:牛番茄2顆、紫洋蔥1/2粒、蒜頭4粒(切末)、香菜1把50克、檸檬汁1/2顆(壓成汁)、鹽、黑胡椒適量墨西哥薄餅:全麥麵粉200克、鹽適量、橄欖油2大匙、溫水100cc、黑芝麻2大匙、蛋黃1粒作法:1. 莎莎醬:紫洋蔥、番茄、香菜皆切丁放入碗內,加蒜末、檸檬汁、鹽與黑胡椒拌勻且調整味道。2. 墨西哥薄餅:100克全麥麵粉過篩,加入適量鹽、一大匙橄欖油及50cc溫水,攪拌後將麵團揉至光滑,置放半小時以上。麵團均分為3等份並滾成比手掌略大的圓形。不沾鍋開小火,高溫後放入麵團,煎到兩面成金黃色。(另100克麵粉與蛋黃作法相同)3. 鮭魚去刺並以鹽與黑胡椒調味,接著放入全麥麵粉裡平均沾裹。平底鍋開小火,放少許油即可放入鮭魚塊,煎到兩面金黃。接著利用剩下的油炒熟鴻喜菇。4. 薄餅舖上羽衣甘藍、莎莎醬、鮭魚塊及鴻喜菇,完成擺盤。莓果南瓜卡士達焗烤布丁(3人份)高磷、高鹽、高糖是造成骨鬆的三類食物。這道自製甜點幾乎不含精緻糖,使用無乳糖鮮乳自然甜味比純牛奶高,另使用有甜度的南瓜,屬於多醣類的根莖類,可以幫助鈣質吸收。且南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協助製造膠原蛋白,增加骨骼的柔軟度及彈性。食材:蛋黃3個、玉米粉或低筋麵粉30克、無乳糖鮮乳300cc、無糖希臘式優格100克、檸檬皮少許、南瓜200克、蔓越莓80克、藍莓80克、奇異果莓200克作法:1. 無乳糖鮮乳、無糖希臘式優格先溫熱,南瓜蒸熟並壓成泥。2. 蛋黃放在碗裡(可加砂糖,但本食譜不放),接著放入玉米粉攪拌均勻。3. 將溫熱的牛奶及優格倒入蛋黃裡並攪拌均勻。4. 將作法2的蛋黃牛奶倒回鍋中,以小火加熱。一邊攪拌一邊加熱,凝固後即熄火。(若有結塊即移出,並迅速攪拌。)5. 加入南瓜及檸檬皮混合攪拌且裝盤,接著以莓果及薄荷葉裝飾擺盤,並移至烤箱內以小火稍烤即成。(或以噴槍微烤至金黃)和風雞蛋豆腐煲珍菇燴飯(4~5人份)滿滿的強筋顧骨食材大集合。昆布、金針菇、香菇、木耳、豆腐都含豐富鈣質,蕈菇更含維生素D。食材:板豆腐400克、豬腰內絞肉300克、雞蛋2粒、乾香菇25克、黑木耳100克、金針菇100克、糯米椒250克、太白粉4小匙、糙米飯4碗昆布和風醬汁:昆布25公分2片、清酒8大匙、糖1小匙、味醂8大匙、低鈉醬油4大匙、鹽1/2小匙作法:1. 板豆腐切塊、泡溫水去除豆腥;雞蛋打勻並加適量鹽及白胡椒。2. 乾香菇、黑木耳切絲、金針菇對半切、糯米椒斜切成段。3. 昆布和風醬汁:昆布加水500cc以電鍋烹煮(或在冰箱靜置至隔夜),取出昆布並切絲。將昆布水與上述調味料混合均勻即成。4. 板豆腐煎至兩面金黃,加入蛋液包裹豆腐外衣,稍熟後取出。5. 平底鍋加入兩匙橄欖油,依序加入香菇、豬絞肉炒熟,再加入黑木耳、金針菇炒到香味四溢。接著放入昆布、和風醬汁並放入作法2的板豆腐煮一下,最後加入糯米椒稍微拌炒即可先熄火。6. 倒入太白粉,確認平均散開即可熄火,淋在糙米飯上就可上桌。
-
2021-09-03 該看哪科.兒科
學童宅在家 吃甜食、不運動 醫師:小心性早熟
經歷史上最長的暑假,各級學校終於開學了,不過學童長期宅在家中,零食、甜點不離手,睡眠時間紊亂,讓醫師提出警訊,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將種下性早熟的種子。若女童在8歲前、男童9歲前第二性徵已經出現,必須特別注意。針對性早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兒科主任林琬翎表示,可透過中西醫搭配調理,讓生長曲線恢復正常,降低日後發生癌症、骨鬆等機率。2狀況 提早分泌荷爾蒙一位上小學一年級的7歲女童,媽媽幫她洗澡時,女童童言童語地說:「媽媽,我ㄋㄟㄋㄟ癢癢的」,媽媽一摸發現右邊胸部有輕微的硬塊,就醫檢查顯示有性早熟的情況,但未達西醫可以給予抑制荷爾蒙藥物的程度,僅被囑咐「回家再觀察」。林琬翎說,西醫對於性早熟的定義,必須要符合多項條件,家長即使意識提高,及早發現也未能馬上就醫。 中醫能針對未達西醫標準前,給予中藥調理。林琬翎指出,中醫觀點的性早熟,常見有2種狀況,一是腸胃吸收消化失衡,導致「食積」(食物堆積),誘發腦下垂體提早分泌荷爾蒙,進而導致性早熟;二是運動不足、長時間固定姿勢導致氣血循環不足,影響正常的生長曲線。林琬翎表示,家長都怕孩子吃不夠,過去經常倡議,不要給小孩吃甜食、油炸物,會刺激荷爾蒙,但居家上課期間,難免零食不離手,下午在家沒有事情就吃東西,不定時飲食會使代謝變差,肚子無時無刻都是「撐」的狀態,腸胃道攪不動,出現「食積」腸胃道的情形。林琬翎強調,食積會導致化熱、氣瘀,人體為了要讓循環系統能夠正常,會提前觸發腦下垂體分泌荷爾蒙,也因此造成性早熟出現;運動量太少,則會導致體內疏泄不良、體內燥熱,影響骨齡生長。中醫先調理 改善體質這兩類狀況都可透過中醫先行調理三個月,搭配生活習慣與運動改善,讓體質轉好。林琬翎說,孩子性早熟發生後,應該及早找出問題,避免性早熟影響孩子未來的生長曲線,很多案例都是好好調整體質後,身高、初經等都在合理的時間發生。林琬翎表示,性早熟對於孩子的影響雖然短時間內看不見,但對於未來孩子罹患骨鬆、癌症的機率,已有研究顯示會增加,家長一定要多加重視此問題。
-
2021-09-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先給年輕人「怕活動力太強」 這族群氣炸:逞罰自制公民
鴻海、台積電及慈濟合力購買BNT疫苗1500萬劑,今上午首批93萬劑抵台,順著民進黨英系立委聯合主張讓18至22歲年輕人打BNT,指揮中心今表示,此批93萬劑疫苗,除了先讓12至17歲青少年造冊施打,緊接著讓18至22歲年輕人打。不過,先前承諾按年齡往下接種,如今仍有第十類尚未接種,又被年輕人「橫刀殺出」搶BNT,卡在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63、64歲民眾,不禁質疑指揮中心「施打標準到底在哪?」63歲的林小姐向本報表示,自己和先生都屬於第十類,雖沒有第九類特殊疾病,但本身有靜脈曲張,醫師評估不建議打AZ,且每半年要打骨鬆針,醫師建議施打疫苗需相隔1個月以上。她在7月9日早已登記莫德納,日前眼看疫苗到貨無望,勉為其難在7月27日更改選項,沒想到指揮中心又改變遊戲規則,要先讓7月19日前登記意願的打完,才處理後續更改意願者,等於順位又被往後延。「以前每周都去看失智父親,至今打不到疫苗,根本不敢去探望,我覺得自己很不孝」,林小姐難掩氣憤,眼淚奪眶而出,認為自己謹守本分,按著指揮中心規定,但一等再等終究等不到一劑疫苗,如今失智父親狀況漸差,快認不得自己,母親近期開刀住院,一般病房也沒開放,承受著無法探望雙親壓力,「這兩個月像活在地獄,不敢出門,得靠安眠藥才能睡」。林小姐自責,自己不應該加選AZ,導致順位延後,原也抱著希望,因指揮中心說「衝第一劑覆蓋率」、「按年齡往下打」,沒想到現在突轉彎,讓年輕人先打,她對政府失望,「好像在懲罰遵守規定,傻等的人,是否逼大家要走特權?」63歲的賴小姐則說,自己屬於第十類,以公共衛生角度來看,全世界都從特殊族群、年齡高者往下施打,沒想到英系立委竟要求先給年輕人施打,她氣憤致電英系立委辦公室,得到回覆是「大學生活動力強,移動性高,感染會無症狀,擔心傳給更多人」,賴小姐氣炸,認為自己身為公民,對於公共政策盡量謹守,「請問什麼族群活動力不強?反倒逞罰自制的人不能打疫苗?」賴小姐認為,指揮中心要讓年輕人打疫苗她沒意見,但不能因此忽視年齡高族群,應三管齊下全開放。此外,指揮官陳時中先前二度承諾,至今第十類還是打不到,陳時中說這族群人很少,「但身邊明明很多60多歲民眾沒打到」,質疑部長若口誤,就承認並道歉,若並非口誤,請提出數據,到底還有多少第十類沒打到。
-
2021-09-02 養生.聰明飲食
洋蔥防癌、防三高、防骨鬆 營養師提醒這些人不能多吃
洋蔥被視為天然的養生寶石,對於身體健康有非常多的益處,也有不少喜好洋蔥味道的民眾會直接生吃,嫚嫚營養師指出,生吃洋蔥確實更能攝取其中的營養,更有助於健康,且加進紅酒還可以提升養生的效果。 洋蔥有助養生好處多,防癌、防三高、防骨鬆! 嫚嫚營養師指出,洋蔥和其他蔬菜一樣含有各種的營養,當中最備受矚目的就是「槲皮素」,槲皮素在其它蔬果中也可以吃得到,例如花椰菜、蘋果、藍莓等,不過洋蔥當中的槲皮素則可說是各類蔬果中含量最高的,和前述相比可相差到5~10倍之多,且吸收率也相當高,約為蘋果的3倍。槲皮素對於人體有相當多的好處,包括了抗過敏、抗自由基傷害、抗氧化、抗病毒活性、調節免疫等,從長遠來看對於預防疾病傳染、預防癌症、預防三高等慢性疾病、保護心血管等都有很大的幫助,且也有助於輔助改善哮喘、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過敏反應。 另外一項出色的營養素,也包括了「大蒜素」,洋蔥和大蒜同為蔥屬蔬菜,含有多種含硫化合物,可直接降低致癌物生成、抑制細菌活性、抗氧化等,也有助於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維持免疫力及保護心血管健康。 除此之外,洋蔥也具有非常豐富的醣類,例如果寡醣,有助於消化道健康、提升腸道鈣和鎂的吸收。洋蔥也有助於養骨、維持骨骼密度、防範骨鬆,許多研究就認為也與此有關。也有研究發現習慣吃洋蔥的停經婦女,發生髖部骨折的機率相較於不吃者約降低20%左右。 洋蔥養生但不宜過量,部分族群更要留意份量! 不過再健康、天然的食材也不宜食用過多,洋蔥雖然對身體健康相當有利,不過嫚嫚營養師也提醒,一般民眾每日最多30~50克為佳,大約半顆左右。洋蔥和大蒜一樣較為辛辣,吃多恐會有胃灼熱、刺激腸道的問題,且果寡糖豐富的關係也容易產氣造成腹脹,腸胃不佳者要特別留意。而洋蔥屬於醣類較高的食材,因此糖友、高血糖等血糖問題族群更要有所節制,避免誤認非水果又健康就肆無忌憚地吃。洋蔥生吃、泡紅酒,營養師推2吃法更助養生! 嫚嫚營養師表示,雖煮熟後的洋蔥一樣有各項營養,對身體一樣有好處,不過當中的大蒜素需透過接觸氧氣進行釋放,且部分營養也會因烹煮而流失,因此若想吃到大蒜素等完整的營養,可選擇橫切後生吃,對身體的好處會更多。 除此之外,嫚嫚營養師也分享有助養生的「洋蔥紅酒」給大家參考。做法相當簡單,洋蔥適量切成薄片,浸泡至紅酒即可,兩者一起食用,除了別具風味外,洋蔥內的槲皮素與烯丙基硫化物,可和紅酒中同樣具有保護心血管、抗氧化等好處的白藜蘆醇達相輔相成的作用,能更加提升抗過敏、抗自由基傷害、抗氧化、抗病毒活性、調節免疫、預防疾病傳染、預防癌症、預防三高等慢性疾病、保護心血管等好處。不過自然也還是提醒,除了洋蔥不宜多食外,紅酒也不宜過多,男性建議一日最多不宜超過300ml,女性則不宜超過150ml,如此對健康更加有利。《延伸閱讀》 .防癌之王:大蒜!橫切生吃更健康。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辛香料有利維持免疫力?營養師:好處不只這樣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02 養生.聰明飲食
吃黑豆補鈣反讓鈣質流失?營養師曝補鈣食物真相
想要預防骨質疏鬆,除了服用鈣片補充鈣質之外,養成正確飲食習慣,例如均衡攝取含鈣量高的食物更是重要。其中不少人會選擇黑豆補鈣,有醫師認為,吃太多黑豆可能讓磷攝取超標,反而讓鈣質流失。但營養師表示,黑豆的磷含量有限,一般人不可能吃到影響的量。中國西安市紅會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賈帥軍表示,黑豆可以為骨骼的健康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然而黑豆本身鈣含量豐富,含磷量也高,若未控制攝取量,一旦過度攝取讓血液中的磷過高,反倒可能加速體內鈣質流失,增加罹患骨質疏鬆機率。賈帥軍提醒除了黑豆以外,日常生活中三類食物,包括高油脂、高鹽食物及過多蛋白質,也會增骨鬆發生機率,應盡可能少吃。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食物中鈣與磷的確會產生拮抗作用,不過一般人所能攝取黑豆的量,並不足以影響人體的鈣質吸收,反而該注意高鈉的加工食品,例如餃類、貢丸等。此外,黑豆的鈣含量其實不高,並不足以補鈣。若是想要補鈣,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建議,如果沒有喝牛奶的習慣,又想從植物性食物攝取鈣質的話,可以多吃深綠色蔬菜,只要是深綠色蔬菜,鈣質含量都很高,如甘藍菜、芥藍菜、菠菜、莧菜等,建議每餐至少吃到1份(煮熟半碗的量)。另外,也可以多吃傳統豆腐及豆干。陳詩婷指出,由於傳統豆腐、豆干在製作過程會添加食用級石膏(硫酸鈣),因此鈣質含量豐富。豆腐本身含有大豆異黃酮,可以增加鈣質的吸收。
-
2021-08-28 養生.聰明飲食
喝豆漿能取代牛奶補鈣嗎? 黃豆vs.豆漿含鈣量差很大
1項國外研究發現,骨質疏鬆在健康餘命縮短排名榜中,名列第2,僅次於肺癌,骨鬆患者晚年臥床機率相當高,毫無生活品質。因此,營養師建議,應該從年輕就開始存骨本,經常攝取高鈣飲食,配合運動、日曬,降低骨鬆危機。豆漿是高鈣飲食? 可以取代牛奶嗎?有網友認為,豆漿為高鈣飲食,認為喝豆漿可以補鈣,甚至成為乳製品的替代物,理由為黃豆含有豐富的鈣質。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從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的資訊來看,黃豆100公克含有194毫克的鈣質,遠高於每100公克全脂鮮乳104毫克鈣質,但黃豆製成豆漿時,流失許多鈣質,100公克豆漿就只有14毫克鈣質,反而無法有效補鈣。潘富子解釋,大豆含有抑制鈣吸收的天然化合物(phytate,植酸鹽),身體可能無法吸收豆奶中的所有鈣,而豆製品屬於易產氣食物,攝取過量容易導致脹氣。牛奶鈣質豐富可早晚1杯 乳糖不適則可改吃豆腐、綠色蔬菜另一方面,牛奶為最佳補鈣飲食,依據國健署建議,1天可喝到2杯,每杯為240c.c.,早、晚各喝1杯,就能攝取到鈣質、優質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只要不超過上限,就不用擔心肥胖問題。若因體質緣故,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潘富子建議,可多吃豆腐、豆干、深綠色蔬菜(芥藍、芥菜、紅莧菜、地瓜葉等),綠葉蔬菜含有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適度日曬生成體內維生素D 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防骨鬆除了飲食之外,應養成有氧及肌力訓練等運動習慣,並透過適度的日曬,以合成維生素D。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就會降低鈣質吸收率,導致骨細胞活性下降,提高骨骼空洞化和骨質疏鬆等風險。食藥署則提醒,國人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維持理想體重。相關飲食建議可進一步至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或尋求營養師提供飲食建議。★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8-17 養生.聰明飲食
吃高麗菜可預防骨鬆?營養師曝一條件:不宜多吃
不少停經女性都有骨鬆問題,網路流傳更年期女生如果多吃高麗菜,可有效預防骨鬆,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提醒,高麗菜裡含有維生素K,可促進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但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多曬太陽,避免菸酒、熬夜,才能延緩骨密度流失。女性骨質比男性差 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根據統計,國內60歲以上的人口中,骨質疏鬆症盛行率達16%,其中8成為女性,主要原因在於女性骨質原來就比男性差,在進入更年期後,雌性激素分泌降低,骨質流失速度增加,以致骨密度減少,造成骨頭脆弱,而導致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患者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有些病人在幾年之內身高變矮、駝背,但過程緩慢,較難察覺。部分患者骨鬆嚴重,在跌倒、彎腰搬重物,甚至只是咳嗽,就可能引起骨折。高麗菜預防骨鬆 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不少網友推薦,多吃高麗菜可以預防骨鬆,對此,劉怡里表示,高麗菜含有維生素K,這是凝血因子合成的必需物質,具有促進促進凝血作用,且可促進骨骼和心臟健康等功能,還能幫助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進而促進骨骼的新陳代謝 ,但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劉怡里表示,骨質疏鬆患者必須補鈣,一般建議,多攝取鮮奶等奶製品,如果是年長者,則以低脂牛奶為主,平時多食用深綠色蔬菜、黑芝麻、小魚乾、豆腐、豆干等,來補充足夠的鈣質。劉怡里說,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特色為低纖,且含有植化素,適合胃痛、胃發炎等民眾食用,舒緩症狀,因此,有「廚房裡的胃藥」之稱。但不宜多吃、生吃,否則容易引發脹氣。骨鬆高風險族群 應提高警覺食藥署則提醒,防治骨質疏鬆,除了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還應規律運動,特別是從事荷重運動,如慢跑、健走、負重運動,以增強骨質的密度,強健肌肉,進而減緩骨質的流失。此外,適當日曬可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3轉化,建議在每天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2時以後,紫外線較不強烈時,曬太陽10到20分鐘,藉此透過維生素D3幫助人體從腸道中吸收鈣質。最後,國健署特別列舉4大骨鬆高風險族群,請民眾務必提高警覺:1.有骨折史:如果父母曾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個人骨鬆風險較高。 2.曾骨鬆性骨折:骨鬆性骨折者發生第2次骨折的機率,則是未曾發生過骨折的人2倍。 3.服用類固醇:服用類固醇藥物者,骨骼較為脆弱。 4.婦女: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研究發現高麗菜可防4癌症發生! 營養師提醒「1族群」要慎食 ·四肢纖細卻肚子大? 餐桌上常見「7種食物」刮肚肥油、減腰圍
-
2021-08-16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胃痛常見5大原因,亂吃止痛藥是其一!醫教4招助改善
胃痛是現代人相當常出現的問題,許多人出現胃痛時多會直接使用胃藥、止痛藥,但往往不見改善。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醫師王威傑表示,胃痛的原因繁多,若常有胃痛問題,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利改善,或者揪出背後真正的嚴重問題。 胃痛常見5大原因,亂吃止痛藥也在其中! 王威傑醫師指出,胃痛原因主要可分成5大類,包括了發炎性、器質性、神經性、功能性、藥物性5種,成因不同,改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發炎性主要與病菌感染有關,如諾羅病毒、幽門桿菌等,後者有癌化可能。 器質性常見包含潰瘍、良性的息肉、癌症等,癌症包括了胃腺癌、淋巴癌、基質細胞瘤等,當中以胃癌的胃腺癌為最大宗。潰瘍主要與抽菸、喝酒、長期使用止痛藥有關,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易造成胃酸分泌過多,黏膜保護力降低。其他原因也包括了生活習慣、刺激飲食、咖啡等。而腫瘤則和抽菸、喝酒、幽門桿菌、愛好醃漬物有關。 神經性主要多與疾病有關,當命令胃酸分泌或排空的迷走神經出現異常,也容易會引起胃痛,常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使神經系統出現問題。除此之外巴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也可能產生。 功能性最常見的因素包括了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過大、飲食不佳等,各種不良生活皆有可能引起功能性胃痛,包括近日新冠疫情所引起的新冠壓力症候群、股票崩盤等。 至於藥物性,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抗凝血劑、阿斯匹林等,這些皆會讓胃黏膜保護降低,因此許多人胃痛時亂吃止痛藥反而可能讓胃痛情況加劇。而磷酸鹽類的骨鬆藥物、或抗生素、精神科藥物也有可能出現副作用,如有胃痛情況可多加觀察,並與醫師討論。 胃痛別亂吃止痛藥,4招有助改善! 王威傑醫師提醒,出現胃痛時多數民眾會以止痛藥或胃藥做改善,但兩者些並非最好的解決之道,止痛藥大多為非類固醇止痛藥,如前述所提到的,是藥物性胃痛的主因之一,胡亂服用不僅對改善胃痛沒有幫助,反而可能多增加新的胃痛原因或使原本情況加劇。 胃痛當下不適,可依照指示適當服用胃藥緩解,但主要為緩和症狀,並無法改善根本原因。胃藥主要包括了3大類,包括了可直接與胃酸中和的制酸劑,效果較快,持續時間最短。以及組織胺阻斷劑,約半小時會出現效果,廣告中常見的知名品牌就是此類型藥物。另外還有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此類型效果最強,時效也長,通常一天服用一顆,嚴重者一天服用兩顆。上述三者一般而言皆可安心使用,不過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會較強力地抑制胃酸,需藉由胃酸幫助消化吸收的營養容易受影響,如維生素B12,也就容易出現貧血。而長期使用1~2年者,可能骨鬆機率提升。並且可能影響其他藥物吸收或交互作用,多重用藥者要注意。 胃痛5大情況盡早就醫,合併症狀更要小心胃癌! 王威傑醫師建議,若出現胃痛,當下除了吃胃藥之外,也可觀察是否有前述原因出現在生活當中,盡早排除風險因子,並檢查找出原因為佳,特別是若有出現6種症狀更應盡早就醫。包括了吃胃藥一個禮拜沒好、沒吃胃藥每日都會出現胃痛持續兩周、斷斷續續都會出現胃痛一個月、睡覺會痛醒等,這些都屬於不正常的現象。另外若有伴隨其他症狀更要特別留意,如不明原因體重降低、食慾不佳、右頸部淋巴結腫大、解黑便等,這些症狀可能與胃癌有關。 檢查醫生說沒事?醫:原因繁多可逐一排除。 許多民眾胃痛經過檢查,醫生會告知沒有沒什麼特別的問題,但明明就會胃痛,這難免讓人納悶。王威傑醫師表示,因為胃痛的成因非常多,需逐一地排除找出原因,而形成的原因也有可能當下並沒有出現,且當中也有可能和生活、壓力有關。因此建議民眾如檢查後沒有疾病在身,可稍加放心,但切記多觀察後續情況,並檢視生活飲食習慣、避免本文前述危險因子,若情況沒有好轉再就醫進一步檢查,找出背後真正的原因。 《延伸閱讀》 .臺灣一年吃掉20億顆,4大類胃藥怎麼吃才不傷胃? .胃食道逆流長期恐發炎 睡覺面朝左等3招有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Table ChartInfogram
-
2021-08-10 該看哪科.牙科
口腔清潔不佳恐增染疫風險?醫教3招增強防疫力!
偷懶不刷牙,可能增加肺炎風險?根據研究發現,正確的潔牙和牙周保養習慣,可降低肺炎風險超過3成。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提醒,預防新冠肺炎,實體口罩與嘴巴內的「隱形口罩」一樣重要,民眾若發現口腔健康亮紅燈,應及早就醫治療。如果有不堪使用的假牙,也建議在醫師評估下拆卸更換,既可改善口腔環境,同時順手將廢牙冠捐出,幫助他人。 正確潔牙助預防新冠肺炎?良好口腔保健可降低3成風險 潔牙不確實、牙周健康狀況不理想,有可能是肺炎惡化因素之一,有論文以我國健保資料統計發現,在12年的追蹤期內,定期接受牙周洗牙等健康控制的民眾,比起一般民眾的肺炎發生風險降低超過3成。另外,相較缺乏牙周治療的民眾,光是接受洗牙就能顯著降低3成肺炎風險,而接受進階牙周治療,像是皮瓣手術等,肺炎發生風險更是降低66%。 9成國人牙周損壞!未治療,肺炎風險大幅提升 為什麼沒有接受牙周健康控制的患者,感染肺炎機率比較高呢?台北市牙醫師公會陳彥廷顧問指出,台灣近9成民眾有各式各樣程度不同的牙周破壞,當牙周病的致病菌進入呼吸道時,會改變呼吸道黏膜上皮免疫系統、破壞上皮細胞保護。當保護被破壞,這時像是容易嗆到,或是感染機會高的風險族群,可能因此提高得到肺炎機率。另外,也有一篇研究發現,有牙周病的新冠肺炎患者,需要住加護病房以及必須使用人工呼吸的機率,分別是一般患者的3.54倍與4.57倍,而死亡率更高達8.81倍。 戴上隱形口罩 增強自我防疫力 無論疫情如何,民眾都應該正確潔牙,除了積極接種疫苗,也要落實口腔保潔,幫自己戴上隱形口罩,增強自我保護力。而小朋友,除了正確潔牙,也可透過牙齒塗氟、窩溝封填,強化隱形口罩的保護力。 若是已有牙周健康問題,應積極治療,做好口腔健康管理。陳彥廷顧問建議,一般表層破壞,可以超音波洗牙清除,除非牙根面遭到污染,才需進一步接受齒齦下刮除或是根面整平。少部分患者因為嚴重結構破壞、骨質破壞,則需要翻瓣或是再生手術。 廢牙冠回收再利用計畫 提煉金屬援助弱勢團體 如果有假牙的民眾,將不勘使用的假牙拆卸更換,不僅可以改善口腔健康,也能順手捐出廢牙冠。台北市牙醫師公會賴德欽理事長指出,假牙牙冠沒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若使用久了有不舒服、或是牙冠破損、不堪使用,甚至牙冠下的牙齒蛀掉,就必須拆卸舊牙冠,裝上新的牙冠。 過往,拆下來的廢棄牙冠,多會被當作醫療廢棄物丟棄。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除了全瓷牙冠,多數牙冠裡面其實含有金屬成份,雖然含量很少,但集結後可以提煉出一定數量的金屬。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從民國9年開始,發起「廢牙冠回收再利用計畫」,將廢棄的牙冠清潔消毒後密封,再交由廠商協助提煉貴金屬,捐贈給需要援助的族群。希望此計畫未來能擴及其他縣市,能有更多診所加入公益回收行列,幫助更多需要協助的國人。 《延伸閱讀》 .牙周病易骨鬆、心臟病、中風?醫:機率較高,刷牙方式很重要。 .牙齒腫脹怎麼辦?6招有助改善!醫:超過3天、出血、化膿盡早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28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頸因性頭痛」怎麼辦? 中醫師教你找痛點,止痛自己來
頸因性頭痛許多病症都以頭痛為表現症狀,如偏頭痛、鼻竇炎、急性青光眼、頭部外傷,甚至是致命性的腦血管異常引起動靜脈畸形(AVM)等疾病。我們要介紹的頭痛以「頸因性頭痛」為主,其重要特徵是:「疼痛常源自頸部,且同時合併頸後側肌肉緊繃、僵硬」。頸因性頭痛是所有頭痛中藉由針刺合併手法治療效果最好的頭痛類型,且將頸部筋骨鬆解復位後有助於緩解疼痛及提升復原能力。 在診所我這樣治1.首先會讓患者背對著我坐在椅子上,全身放鬆、雙腳平踩在地、兩手反叉腰、頭往後仰,於風池、天柱、大椎、肩井穴位附近,沿著背後膀胱經,在筋結點位置用針刀做點刺,再沿著雙脇肋擴背肌僵硬的部位,以及項韌帶和枕下肌群有筋結點之處進行點刺、鬆開筋結點。筋結點鬆解後,讓患者在反叉腰的動作中,進行聳肩、肩膀向後繞的動作,同時在肩、背及腰等較僵硬的部位用手撥筋或敲擊,可加強筋結點放鬆的效果。2.讓患者側躺於診療床,靠床側的腳伸直、上側腳曲膝,找到臀部與髖關節附近較突出的筋結,用三寸針刀扎在臀部筋結點深處進行放鬆,接著再放鬆另一側臀肌筋結點。進行鬆解時若發現較硬的筋結點,會在該位置做記號,接著再進行拔罐放血。3.讓患者背向我、兩腿往前伸直坐在診療床上,我會將手放在患者薦椎附近,讓患者放鬆正躺於我的手上,另一手則扶著患者的枕骨及後頸,讓患者的頭露出床緣。操作時藉由患者頭頸的重量做槓桿,將放置在患者腰薦處的手,由下往上移動到患者頭頸部,進行上拉伸展的動作,放鬆棘上韌帶並調整椎骨的排列。最後會用手指扣住患者下頜骨、另一手固定患者的頭,讓患者嘴巴進行開合,與我的雙手產生阻抗的力量。藉由顳顎關節開合產生的動作,不僅能使頭和頸椎附近的肌肉達到放鬆的效果,還可將此力量向下傳遞至腰椎、薦椎。4.讓患者正坐背向我,掌心向後反叉腰,檢查患者臀部和肩胛骨肌肉狀況,請他主動做提肩、往後繞肩的動作,在患者連續繞肩動作的同時,我用左手搭住患者的下巴,右手找出枕骨、項韌帶的筋結;然後兩手適度用力分別扣住患者的枕骨和下巴,將頭做一個往上拔伸的牽引,另一側也以相同手法操作,可讓頭頸部肌肉放鬆、骨骼歸位。這種「動態式撥筋」,比起單純讓患者做被動式按摩和推拿的鬆筋效果有加乘作用。一般在痛側的肩關節容易有肌肉僵硬、關節錯縫的現象,通常會在患者肱骨、喙突附近的肌肉用針刀鬆開,並進行拔伸,讓錯位的骨骼歸位。操作完再從患者的顳顎關節咀嚼肌附近找出筋結點,可以採取按摩或是針刺把筋結點撥開,再於顳肌找筋結點,用針刀點刺加手法放鬆。 特殊案例分享有些頭痛會在痛側的太陽穴附近有明顯的青筋暴露現象,針對這類型頭痛患者可以考慮施行放血治療。一般會用18號注射針頭或三稜針做為放血的針具,由於青筋屬於靜脈,針刺放血有助於改變頭部血管張力,達到很大的放鬆作用。教你找痛點如確認為頸因性引起的頭痛,進行自我治療還是需找到「起始痛點」,並非侷限在局部筋結點,而是應該回歸到全身性骨架及筋膜張力。人體產生痠痛的原因,與「力學」脫不了關係,人體為維持視覺平衡及最安全、舒適的狀態,每當肢體移動時,本體感覺的自我平衡機制就會被啟動,頭部、視線與身體各部位支點的力線相互作用,讓頭及視線維持在平衡狀態;一旦某些部位產生變化,人體為了維持新的平衡狀態,其作用的肌肉和骨骼支點都會產生新的變化去因應,所以我們要更宏觀地了解肌肉緊繃引發頭痛的原因。首先從後頸部找到相對應的肌肉進行按壓,如果有摸到硬結,即為「筋結點」,延著筋結點同側往胸、肩、上臂等處,以及往下直到腰臀處的肌肉,找出受影響的肌群。找痛點的時候,記得要兩側同時比較,以中醫傷科的術語來說是找出「打手」部位,意即骨架和肌肉線條不平順之處,藉由兩側同時比較的差異,更能找到出問題的部位。陳醫師教你止痛自己來(一)按摩緩解肌肉僵硬1.頸因性頭痛發作時通常是頸部肌肉僵硬緊繃,可以利用蓮蓬頭,從背部大椎穴附近沖熱水或是在後頸部找出的筋結點進行熱敷,再用手指從枕骨下肌群下緣往外撥筋。2.在頭頂以百會穴為圓心,以五個手指指腹平均分佈在圓周,在頭皮上重複做手指抓放的動作,達到按摩的效果。 3.用雙手中間三指輕壓住兩側顳顎關節,利用嘴巴的開合製造出張力改變,接著由顳側至太陽穴,沿著耳朵的前、後、下按壓,可快速改善肌肉僵硬的症狀。 4.雙手拇指置於臉頰,雙中指從眉頭攢竹穴沿著眉毛由內往外按摩至眉尾,接著於鼻翼兩側的迎香穴往外按壓。 5.抬頭挺胸、肩膀放鬆,掌心向後向外反叉腰,肩膀向後向上做繞肩的動作。(二)拔罐就局部而言,在肩井、大杼和膏肓穴附近的肌肉群進行拔罐,有助緩解肌肉僵硬頭痛。不過頸因性頭痛最好的處理還是以躺臥休息為主,但要記得頭頸部應擺放在舒適的角度。注意事項TIPS要預防頸因性頭痛發作或再發,建議注意以下四項要點:1.保持良好睡眠品質。2.維持正確姿勢,避免姿勢錯誤對頸部繼續產生傷害。3.避免室內的電扇、冷氣直吹身體,尤其是頭頸部。4.飲食避免食用生冷、柑橘類及乳製品等食物。※本文摘自山谷文教《陳朝龍象限檢痛法:30種常見痠痛的自我理療法》
-
2021-07-20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腎上腺異常增生,也會讓血壓失控?
現職: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科主任專長:糖尿病、肥胖症、骨鬆、甲狀腺疾病明明年紀輕輕,血壓卻高得驚人,有時還會合併有低血鉀的情況,常常會覺得疲倦、肌肉無力,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有一位40多歲的女性,血壓常常高到170/110mmHg,鉀離子又低到只有2.8、2.9mEq/L,比正常值3.5mEq/L低很多。主訴除了血壓高、四肢無力外,也常莫名焦慮,尿也會比較多,常常要跑廁所。經過一連串的複雜檢查,才確診是單側腎上腺腫瘤引起的皮質醛酮高血壓,在接受腹腔鏡手術後,很快出院。目前血壓維持在理想的範圍內。僅需定期回診追蹤。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科主任歐弘毅醫師說,「三角形的腎上腺,位於腎臟的上方,兩側腎臟都有,腎上腺會用膽固醇當原料,製造多種荷爾蒙,包括醛固酮、類固醇等等,會影響腎臟對血壓的調控跟電解質的平衡。當腎上腺有腫瘤或過度增生,同時合併分泌過多的醛固酮時,有時會出現很難處理的頑固性高血壓,有時會合併有低血鉀(但也有人的血鉀數值正常),有時也會出現焦慮、恐慌等等精神狀況。皮質醛酮高血壓是目前公認最常見的續發性高血壓。如果沒有好好治療,中風、心衰竭的風險會比一般高血壓還高。」如果高血壓同時有低血鉀或合併有腎上腺腫瘤,或是高血壓用了好幾種藥物,還是很難處理,就要高度懷疑跟醛固酮有關。事實上,這類皮質醛酮高血壓診斷的標準很清楚,但因每個實驗室的標準不一,再加上確診的過程非常複雜,吃力不討好,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要靠學術熱情來迅速確診也不是這麼容易。有很多病人並不知道自己就是皮質醛酮高血壓的病友。歐主任強調,「臨床上看到皮質醛酮高血壓,屬於腎上腺增生比較多,約占2/3,單側腫瘤占1/3。一般建議若是單側腫瘤,可以慎重考慮開刀。若是雙側的增生,則建議服用皮質醛酮受體拮抗劑來控制病情。但也由於皮質醛酮高血壓,並不太會看到立即的急性危害,有很大比例的患者不想開刀,會寧可吃藥控制。但不管是動手術或規則服藥,只要及早治療,都能讓疾病的風險降低。若是太晚診斷,血管硬化已經發生,就算積極開完刀,還是有可能有高血壓,還是需要服用高血壓藥物來讓血壓控制在一個比較理想的數值。」#div-gpt-ad-1503996040247-0,.inline-ad {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
2021-07-09 養生.營養食譜
缺鋅易生病、感染、貧血 營養師推4類食材助補鋅
鋅對人體而言,是重要性僅次於鐵的微量礦物質,在生活當中相當常見,不過還是有部分族群會在無意中遺漏的鋅的攝取。鋅缺乏對人體影響廣泛,若有出現相關症狀建議檢視飲食為佳。 鋅參與人體各項運作,缺鋅影響相當廣泛! 嫚嫚營養師表示,鋅主要在十二指腸被人體吸收,參與各項身體運作,例如維持免疫系統、細胞正常汰換、生長正常發育、維持醣類、蛋白質、核酸的正常代謝等。 對於免疫系統相當重要的白血球,當中含有鋅,鋅缺乏時就容易有所影響,使得免疫功能下降,身體缺乏保護力,容易感冒、生病、感染等。 皮膚、味覺細胞等約每個月都會完整汰換一次,人體缺乏鋅細胞汰換的功能會受到影響,容易有味覺異常、皮膚乾燥、粗糙的情況,傷口也不易癒合,且容易出現掉髮情況。 鋅也攸關DNA合成,對於生展發育、生殖功能正常都有所影響,因此缺乏鋅者也就容易出現發育不良、性功能不成熟的情況,甚至也是不孕症的風險因子之一。 除此之外,也因鋅和DNA合成有關,影響著紅血球的製造,若人體缺乏鋅也容易出現貧血的情況,不單只有缺鐵才會貧血,貧血的原因繁多,缺鋅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鋅也有參與維生素A等營養代謝,若要從肝臟進入血液當中就需要鋅的協助,缺鋅也將導致肝脾功能功能異常。嫚嫚營養師也表示,在1961年就曾有研究人類缺鋅問題的首次報導,該報導指出一名21歲伊朗男子嚴重缺鋅,出現性成熟延遲、皮膚粗糙、肝脾腫大的問題。 常見補鋅4大類食材,黑巧克力也吃得到! 嫚嫚營養師指出,鋅在日常生活相當常見,從各種天然食材中即可攝取得到。在眾多食材當中,但是動物性來源的生物可利用率還是會比植物來源好;生蠔和牡蠣等鋅的含量最高,不過大多數的動物類食材也幾乎都看得到鋅的存在,例如牛肉、豬肉、各禽肉類、雞蛋、鯖魚等都有。而植物類則包括了洋菜、芋頭等,以及紅豆、黑豆、薏仁、芝麻、燕麥等全榖雜糧類,和南瓜子、松子、葵花子、腰果、榛果等堅果類。值得一提的是,可可含量高的黑巧克力當中也有鋅的存在。這些食材適度的攝取、維持營養均衡即可,一般而言成年男性和懷孕期的女性,每日建議補足15毫克的鋅,而未懷孕的女性則建議攝取12毫克。 5族群易缺鋅多留意,以免身體狀況出問題! 即便日常生活中鋅的來源相當多元,嫚嫚營養師還是提醒,有部分族群可能有攝取不足的情況出現,若有出現前述的症狀出現可加以檢視是否有鋅缺乏的問題。包括了年長者、純素者、十二指腸發炎或潰瘍等腸炎性疾病、酗酒者;另外,因為懷孕或哺乳期,鋅的需要量會增加,所以也需要多加注意。 嫚嫚營養師解釋,年長者因為食慾下降、咀嚼功能不佳,常會導致營養不均,包括鋅。而雖然鋅在動、植物都有,但動物性的生物可利用性較高,植物性則容易和其他植酸結合,不易釋放,影響吸收,因此純素者也容易缺鋅。十二指腸發炎者,因鋅主要在十二指腸吸收,發炎也就容易因為吸收不良有缺鋅的情況。而酗酒者常見飲食不正常、腸道的健康狀況不佳,營養素的吸收也會變差。至於懷孕、哺乳者,所需要的營養比一般人還要大,若沒有注意攝取量,也可能出現鋅缺乏。提醒這些族群都應特別留意。 《延伸閱讀》 .缺鐵易疲倦、掉髮、生病 紫菜蛋花湯等5湯品有助補鐵! .防骨鬆不能只補鈣?營養師:如蓋房不能只放磚塊。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07 醫療.牙科
牙齦腫脹、發炎多久會好?6招有助改善牙齦腫痛問題
牙齦腫脹是相當常見的口腔問題,生活中引起原因百百種,一般而言過沒多久就會消掉。但這看似不起眼的問題,情況嚴重時往往非常擾人,且也可能與疾病、癌症有關,若持續未改善,恐怕出現蜂窩性組織炎或病情惡化的危險,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牙齦為何會腫脹、發炎?醫指常見4大原因 玩美數位牙醫診所陳忠明醫師表示,牙齦腫脹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因睡眠不足、口腔清潔不佳、酒精或辣物等刺激性食物,造成發炎或感染,另外也很常見的就是智齒所引起的牙冠周圍炎。 智齒長出來時,運氣好可以與智齒和平共處,但很多是長不出來、不斷推擠等原因,導致附近牙齦出現發炎的情況,使得牙齦不斷腫脹,且難以消退。 除此之外,牙齦腫脹也可能跟疾病有關,像是糖尿病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也容易出現牙齦腫脹、牙周發炎的情況,且容易形成惡性循環,病情未妥善控制形成牙齦腫脹,牙齦腫脹使得糖尿病更加惡化。 說到疾病,相信民眾也相當關注癌症,對此陳忠明醫師表示,牙齦腫脹的表現在臨床上和癌症的關係較淺。以牙齦癌來說,此癌症非常罕見,而口腔癌初期引起的白斑、紅斑較常出現於口腔黏膜,出現牙齦腫脹時則較常出現於後期,可多留意,不必過度緊張,但若有發現化膿、惡臭、大規模且怪異的腫脹一定要特別注意。 除了上述以外,像是懷孕或經期導致的荷爾蒙變化、使用抗癲癇藥物或類固醇藥物等藥物因素,也是有可能發生牙齦腫脹的問題,但通常多為慢性、較不嚴重,不過也可以多留意。 牙齦腫脹、發炎 2狀況盡早就醫別再忍! 大部分會前往就醫的民眾,通常是牙齦已經非常不適,陳忠明醫師提醒,牙齦腫脹2~3天是正常的,但若超過3天,不論是否忍得下去都建議盡早就醫檢查為佳,若有出現出血、化膿的情況更是不宜久拖。 疫情之下很多民眾多會觀察,此時別再繼續忍。醫師表示,超過3天沒有趨緩,通常情況已經比較嚴重,若後續造成感染,口腔細菌又多,很有可能形成蜂窩性組織炎,處理起來將會更為棘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疾病等狀況的警訊,若置之不理,恐會讓狀況更加嚴重。 疫情之下牙醫防疫也提升,民眾看牙免緊張! 陳忠明醫師也表示,疫情之下牙科診所除了降載客流量實施分艙分流看診之外,各項防疫規格自然也會提升至最高,以醫師本人的診所而言,除了基本的配戴N95口罩、消毒等防疫措施外,各個物品也會作好徹底清潔,前來看診的病人也會請至看診時才脫口罩,並用牙科專用漱口水消毒,這樣的方式有研究發現對抑制病毒有很好的效果,且醫護人員也都會穿上防護衣,並且在保持空氣流通的獨立診間就診治療。民眾即使在疫情期間至正規、合格的醫療院所也不必過度擔心。比起防疫期間看牙,更需擔心的是若延誤就醫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6招有助改善牙齦腫脹,醫:可適度補充相關營養! 陳忠明醫師也建議,民眾在牙齦腫脹開始還在觀察時,可以使用消炎、止痛類藥物,或是使用丁香油等有薄荷成分的藥物適度塗抹在牙齦腫痛處作改善。除此之外,一般簡單的冰敷也是很好的改善方式,但要注意是冰在臉頰,而不是還在嘴巴。而含著漱口水或溫熱的鹽巴水也有利口腔消毒,對於改善也有幫助。也可以適度的多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葉酸等,這些營養都有助於改善牙齦問題。而這段時間自然應避免飲酒、吃辣等刺激性飲食。也再次提醒,若是超過3天或視情況加劇、甚至是出血、化膿時就應盡早就醫,不宜再拖。 《延伸閱讀》 .牙周病易骨鬆、心臟病、中風?醫:機率較高,刷牙方式很重要。 .口腔癌年奪3000命9成為青壯男,嘴破超過2周、口腔腫脹麻木莫輕忽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07 養生.聰明飲食
端午如何吃粽? 營養師推薦補骨健康粽
端午節即將到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黃琳惠和黎姵吟推薦補骨健康粽,教大家把補骨食材加入粽子裡,讓應景的端午節吃粽子的同時,也能健康補骨。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報告顯示,50 歲以上女性每2位就有1位有骨鬆性骨折,男性則是每5位也有1位,貯存「骨本」刻不容緩。因此,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特別提供預防骨鬆四大飲食策略。策略一 : 補鈣根據台灣報告顯示,超過9成國人有鈣質攝取不足問題。衛福部建議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鈣,相當3杯250cc的全脂牛奶。「高鈣食物」:牛奶、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豆腐、豆干、深綠色蔬菜等。策略二 : 補鎂人體內鎂約有70%存在於骨骼中,與鈣同樣是構成骨骼及牙齒的重要成分。衛福部建議成人男性需攝取 320 毫克,女性 380 毫克。「高鎂食物」:全穀類、深綠色蔬菜、香蕉、杏仁、鱈魚、海洋深層水或礦泉水等。策略三 : 適量磷依營養調查結果,國人磷攝取量已足夠身體所需,無需特別補充。「含磷食物」:全穀類、堅果類、蛋黃、豆類、紫菜、牛奶等。慢性腎臟病患應依營養師指示減少食用。策略四 :充足維生素 D3維生素 D3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每天日照15分鐘,可獲得80-90%的維生素D,或可由食物中攝取。「含 D3 食物」:鮪魚、鮭魚、蛋黃、乳製品、起司、菇類、苜蓿芽等。黃琳惠和黎姵吟營養師也為端午節設計「補骨健康粽」,利用豆腐及糯米粉,搭配補骨食材內餡,製作有Q彈外皮的鹹粽以及甜粽。《補鈣健康粽》以下食材為6份,每顆100g、180大卡,鹹粽:含鈣量約140mg/甜粽:含鈣量約190mg●材料:(一)豆腐漿外皮糯米粉130 g、玉米粉15 g、去皮馬鈴薯50 g、板豆腐150 g、大豆沙拉油約1.5匙、水250 g、紅麴1克(可換成咖哩粉、菠菜粉或是抹茶粉)、粽葉6葉、粽繩3條(二)內餡1.鹹粽-瘦絞肉50 g、豆干丁40g、乾香菇2 g、紅蔥頭2 g、蝦米1 g、沙拉油約3匙、醬油、胡椒粉2.甜粽-芝麻餡:黑芝麻粉60g、無鹽奶油30g、糖20g●做法:(一)豆腐漿外皮1.粽葉前一天先洗淨,食材秤好後,將馬鈴薯去皮蒸熟後加入豆腐壓泥備用。2.糯米粉與水混合,加入上述備用食材攪勻即可,依喜好加入天然染色粉揉勻備存。(二)內餡1.鹹粽-乾香菇泡軟,蝦米泡水與紅蔥頭皆切細丁,入鍋中炒香後與瘦絞肉一同拌炒,加入少許胡椒粉、醬油提味炒熟。2.甜粽-全部食材拌勻分小團,並放冷藏10~20分鐘讓它更固體。(三)粽子1.取豆腐漿外皮包入內餡搓成球狀後塗抹沙拉油,填入粽葉中。2.以一般綁粽法開始包粽,入蒸籠或電鍋蒸約15~20分鐘即可。除了飲食,運動也是強化骨骼的重要一環,從事負重運動、阻力訓練、伸展運動、平衡訓練等,都是很好的方式。每個人的運動計畫及強度應根據自身健康狀態及心肺能力等,與專業醫師討論,不宜勉強進行。
-
2021-06-0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疫情期間中斷治療 醫師解答骨鬆病人4大問題
骨質疏鬆症為一好發高齡的慢性代謝疾病,其治療需要長期的追蹤和良好的醫囑順從性,才能看得出成效。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各地的情況下,高風險的長者往往為了減低感染風險,而降低到醫院看診的意願。在全國警戒,高度社交隔離的狀態下,骨質疏鬆症患者有沒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骨鬆病人可能會遇到4大問題,特別說明如下。Q骨鬆藥物會不會導致新冠肺炎感染風險增加?A : 根據觀察性研究,目前尚未觀察到常見骨鬆藥物會提高新冠肺炎的風險。Q平常醫師建議補充的維生素D和鈣質,是否應該繼續使用?A : 在社交隔離狀態,可能會導致維生素D低下,建議持續使用,並且應搭配適當的阻力運動和均衡飲食,來促進骨質生成。另外,目前有些研究在探討補充維生素D對於免疫調節的功能,進而預防新冠肺炎的感染。Q骨鬆藥物是否會和新冠肺炎疫苗衝突?A : 目前沒有證據指出骨鬆藥物會和疫苗產生交互作用。然而某些骨鬆藥物針劑,注射之後會有類似流感的症狀,因此建議疫苗和骨鬆藥物需要錯開幾天時間施打。Q預計施打骨鬆的藥物時間快到了,但是疫情關係不想去醫院接受治療,會有什麼影響嗎?A : 必須視所使用的藥物而定。有些藥物可以接受較長時間的延遲治療,但是有些藥物容易在效力逐漸消失後,反而導致快速的骨質流失,而在這個階段非創傷性骨折的機率可能因此增加。建議若已超過預計給藥時間,但近期沒有想要到醫療院所治療意願,可以和醫師溝通是否要轉換為其他的銜接治療,或由家屬協助給藥的方式,避免治療中斷。●醫師叮嚀疫情終究會過去,但骨質流失卻是不待人的。在疫情蔓延下,人人自危,然而許多慢性疾病需要持續的關注而不應顧此失彼。在感染風險最低的情況下,最大化慢性疾病的治療,需要醫師和病患共同配合溝通才能達成。
-
2021-05-28 養生.聰明飲食
延緩老化、抑制癌症,抗氧化能力最強!8大食材鞏固免疫力對抗疾病
免疫力是要維持平衡的,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所以不是靠藥物來補充就能讓免疫維持平衡,而是 要靠飲食來促進健康。免疫力一旦維持好,就能有效避免細菌、病毒來侵擾。對抗疾病最重要的是什麼?其實再好的藥物或抗生素用於人體身上幫助對抗細菌、對抗癌細胞之後,更重要的是免疫系統,才能使身體恢復健康,因此人類最重要的不是尋求神奇妙藥,而是鞏固自己的免疫力,以下就來介紹有哪些食物能強化我們的免疫調節能力。 番茄│最強抗氧化力 番茄的茄紅素是目前已知抗氧化能力最好的成分之一。大甲李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劉純君表示,茄紅素是所有類胡蘿蔔素中抗氧化能力最強的,其消除自由基或活性氧化物的能力是β-胡蘿蔔素的2倍、維他命E的10倍,有延緩老化的作用。 茄紅素具有多重生物效應,可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及凋零,抑制癌細胞訊號傳遞及分裂,台大醫院生化所之前做過的研究也顯示,茄紅素有抑制攝護腺癌、胃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和乳癌等常見癌症的作用。 另外,番茄含有維他命A,有助於上皮黏膜細胞修復,加速感冒痊癒,維他命C和葉酸則可加速傷口癒合,甚至輔助膠原蛋白生成,幫助骨鬆症病友骨質生成。也含有鉀,有助於降低血壓、水腫及延緩血糖上升。 挑選TIPS 愈紅的番茄,茄紅素含量愈高,但也要小 心,未成熟的綠番茄含有龍葵素,是一種有 毒的生物鹼,大量食用會引起疲倦、噁心、嘔 吐,所以一定要吃成熟的。 蘋果│肺癌危機降低46% 劉純君說,蘋果富含果膠,這是一種水溶性食物纖維,能夠減少腸內的不良細菌數量,幫助有益細菌繁殖,從而改善腸內的細菌菌叢,促進健康,芬蘭赫爾辛基國立公共衛生研究所長期的研究發現,蘋果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是降低癌症發病率的有效物質。 經常食用蘋果罹患肺癌的機率降低46%, 罹患其他癌症的機率也比一般人少20%。蘋果的原花青素也有助於防止結腸癌,纖維則有助於保持血糖穩定及降膽固醇,有機酸可促進腸胃蠕動,助排除體內廢物。 挑選TIPS 蘋果蒂頭愈綠、果皮上 的條紋愈清楚,代表愈新鮮。而蘋果帶皮才能吃到完整營養,如果擔心果皮上的食用蠟, 只要噴上稀釋後的白醋(1公升水約加1瓶蓋 的醋),靜置15分鐘再洗,就能輕鬆去除。 綠茶│兒茶素含量最高 日本人健康又長壽,被認為和喜愛喝綠茶有很大的關係。劉純君表示,綠茶裡的兒茶素具有較強的抗自由基作用,對防治癌症有益,而日本蔬菜茶業研究所的研究證實,綠茶不但防止癌細胞的生成與增殖,還有抑制癌細胞轉移的效應。 此外,美國科研人員也發現:人們在進食高脂肪飲食後,血管會出現硬化現象,如果用餐時或餐後飲用綠茶,可使血管軟化,使血液流量改善。綠茶中的茶胺酸、兒茶素,可改善血液流動作用,對於防止肥胖、腦中風和心臟病有一定的效用。 兒茶素是茶中所含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有些學者認為1天攝 取250∼500毫克即有保健效果,也有學者認為每天最多1,000毫克,一般認為綠茶的兒茶素含量最高,烏龍茶居次,紅茶第三,不過近年來也有研究認為,紅茶和烏龍茶有其他獨特的抗氧化物,還具有抗癌防病作用。 綠茶除了兒茶素以外,還有茶單寧、維他命A、B、C及磷、鞣質等,有保護血管彈性的作用。 挑選TIPS 其實抹茶也是兒茶素含量很高的茶, 顏色愈是鮮綠,兒茶素愈高。不過要注意買的是真的抹茶,而非「抹茶風味」。 紅茶、烏龍和普洱茶則比較重發酵,雖然兒茶素可能較低,但還是含有其他的茶多酚、茶胺酸等有益成分。 菌菇類│淋巴的強力啦啦隊 台灣人愛吃菇,香菇、花菇、杏鮑菇、金針菇、巴西蘑菇等都常上桌。多吃菌菇類,可增加膳食纖維素,還能得到可促進人體免疫系統活化、增加免疫淋巴細胞抵抗感染的多醣體及三萜類,菌菇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各種胺基酸、胡蘿蔔素、維他命D,巴西蘑菇還含有鍺等礦物元素。 食用菌菇還可降低人體血液中膽固醇、預防高血壓及提升機體免疫力作用,黑木耳能幫助降血脂,金針菇則是減緩便秘症狀。 挑選TIPS 選購時,以乾爽、沒有水氣為佳。如果在包裝上已出現潮濕、 變軟、不夠硬挺或變色,即是不良品,代表胺基酸已經變質,會有腥臭味,口感也不佳。買回新鮮的菇,最好盡快烹大蒜│殺菌、降低膽固醇調食用,若需保存,建議以低溫5℃冷藏,可保存2天。 大蒜│殺菌、降低膽固醇 古代沒有抗生素的時候,十字軍東征時帶著大蒜來預防疾病。科學證實,大蒜的蒜素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劉純君說,大蒜中的硫化合物可在人體中生成硫化氫,幫助擴張、收縮血管,進而控制血壓。台大食科所研究發現,每天一小瓣大蒜就有效果。 大蒜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 蒜素則含有丙烯 基及氧化硫基,活性很高,會和蛋白質的硫醇(Thiol)起作用,抑制一些酵素的活性,因此具有殺菌效果。 最近的研究也認為大蒜對於感染、痢疾、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病症有治療或預防的效果。但要注意大蒜吃多了會傷肝,生大蒜則易刺激腸胃,因此在食用時需要適量,避免空腹生食。 挑選TIPS 挑選個頭大而顆粒飽滿完整的蒜球,若需要久放,最好挑選已經風乾過的大蒜球;若未風乾處理,容易發芽或是發霉,得小心保存。 洋蔥│抗發炎、守住骨密度 很多中年人或女性喜歡紅酒泡洋蔥,據說可降血脂、預防骨質疏鬆症,其實它還具有超強抗氧化能力。劉純君說,洋蔥含有天然抗組織胺槲黃素(Quercetin),能減少 呼吸道發炎及減輕過敏症狀。此外,洋蔥富含維他命C,其抗發炎的特性有助於舒緩與骨骼相關的疼痛和腫脹。 洋蔥是目前所知唯一含有前列腺素A的植物,有益於血管擴張,可降血壓和預防血栓,硫化物也可降血壓及血糖。 此外,洋蔥還富含膳食粗纖維與維他命,包括維他命A、維他命B2、B6、維他命C、維他命E、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微量元素碘,以及芳香揮發油與少量的胡蘿蔔素、硫胺酸、尼克酸等。 挑選TIPS 洋蔥顏色可分紅皮、黃皮、白皮3種,紅皮洋蔥口味香甜、黃色洋蔥肉質細密、白色洋蔥生長期較短。一般以鱗片肥厚、包合緊密、大小均勻者品質佳。 莓果│吃的抗老保養品 2010年美國健康類雜誌選出「10大超級食物」,藍莓和草莓突然上榜,在這之前,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可預防泌尿道炎的蔓越莓,這才知道原來莓果類都是健康好物。 莓果類上榜的主要原因是含有花青素(Anthocyanin)、維 他命C、E、A和維他命B群等抗氧化劑,同時也含有可增強免疫力和抗菌的銅、硒、鋅,莓果類的單寧酸也具有保護泌尿道的作用,可以使常在泌尿道內群生的大腸桿菌無法在泌尿道壁附著,直接被沖走,預防感染。 花青素的抗氧化效力是維他命E的50 倍、維他命C的20倍,屬於類黃酮化合物,具天然抗衰老作用,可減緩動脈硬化、嫩白肌膚、增強免疫,及抑制癌症等。 挑選TIPS 莓果類容易被壓傷,若保存不當很容易發霉,因此選購各種莓果時要注意,壓傷的果實要趕快剪掉,被果汁沾濕的部分也要保持乾燥,再用白報紙包住,冰存起來。 地瓜│預防大腸癌 地瓜近年來被捧為「排毒食物第一名」,劉純君說,地瓜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胺基酸、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他命A、B、 C、E,並且含有鈣、鉀、鐵等10餘種營養元素,其中維他命A及β胡蘿蔔素對於肌膚而言相當有益。 許多昂貴的肌膚保養品中所含的成分是由維他命A萃取而來,如視黃醇(Retinol)及維他命A酸( Retinoic acid)等,β-胡蘿蔔素也有助於抵抗會促使老化的自由基。 紐西蘭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毛利族人因為地瓜的攝取量大,罹患大腸癌比率低。地瓜含有大量的纖維素、β-胡蘿蔔素,與抗癌成分神經節糖苷 (Ganglioside)、抗氧化物質維他命C,有助於預防癌症。地瓜也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等多醣類物質,可降低血中膽固醇,減少血管脂肪沉積,預防血管硬化。 挑選TIPS 紅薯、黃薯等含有類黃酮等生物活性的酚類化合物,是天然的抗氧化物及抗癌物,不過,現在改良後的地瓜甜分太高,可能拉高血糖,糖尿病病友要注意。 素食+健康吃魚=腸癌率降低43% 2014年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素食者發生高血壓和中風機率雖較低,但是和肉食者相比,罹患癌症、心肌梗塞、心理疾病,以及發生過敏的比率反而是重度肉食者的2∼2.5倍!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魏柏立說,2015年刊登在《JAMA》醫學期刊中,由美國羅馬林達大學發表的研究指出,吃全素並不是最健康的,吃素食再吃一點魚才是抗病第一名的飲食法。 魚類的Omega-3具有抗發炎的作用,可以保護腸道對抗發炎、預防腸癌,因此在研究團隊追蹤7萬7千多位素食的基督復臨教會教友7年多後,發現吃素降低腸癌發生率只有22%,但若素食者偶爾健康吃魚,降低腸癌的發生率高達43%。 若因宗教因素無法改變飲食習慣,魏柏立說,堅果類也含有Omega-3,最新的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吃20克的堅果類就有幫助,或是食用來自海洋的海帶、昆布等植物,這些海中植物是提供深海魚食物營養的來源,也可以提供 Omega-3脂肪酸。 另外,黃豆含有優質蛋白質,和肉類一樣可以供人體利用,但是建議要吃黃豆或是豆腐、豆漿等未經精製過的豆製品。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張忠謀要她少出門!對抗武漢肺炎除勤洗手、戴口罩 張淑芬還有這一招.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想真正改善該有的7個態度!.做人最要緊姿態好看!女人我們應該去喜歡什麼東西,經營什麼婚姻,過什麼樣的生活
-
2021-05-0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及早警覺骨鬆 別等骨折才發現
今天是母親節,一起關心媽媽的骨骼健康!根據統計,50歲以上女性每三人中就有一人經歷骨鬆性骨折。最常見年長者因跌倒、外傷而發生髖骨、脊椎及上肢部骨折,尤其髖骨骨折後一年死亡率高達20%,不亞於癌症,必須提高警覺,及早做好「保密防跌」工作。停經婦女 骨鬆高危險群一般人的骨質密度在30至35歲期間達到高峰,但自35歲後開始逐漸流失,隨著年紀增長、荷爾蒙改變,更年期後每年更以6%速度快速下降,因此停經後婦女要小心「骨質疏鬆症」上身。骨質疏鬆症是沉默的疾病,多數患者沒有特別症狀,很多年長者多是在碰撞或跌倒骨折後才發現罹患了骨質疏鬆症。台安醫院骨科主任劉大永醫師指出,可從身高變矮、駝背、下背痛等外形變化,早期發現是否有骨鬆性骨折的問題,盡早開始治療,防止骨質持續流失而再次骨折。劉大永補充,自己的家人就曾因彎腰撿東西而發生胸部肋骨嚴重骨折,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是骨質疏鬆症惹禍,經補充鈣質及使用骨鬆藥物治療,才獲得改善。骨質密度 每一至二年檢測如何早期發現罹患骨質疏鬆?劉大永強調,可接受骨質密度檢測,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進行檢查,檢測結果以「T值」為判定標準,「T值<-2.5」顯示有骨鬆,要進一步接受評估與治療。建議停經前後或65歲以上的女性、70歲以上男性,每1-2年可定期檢測骨質密度,以了解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有輕微骨質疏鬆現象的人,要保骨本,劉大永建議,多吃含鈣食物,例如牛奶、豆類、乳製品、小魚乾、黑芝麻等;更要多運動、曬太陽,可以活化維生素D,幫助鈣質在小腸吸收,平常可多從事重量運動,例如快走、簡單重訓,可增強關節的力量、刺激骨質生長,有助骨骼保健,防止骨質流失。針對嚴重骨質疏鬆「T值<-2.5」或已面臨骨鬆骨折患者來說,劉大永指出,除了補鈣外,可考慮搭配藥物治療,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有多種選擇,在藥物作用方面,主要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策略。隨著生技與藥物研發的進步,新一代骨質生成藥物,已經可兼顧促進骨質生成與對抗骨質流失,也在骨密度的增加上可以看到更顯著的效果,近日已獲得主管機關核准,可為嚴重骨質疏鬆症與骨鬆性骨折患者,提供更積極的治療選擇。劉大永提醒,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病,當病患確診骨質疏鬆症或是骨鬆性骨折,應持續追蹤骨質密度狀況並積極治療,防止再次骨鬆性骨折的發生。骨質疏鬆症高風險因子● 駝背● 身高變矮4公分 ● 無特別原因的下背痛● 曾有非創傷性骨折(非車禍意外造成)● 曾接受過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 有內分泌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等)● 吸菸、喝酒或正在使用類固醇● 停經後婦女(65歲以上)或男性● 銀髮族(70歲以上)資料來源╱劉大永醫師製表╱黃妙雲
-
2021-05-05 失智.大腦健康
遵循「333」原則!運動復能 延緩失智最有效
●運動復能可以樂活老化,逆轉認知障礙●實證顯示,有效的運動能延緩失智、失能●生活型態的動,才是維持健康的好方法台灣老年人口快速成長,失智、失能人口增加,如何及早在生活中進行「運動復能」訓練,極為重要。陽明交通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李淑貞表示,想要樂活老化,未來不失智、延緩失能,生活中的「運動復能」必須加強,在生活型態上要有足夠的運動量,一周至少三次中高強度運動,才能維持身體健康。上下樓梯是很好的運動所謂老化的運動活動、運動復健,李淑貞表示,不是特別去做健身,而是在生活上變成動能,在生活上養成運動習慣,上下樓梯就是很好的活動,「生活型態的動」,才是維持健康的好方法。「全球的實證都顯示,有效的運動能夠延緩失智、失能。」李淑貞指出,運動復能是要有方法的,對於尚未進入老年階段的人來說,要避免未來老化可能出現失智、失能,生活中要有足夠的運動量,也就是要有一定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頻率。對於有輕度認知障礙(MCI)者,即認知功能下降但尚未診斷為失智症之前,李淑貞說,唯一有效的處方不是藥品,而是運動,目前實證證明,運動可讓MCI有效逆轉回溯,讓人可以不走上失智這條路。「自覺疲勞指數」作指引若已診斷為失智症,李淑貞指出,雖然不可逆,但失智症引起困擾的精神行為問題,最有效的處理方法也不是藥品。想要減緩失智症狀,除了照顧者要學會相處的模式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失智症患者有適當足夠的運動量,而運動強度因人而異,可用「自覺疲勞指數」作為運動重要的指引。李淑貞認為,運動復能不僅可讓MCI逆轉,也能讓失智症患者減少用藥而減輕副作用,降低精神行為問題,且讓人有足夠的肌力,解決肌少症、骨鬆、預防跌倒受傷等。心肺耐力等體適能訓練至於運動強度,建議從事中高強度運動,以「自覺疲勞指數」為指標,即運動後至少有點喘及流汗,還可以講話;運動頻率則遵循「運動333」原則,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每次運動後心跳每分鐘達到130次以上。哪些是適合高齡者的運動?李淑貞建議,可做心肺耐力訓練、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平衡訓練等,也就是體適能,在生活中搭配使用輔具,可讓活動量增加。安全範圍內快速度健走「走路可以預防失智。」李淑貞強調,走路要穿好的鞋子,走的速度不要太慢,在安全的範圍內,速度較快的健走,才是肌力訓練,這是有氧運動,能夠訓練心肺功能,進而延緩失智、失能。建議在國中小學操場跑道健走較安全。對健康族群而言,爬樓梯是好運動。李淑貞說,很多人認為「下樓梯會傷膝蓋」,現在認為其實下樓梯有助肌肉訓練,且訓練離心肌肉群,可有效訓練股四頭肌、大腿肌肉。
-
2021-05-05 新聞.元氣新聞
減肥也要看年齡!高聯醫成立肌少症骨鬆門診延緩老衰弱
減肥也要看年齡!一名68歲婦女參加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的老人健檢,發現體重過重、膽固醇偏高的情形,回診追蹤時,醫師發現她的體重、膽固醇都有改善,患者卻說自己變得很疲倦。原來拿到健檢報告之後,她嚴格實施「減肥計畫」,不吃肉和澱粉;雖然檢查數值改善了,節食減肥卻讓自己流失了大量肌肉,肌肉力量減少,相對下肢功能較差,人就會顯得無力、疲倦。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今天起每周二、五下午,開設「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特別門診」,歡迎民眾多加利用。院方表示,愈來愈多研究證實,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甚至癌症有關,為了美觀、健康,減重風氣很盛行;但是隨著年紀越長,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應該將「減重」的觀念,改為透過正確的飲食與運動,來「増肌減脂」。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宏益表示,民眾常常因為變胖了而有警覺,但老人家營養不良,卻少有自覺。長期熱量攝取不足,身體就會靠分解肌肉來提供能量,造成肌肉質量減少。適當的補充蛋白質,搭配規律的抗阻力運動,才能促使肌肉生長,維持生活機能。陳宏益說,「肌少症」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與功能減少的現象,從30歲開始,人體每10年約減少3-8%的肌肉質量;70歲以後,肌肉質量更以每10年減少15%的速度大量流失。因為在老化過程中,年長者常有多重慢性疾病及身體功能缺損導致活動力下降,會加速骨骼肌肌纖維減少。隨著勞動力喪失、自理能力下降,年長者可能會面臨跌倒、失能、住院甚至死亡等風險。陳宏益指出,肌肉和骨骼相輔相成,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也常常合併發生。「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特別門診」希望提升對長者的全面照護,初期透過肌力、行動能力及肌肉質量測試,使用精密肌肉質量儀器判斷長者的肌少及骨質疏鬆程度;診斷後針對症狀進行中、西醫治療或是轉介飲食、運動衛教。整合家庭醫學科、骨科、中醫科、復健科、營養室及護理科資源,統一由特別門診為患者進行篩檢、診斷、治療一條龍服務。高市聯醫院長馬光遠說,台灣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肌少症與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刻不容緩,聯合醫院期望開設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特別門診,以提高年長者的生活品質,同時也能降低醫療與照顧成本。
-
2021-05-04 活動.精彩回顧
輔具大展/運動復能逆轉輕度認知障礙 怎麼作有效?
台灣老年人口快速成長,失智、失能人口大幅增加,因此如何及早在生活中進行「運動復能」訓練極為重要。陽明交通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李淑貞表示,想要樂活老化,未來不失智、延緩失能,生活中的「運動復能」必須加強,在生活型態上要有足夠的運動量,一周至少三次中高強度運動,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全球的實證都顯示,有效的運動能夠延緩失智、失能。」李淑貞指出,運動復能是要有方法的,對於尚未進入老年階段的人來說,要避免未來老化可能出現失智、失能問題,生活型態要有足夠的運動量,也就是要有一定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頻率。所謂運動強度,建議從事中高強度運動,以「自覺疲勞指數」為指標,運動後至少有點喘及流汗,還可以講話,如此強度才是夠的;運動頻率則是遵循「運動333」原則,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每次運動後心跳每分鐘達到130次以上。對於有輕度認知障礙(MCI)的人,亦即認知功能下降但尚未醫療診斷為失智症前的人,李淑貞說,唯一有效的處方不是藥品,真正有效的是運動。目前實證證明,運動可讓MCI有效逆轉,讓人不走上失智這條路。失智症則是不可逆的。李淑貞指出,失智症困擾的是精神行為問題,想要減緩失智症狀,除了照顧者要學會相處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要讓失智症患者有適當足夠的運動量,而運動強度因人而異,可用「自覺疲勞指數」作為運動重要的指引。李淑貞認為,運動復能可以讓MCI的人逆轉,用藥也能減少,不僅可以降低精神行為問題,且讓人有足夠的肌力,解決肌少症、骨鬆問題、預防跌倒受傷等。快走、下樓梯都能防失智 哪些是適合高齡者的運動?李淑貞建議,可做心肺耐力訓練、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平衡訓練等,也就是體適能,在生活中搭配使用輔具,可讓活動量增加。「走路可以預防失智。」李淑貞強調,走路要穿好的鞋子,走的速度不要太慢,在安全的範圍內,速度較快的健走,才是肌力訓練,這是有氧運動,能夠訓練心肺功能,進而延緩失智、失能。建議走走國中小學操場跑道較安全。對健康族群而言,爬樓梯是一項好運動。李淑貞說,過去很多人認為「下樓梯會傷膝蓋」,現有新理論出來,在正確的指導下,其實下樓梯對肌肉的訓練是很好的,因為是訓練離心肌肉群,對股四頭肌、大腿的肌肉訓練比較好、有效率。所謂老化的運動活動、運動復健,李淑貞表示,不是特別去做運動健身,而是在生活上變成動能,在生活上養成運動習慣,上下樓梯就是很好的活動,「生活型態的動」,才是維持健康的好方法。想了解更多運動復能資訊,可親逛一趟輔具及長期照護專業平台ATLife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本周四(5/6)至周日(5/9)將於南港展覽館登場。現在免費預約登記,在5月4日前完成預登參觀資格,即可抽超棒好禮iPad第八代。ATLife七大重點專區、三大特色主題館,重點集結輔具產業鏈資源,提供給使用者、照護者擁有最多元選擇的採購、體驗平台,除了協助減輕照護者的負擔之外,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提供一個結合衛教新知、選購產品指南及政府補助資源的全方位交流平台。👉🏻立即登錄:https://www.chanchao.com.tw/entryApply.asp?id=ATLIFE2021👉🏻參觀登錄及更多展覽資訊請至:https://www.chanchao.com.tw/ATLife/
-
2021-04-11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骨質疏鬆 女性更要注意飲食補充鈣、維生素D
預防骨質疏鬆,女性要特別注意!根據調查,60歲以上骨質疏鬆的患者中有8成是女性,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營養科主任徐佳郁表示,骨鬆的危險因子除了老化、少運動、營養不足外,停經後的婦女因雌性激素下降,骨質流失速度會加快,女性抗骨鬆應像理財規畫,盡早替自己存足骨本。徐佳郁說,骨質疏鬆症雖好發在老年人身上,但其實骨質在35歲左右便會開始流失,營養充足是預防骨質疏鬆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骨質需要的礦物質「鈣」,以及幫助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成年人鈣質的建議量為每日1000毫克,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為每日400IU,51歲以上需增加至600IU,依據衛服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到75歲女性鈣質攝取僅達建議量46至53%,維生素D攝取僅達57至83%,可見台灣女性對骨質相關營養素攝取明顯不足。徐佳郁說,民眾可透過日常飲食補充鈣,如富含鈣質的牛奶、奶製品、小魚乾、帶骨吃的魚、傳統豆腐、豆干、蛤蜊、芝麻、地瓜葉、莧菜、芥藍菜等;另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小魚乾、鮪魚、鮭魚、鯖魚、牛奶、蛋、乾香菇等,搭配吃可增加鈣質吸收利用。而已經被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除了從天然食物攝取營養素外,也需搭配補充劑使用,老年族群常攝取多樣保健食品且易混淆,如臨床上葡萄糖胺常被民眾誤認為是高鈣的補充劑,因此建議民眾可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如何正確且有效使用鈣補充劑。
-
2021-04-08 新聞.用藥停看聽
3種老人常用藥 服用不當反危險
根據統計,在台灣65歲以上長者,高達五成有三種以上共病,使用多重藥物的機率與種類逐年上升。馬偕醫院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周曉慧指出,最常見的老人不當用藥,分別是胃藥、安眠藥、高血壓藥等三種藥物。這些藥物若未正確用藥,不但會適得其反,還可能引發跌倒、骨折等意外危險。以胃藥來說,周曉慧表示,老年人年紀越大,體內的胃酸相對降低,然而,不少長輩可能有「吃藥傷胃」迷思,經常自行服用胃藥。一位70多歲的婆婆是慢性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照過胃鏡指數正常,但一感覺胃脹不舒服,就服用含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的強效胃藥,這種胃藥可強效抑制胃酸,但吃過多會讓消化系統變弱,建議停藥換成消化酵素後,她的症狀就獲得緩解。安眠藥也是老人家常見用藥,周曉慧發現,65歲以上門診患者,一半以上曾服用或長期使用安眠藥,值得注意的是,效果愈快愈好的安眠藥,副作用也可能愈多,最常見老年人吃了安眠藥,半夜起來尿尿時意識不清跌倒,骨鬆者還會發生骨折。老人失眠原因很多,可能合併失智、憂鬱、巴金森,或年紀大退黑激素不足等問題,各有不同的用藥,不能只以安眠藥通盤解決。周曉慧建議,吃安眠藥需搭配正確生活作息,讓生理分辨白天、晚上才行,否則真正的睡眠好處沒有得到,吃到後來反影響睡眠周期。台灣的高血壓盛行率高達四分之一,高血壓用藥頗多。周曉慧說,許多長者常吃降血壓藥卻沒有天天量血壓,曾有一位阿公吃到頭好暈,一量血壓才知道血壓降太多,她呼籲,慢性病藥不可能跟一輩子,高血壓用藥要記得搭配量測血壓。
-
2021-04-0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婦人腰痠背痛到不行才揪出骨鬆病因 花5年救回骨質
高雄一名67歲婦人因腰痠背痛到不行,忍到受不了求醫,接受醫院骨密度檢查,竟發現嚴重骨質疏鬆,有骨折風險,後來耐心接受藥物調理5年,骨質密度才趨於正常值後,原本腰痠背痛的「症頭」也獲得改善。收治婦人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說,骨質疏鬆是「無聲無息的疾病」,沒有明顯不適,有些人出現腰痠背痛,直到發生骨折才察覺,這名67歲婦人當初到醫院求診,接受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時,骨密度T值(T-score)為負3,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診斷標準已達嚴重骨鬆,是骨折的高危險群。放射科組長侯辰芳說,民眾如果未能及早篩檢出骨鬆,可能因為輕微的外力碰撞就造成骨折,連帶造成活動力下降、甚至需長期臥床。若能及早治療,用藥平均一年以上可看到效果。這名婦人持續接受藥物治療,兩年後複檢,骨密度回升到負2.2,五年後複檢為負1.8,趨近正常值。院方表示,尤其女性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質流失速度會加快。骨流失過多,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骨骼易變脆、變弱,即所謂的骨質疏鬆。建議民眾要定期檢查自己的骨質,及早預防。目前醫院引進的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儀,輻射劑量低、準確性高,檢查過程只需約6分鐘,可協助患者讓骨鬆無所遁形。
-
2021-04-08 養生.聰明飲食
身體缺鈣全寫在外表!營養師傳授補鈣、健骨吃法
你缺鈣嗎?根據國健署的調查發現,在台灣有高達「99.8%」的成人,每日乳品建議攝取量沒有達標到1.5杯!不過,鈣質不足除了喝牛奶外,阻擋內憂外患怎麼做呢?缺鈣警訊 疲倦、抽筋、失眠最常見營養師高敏敏在其臉書提到,若是常容易感到疲倦、抽筋、指甲易斷、身體小問題不斷、睡不好、失眠,甚至是憂鬱,就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正在告訴你「缺鈣」了,務必重視才行。(推薦閱讀:便祕、缺鈣還有遺傳都會讓小腹微凸! 營養師揭「3個飲食自救法」:吃很重要)傷骨4行為 多數人無意間正在做另外,高敏敏更指出4項不少人常會犯的傷骨行為,第一項就是「不喝牛奶」,因牛奶或乳製品均含有豐富鈣質,攝取過少會缺鈣;第二項為「久坐不動」,此舉容易讓肌肉與韌帶退化。而骨頭在生長的時候,會根據骨頭承受的重量,來決定要長得多堅固,若「無運動習慣」則無法讓吃到身體裡的鈣質,轉化成骨質;最後一項則是「不愛曬太陽」,高敏敏說,曬太陽主要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作用之一就是促進鈣吸收,所以千萬別怕曬。(推薦閱讀:乳糖不耐症狂拉肚子怎麼辦? 小心會遺傳!教你日常幾招緩解不適)地雷飲食 當心骨質正悄悄流失在飲食方面,也需格外注意,避免骨質流失。高敏敏指出,若是飲酒過量會使骨密度降低,而愛喝碳酸飲料,磷濃度升高,易使骨鈣釋出,習慣吃重鹹、重口味,則因高鈉,也會增加鈣質流失機會;此外,咖啡因過量也會導致鈣質流失的元兇。(推薦閱讀:喝大骨湯補鈣? 別傻了!運動、曬太陽還要多吃這些食物)缺鈣傷骨 這樣吃補回來鈣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之一,除了維持骨骼健康,也可以穩定血壓、調解分泌、傳遞正確神經訊息。高敏敏強調,每天吃2份乳製品,是天然補鈣的基礎,如牛奶、起司、優格、優酪乳、乳酪都是不錯的選擇,然而,補鈣並不只侷限於喝牛奶,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像是芭樂、奇異果、小番茄,也能促進腸道對鈣質吸收。另外,豆製品含鈣量相當高,且大豆異黃酮亦能促進骨合成,推薦食物為豆乾、豆漿;值得一提的是,堅果種子中的黑芝麻,每100克就有1456mg鈣,可撒在白飯、加入牛奶中攝取,其他像是花生﹑核桃﹑腰果﹑松子﹑瓜子﹑杏仁果﹑開心果等,都是不錯的補鈣聖品。(推薦閱讀:喝可樂會骨質疏鬆? 鈣質流失元凶找到了!2種人超危險)少量多次吃 一次大量攝取恐無效高敏敏提醒,每日1000mg鈣質應分散在各餐,一次吃高劑量的鈣,反而會降低吸收率,應遵從「少量多次吃」原則,才有助於鈣質吸收。延伸閱讀: ·長期補鈣卻不見效果? 忽略這1件事等於白吃了 ·「矮、駝、痛」小心骨質正悄悄流失! 醫師教日常如何自我察覺骨鬆
-
2021-04-02 養生.營養食譜
下班運動完,想增肌減脂要怎麼吃?營養師教3道「速成食譜」
如何聰明攝取蛋白質食物近年來拜運動風氣盛行所賜,大家開始重視蛋白質類食物的攝取,市面上不僅出現許多即食雞胸肉,也有很多線上、線下的料理內容跟大家分享如何製備高蛋白質的食譜。事實上,不僅是運動族群,全年齡層皆有蛋白質的需求,除了慢性腎臟病的病人需要依照不同病程限制蛋白質攝取量之外,成長、孕哺及年長者更需要攝取足量的蛋白質食物來提供生長與避免衰弱、肌少症的發生。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如下:・19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1公克的蛋白質・71歲以上的年長者,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2公克的蛋白質・運動族則可針對運動目標將每日的蛋白質攝取提高至每天每公斤體重1.5~2.0公克不等以營養學的定義來說,每一份的蛋白質食物可以提供約7公克的蛋白質,再依照食物各自含有的脂肪含量而分為低脂、中脂、高脂甚至是超高脂的蛋白質食物;乳品是少數可以提供人體三大巨量營養素的食物,每一份的乳品類可以提供8公克的蛋白質。如果你不喜歡吃肉或是茹素者,可以選擇黃豆來替代,黃豆含有完整的胺基酸種類,加工後的質地比動物性蛋白質軟嫩、好入口,不只是蔬食界裡不可或缺的重要蛋白質食物,更是一般家庭也能經常選擇的好食材。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豆魚蛋肉一掌心」的建議,每一餐都要吃到一掌心的豆魚蛋肉類;有足量的蛋白質才能讓身體不消耗肌肉當作能量,維持更好的代謝!如果有在運動,運動後盡快補充大約1/2~3/4手掌的蛋白質類食物,也能讓肌肉快速吸收,提升增肌減脂效率。蛋白質攝取量固然重要,但建議要在三餐平均分配蛋白質的份量,每餐「一個掌心以上」是最能幫助增肌減脂的份量;如果午餐沒吃肉,晚餐吃兩倍回來,其實身體短時間內能吸收、利用的蛋白質有限,一次吃太多功效是會打折的!所以別忘了每一餐都要補充豆魚蛋肉類喔!最後,想知道一天吃了多少蛋白質嗎?最簡單的方式可以用手掌計算!女生一個手掌大小、厚度的豆魚蛋肉類大約含有21克蛋白質;男生一個手掌大約是28克蛋白質。我們一天中大約有7~8成的蛋白質是來自豆魚蛋肉類以及乳品類,其他的2~3成是全穀雜糧與蔬菜提供的少量蛋白質;只要計算平常吃的豆魚蛋肉類,最後再除以0.8,就可以簡單地估算一天蛋白質量到底有沒有吃夠囉!註:想要查詢食物中更準確的蛋白質含量,可至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告的「食物代換表」網站查詢Q.肉吃太多是造成腎功能不佳的主凶?A.根據世代研究統計,正常腎功能者的蛋白質攝取量與腎功能衰退無關。健康成人短期攝取高蛋白飲食(2.0公克/公斤體重/天)也不會影響腎臟功能,但是牛肉、豬肉等紅肉攝取過量,就可能會提高乳癌、大腸直腸癌的罹病風險。Q.豆類吃多會痛風?A.痛風是因為血液中尿酸過高引起的,而尿酸代謝的前身是普林,因此屬於高普林類的黃豆經常被民眾誤解!事實上,經過加工的豆漿、豆干已是中普林含量的食物了。以前痛風被稱為是「皇帝病」,是因為經常大魚大肉或者是飲酒後引起的富貴病之一,根據科學研究發現,痛風罹患的風險與豆類攝取量呈現負相關!近年來更發現,啤酒、含糖飲料等反而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危險因子。Q.低脂奶看起來比較稀、比較沒營養?A.台灣的鮮乳其實都是有經過國家標準(CNS3056)規範,其原料皆是以生乳為主,再依據乳脂肪比例,回填乳脂肪後經過殺菌製成的。而從營養素比例也可以了解為什麼全脂奶、低脂奶一樣營養,以乳品主要提供的3種營養素來看,蛋白質、鈣質、維生素B2的含量幾乎是一致的。全脂鮮奶與低脂鮮奶成分比較(以240cc/杯為例)如何聰明攝取好油脂動物性脂肪的香,讓人無法抵抗!但是為了健康,大家開始懂得取捨,開始轉向選擇植物性油脂,甚至進一步了解油脂結構,選擇不飽和脂肪,而依照雙鍵位置差異又可以分成Omega-3、Omega-6、Omega-9三種不飽和脂肪酸,其中的ω3跟ω9脂肪酸具有抗發炎反應的能力!每餐需攝取堅果種子一茶匙,相當於大拇指第一節大小的杏仁果2粒、榛果2粒或核桃仁1粒。運動後,營養師教你如何補充蛋白質.南瓜薏仁漿 Pumpkin & Job's Tears熱量288kcal、蛋白質15g、碳水化合物37g、脂肪11g材料/1人份:蒸熟的南瓜50g、薏仁粉30g、堅果1大匙、豆漿250cc作法:將事先蒸熟的南瓜、薏仁粉、堅果放入果汁機,加入豆漿,打成滑順口感即可飲用。好食課營養師小提醒薏:仁粉屬於全穀雜糧類食材,粉狀相較於完整顆粒的薏仁更好消化,運動後可以更快速吸收入體內提供身體能量,幫助體力恢復!.洋蔥雞肉蓋飯Onion & Chicken熱量742kcal、蛋白質40g、碳水化合物90g、脂肪22g材料/1人份:糙米飯1碗、去骨雞腿肉1隻、洋蔥半顆、雞蛋1顆、蔥花1大匙、醬汁、日式醬油2大匙、味醂1大匙、清酒1大匙、開水60cc作法:1.將去骨雞腿肉切成適口大小的塊狀、洋蔥切絲、雞蛋稍微打散。2.以中小火熱鍋後,讓去骨雞腿肉的雞皮朝下,煸出油脂後煎至上色,加入洋蔥絲一起拌炒出香氣。3.淋上醬汁煮滾後,蓋上鍋蓋轉小火燜煮約3分鐘,開蓋後淋上蛋汁馬上熄火,蓋上鍋蓋再燜1分鐘,讓蛋汁稍微凝固。4.開蓋後,將煮好的洋蔥雞肉連同醬汁一起倒入已裝有糙米飯的碗中,撒上蔥花即可享用。好食課營養師小提醒:運動後補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質2~4:1是最佳補給比例,蓋飯可以說是最佳選項之一,一碗輕鬆達標,還能添加更多洋蔥、喜歡的蔬菜,變成均衡、美味的一餐!.蒜香辣味蝦Shrimp熱量148cal、蛋白質24g、碳水化合物1g、脂肪5g材料/4人份:鮮蝦12尾、蒜頭5瓣、辣椒1根、蔥1根、橄欖油1大匙、米酒1大匙調味料(白胡椒粉2小匙、黑胡椒粉2小匙、鹽1小匙)作法:1.將蒜頭切成蒜末、辣椒切碎、青蔥切成蔥白和蔥綠;剪去蝦鬚、蝦腳,開蝦背去除腸泥,用少許鹽及米酒(份量外)稍微醃漬去腥。2.開中火起油鍋,鮮蝦下鍋香煎至上色後推至鍋邊,蒜末、蔥白及辣椒下鍋爆香。3.加入調味料拌炒均勻,從鍋邊嗆入1大匙米酒,撒上蔥綠即可起鍋。好食課營養師小提醒:不到200大卡的料理提供將近25克的蛋白質,愛運動的你如果正在減脂,想要控制好熱量選它就沒錯!書籍介紹書名:增肌減脂!運動前後快速料理:Amyの私人廚房X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教你超省時美味健身餐!作者:Amyの私人廚房,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12/16作者簡介/Amyの私人廚房Amy來自於客家傳統大家庭,從小就愛煮、愛美食,擅長道地客家菜。結婚後更從婆家習得閩南台式料理,加上居住的社區有許多駐台的外籍人士家庭,讓她也接觸了世界各國的料理方式,從此開啟了餐桌上的異國風景……。2016年起,Amy在FB上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更拍攝成2分鐘快速料理影音食譜,因為無私分享和處處為閱覽者著想的細心,讓粉絲頁「Amyの私人廚房」累積至120萬以上的追蹤者,以及超過85萬粉絲按讚,影音食譜瀏覽人數最高超過3百萬人次,單篇食譜更曾超過10萬人次分享的佳績。FB:「Amyの私人廚房」著作:《Amyの私人廚房,下班後快速料理》(幸福文化)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最接地氣的營養師團隊、最有影響力與最被信賴的健康飲食行銷公司。我們是超過4000位營養師/營養系學生學習交流平台版主,開設多項營養師專業課程,培訓近千位營養師超過百篇營養知識專欄位於Google搜尋首頁。<經歷>營養師高考榜首糖尿病與腎臟病衛教師中華職棒營養顧問美國ACE-CPT私人教練美國AFAA有氧體適能指導教練多間健身房營養顧問各大媒體專欄作者各大院校講師FB:「好食課」官網:好食課 食健康,每天學一點著作:《做自己的運動營養師:掌握增肌減脂營養關鍵x主廚特製運動餐,吃好吃飽才能瘦,打造理想體態不求人》(幸福文化)延伸閱讀: 少吃麵包,就是預防骨鬆第一步!害你發炎又流失肌肉,骨科醫師眼裡的3大NG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