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飽和脂肪
共找到
840
筆 文章
-
-
2022-03-3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生小孩看這裡!營養師:六種營養素增加受孕機會
增加受孕機率,飲食大有學問!針對想添好孕族群,營養師高敏敏建議,可多吃葉酸、omega3油脂等6種營養素,增加受孕機會。這6種營養素分別為:肌醇、葉酸、精胺酸、礦物質硒(鋅)、生育醇、omega3油脂。哪些食物可以攝取呢?例如:玉米、小麥胚芽、全麥麵包、燕麥、糙米、菠菜、油菜、高麗菜、雞肉、牛肉、蛋、海鮮、魚類、貝類、及蝦蟹、堅果類的食物都很鼓勵多吃喔!除了該攝取的6種營養素以外,高敏敏建議大家,避免加工品、反式脂肪、精緻糖甜點手搖飲、過量飲酒,這些食物會讓我們肥胖,增加荷爾蒙混亂的機會。另外,男生的話,則是要少吃含有飽和脂肪的加工肉品,香腸、熱狗、火腿和培根、炸物,有研究發跟精子的品質下降有關,可能會導致不孕、睪丸變小、無精子症、男性女乳等。高敏敏表示,不是不能吃,就是要注意量跟頻率,如果本來天天都要喝含糖飲料、吃下午茶、宵夜還要吃炸物,那我們可不可以先試著先去掉一樣,或把飲料先降成微糖或無糖,增加好孕到機率!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改善飲食習慣!營養師高敏敏頻道:點我看營養師高敏敏原始影片:點我看延伸閱讀努力運動卻不會瘦?醫師:問題可能出在飲食!這些零食不能吃?!?!超商零食選擇攻略!「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有肌勵療心室Podcast:https://udngpower.soci.vip
-
2022-03-29 養生.聰明飲食
滴油不沾不如選對好油 補足營養素才可以健康瘦、減緩經痛
● 與其不吃油,不如「選對好油」● Omega-3、Omega-6和Omega-9需平均攝取● 不要一油到底,家中常備二至三種油品不少人因為怕胖「滴油不沾」而餐餐吃水煮食物,可以健康瘦嗎?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萬萬不可!油脂是身體必要的營養素,攝取太少,可能導致皮膚乾燥、排便不順、經期紊亂。因此,與其不吃油,不如「選對好油」,除了攝取足夠營養素,還能減緩經痛,甚至降低腫瘤生成和脂肪肝的風險。黃淑惠指出,油脂是人體重要營養素之一,不但能儲存熱量,以備不時之需外,臟器脂肪也有維護器官的功用,當人們摔倒、撞到東西時,能夠減少衝擊、保護內臟。長期缺油脂 皮膚乾燥易便祕尤其脂溶性維生素需要透過食物中的脂肪才能被人體消化和吸收,其他如細胞膜、神經髓鞘和荷爾蒙的組成也都和脂肪有關,因此若是長期缺乏油脂攝取,可能導致頭髮枯燥、皮膚乾燥脫皮、便祕、影響經期等。油脂攝取「過猶不及都不行」,高油脂飲食易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黃淑惠說,一般人營養攝取上,醣類建議占總熱量的55%至60%、蛋白質占15%至20%,油脂則占總熱量的25%至30%,不可超過總熱量的三分之一。三高病人不需要調整總攝取油量,但應慎選吃進去的油品。雞豬牛動物性脂肪 少吃為宜「好油」如何選擇?黃淑惠解釋,油脂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結構安定,不怕高溫烹調破壞結構,適合炒、炸,但卻不易代謝,容易在體內的肝臟、血管壁上堆積。飽和脂肪酸在體內會增加低密度脂肪酸(LDL),也就是壞的脂肪酸,並減少高密度脂肪酸(HDL),即好的脂肪酸。因此,除非是要炸雞排,否則如雞油、豬油、牛油等動物性脂肪,要少吃為宜。植物油中的椰子油屬於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油品,但其化學鏈較短、較容易代謝,黃淑惠建議,若真的想要高溫炒炸食物,可使用椰子油。橄欖油、苦茶油 不宜高溫烹調至於不飽和脂肪酸結構含「雙鍵」,又分單元和多元兩種。黃淑惠表示,大部分油脂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只是比例高低的不同。常見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如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等,具有降低體內LDL、保持血管暢通的功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包括魚油、亞麻仁油、葵花油等,會調降LDL和HDL。但是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含「雙鍵」,相對不安定,不適合高溫烹調。依據雙鍵的位置,油品又分為Omega-3、Omega-6和Omega-9,且各有不同的功能,沒有哪一種對人體最好,最重要的是要平均攝取。如Omega-3具調降三酸甘油脂、抑制血栓、抑制腫瘤細胞成長和提升記憶力等功用,代表油品是魚油、亞麻仁油;Omega-6有抑制脂肪在肝臟堆積的效果,能提高免疫力,常見油品為大豆葵花油;Omega-9則具有促進消化液分泌的功用,最具代表的油品是橄欖油。不同食材烹調 使用不同油品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建議,家中最好常備二至三種油品,依據不同的食材、烹調方式使用不同的油品,不要「一油到底」。例如,橄欖油不適合高溫烹調就用來涼拌、椰子油可用來炒炸。「我們家從來不爆香」,譚敦慈表示,盡管有些油品的發煙點高,高溫不容易裂解,但只要冒煙就容易產生致癌物質,因此建議炒菜時不要爆香。購買油品時一定要注意保存期限,開封後使用不要超過六個月;舊油、新油也不可混用,且最好使用深色罐裝,放置在陰涼處,避免油品變質。
-
2022-03-26 癌症.其他癌症
胰臟癌是什麼?前兆、症狀、成因、如何預防,一次詳解告訴你
近來綜橫演藝圈近一甲子的藝人因胰臟癌離世。胰臟癌要如何早期發現?胰臟位在後腹膜腔,發生病變時多半沒有症狀。因此,早期的胰臟癌是沒有什麼症狀的。隨著腫瘤漸漸擴大,就會陸續出現上腹痛、背痛、黃疸、體重減輕、噁心及噁吐等症狀。胰臟癌5大症狀:1、黃疸:眼睛和皮膚發黃。2、腹部、背部疼痛:隨著腫瘤長大,會開始壓迫附近器官,引發疼痛。3、體重減輕、食慾不佳:患者通常胃口不佳。4、噁心和嘔吐:腫瘤也可能壓迫周圍的器官,阻礙消化道並造成胃排空困難造成。5、糖尿病:會導致血糖出現變化,藉由血液檢查可知。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分為三種,可改變、不可改變及風險尚未明確的因子4個可改變的危險因子:1、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30,會增加20%罹患胰臟癌的風險。2、抽菸:與從未抽菸者相比,抽菸者患胰臟癌的風險大約是其兩倍。3、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風險高。4、工作接觸特殊化學品:工作中大量接觸乾洗和金屬加工行業中使用的某些化學品可能會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3個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1、年齡:罹患胰臟癌的風險隨著年齡增加,多數的患者超過65歲。2、性別:男性罹患胰臟癌的可能性略高於女性。3、家族史:家族成員有人患胰臟癌,那麼患病風險會增加。5個風險尚未明確(仍需要更多研究證實)的因子:1、飲食:含有紅肉、加工肉類(如香腸和培根)和飽和脂肪的飲食,可能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含糖飲料也可能增加風險。2、身體缺乏活動:缺乏運動可能會增加胰臟癌的風險,規律運動可能有助於降低患胰臟癌的風險。3、咖啡:較早的研究發現,喝咖啡可能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4、酒精:大量飲酒還會導致慢性胰臟炎,而慢性胰臟炎會增加胰臟癌的風險。5、感染:胃部感染引起潰瘍的幽門螺桿菌或感染乙型肝炎,可能會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如何預防胰臟癌?從5個面向著手1、戒菸:抽菸是胰臟癌最重要且可避免危險因素。戒菸有助於降低風險。2、注意飲食、體重和運動:達到並維持理想體重有助於降低風險。規律運動可幫助維持理想的體重,還可以降低患胰臟癌的風險。3、加工紅肉和含糖飲料可能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美國癌症協會建議遵循健康的飲食模式,包括大量的水果、蔬菜和全穀類,限製或避免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和高度加工的食物。4、避免飲酒:大量飲酒還會導致慢性胰腺炎等疾病。最好不要喝酒。如果要喝酒,女性每天不應超過1杯,男性每天不應超過2杯。5、限制在工作場所接觸某些化學品:避免工作場所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可降低患胰臟癌的風險。資料來源/美國癌症協會(ACS)
-
2022-03-26 養生.聰明飲食
每4人就有1人高血壓!降血壓怎麼吃?營養師授5秘招:吃對還能瘦
得舒飲食(DASH Diet)是一種廣泛受到推崇的健康飲食法,起初是為高血壓患者所設計出的一套飲食方式,可有效助於控制血壓、降低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其特色是攝取富含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及低脂乳品,肉類以低脂為主,並減少紅肉的攝取,油質攝取則是選擇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油脂,如堅果、橄欖油、酪梨、堅果等,含糖飲料、甜食也要減少攝取。 得舒飲食 有助瘦身、降血壓營養師潘富子指出,得舒飲食雖是一種專為高血壓患者所設計,一般健康者也可以把得舒飲食當作日常飲食方針。由於得舒飲食高纖、低脂、吃好油的特性,若控制好熱量,掌握好每種食物的份數,也可以達到瘦身的效果,但如有糖尿病、腎臟病、腸胃道等疾病者,則要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推薦閱讀:藥師示警「服用降血壓藥」別碰香蕉、金針菇、空心菜! 嚴重恐傷心腎) 得舒飲食怎麼吃?把握5大原則潘富子提出簡單把握「高纖、全穀、低脂、吃好油」這幾項重點就可輕鬆執行:1、主食盡量以全穀雜糧類為主:可用糙米飯、燕麥飯、全麥饅頭等食物,取代白飯、白麵等精緻澱粉,每天約攝取6-8份。(推薦閱讀:燕麥取代白飯降膽固醇、防糖尿病! 營養師揪「健康迷思」:這些人吃了很負擔)2、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5份水果:分別在一日三餐中平均分配吃完。蔬果在挑選上,可盡量多攝取高鉀蔬果,富含鉀蔬菜有莧菜、菠菜、空心菜等;富含鉀的水果則是奇異果、木瓜、芭樂、香蕉等。一份的份量可用一個拳頭作為一份的大小。(推薦閱讀:美國家衛生院警告「8種隱藏版高鈉食物」恐害血壓飆! 法式麵包、辣椒粉、蝦子都上榜)3、選低脂乳品:每天攝取2-3份低脂奶或低脂乳品,如低脂奶、優格等。4、攝取蛋白質可吃豆製品或吃白肉取代紅肉:如魚、雞、鴨、鵝,也可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5、攝取好的油脂:烹煮食材時選用好的油脂,如橄欖油、芥花油、葵花油等,也可吃堅果補充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攝取,但份量上一天不超過1份。(推薦閱讀:血壓狂飆!營養師點名「忌吃5樣食物」防傷心 清粥配菜也在內)三高盛行率高 初期症狀不易發現由於飲食習慣西化,口味也較多重油重鹹,也因生活較忙碌,時常會疏忽飲食上的營養均衡且大多沒有培養運動習慣。依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18歲以上國人三高盛行率,每4人有1人為高血壓(26.76%)、每4人有1人為高血脂(25.6%)、每10人有1人為高血糖(11.05%)。(推薦閱讀:愛吃2樣便當菜恐致高血壓!網驚呆:是必點)潘富子強調,三高就是導致多種癌症或心血管疾病、其它慢性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無論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在初期發生異常都沒有明顯太大不適感,大多都是藉由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因此要格外注意。(推薦閱讀:燕麥取代白飯降膽固醇、防糖尿病! 營養師揪「健康迷思」:這些人吃了很負擔)延伸閱讀: ·量血壓要用右手還是左手? 專家曝「6個NG行為」:多數人都做錯 ·這樣吃小心「第四高」上身!營養師公開「3種陷阱組合」 竹筍雞湯也在內 
-
2022-03-19 養生.聰明飲食
防疫在家外送吃什麼才健康?營養師教你點中餐、西餐、速食健康餐訣竅
COVID-19疫情肆虐下,外送平台興起,民眾只要拿起手機就有許多商家與餐點可以選擇,外食頻率增加也讓外食族經常發生飲食不均衡、高鹽、高油、低纖維等問題,長期可能導致便秘、肥胖、三高等慢性病,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營養師覺嘉欣指出,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整體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都能有所提升。外食族在點餐時若能把握均衡飲食的原則,就能輕鬆吃的健康又營養,在防疫期間提升免疫力,保護自己對抗疫情。營養師表示,中餐澱粉為主,可以這樣做搭配更營養中式餐點食物的組成以澱粉為主,如炒飯、炒麵、燴飯、湯麵類,需注意飲食不均衡的情況,建議可加點滷蛋、豆腐、豆干等蛋白質食物及一份燙青菜。快炒類烹調口味較重鹹,且烹調用油多,需注意高油、高鹽等問題。如果選便當類,盡量選擇以蒸、煮、烤、涼拌的烹調方式的食物,避免煎、炸物、香腸、貢丸等加工食品,並應搭配足夠蔬菜量。營養師建議,西餐醬汁以紅醬或青醬為首要選擇主餐選擇海鮮類、雞肉等飽和脂肪含量低的白肉,若食用牛肉、豬肉等紅肉,建議每週紅肉攝取要控制在500公克以內。如點義大利麵、燉飯類,首選清炒方式,若選擇醬汁則可優先選擇紅醬或以橄欖油為基底的青醬,而白醬多以鮮奶油為主成分,飽和脂肪含量高,要注意減少攝取頻率,以減少熱量及醬料攝取。如果餐點的蔬菜量不足,也建議再加點一份時蔬或小菜。套餐的濃湯因大多數有添加麵粉及奶油進行調合,熱量不低,建議以清湯取代濃湯。前菜的生菜沙拉若可接受不沾醬,就建議直接食用,以減少攝取醬料的熱量,若不習慣仍需選擇醬汁,建議選擇和風醬、水果優格醬或油醋醬,熱量都比千島醬及凱薩醬還低,可詳看醬料外包裝。例如便利商店1包40公克的沙拉醬,和風醬、凱薩醬、千島醬依序為48、96、104大卡。飯後甜點一般為精緻糕小蛋糕、餅乾、冰淇淋,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少吃甜點,才不會額外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及飽和脂肪。速食搭配生菜沙拉、無糖茶飲較無負擔建議選擇烤雞、燒肉漢堡類,優於炸雞堡、炸雞塊等油炸物。附餐薯條若換生菜沙拉,可減少至少150大卡的熱量並增加蔬菜攝取量,達到均衡飲食。飲料建議選擇無糖綠茶、零卡汽水或鮮奶,少喝含糖飲料。覺嘉欣營養師表示,把握以下5原則,飲食均衡營養,提升免疫力,幫助對抗疫情。1、每天至少1餐選擇未精緻澱粉類當主食,如糙米飯、地瓜、南瓜、全麥麵包等。2、每天至少吃2份水果與3份蔬菜,選用新鮮當季食材。家中可常備較耐放的水果,減少出門採買的頻率,如蘋果、芭樂、柳橙。3、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乳品類。4、選擇7少食物,少油、少鹽、少糖、少油炸物、少沾醬佐料、少吃精緻甜點與甜飲料,少吃加工食品。5、攝取足夠水分,簡易計算方式可用每公斤體重乘上30毫升,作為一日所需水量的評估。
-
2022-03-19 養生.聰明飲食
減肥吃蛋白質燃脂、防肚子餓! 營養師公開「低卡清單」:鹹豆漿竟超越嫩豆腐
身體在消化和代謝吃進去的蛋白質時會燃燒卡路里,而豐富蛋白飲食可以促進每天高達 80-100卡路里的新陳代謝,且足夠的蛋白質飲食還可以讓你感覺更飽,降低食慾。蛋白質食物 促進代謝、增飽足感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豆魚蛋肉類」為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基本單位是胺基酸。無論是動物性或植物性蛋白質都由約 20 種胺基酸組成,體內的酵素、荷爾蒙、抗體及頭髮、指甲等是由蛋白質構成,若在減脂、減重中,蛋白質一定要吃夠,不僅代謝好也會覺得飽,特別是在執行間歇性斷食法,例如1410、168,剛開始第一週斷食時餓翻,這時候需要靠最後一餐吃足夠蛋白質來拯救自己。◎豆類植物性蛋白質的黃豆及黃豆製品,如豆腐、豆乾等。豆類食物得到飲食蛋白質,可避免吃太多肉類而同時吃入過多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減少身體的負擔。(推薦閱讀:宋慧喬「豆腐減肥法」吃錯小心胖! 「豆腐熱量排行」曝光:第一名整塊都是油) ◎魚類包括各 種魚、蝦、貝類、甲殼類、頭足類等俗 稱「海鮮」。但脂肪含量平均較禽畜肉類低,且其脂肪酸之組成較肉類更為健康。(推薦閱讀:吃生魚片沾芥末殺菌? 腸胃科醫師曝「2件事沒做到」寄生蟲下肚) ◎蛋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是所有食物蛋白質中品質最佳的。除了蛋白質,蛋黃中也含有脂肪、膽固醇、豐富的維生素 A。不過,若是血液中膽固醇過高、曾罹患動脈血管梗塞、肥胖或是脂肪肝等,建議還是要注意蛋的攝取量,一天應少於一顆蛋黃的攝取量。(推薦閱讀:雞蛋可以放多久?放冰箱or常溫? 專家揪「保存大忌」:洗蛋=不新鮮了) ◎肉類肉類食品包括家禽和家畜的肉、內臟及其製品。肉類食物中一般也含有較多的脂肪,對心血管的健康較不利,故應適量選用較瘦的肉,避免加工肉。(推薦閱讀:肉片出現金綠光還能吃嗎? 食藥署授「簡易分辨是否變質」:3異狀快丟) 而常見的毛豆跟雞胸肉都被甩在20名之外,程涵宇補充,沒在熱量榜上的熱門好食物:毛豆 116Kcal/100g、雞胸肉 119Kcal/100g。延伸閱讀: ·不吃澱粉、狂吃蛋白質瘦很快? 營養師揪「錯誤觀念」:小心吃壞腎 ·運動就要補充蛋白質? 小心長脂肪!營養師授「3階段飲食」秘訣:運動前先吃飯
-
2022-03-17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降血脂?營養師授6大重點:減脂又控膽固醇
短時間過多熱量的攝取,其實不至於造成立即性危害,但是如是長時間不注意,就會造成不好影響。減脂大作戰,可以怎麼做呢?高敏敏營養師提供鏟脂大作戰六個重點: 重點提醒:攝取減少了、代謝增加,就可以達到減少脂肪囉!1、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取:避免油炸、油煎、油酥食物,改變烹調習慣,選擇用蒸、煮、滷、烤方式烹煮;比如,在便當店炸雞排跟滷雞排,要怎麼選擇呢?當然是滷的比炸的還要好,或是烤的也比炸的還要好,所以油煎、油炸減少,自然就可以達到減少油脂的攝取喔!2、選擇低脂高蛋白:像是雞胸肉、雞腿肉會比雞翅或是三層肉還要好。白肉的魚類也可以在穿插於飲食中。3、減少膽固醇攝取:膽固醇有七、八成都是人體自行製造的,可是有額外的兩、三成還是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的囤積。減少動物性內臟為主的蛋白質,像是動物內臟腰子、雞心,自然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膽固醇攝取。4、增加好的油脂攝取:好的油脂會去幫助我們代謝掉不好的油脂。飲食上不要偏頗單一的油品喔!可以用不同種類的油作穿插,比方說不飽和脂肪酸很豐富的一些植物性用油,苦茶油、亞麻仁籽油、酪梨油。5、增加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多存於蔬菜、水果中。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我們刮除血管中的油脂,體內扮演代謝的角色,協助排出體外。6、充足水分: 一天最少8杯水,一杯240-250 c.c.左右。3個運動 簡單動起來1、高抬腿:保持上身挺直。兩腿交替抬到腰部左右位置;注意膝蓋要高過腰部。訓練重點:心肺運動,全身性燃脂。2、後臀踢:雙手放在臀部位置。用後腳跟輕碰到手,左右腳交替。節奏搭配呼吸,不要憋氣,深吸深吐。訓練重點:心肺運動,有助燃脂、鍛鍊臀部肌群。3、深蹲:雙腳打開比肩膀略寬一點,屁股向後坐,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不拱背,感受大腿、臀部出力,腹部收緊並維持呼吸平穩。訓練重點:心肺運動,全身性燃脂。高敏敏營養師談到,想要恢復正常體態或是良好的血脂肪、體脂肪都一定要記得三大重點:健康的飲食、規律的生活、好好的運動,才能讓你真正的好享瘦。千萬不想要說要瘦得快。瘦得久,才能讓健康長長久久!(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延伸閱讀: ·外表出現「6症狀」小心是高血脂! 醫授改善關鍵 ·身體無不適,就醫發現高血脂? 醫曝「1吃飯習慣」害肥油狂囤
-
2022-03-15 養生.聰明飲食
吃比不吃更傷身!營養師曝「早午餐5大陷阱」:致三高、更易胖
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總想在週末假日睡到自然醒,導致早餐時間往往都超過9點,因而興起了一股早午餐(Brunch:Breakfast(早餐)+Lunch(午餐))的風潮。把吃早餐的時間往後推遲,並將早餐和午餐的份量合併著吃,加上坊間推出的美式超大份量Brunch,但這樣的飲食模式健康嗎?短時間吃大量食物 易引起胃腸道負擔從健康飲食的角度來看,營養師張麗玲表示,將兩餐的份量加在一起吃的Brunch,因為在短時間內吃下大量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胃腸道的負擔,長期下來就會引起代謝失調,加上坊間的Brunch大多都是以高油、高脂的美式餐點為主,一餐吃下來熱量破表,吃多了若又沒有運動,不但體重可能直線上升,「三高」可能會跟著來報到。(推薦閱讀:如何降三高?降三高飲食怎麼吃? 專家授「控制5招」:隱藏高危險群要注意)起床後第一餐影響身體大 早餐、午餐應分開來吃 其實,起床後的第一餐非常重要,有研究指出,一早起床若不補充足夠的能量,則易造成血糖過低、注意力變差,同時出現疲勞、記憶力衰退等現象;因此,為了健康著想,仍建議早餐與午餐應該分開來吃。(推薦閱讀:早上空腹想吐、沒食慾恐是「胃食道逆流」! 醫揪「超雷習慣」 :吃飯太快也中)2小時內吃早餐 間隔4-5小時吃午餐以吃早餐的時間點來說,張麗玲指出,不管是幾點起床,都建議在起床後的1~2小時內用完第一餐。一般來說,規律的早餐與午餐時間應間隔4~5小時,所以,吃早餐的時間應該在早晨的7~9點(辰時)之間最好。而以中醫養生的觀點來看,辰時正好處於胃經當令之時,氣血流注於胃經,因而磨化能力在此時最強,所以,早晨7~9點正是早餐進食的最佳時間。(推薦閱讀: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吃早午餐 這些營養前提須注意針對假日晚起型的現代人,偶爾將Brunch當作第一餐或真的很想吃Brunch的人,除了攝取量不要太多之外,在營養攝取上仍應以均衡飲食為前提,而後兩餐的用餐時間則需往後移,以下是營養師的飲食建議:1、選擇含維生素B群及複合醣類食物:如糙米飯(粥)、全麥麵包、雜糧麵包,以及全穀類食物。(推薦閱讀:前三名不是花生、巧克力!「9款抹醬吐司熱量」曝光 營養師:一片厚片等於一碗飯)2、多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魚肉、各種瘦肉、家禽肉等。蛋類的攝取方面,每週均衡攝取2~3顆蛋較為適當。3、含鈣質豐富之食品:包括低脂牛奶、無糖營養強化豆奶、乳酪、起士、小魚乾等。4、以不飽和脂肪的攝取為主:少吃含油酥的麵包,並減少塗抹在吐司上的奶油使用量;最好選擇植物油、核果類等不飽和脂肪。(推薦閱讀:可頌還不是最胖!營養師揭「暴肥款麵包排行」 前3名不少人天天吃)5、多攝取新鮮蔬菜及水果:蔬果中不同的植物化合物(植化素)對人體健康各有益處。藉由足量、多樣的蔬果,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利不同的植物化合物發揮各種有利健康的效益。防三高、肥胖上身 生活作息莫輕忽為了健康著想,不讓三高、肥胖上身,保持腸胃機能正常運作,每天的早餐一定不能少,若不得已晚起或真的想吃Brunch,張麗玲建議,偶一為之就好,或調整Brunch的飲食內容,使其盡量達到營養均衡。延伸閱讀: ·燒餅夾油條不是最肥! 營養師揭「15款中式早餐熱量」:第一名你常吃? ·減肥到底要不要吃早餐? 營養師的答案可能跟你的不一樣
-
2022-03-14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從飲食中攝取到好的脂肪?美國心臟協會列出4食物
要如何吃得健康議題,一直是你我關注的議題。若常常暴飲暴食,就可能與疾病拉近距離。所以想要有品質及健康的生活,就要從健康均衡著手!美國心臟協會列出從飲食中油脂挑選、多吃蔬菜水果、減少添加糖的攝取三個面向來預防慢性病的發生!如何從飲食中攝取到好的脂肪?美國心臟協會列出4食物:魚、堅果、酪梨、烹調用油1、魚:每週至少吃8盎司(約227公克)非油炸魚,單次攝取可分成兩份3.5-4盎司。選擇長鰭金槍魚、鯡魚、湖鱒、鯖魚、沙丁魚和鮭魚等,可以從飲食中的魚類獲得必需的omega-3脂肪酸。2、堅果:一天吃一小把(約1盎司相當於28公克)無鹽堅果和種子,可以攝取到優質的脂肪、蛋白質及膳食纖維。可以選擇像是杏仁、榛子、花生、開心果、南瓜子、葵花子和核桃都是不錯的選擇!3、酪梨:可在零食、烘焙及菜餚中加入酪梨,可以獲得優質的脂肪、膳食纖維及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4、確認烹飪所使用的油:烹飪時選擇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烹飪油和調味油。可以選擇像是酪梨、油菜、玉米、葡萄籽、橄欖、花生、紅花、芝麻、大豆和葵花籽油。飲食中攝取多種顏色的蔬菜及水果的益處?美國心臟協會列出5個原因:健康營養、幾乎零缺點、低熱量、銷售形式多樣、促進身體健康1、健康營養多:蔬菜和水果提供許多有益的營養素。飲食和點心加入蔬菜和水果,可以獲得身體所需的營養素。2、幾乎零缺點:蔬菜和水果大部分不含反式脂肪、飽和脂肪和鈉。3、熱量低:蔬菜和水果含有膳食纖維和水分,可以增加飽足感,如此一來,可以幫助體重控制。4、有許多形式:不論是新鮮、冷凍、罐裝和乾燥,都可以作為飲食的選擇。蔬菜和水果是最方便、最實惠的食物之一。挑選上盡量選擇薄鹽或不無添加鹽或糖的。5、促進身體健康:健康的飲食計畫,包括攝取充足蔬菜和水果,可以幫助降低罹患許多嚴重或是慢性病的風險,像是心臟病、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某些癌症。不只如此,對於日常健康也是相當重要!天然的糖跟添加糖哪裡不同?天然糖存在於水果、蔬菜、牛奶和穀物中。在加工過程中添加到食品、飲料和調味品中的糖,則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一瓶12盎司(約340公克)汽水含有130kcal和8茶匙糖。添加糖也會運用在動飲料、果汁飲料和調味奶中。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女性,添加糖限制在每天不超過100kcal(6茶匙);男性,每天不超過150kcal(9茶匙)。如何減少飲食中的添加糖? 不妨從喝得水著手1、大部分用水果作為甜點,並將甜點限制在特殊場合,主要為減少攝取的量。2、減少添加糖的攝取量,可以從飲食及飲料中著手。3、購買不加糖的100%果汁。4、覺得沒有糖沒有香味的話,不妨運用香料增強食物香味。可以嘗試用肉桂、肉荳蔻、薄荷或生薑。5、在穀物和燕麥片中加入新鮮水果或果乾。6、喝白開水、無糖茶或無糖飲料。吃進大量的添加糖可能是造成肥胖流行原因之一。還會增加與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有關。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腎結石的成因、診斷及治療方式,如何避免腎結石復發建議 1物大量飲用最有效!常見便祕5大原因?醫:排便順暢才是重點! 改善便祕多吃這3樣!Omicron變種病毒如何預防?從提升免疫力開始!5類食物有助提升身體免疫力查看原始文章>>
-
2022-03-1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心臟病症狀男女大不同,一表了解差異!專家教從5面向預防
心臟和血管疾病,稱之心臟病,包括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是一種斑塊的物質在動脈壁上積聚,而堆積會使動脈變窄,使血液難以通過。形成血凝塊,會阻止血液流動。如此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當心臟血流受阻到,無法運送足夠的血液提供給人體時程度時,就會心臟病發作。而心臟驟停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的狀況,身體各器官,包括大腦和心臟在內都會因為缺乏氧氣,而逐漸喪失功能、壞死,若無獲得即時的醫療救助,患者死亡率極高,也就是所謂的心因性猝死。心臟病發是“循環”問題,心臟驟停是“電”問題。心臟病發時,如果阻塞的動脈沒有及時恢復,治療的時間拉長,對身體的傷害就越大。心臟病的症狀可能是突發而強烈的。但大部分,症狀會開始出現並緩慢在心臟病發作前持續數小時、數天甚至是數週。心臟病共通6症狀1、胸痛(心絞痛):持續30分鐘到幾個小時的不適感或胸部感覺到擠壓。2、呼吸急促:在適度活動後覺得有呼吸不順,像是爬樓梯。3. 上軀幹、頸部、下巴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四肢有些微變化,像是疼痛、腫脹、刺痛、麻木、寒冷和虛弱。4. 極度疲勞。5. 心跳不規律,比平時快或慢。6. 頭暈或昏厥。上述6症狀為一般心臟病發會有的徵狀,但其實男女的症狀還有些許差異。男性心臟病發症狀:1、胸部不適:大部分心臟病發都有胸部出現不適,且持續超過數分鐘,或是不適感消失後一段時間又出現不適。感覺胸口受到擠壓或疼痛。2、手臂(可能一隻也可能兩隻)、背部、頸部、下巴或胃部的疼痛或不適。3、呼吸急促。4、冒冷汗、噁心或頭暈眩。女性心臟病發徵狀:1、胸部不適:大部分心臟病發都有胸部出現不適,且持續超過數分鐘,或是不適感消失後一段時間又出現不適。感覺胸口受到擠壓或疼痛。2、手臂(一隻或兩隻)、背部、頸部、下巴或胃部疼痛或不適。3. 呼吸急促。4.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出冷汗、噁心、嘔吐或頭暈、心悸;睡眠障礙和不明原因的疲勞。當遇到任何有關心臟病發症狀,記得撥打急救專線,以免耽誤治療!如何預防心臟病?心臟病是可以預防的,那麼要如何預防?從了解身體情形、戒菸、運動、營養均衡、壓力調適等做起!1.、進行身體檢查,了解血壓、膽固醇和體脂等危險因子相關的數據。2、戒菸,研究顯示戒菸一年後,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就會降低50%!3、規律運動,每天步行30分鐘,可以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4、多吃多心臟健康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類,吃富含瘦肉蛋白的食物,像是魚或去皮雞肉,避免紅肉、黃油和加工食品中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並減少鹽和糖的攝取量。5、適度調適壓力。(資料來源/心臟基金會)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韓研究有牙齦問題者增患病風險 口腔健康可以預防這代謝疾病! 男人也有更年期!男性更年期症狀該與該看什麼科?需要攝取那些營養素?生產後多久可以開始運動?把握產後瘦身黃金期,5招鍛鍊骨盆底肌肉與核心肌群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3-10 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人愛吃的白飯,其實和砂糖沒兩樣?哈佛博士點名:5種有害健康的碳水化合物
白米和砂糖沒兩樣「褐色碳水化合物」指的是糙米、蕎麥麵(蕎麥粉含量多,麵粉比例少)、使用全麥粉製作的全麥麵包等未經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白色碳水化合物」則是指白米、烏龍麵、義大利麵、白麵包等精製過的碳水化合物。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碳水化合物和醣類是差不多的意思,但嚴格來說,碳水化合物是由醣類與食物纖維組成,其構成公式是碳水化合物=醣類+食物纖維。一般而言,褐色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纖維含量多,白色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纖維含量少。而食物纖維少到極致的碳水化合物,我們幾乎可以把它當作砂糖看待。簡單地講,白色碳水化合物雖然沒有砂糖那麼甜,但是它在人體內會被分解成糖後再吸收,在本質上和糖是相同的東西。但白米明明就不像砂糖那麼甜,所以乍聽到這種說法,可能會讓各位一頭霧水。請直接牢記,就科學上而言「白色碳水化合物≒糖」,因為無論是盛裝在碗裡的白飯,或是甜口味的零食,對身體來說都是差不多的。雖然說必須節制肉類與白色碳水化合物的量,但是減少這些食物後,肚子應該會餓吧?這種減少食量,特別強調忍耐的「毅力論飲食建議」,以前就流行過了。現在也有許多行動科學的研究逐漸證明,強忍絕不是正確的方法。減少食量通常會讓人產生壓力,很多案例都是實行不久後,無法忍耐而破戒地大吃特吃。這就和減肥復胖的現象相同,應該很多人都有過經驗吧。綜合以上原因,近年來開始有新的飲食建議,與其減少食量,隨時都在忍耐壓抑的飲食方法,學習「替換食物」會更有成效。日常食物的5種分類試著想得簡單一點好了,把所有食物分為5個群組。第1組是多個已研究證實是有益健康的食物;第5組則是有多個研究證實是對身體有害的食物。而我們日常的飲食、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幾乎都是中間的第2、3、4組。我們經常在每天的報紙或電視等媒體看到,宣稱「從最新研究結果已得知有益身體健康」的食物,大多屬於第2組。這些所謂有益健康的研究結果,很可能只有少少的1、2個,是否真的有益健康,現階段也無法斷定;有可能在幾個月後,就出現「最新研究發現其實有害健康」的新聞(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為了這種健康資訊成天提心吊膽,實在沒啥意義。真正有益健康的食物,或許不新奇、也沒什麼話題性,但是將這些有長年研究支持的好食物,納入日常飲食才能真正地確保健康。附帶一提,馬鈴薯不是蔬菜,而是「白色碳水化合物」,請特別注意。可能在某些人的印象裡,馬鈴薯是根莖類的蔬菜,但是在這邊的分類裡,馬鈴薯卻被排除在蔬菜之外。因為研究顯示,炸薯條、洋芋片是有害健康的代表食品,與糖尿病及肥胖的風險也關係密切。這裡所說的堅果類是「樹木的果實」,指的是杏仁、核桃、腰果等。各位也非常熟悉的花生,它其實不是樹木的果實,而是豆類,但是最近有好些研究顯示,花生和其他樹木的果實一樣有益健康。而且和堅果類相比,花生的價格更為親民,想增進健康而不想花太多錢的人,可以多多攝取花生。依健康程度區分的5個群組第1組有多個值得信賴的研究報告,顯示為有益健康的食物。①魚類、②蔬菜與水果、③褐色碳水化合物、④橄欖油、⑤堅果類第2組可能有益健康的食物。少數的研究懷疑其有益健康的可能性。黑巧克力、咖啡、納豆、優格、醋、豆漿、茶第3組沒有任何對健康影響報告的食物。其他食物第4組可能有害健康的食物。少數的研究懷疑其有害健康的可能性。美乃滋、人造奶油第5組有多個值得信賴的研究報告,顯示為有害健康的食物。①紅肉(指牛肉、豬肉,不包括雞肉) 與加工肉(火腿、西式香腸等)、②白色碳水化合物(包括馬鈴薯)、③奶油等飽和脂肪酸註: 這裡的「健康」指的是罹患疾病的風險及死亡率。「褐色碳水化合物」是指未精製過的碳水化合物,「白色碳水化合物」則是指精製過的碳水化合物。書籍介紹科學實證 最強飲食:UCLA博士醫生的世界級研究數據,14天改變你的身體!作者:津川友介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19/02/15作者簡介津川友介(Tsugawa Yusuke)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內科學副教授。東北大學醫學院畢業,取得哈佛大學碩士(MPH)及博士(PhD)學位。曾任職於聖路加國際醫院、世界銀行、哈佛大學,2017年起擔任現職。持續在個人部落格《醫療政策學×醫療經濟學》,傳遞與醫療有關的最新資訊。延伸閱讀: 多喝水不會軟化大便、多運動不會讓便祕改善...關於便祕你一直搞錯的幾件事
-
2022-03-08 養生.聰明飲食
讓微生物維持多樣化 研究揭素食如何影響腸道菌相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吃素的好處多,除了流行病學支持吃素對於人體有幫助以外,近來在科學研究中發現,吃素由於營養素更多元,對於腸道菌相的多元與健康有所幫助,進而會對身體產生幫助。隨著素食主義的日益流行,素食越來越被視為健康和潛在的醫學有益的飲食選擇。吃素讓腸道菌相更健康吃素的好處多,除了流行病學支持吃素對於人體有幫助以外,近來在科學研究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於2022年3月的發表的研究,就闡述了吃素對於人類腸道菌相的好處。研究發現吃素可以讓腸道的微生物生態系統維持多樣化、運作正常。而會有這樣的影響主要推測是來自於素食所帶來的營養素更加豐富,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微量營養素(維生素A、鈣質等)或是植化素(多酚、植物甾醇等),腸道的微生物會因為這些營養素的豐富攝取活得更健康,進而讓人體腸道消化維持在良好運作的狀態,增加生理機能的健康。素食比雜食吃的更均衡、多樣多項流行病學研究支持素食的益處,例如與雜食動物相比,素食者的體重指數較低,血清膽固醇水平較低,糖尿病發病率較低,血壓較低。此外,植物源性營養素(如膳食纖維、抗氧化劑等)攝入量的增加,與心臟代謝風險和其他慢性疾病的低發病率有關,這也是吃素被廣為討論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美國飲食協會(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AND)的相關報告指出,素食可以為人類帶來健康的益處外,它可以符合全年齡段的營養需求。甚至還研究雜食與素食飲食兩種飲食型態的營養攝入量發現,兩種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無差別,但素食族群的飲食中有更多非碳水化合物的營養素攝取。此外,與雜食飲食相比,素食飲食消耗的總脂肪較低,不飽和脂肪較高。在維生素C、維生素A、葉酸、鈣和鎂中的攝入量中發現,素食者吃的營養素更均衡。延伸閱讀▶替代乳製品不健康又不環保?荷蘭新創以葵花籽作為原料 還原乳香又減少碳排▶他們用「素食」搞行銷、靠速食進軍世界!植物肉業者 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連牛血都能是素的?紅色微藻成功模仿「血腥感」參考資料▶Effects of vegetarian diet-associated nutrients on gut microbiota and intestinal physiology(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03-08 該看哪科.巴金森病
營養師5招「快樂」飲食 愈吃愈快樂 遠離巴金森病風險
根據《國際臨床與健康心理學雜誌》統計,自2020年1月1日疫情爆發後,全球憂鬱症發病率與2017年相比高出近7倍。除此之外,憂鬱也與腦神經疾病相關,尤其是巴金森病,這群病患也希望有好心情,但源於大腦的病變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憂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陳盈汝營養師建議於日常可以採取快樂飲食5元素及高纖蔬食原則,不僅能抗憂鬱還可降低巴金森病風險。 「快樂」飲食為什麼可以讓人快樂?對抗憂鬱可掌握五種營養素的飲食來源:・魚油、深海魚油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對抗憂鬱及焦慮症,對於憂鬱症高風險者也可作為預防。・褪黑激素褪黑激素與睡眠相關,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也是保持好心情的重要元素。・色胺酸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又稱快樂荷爾蒙)的重要原料,為人體必需胺基酸,無法自行合成,需由食物中取得,有助睡眠品質及穩定情緒避免焦躁。・維生素B群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運作,並參與人體的代謝與合成,足夠的維生素B攝取則有助於安定情緒、消除焦慮及減少睡眠中斷的次數。・礦物質鈣、鎂、鉀營養素有助於人體的神經傳導,具有放鬆及鎮定功效的營養素。>>延伸閱讀: 5種「快樂」飲食秘訣,營養師詳細解析「快樂」飲食還有什麼好處?除上述快樂飲食5來源之外,營養師也推薦高纖蔬食與食用大量的蔬菜水果的地中海飲食,哈佛大學更曾發表追蹤十幾萬人長達20年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多吃富含黃酮類的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花青素的草莓、藍莓及蘋果等,能明顯降低40%巴金森病的風險;除此之外,過往不少研究也支持咖啡因的攝取可降低巴金森病風險,這些研究大多建議一日兩杯咖啡攝取,可顯著預防巴金森病。「憂鬱、焦慮是巴金森病症狀表現中的一塊拼圖。」陽大附醫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翁銘表示,憂鬱也可能是罹患巴金森病前的徵兆,會在病程初期或中後期顯現,但早期憂鬱症狀容易讓病人及家屬忽略真正病因,巴金森病跟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有關,會影響人體對外界喜、怒、哀、樂的反應。>>及早警覺憂鬱焦慮 不能忽略的巴金森病前兆 如何知道我有沒有罹患巴金森病?台灣動作障礙學會也鼓勵50歲以上民眾,可透過簡單的「巴金森病手指操」自我檢測,並搭配自評量表來測試。將右手伸直後打開手指,上下手指輕碰25下後再換左手,過程中如速度改變、動作變慢、停頓打不開或開合大小改變等,可進一步確認後至神經內科就醫,及早診斷與治療。專家呼籲,民眾除了注意肢體僵硬、動作異常外,應養成定期自我篩檢習慣,動手跟著做巴金森病手指操,若發現異狀盡早確診,接受治療,就可有效延緩疾病惡化。 【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加入
-
2022-03-04 養生.聰明飲食
地中海飲食降血壓、降血脂還能防中風! 營養師揭「5原則+1陷阱」
42歲的陳董是個年輕有為的企業家,患有慢性高血脂,平常都有按時服用藥物。最近幾週偶爾有頭暈現象,不過最近這一次,暈眩的時間續約20幾分鐘,講話咬字也有些不太清楚,坐下來休息一陣子,這些症狀就又慢慢消失了。一開始覺得應該只是工作太累的關係,就沒有太注意。而太太覺得有點不放心,還是安排先生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經醫師診斷後懷疑是腦中風前兆,經藥物治療後,陳董不再出現類似的症狀,頭暈的情況也大幅改善。中風是突發性的腦血管疾病。因為腦血管阻塞或腦血管破裂而造成突然的大腦局部或全部的功能失調,腦細胞得不到營養及氧氣,造成腦部的機能受損或壞死。中風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心律不整、糖尿病、肥胖、抽菸、飲酒過量都有可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 中風常見症狀1、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或顫動2、說話不清或失去說話能力3、視力模糊不清4、頭部劇痛或暈眩5、行動不穩或跌倒當出現上述症狀,記得要盡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期。 健康飲食(地中海飲食)可以預防中風?營養師談到要預防中風,其實可以從飲食方面著手。地中海飲食可以維持體重及對於心血管健康有正向幫助之外,還可以幫助降低罹患中風風險、降低血壓及血脂,讓身體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地中海飲食怎麼吃?6個重點典型的地中海飲食具有共同的元素,像是大量蔬菜、水果、豆類、穀物和穀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和糙米。還有適量的魚、白肉和一些低脂乳製品、堅果,以及少量的紅肉和甜點。使用不飽和脂肪,像是橄欖油代替飽和脂肪,像是豬油或酥油。1、每天攝取蔬果水果5-8份、全穀類、橄欖油、堅果、豆類。2、每週吃2-3次海鮮。3、適量補充白肉、雞蛋、乳製品。4、足量的開水,每公斤體重約30-35毫升,以70公斤成人,每天攝取約2100-2450毫升。5、適量飲酒,建議為紅酒。6、避免攝取過多的紅肉及加工製品除了飲食外,還可以從其他面向著手,像是控制好三高、體重、規律運動、戒菸及維持良好的生作息,都可以降低中風的風險喔。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吃東西愛沾醬小心腦中風機率暴增! 醫曝「常踩陷阱」:一小匙鹽就快超標 ·突然變得多話小心是「腦溢血」了! 「6大恐怖徵兆」曝光:自己也不知情
-
2022-03-03 養生.聰明飲食
美國家衛生院警告「8種隱藏版高鈉食物」恐害血壓飆! 法式麵包、辣椒粉、蝦子、蛤蜊都上榜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連續第八年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開發的得舒飲食(DASH)列為其審查的近40種飲食中的“最佳整體”飲食。最新研究顯示,飲食中結合得舒飲食或是降低鈉的攝取,可以達到降低血壓,甚至可以媲美抗高血壓藥物。此外,還獲得“最佳整體”飲食,並在“健康飲食”和“心臟病預防”類別中第一。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高血壓為全世界最常見的慢性病。為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影響著10億人口,每年八個人中有一死於該疾病。得舒飲食不僅治療高血壓降血膽固醇也有效,兩週內收縮壓下降8-14%,NIH的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資助的研究人員開發得舒飲食來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這種飲食也被證實在降低血液膽固醇方面效果也非常好。在過去的研究顯示,運用得舒飲食飲食的人,能夠在短短兩週內將血壓降低。收縮壓可能會下降8-14%。如果得舒飲食與低鈉飲食相結合,對健康的幫助會更大。如果高血壓前期或1期高血壓的成人,低鹽飲食與得舒飲食併用,可明顯低收縮壓。 得舒飲食 掌握4原則1、吃蔬菜、水果和全穀物2、脫脂或低脂乳製品、魚、家禽、豆類、堅果和植物油3、限制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肥肉、全脂乳製品和油,例如椰子、棕櫚仁和棕櫚油4、限制含糖飲料和糖果 得舒飲食食物份量參考表下表為每日熱量攝取2,000 kcal得舒飲食,各食物份量:如果每天攝取1,500毫克鈉,其血壓會比每天攝取2,300毫克鈉還要來得低。其他可以運用的小技巧1、選擇低鹽或無添加鹽的調味料,例如醋、檸檬、蔥、薑、蒜、等取代醬油、味精等含鹽調味料,來增加風味。2、儘量不吃加糖的甜食,甜點可考慮使用水果、天然的水果乾,或天然現搾的果汁。3、少吃加工食品,原型食物最好。8種隱藏版高鈉食物延伸閱讀: ·愛吃2樣便當菜恐致高血壓! 網驚呆:是必點 ·量血壓要用右手還是左手? 專家曝「6個NG行為」:多數人都做錯
-
2022-02-27 養生.運動健身
健身需要吃多少蛋白質才夠?攝取過量恐增肌不成反變脂肪
近年門診出現年紀輕輕卻腎臟損傷的患者,主因是錯誤的高蛋白飲食攝取。根據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的文章,有一篇在2014年發表的研究,邀請2160名受試者,探討高蛋白飲食對於腎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高蛋白飲食組的腎絲球過濾率、血清尿素、尿鈣、血清尿酸有增加的情形,恐對腎臟造成負擔,但究竟要攝取多少蛋白質,卻很少人深入研究。每餐吃手掌大小的蛋白質食物,就能滿足健身需求。門諾醫院營養師蔡坤融表示,健身者需要多少蛋白質,現在論點說法不一,根據美國國家體能協會的建議,依照訓練計畫,每公斤的體重給予1公克到1.7公克的蛋白質,以體重70公斤為例,一天的蛋白質需求為70公克到120公克,換算成實際的飲食,每餐吃大約手掌大小的蛋白質食物就能滿足需求。蔡坤融說,雖然健身飲食因人而異,不過一般來說,體脂肪高的族群需要多攝取蛋白質;身材比較精實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澱粉類食物要比較多;減少熱量攝取的族群,隨著熱量減少得愈多,飲食中蛋白質的比例要逐漸調高。餐盤分四等份,蔬果占兩份,澱粉、蛋白質各占一份。在平時的飲食方面,可以很簡單的把吃飯的餐盤分成4等份,其中2個是蔬菜和水果類的食物,提供維生素、礦物質;1等份屬於全穀雜糧類食物,澱粉可提供足夠的能量;1個等份是豆魚蛋肉類食物,提供生長肌肉所需的胺基酸。健身飲食菜單應掌握原型食物、少油、少糖、少鹽等原則,就不怕吃下太多熱量。若不方便下廚,在餐廳應避免油煎、油炸食物,不吃加工食品,肉類多選擇油脂少的瘦肉。外食族在超商可選雞胸肉即食包,打開就能食用,也可購買茶葉蛋、優格和地瓜,輕鬆補充營養。蔡坤融建議,運動前可吃高升糖食物,如香蕉、地瓜等,提供運動的能量來源。年輕族群:常見蛋白質攝取過多,增肌不成反變脂肪。事實上,不同年齡族群,需要不同的健身飲食。蔡坤融指出,在比較年輕的健身族群身上,發現傾向於攝取過多的蛋白質,遠遠超出營養學的建議量。過量的蛋白質跟過量糖類、油脂一樣,經過代謝後,不但不會形成肌肉,還有可能變成脂肪,因此不論是哪種營養素,都要適量攝取。熟齡族群:慢性病患健身前,務必尋求專業建議。熟齡者的健身飲食計畫應尋求專業的建議。預防肌少症,除了注意熱量和蛋白質是否足夠,還要考量慢性疾病,例如血脂過高的人,需要選擇低脂肪的蛋白質食物;有蛋白尿疾病族群,要很小心蛋白質的攝取量;糖尿病患者則要注意選擇低升糖指數的澱粉類。素食族群:豆類食物可完全替代肉類的蛋白質。對於素食者來說,可能經常擔心自己吃的蛋白質是否足夠,其實常見的植物性蛋白質並不會輸給動物性蛋白質,像豆類食物完全可替代肉類的蛋白質。蛋奶素食者,乳清蛋白粉也能輕鬆攝取,市面上也有全素的蛋白粉可選擇。蔡坤融表示,提到蛋白質食物,民眾想到的多是雞蛋及肉類,不過營養學上,提倡植物性蛋白質,幾乎沒有飽和脂肪,脂肪的比例低,例如低脂的豆類包括黑豆、黃豆、鷹嘴豆、無糖豆漿、豆腐、豆乾及毛豆等。食量不大的老年人,可選擇密度較高的動物蛋白質。衛福部國健署推薦蛋白質攝取的順序,是「豆魚蛋肉類」,建議以植物性蛋白質為優先來源。另外,可考慮自身需求做選擇,例如植物性蛋白質熱量較低,適合需要控制熱量的族群;動物性蛋白質營養密度較高,富含多種礦物質,就適合食量不大的老年族群。
-
2022-02-25 養生.聰明飲食
少吃澱粉、甜食血糖還是高? 營養師曝「低GI飲食陷阱」:很多糖尿病人都吃錯了
不少人抱怨:「我已經少吃澱粉類的食物,為什麼血糖還是控制不好?」其實,血糖的高低,可能跟所吃進的食物GI值高低有關係! 高GI值食物 血糖上升速度較快GI值,中文稱為「升糖指數」,指的是當人體吃進食物後,造成血糖上升速度的快慢數值,若吃進高GI值的食物,血糖上升速度較快;相反的,攝取低GI值的食物,血糖上升速度則較慢。(推薦閱讀: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 營養師張斯蘭表示,想要控制血糖指數,第一步就是做好飲食管理,尤其糖尿病患的飲食原則應堅持「低GI飲食」,因為低GI食物轉化成葡萄糖的速度較慢,餐後血糖上升的幅度自然相對較少,就能達到控制血糖的功效,進而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推薦閱讀:糖尿病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 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挑選低GI食物 6守則跟著做但該如何選擇低GI食物?相同熱量的食物,會因為食物的種類、烹調方式、來源及含纖維量的不同,導致GI值的不同嗎?張斯蘭說明,健康且正確的低GI飲食,還是有幾個配合要件,以下列出6項原則做參考:1、盡量攝取食物原本的樣貌:愈精緻的食物,GI值則愈高,高GI的食物(GI值≧ 70),像是太白粉、糕餅、餅乾、烘焙類、白飯、白麵包、白麵條等,餐後會使血糖迅速飆升,建議避免食用,應攝取而未加工過且盡量愈是原始的食物,GI值才會愈低。(推薦閱讀:愛吃麵包、土司、烏龍麵小心糖尿病! 專家曝飲食「犯1忌」所致)2、纖維量愈高,GI值愈低:因為纖維質有助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蔬菜類纖維質較高,所以GI值普遍較低,特別注意的是,除了馬鈴薯的GI值較高外,其餘的蔬菜多半都是纖維含量愈高,GI值就愈低。(推薦閱讀:不甜的水果不會影響血糖可以多吃? 含糖量其實沒差!這些無糖食物也是陷阱)3、總熱量不應過高:雖然攝取低GI值的食物可以控制血糖上升的速度,但攝取的總熱量若過高,仍然無法達到控制血糖的要求,正確做法應該是選擇低GI食物的同時,也配合總熱量的攝取,才是達到控制血糖的正確做法。(推薦閱讀:低GI飲食減肥怎麼吃? 專家解密「變瘦關鍵」:少了它小心更胖) 4、適當分配醣類、脂肪及蛋白質的攝取量:一般而言,人體每日正確的熱量分配應該是醣類不超過60%、脂肪不超過30%,蛋白質約為15%。老年人或腎臟功能不佳的病患,對於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視病情而定。5、選擇品質好的油脂:油脂好壞對於糖尿病患可是相當重要的,應少攝取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固態油脂食物,正確做法應是選擇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且避免攝取油炸、油膩的食物,否則可能會使糖尿病患病情惡化,甚至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機會。 6、選擇食物質量並重:最常吃的主食不外乎是米飯、麵條等,雖然這些食物是供應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但因米飯、麵條的GI值高,讓許多糖尿病患不敢吃;其實,只要能配合一些低GI的食物一起進食,配合更恰當的烹調方法,就可改變血糖吸收的速度。(推薦閱讀: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特別注意的是,雖然蛋白質及脂肪這兩類食物,均會影響碳水化合物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速率(含量愈高,GI值愈低),但若腎功能不佳的患者應遵循營養師的建議,切忌盲目亂吃;而攝取過量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攝取蛋白質及脂肪這兩類飲食,應特別注意。 延伸閱讀: ·美CDC公布「10種食物」控血糖、防糖尿病! 蛋、酪梨、魚類都上榜 ·「糖尿病第一個症狀」非多吃、多喝、多尿! 醫示警:每4位病人2至3位都中
-
2022-02-22 該看哪科.皮膚
牛奶、乳製品恐害你長痘痘?名醫揭痤瘡發生原因
▍牛奶、乳製品與痤瘡有次農曆小年夜,我鼻上突然長了腫痘,而且舌頭痛。奇怪,什麼原因?回想前一天,朋友請我喝珍珠鮮奶茶,3 分糖。十分不巧,吃飯時雞骨頭卡在牙齒中間,我想用舌頭撥出來,反倒刮傷了舌頭,3 分糖還讓我發炎厲害,到了晚上,舌頭痛不堪言,難以下嚥。大年初一早上,我發現人中又長了一顆痛痘。前一天並沒有喝牛奶啊?!後來,我才想到親戚在除夕夜帶了珍藏的「奶酒」回來,大家喝得盡興。到了大年初二,人中痘不僅沒消,鼻子上又多了另一顆腫痘。我大年初一也沒喝牛奶,可是我喝了親友請客的大杯拿鐵咖啡,裡面是加牛奶的。大年初三,我臉上鼻旁黑頭粉刺突然大了起來,不得不擠掉它。因為我大年初二時,喝了含牛奶的抹茶奶綠⋯⋯整個過年痛苦不堪,真是「奶」影幢幢!了解到是吃東吃西導致,還希望過年趕快結束。青春期時,爸媽希望我多喝牛奶,能夠長高,加上家族遺傳,整個臉爆痘,至今留下月球表面隕石撞擊般的坑疤。離開了青春期,我已少長痘,再次長痘時,總不出兩個原因:一是睡眠不足,二是喝牛奶。許多患者都和我有類似的經驗:Nicole 是35歲的女性上班族,鼻子大、整個鼻子的毛孔多又大,布滿黑頭粉刺像草莓一樣,抱怨之前痤瘡治療效果差。我追問才發現,她每天都喝一杯鮮奶,常額外喝鮮奶茶,雖然都點「無糖」。Kent是26歲男性上班族,平常很少長痘,最近這兩週人中卻長兩顆痘痘。他否認睡眠、壓力、食物的改變。我特別問他:「有無喝牛奶?」他否認。再問:「有無接觸乳製品?」他恍然大悟地說:「這兩週開始,我早上都喝一罐優酪乳,一罐大概 500c.c.。」儘管優酪乳好處多,但畢竟也是乳製品,還需要小心添加糖、色素、香料的問題。究竟攝食乳製品是否與痤瘡有關?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分析「護士健康研究第二波」中,回溯4萬7000多位女性的資料發現,攝取乳製品較多的比起較少的人,長痤瘡的機會增加了22%。其中,攝取全脂乳者增加12%,低脂乳增加16%,脫脂乳增加44%。且日常生活攝食即溶早餐飲品、雪酪、茅屋起司、奶油起司,都和長痤瘡有關。研究團隊推斷,可能是因為「牛」奶中的荷爾蒙與生物活性物質,讓「人」長了痤瘡。牛奶(包含乳糖)產生類似高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的效應,胰島素、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IGF-1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IGFBP-3減少。再者,牛奶中的20%正是由乳清蛋白構成,乳清蛋白主要由支鍊胺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 BCAAs)組成,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刺激胰島素過度分泌,導致角質細胞過度生長、皮脂腺分泌油脂、雄性素活性增加,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此外,牛奶還含有牛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一樣會結合到人類的受體上,促進粉刺形成、皮脂腺脂肪生成、毛囊發炎、以及刺激雄性素。牛奶還含有高活性的雙氫睪固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前驅物,包括:胎盤源黃體酮、5α-pregnanedione, 5α-androstanedione;以及六種和痤瘡相關的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TGF)、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 , -II)、血小板源生長因子、纖維生長因子(FGF-1, -2)等,都會刺激痤瘡形成。Dylan是35歲男性工程師,苦惱於耳朵前方的疼痛粉瘤,經藥物與注射治療,仍反覆發作。我追根究底地詢問:「有發現什麼時候容易發作起來嗎?」他想一想說:「都是兩個狀況:夜眠5小時,加上吃了起司,有時候是吃蛋糕、布丁、奶昔,真的一吃就發作!」儘管牛奶、優酪乳、起司,都是相當優質的營養來源,但若在意皮膚長痘痘的問題,可能就需要以其他食物來替換了。牛奶、乳製品與痘痘之間似乎有常見的關聯,但在醫學上仍存在爭議。我建議,若長期困擾於痤瘡、且感到一般治療療效不佳者,是可以考慮停用乳製品並且觀察痤瘡是否有改善。▍乳清蛋白粉與痤瘡許多人上健身房鍛鍊肌肉,並配合攝食乳清蛋白粉,以養出健美的肌肉。他們自然也是愛美一族,發現臉上、胸口、背上不斷冒痘,吃、擦抗痘藥卻不斷復發,更出現發炎後的黑色素沉澱,好不容易透過雷射治療開始改善,卻又冒出紅腫的新大痘。Hank是26歲的男性科技業工程師,在醫師建議下,乖乖地吃過兩個療程、每次為期一年半的口服A酸,卻抱怨:「我吃A酸時,皮膚乾燥的副作用十分嚴重。都已經配合長期治療了,為何仍一再復發?」口服A酸是現今痤瘡治療的最強效的選項,不過根據《美國醫學會:皮膚醫學》研究,仍有 32.7% 痤瘡患者在完成 A 酸療程後一年內復發,當中低劑量治療組(A 酸累積劑量小於 220 毫克/公斤)復發率為47.4%,高劑量治療組(累積劑量大或等於 220 毫克/公斤)為 26.9%。為何接受如此強效的治療,仍頻繁復發?臨床上,我發現若有性荷爾蒙失調、不當飲食、睡眠障礙、合併精神疾病、服用特定藥物等狀況,就成為復發的高危險群。這也是為何我要在本書中系統性地分析皮膚關鍵病因,希望找出個人原因,減少復發率。果然,Hank 喜好健身,每兩天按時上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為了增肌,他吃多量乳清蛋白粉(每天 40 公克以上),奶油、奶茶、布丁、水蜜桃⋯⋯口味琳瑯滿目,喝起來甜滋滋的,真是不亦樂乎!他還愛喝牛奶,最近大賣場特價,索幸牛奶整箱搬回家,把它當水喝,每天喝1500c.c. 都不膩。平常還喜歡吃美式炸雞、炸薯條。我追問:「你的年度健康檢查有無異常?」他說:「醫生說我有高膽固醇血症、低密度膽固醇 LDL 過高,但沒告訴我為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我說:「小心你攝取的乳製品!已有研究報告指出乳清蛋白與痤瘡有關,全脂牛奶含的飽和脂肪、乳糖,多量攝取也可能和你的高血脂有關。」一項研究針對三十位使用乳清蛋白補充品的成年人,未服用前僅有57%的人有痤瘡,嚴重度在第一級(輕度)至第二級(中度),無人為第三級(重度),服用乳清蛋白兩個月後,所有人都出現了痤瘡,7成為第一級至第二級嚴重度,而3成為第三級嚴重度。為什麼會這樣呢?乳清蛋白(Whey protein)是在牛奶形成起司的凝固過程中,留下的上清液,富含乙型乳球蛋白(beta-lactoglobulin),佔了65%、甲型乳球蛋白(alpha-lactalbumin)佔了25%、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以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這些牛奶蛋白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誘發角質細胞過度增生與細胞自戕,也會刺激 5α 還原酶(5α-reductase) 將雄激素睪固酮轉化成二氫睪固酮(DHT),以及增加腎上腺與性腺的雄性素製造、促進雄性素受體訊息傳導,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事實上,健身者服用的乳清蛋白補充品,相當於喝下了6 ∼ 12公升的牛奶。若你在攝食這類產品,同時困擾於長期痤瘡,可以考慮停用一陣子,看看痤瘡是否自然改善。※ 本文摘自《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作者:張立人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21 養生.聰明飲食
減肥喝燕麥奶反而變胖 一表看懂豆漿、牛奶、燕麥奶差異
●燕麥奶是澱粉類中的全穀雜糧類●一小瓶燕麥奶相當於半碗飯●可與地瓜、糙米飯、蕎麥麵等主食類互相替代近幾年植物奶蔚為風潮,以「燕麥奶」最受歡迎,占據超商整排醒目位置,豆漿和牛奶相形失色。營養師提醒,別被名詞誤導,燕麥奶在營養學上並不是「奶類」,而是「全穀雜糧類」,一小瓶相當於半碗飯,營養上也不能取代豆漿或牛奶。減重喝燕麥奶 反而變胖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近來在體重管理門診觀察,有些減重的民眾特別愛喝燕麥奶,覺得燕麥奶比較健康,早上十點喝一瓶、下午喝一瓶,晚上再喝一瓶,結果不但沒有變瘦,反而還變胖。劉怡里指出,他們可能被燕麥奶的「奶」字誤導,殊不知,燕麥奶其實算澱粉類,餐間喝一小瓶市售燕麥奶,相當於六湯匙乾燕麥片,等於吃了半碗飯下肚。不過,市售燕麥奶成分單純,只要注意選擇「無糖」,可算是健康飲品。水溶性膳食纖維 有助排便燕麥奶和燕麥片一樣有「β-葡聚醣」,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有助排便順暢。只是不能誤以為燕麥奶顏色白白的又有個「奶」字,就可取代豆漿和牛奶。燕麥奶是澱粉類,蛋白質、鈣質的含量都遠不及豆漿和牛奶。劉怡里指出,燕麥奶、豆漿、牛奶在六大食物類別裡分屬不同類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就很容易了解三者不能互相取代。燕麥奶是澱粉當中的「全穀雜糧類」,可與燕麥奶互相替代的是地瓜、糙米飯、蕎麥麵等主食類,如果減肥時吃膩了這些主食,可善用燕麥奶來增添變化。豆漿則是六大類食物中的「豆魚蛋肉類」,可說是植物性的肉類,富含優良植物性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還有大豆異黃酮,對於三高患者和更年期婦女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成年人可根據體重估算每日攝取量,每公斤體重應攝取一公克蛋白質;基於飲食均衡,建議植物性與動物性蛋白質各占一半。喝燕麥奶 無法補充蛋白質牛奶含豐富鈣質、維生素B2,這些都是國民營養調查顯示較容易攝取不足的營養素,且牛奶有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應攝取1.5份奶類,可每天早晚各喝一杯240毫升的乳品,如果有乳糖不耐症,可以用優格、無糖優酪乳等其他乳品代替。現代人生活忙碌,很多人利用便利商店食物做飲食熱量管理。劉怡里建議,如果地瓜吃膩了,可以換喝燕麥奶,但吃了主食類又喝燕麥奶,就要記得多算半碗飯熱量。喝燕麥奶無法補充蛋白質,所以可補充雞蛋、雞胸肉等蛋白質。
-
2022-02-19 養生.聰明飲食
疫情叫外送常導致飲食不均 掌握5原則也能吃出防疫力
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外送平台興起,民眾只要拿起手機就有許多商家與餐點可以選擇,外食頻率增加也讓外食族經常發生飲食不均衡、高鹽、高油、低纖維等問題,長期可能因此導致便秘、肥胖、三高等慢性病,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營養師覺嘉欣指出,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整體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都能有所提升。外食族在點餐時若能把握均衡飲食的原則,就能輕鬆吃的健康又營養,在防疫期間提升免疫力,保護自己對抗疫情。中西式餐點這樣點 外食也能健康吃覺嘉欣營養師表示,中餐愛好者要注意,中式餐點食物的組成以澱粉為主,如:炒飯、炒麵、燴飯、湯麵類,需注意飲食不均衡的情況,建議可加點滷蛋、豆腐、豆干等蛋白質食物及1份燙青菜。快炒類烹調口味較重鹹,且烹調用油多,需注意高油、高鹽等問題。如果選便當類,盡量選擇以蒸、煮、烤、涼拌等這類烹調方式的食物,避免煎、炸物、香腸、貢丸等加工食品,並應搭配足夠蔬菜量。西餐愛好者則建議主餐選擇海鮮類、雞肉等飽和脂肪含量低的白肉,若食用牛肉、豬肉等紅肉,建議每周紅肉攝取要控制在500公克以內。如:義大利麵、燉飯類,首選清炒方式,若選擇醬汁則可優先選擇紅醬或以橄欖油為基底的青醬,而白醬多以鮮奶油為主成分,飽和脂肪含量高,要注意減少攝取頻率,以減少熱量及醬料攝取。如果餐點的蔬菜量不足,也建議再加點1份時蔬或小菜。套餐的濃湯因大多數有添加麵粉及奶油進行調合,熱量不低,建議以清湯取代濃湯。前菜的生菜沙拉若可接受不沾醬,就建議直接食用,以減少攝取醬料的熱量,若不習慣仍需選擇醬汁,建議選擇和風醬、水果優格醬或油醋醬,熱量都比千島醬及凱薩醬還低,可詳看醬料外包裝。例如便利商店1包40公克的沙拉醬,和風醬、凱薩醬、千島醬依序為48、96、104大卡。飯後甜點一般為精緻糕小蛋糕、餅乾、冰淇淋,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少吃甜點,才不會額外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及飽和脂肪。速食愛好者,建議選擇烤雞、燒肉漢堡類,優於炸雞堡、炸雞塊等油炸物。附餐薯條若換生菜沙拉,可減少至少150大卡的熱量並增加蔬菜攝取量,達到均衡飲食。飲料建議選擇無糖綠茶、零卡汽水或鮮奶,少喝含糖飲料。飲食均衡提升免疫 把握5原則對抗疫情覺嘉欣營養師表示,若能把握以下5原則,飲食均衡營養,提升免疫力,幫助對抗疫情:▸原則1:每天至少1餐選擇未精緻澱粉類當主食,如:糙米飯、地瓜、南瓜、全麥麵包等。▸原則2:每天至少吃2份水果與3份蔬菜,選用新鮮當季食材。家中可常備較耐放的水果,減少出門採買的頻率,如:蘋果、芭樂、柳橙。▸原則3: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乳品類。▸原則4:選擇7少食物,少油、少鹽、少糖、少油炸物、少沾醬佐料、少吃精緻甜點與甜飲料,少吃加工食品。▸原則5:攝取足夠水分,簡易計算方式可用每公斤體重乘上30毫升,作為1日所需水量的評估。★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2-17 養生.聰明飲食
搶蛋也要懂吃蛋 營養師曝這樣吃更健康
國內蛋荒問題尚未解決,雖近日已有少量雞蛋上架,民眾仍不時上演搶蛋大作戰。營養師建議,其實攝取雞蛋、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之外,也可搭配植物性蛋白質攝取,如豆腐、毛豆等,不僅能補充九種氨基酸,植物性蛋白質對人體較無負擔。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人體重要的3大營養素,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有九種必需氨基酸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從食物或補充品攝取,包括豆、魚、蛋、肉或營養品等。九種必需胺基酸包括: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纈胺酸(Valine)、蘇胺酸(Threonine)、色胺酸(Tryptophan)、異白胺酸(Isoleucine)、白胺酸(Leucine)、甲硫胺酸(Methionine)、離胺酸(Lysine)、組胺酸(Histidine)。營養師林俞君表示,肉類、魚類為動物性蛋白質來源,雖含有豐富必須氨基酸,但動物性蛋白質有較多飽和脂肪酸,恐造成心血管負擔,會建議民眾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像大豆、黃豆、毛豆等,雖必須氨基酸含量較少,但幾乎沒有飽和脂肪酸。國民健康署將每日飲食指南轉換成「我的餐盤」,包括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提醒民眾每餐皆應攝取到6大類的食物。國健署建議,每餐蛋白質份量一掌心、相當於14克蛋白質。營養師楊斯涵建議,一顆雞蛋約含7克蛋白質、亦等於半盒豆腐,改吃植物性蛋白質鈣量高、膽固醇較少。此外也建議避開五花肉、豬腳或加工食品,避免吃下高脂肪食物,導致心血管負擔,尤其三高患者特別注意。還沒買到蛋的民眾,林俞君表示,超商賣的茶葉蛋、溫泉蛋、溏心蛋,與原本的蛋營養價值差不多,但經過油、糖、鹽調味熱量較高,建議適量攝取。另外鹹蛋、皮蛋因經過加工、醃製,鈉含量超出原本的蛋10倍,建議鹹蛋每次攝取半顆即可,不建議頻繁攝取。缺蛋期間外食族如何吃蛋?楊斯涵建議,一天攝取3份蛋白質為主,像早餐店蛋餅搭配無糖豆漿就有3份,也可選三明治、蛋堡或單點荷包蛋。小吃店可選2至4塊豆乾搭配1顆滷蛋,不過滷蛋鈉含量高,建議不要配滷汁。以減重來說,選擇順序為水煮蛋優於炒蛋、歐姆蛋。近來不時傳有民眾搶蛋、囤蛋,楊斯涵表示,雞蛋常溫只能放7天至10天,冷藏2周內要吃完,冷藏時建議蛋尖端朝下,清洗乾淨避免沙門氏菌,要吃煮熟的蛋,不要生食。在挑選雞蛋方面,楊斯涵說,建議選蛋殼光滑、無裂痕、有認證的蛋,年輕母雞產的蛋偏中小型尺寸,老母雞蛋較大顆,以同重量營養密度來看,年輕蛋比較足夠。至於紅蛋是否較白蛋營養?她認為僅差在雞品種、飼料不同,營養價值差不多。另外要注意,高度越挺的蛋越新鮮,越塌或有異味的雞蛋建議不要吃。
-
2022-02-14 養生.聰明飲食
明天元宵節 專家3技巧自製美味低熱量湯圓
農曆正月十五是傳統的民間節日元宵節,國人常以吃湯圓應景,但市售湯圓除熱量高外,多半還有高油、高糖的內餡,北市衛生局與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呼籲,選購湯圓除注意產品外包裝營養資訊,也可利用3技巧自製健康美味湯圓;另元宵將至,衛生局也抽查元宵湯圓及包裝標示,結果均合格。衛生局表示,湯圓無論作為正餐還是湯品,建議以少油、低熱量湯底及高纖食材搭配,也可透過3技巧自製健康美味元宵湯圓。第一,聰明換算及比較熱量、脂肪、飽和脂肪、糖或鈉含量低的湯圓,若購買手工製作天食品,應多注意工作人員手部清潔、製造場所環境及容器衛生狀況。第二,湯底配料替換,傳統包餡湯圓多以砂糖水為湯底,易攝取較多熱量,建議可使用無糖茶或新鮮水果替代,或以紅棗、枸杞增加風味。「果香玉露湯圓」利用玉露茶包及柳丁等作為湯底,再搭配無餡小湯圓減少糖分攝取,而「五行時蔬湯圓」則使用紅蘿蔔、高麗菜等熬煮湯底替換爆香油蔥酥,還可代替當餐主食,避免攝取過多的澱粉。第三,增添高纖多元營養,湯圓搭配蔬果可提升營養價值。衛生局提醒,1顆包餡鹹湯圓熱量約70大卡,體重60公斤者為例,需健走20分鐘(4公里/小時)才能消耗掉,建議吃湯圓除多攝取纖維,餐後也可適量運動,幫助腸胃蠕動,有助消化不易脹氣。另因應元宵節將至,衛生局也至北市超市、大賣場、湯圓飲食店、甜品店、傳統市場等處抽驗元宵湯圓,總計抽驗20件產品,包含15件湯圓(芝麻湯圓、花生湯圓、鹹湯圓、紫米湯圓等)、5件餡料(花生餡、芝麻餡、絞肉等),檢驗項目為防腐劑12項;另同時針對4件包裝產品進行標示查核,結果均符合規定。
-
2022-02-13 養生.聰明飲食
黑巧克力、可可粉、生巧克力 不同種類巧克力營養成分大不同
情人節來臨,你幫心愛的人準備好巧克力了嗎?除了能傳達情意,在營養師眼中,適量食用巧克力還有益健康,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營養科營養師白詠暄說,不同種類的巧克力營養成分大有差異,搞懂其中的不同,才能放心享用這份浪漫。純黑巧克力首先來認識巧克力的加工過程:可可豆→選別→烘烤→碾碎風選→研磨→可可膏(純黑巧克力)。100%純黑巧克力,其實就是可可膏,具有獨特香氣及苦味,主要成分為可可脂和可可粉,是一般市售巧克力的原料。它和一般巧克力的不同點在於無糖、無添加香料及無其他添加物,最能展現純黑巧克力的原味。黑巧克力好處多,主要是因為可可粉含豐富多酚類,有抗氧化、穩定血壓等益處;而可可脂主要由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飽和脂肪酸組成,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不僅可降低總膽固醇,也可幫助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另外,雖然可可脂富含飽和脂肪酸,但它主成分為一種中鏈脂肪酸-硬脂酸,研究顯示其不會提高總膽固醇含量,因此與一般熟知的飽和脂肪酸相比較健康。純可可粉100%純可可粉是可可膏壓榨出可可脂後剩下的硬塊部份,經粉碎研磨後得到,依製程可分成兩種,分別是天然可可粉與鹼化可可粉。市售用來沖泡的可可粉幾乎都是經過鹼化後的可可粉,才能提供滑順的口感。原因是天然可可粉的口味較酸且苦澀,直接沖泡飲用的口感較差,常作為烘焙使用,因烘焙過程會加入小蘇打粉,也是一種鹼化的過程,才可在成品中提供合適的口感及香氣。純可可粉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多酚類可幫助身體代謝,它還含有「可可木質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消化、促進排便,還可以幫助吸附膽汁中的膽汁酸,使其順利排出體外。選購時注意選擇純可可粉,避免添加過量糖、奶精的可可飲,才可以獲得純可可粉的好處又不發胖。苦甜巧克力苦甜巧克力是黑巧克力的一種,主要由可可脂、可可粉、可可膏等可可固形物再加入糖製成,其特點為不含牛乳固形物,且須含有35%以上的總可可固形物。一般在購買巧克力時,常會比較的%數就是指「總可可固形物」,包含「可可脂」、「非脂可可固形物」兩種主要成分,但同樣是購買80%的巧克力,會因這兩種成分不同的比例,而吃到不一樣的口感與風味。苦甜巧克力主要成分是可可脂(油脂)再加糖製成,因此熱量偏高,選購時應多注意。牛奶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可想成是苦甜巧克力再加入乳製品、香料和表面活性劑等材料製作而成,其中總可可固形物不可低於25%,牛乳固形物不低於12%。因為加入牛奶,使口感更滑順,但又保有可可的微苦,深受大眾喜愛。常使用在甜品、零食中,例如蛋糕表面澆淋、裱花擠字、脫模造型等。白巧克力白巧克力的組成和牛奶巧克力雷同,但它的特點是成分中沒有可可粉,主要是由可可脂製成,其中可可脂不低於20%,牛乳固形物不低於14%。因白巧克力不含可可粉,所以無法獲得可可粉中的抗氧化物質及多酚類,就無法得到吃巧克力的主要益處。另外,部分市售白巧克力是由「代可可脂」製成,完全不含天然可可脂成分,是由棕櫚油等植物油精煉後得到,優點在於原料便宜、保存容易,但也因高熱量而易造成肥胖及相關代謝症候群,尤其內含反式脂肪,影響健康風險更高。生巧克力生巧克力的「生」字源自日文「生チョコレート」,意思是是純粹、新鮮的意思。其作法是在巧克力中加入鮮奶油,凝固後撒上可可粉再切粒而成。生巧克力因含有鮮奶油,所以存放溫度建議為攝氏4至7度,且保質期較短,建議盡早食用以享受其柔軟的口感、淺甜而不膩的味道。其優點為在相同重量下,熱量比一般巧克力低,但仍需注意食用量,才可享受美味又不發胖。
-
2022-02-13 養生.聰明飲食
巧克力功效有哪些?營養師:巧克力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大
明天是西洋情人節,給他/她的巧克力準備好了嗎?巧克力除了是傳達情意、紓解壓力的食物,在營養師眼裡,它也是值得推薦的好食物,前提是要選對「真正的巧克力」。什麼?巧克力還有「假」的嗎?小心,那些添加了高糖、代可可脂的偽巧克力,吃來滿足甜蜜,卻是不折不扣、讓你發胖的垃圾食物。學會看巧克力成分,就能送給情人一份浪漫又健康的禮物。充滿戀愛氣氛的西洋情人節將到,民眾紛紛挑選巧克力送給心愛的另一半。巧克力在市面上雖被歸類為零食,但營養師指出,國外研究發現,黑巧克力能抗氧化、抗發炎,可以保護心血管,也能讓心情變得更好。含有類黃酮、可可多酚,保護心血管也有利大腦。製作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粉、可可脂,而可可粉是可可豆經過壓榨、去除部分可可脂後,再磨碎變成可可粉。不過可可粉含有苦味,因此會添加不同配方的糖及脂肪,調製出不同風味的巧克力。追溯歷史,可可豆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古代瑪雅人稱可可豆是「神的食物」,當時用可可粉加水、辣椒飲用,被認為有提神、抗疲勞功用,與現代吃法不同。直到西班牙人將可可豆帶回歐洲,才逐漸演變成現今的巧克力文化。營養師宋明樺表示,黑巧克力中含有類黃酮、可可多酚等,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不僅可以保護心血管,對大腦保健也都有益處。健康成人每周吃2次黑巧克力,可降低50%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宋明樺指出,可可中的黃烷醇也有抗氧化功能,有助於肌膚養顏美容。此外,巧克力中含有色胺酸,是體內合成血清素的重要成分,而血清素又有「快樂荷爾蒙」之稱,也是許多民眾吃完巧克力後,會感覺心情愉悅的原因。三軍總醫院營養師查慧琦表示,可可脂是從可可豆中所榨取出的天然植物性可食用油脂,當中約60%為飽和脂肪酸、35%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5%左右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以不飽和脂肪酸攝取,對人體最佳。查慧琦指出,根據國外研究結果,健康成人每周攝取2次黑巧克力,可以降低50%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並降低32%心臟冠狀血管鈣化發生率,也能降低6%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查慧琦表示,巧克力也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栓及發炎反應等功能,但若本身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肥胖的民眾,不建議吃太多巧克力,避免累積更多脂肪。每天建議攝取量30至40公克,挑選純度60%以上。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克含有85%可可的黑巧克力,有14.2克膳食纖維,還有鈣、磷、鉀、鎂、鐵等礦物質。查慧琦表示,以100克85%的黑巧克力來看,熱量約585大卡,其甜度約一般人的一分糖。不過巧克力中也含有咖啡因成分,人體每日咖啡因攝取上限300毫克,若喝了濃縮咖啡又吃巧克力,攝取過多咖啡因,長期下來恐影響睡眠,也會導致咖啡因成癮。宋明樺指出,每天巧克力攝取量建議在30至40公克,約一顆雞蛋大小,若挑選可可脂純度越高的巧克力,對身體的確有好處;若選到可可脂純度低的巧克力,吃多恐加重身體負擔。不過即便是好的巧克力,仍含有糖分及熱量,建議不要攝取超量。宋明樺表示,若巧克力純度高達99%,「非常苦,我吃一米粒大小都很難下嚥。」雖然先苦後甘,但多數人難以接受,因此建議民眾選擇巧克力時,可以挑可可含量約60%至70%以上,口感既不會太差,對身體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如何分辨真正可可脂?純可可脂熔點低 指尖就能融化可可脂價格不便宜,查慧琦表示,不少市售巧克力會用「代可可脂」取代,兩者僅差一個字,代可可脂口感雖滑順,但卻含反式脂肪酸,恐對人體心血管造成威脅。要如何分辨出真正的可可脂?查慧琦指出,純可可脂熔點較低,約攝氏27、28度環境下會漸漸融化,若到37、38度會完全融化;而代可可脂熔點則高達60度。人類體溫約36、37度,手指溫度約31、32度,如果手拿巧克力一下就融化,代表純可可脂含量很高,若許久未融化、甚至要用咬的才會融化,代表可可脂含量並不高。
-
2022-02-12 養生.聰明飲食
湯圓、元宵傻傻分不清 營養師:熱量都高適量就好
元宵節將於下周二登場,除了提燈籠、猜燈謎外,一碗熱呼呼的元宵、湯圓,也是民眾最喜歡的傳統美食之一。就有營養師提醒,雖湯圓很受民眾歡迎,但也別吃太多,除了熱量高外,患有高血壓、腎臟病或胃不好的民眾,也盡量避免較好。元宵節將至,來上一碗熱呼呼的「湯圓」,是大家最常過節的傳統習俗之一。但民眾總有個疑問,這天吃的到底稱作「元宵」或是「湯圓」?但其實湯圓、元宵,辨別的方式,並非從是否有「包餡」來判斷,兩者最主要差別在於「作法」,口感也有所不同。「元宵」是以餡料沾水,放在糯米粉上不停「搖製」,成圓球狀即完成,口感較扎實有咬勁,且通常會以較硬的甜餡為主,外型以圓形為主,但較不規則;而「湯圓」則是先將糯米粉或水製成「糰」,包入個人喜好餡料「搓」成球狀,口感軟黏Q彈,而傳統冬至湯圓(也稱紅白湯圓)則是不添加餡料,作法也是將糰搓製而成。有些喜好湯圓的民眾,不小心就會吃了好幾碗。童綜合醫院營養師林珈伃指出,不論是「湯圓」或「元宵」,熱量皆不少;以傳統紅白湯圓來說,10顆熱量約70大卡,等同於1顆有包餡的湯圓或元宵,一碗熱呼呼紅豆湯元宵,若吃了4顆,加上紅豆湯,熱量就超過了1碗米飯。林珈伃也提醒,包餡鹹湯圓鈉含量較高,食用時應避免喝湯,避免血壓上升;包花生、芝麻或豆沙的甜餡湯圓,則是含磷量高,容易造成腎臟負擔,腎臟病患應避免攝取;林也表示,湯圓或元宵原料都是糯米,不易消化,加上甜食易造成胃食道逆流,消化功能較弱者應酌量並細嚼慢嚥。民眾若想應景吃碗湯圓,林珈伃也建議,民眾可盡量均衡搭配、使用天然食材,鹹口味可加入韭菜、茼蒿等蔬菜,補充膳食纖維,甜口味則可盡量使用天然桂圓、枸杞提味,取代常用的紅豆或花生,減少糖分及熱量;選購湯圓時,也可先看營養標示,選擇熱量、飽和脂肪及糖含量較低的;再來就是適量攝取,避免攝取過多熱量,就可健康吃湯圓。
-
2022-02-1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預防心肌梗塞多吃6類食物!營養師開「護心一日菜單」
「心肌梗塞」就是「急性心臟病發作」,若未及時搶救,幾分鐘內就會奪走一條人命。心臟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二位,有年輕化趨勢,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三高患者、抽菸或體重過重的族群,都應嚴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及早做好「護心」準備。春節前後一個月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高峰期,當氣溫驟降時容易心肌梗塞發作。劉怡里指出,預防心肌梗塞發生,平時應有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加上用藥與定期檢查。在健康飲食方面,建議可多攝取魚、綠色蔬菜、堅果、豆類、水果及茶類等六大類食物,她設計「護心一日食譜」,供民眾養護心血管健康的參考。預防心肌梗塞六類食物1.魚類:鮭魚、秋刀魚、鯖魚、虱目魚。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抗氧化作用,也含有EPA、DHA,其中EPA有降血脂、降三酸甘油脂效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一天三餐中有一餐吃一掌心的魚類。2.綠色蔬菜類:蘆筍、地瓜葉、綠花椰菜、菠菜。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含量豐富,有助於脂肪代謝、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減少油脂吸收、降體脂肪,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3.堅果種子類:葵瓜子、芝麻、開心果。堅果類屬於油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多,維生素E含量豐富,具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可降低壞膽固醇,抑制動脈粥狀硬化,每天一把堅果,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4.豆類:豆腐、豆漿。豆類富含植物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膳食纖維豐富,也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有助於脂肪代謝,尤其對於更年期的婦女,更有效降低壞膽固醇及血脂,減少膽固醇的吸收。5.高維生素C水果類:芭樂、木瓜、小番茄、奇異果、柑橘類。高維生素C水果,可以保護血管彈性,幫助膽固醇代謝,並且有助於維生素E生,預防心血管疾病,減少中風風險。6.水分:開水、無糖茶。每天喝足2000㏄的水,或喝兒茶素含量豐富的無糖綠茶,都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2022-02-10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下)
癌症一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之首,而癌症的發生很有可能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那麼要怎麼從日常飲食改善呢?不妨參考,美國癌症權威【美國癌症研究組織】列出26種抗癌食物吧!26種抗癌食物:蘋果、蘆筍、藍莓、綠花椰菜、孢子甘藍、胡蘿蔔、白色花椰菜、櫻桃、咖啡、蔓越莓、亞麻籽、大蒜、葡萄柚、葡萄、羽衣甘藍、柳橙、豆類、覆盆莓、大豆、菠菜、南瓜、草莓、茶、番茄、核桃、全穀類延伸閱讀: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上)葡萄富含抗氧化物白藜蘆醇,可抵抗自由基傷害、減少發炎導致的損傷、抗癌;花青素、槲皮素,能抗氧化、抗老化,增加血管彈性,保護心血管。羽衣甘藍其胡蘿蔔素、類黃酮、槲皮素都可以作為抗氧化劑。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減低身體內的自由基,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抗衰老能力和抗癌能力等。柳橙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鈣、磷、鉀、檸檬酸、果膠等營養素,其中的維生素C以及類胡蘿蔔素可對抗自由基,保護細胞膜完整,防止細胞受到傷害。豆類(碗豆、扁豆)含膳食纖維、抗性澱粉、酚類化合物,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覆盆莓天然抗氧化劑,可以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促進新陳代謝。大豆含大豆蛋白、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低,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有改善便秘的作用。適量的攝取並不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的機率。菠菜富含維生素A,可預防癌細胞與DNA結合;膳食纖維有助消化;鉀離子含量高,可加速體內鈉離子代謝,有助調節血壓、保護血管。南瓜含有β-胡蘿蔔素,除了可以防癌外,還具有保護心臟、血液系統的作用,並增強黏膜及皮膚的健康與抵抗力。草莓所含的鞣花酸,可以分解食物中多餘脂肪,減少對有毒物質的吸收。也是種抗癌成分,可以減低癌症發生率。茶所含的兒茶素類已證實具抗氧化作用,可中和身體內各部分所產生的自由基,延緩老化、防止油脂氧化和改善過敏現象。番茄所含的蕃茄紅素,為胡蘿蔔素的一種,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抗氧化、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和凋謝,抑制癌細胞訊號傳遞作用及分裂等。有降低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結直腸癌的風險。核桃富含對心臟有益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減少壞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全穀類含豐富膳食纖維、微量營養素,可以降低罹患中風、第2型糖尿病、心臟病等風險,對於體重維持也有幫助。已有相當多研究顯示具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
2022-02-08 養生.聰明飲食
蛋、酪梨、魚類都上榜!美CDC建議吃10種食物控制血糖防糖尿病
你知道嗎?想預防糖尿病,飲食其實非常重要,根據Healthline的報導指出,糖尿病主要目標為控制血糖以及預防併發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慎選食物。根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數據指出,有大約1億的美國成年人罹患糖尿病,或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由於糖尿病會導致其他嚴重併發症,例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和神經系統等問題,因此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食非常重要,以下10種食物有助於控制血糖:1.富含優良脂肪的魚類:包括鮭魚、沙丁魚、鯡魚和鯖魚等魚類,都含有omega-3脂肪酸、DHA和EPA,可減少發炎並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有益於心臟健康,研究指出吃富含優良脂肪的魚有助於調節血糖。2.酪梨:研究顯示這種熱帶水果富含健康的不飽和脂肪,不僅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還有穩定血糖的功效。在沙拉或三明治上,放上美味的酪梨片是不錯的選擇。3.核桃:堅果是攝取omega-3脂肪酸的優良來源,有助於穩定血糖。2018年發表的1項研究發現,在過去24小時內吃過核桃的參與者,與沒有吃堅果的人相比,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少了一半。生吃或將核桃烤過後再吃,都是完美的隨身零食。4.蘋果醋:醋是一種古老的滋補品,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的說法,蘋果醋對於改善胰島素阻抗或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反應,有顯著作用。建議將蘋果醋當作沙拉醬或作為滋補品來食用,也可以在吃早餐30分鐘前喝1到2湯匙用水稀釋過的蘋果醋。5.肉桂:發表在美國糖尿病協會《糖尿病護理期刊》上的1項研究發現,每天食用肉桂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三酸甘油酯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總膽固醇皆同時降低。由於第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健康者的2倍甚至更多,因此這些指數的下降,對第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有很大的幫助。在日常飲食之中,也能在希臘優格、早餐燕麥或冰沙上撒上肉桂。6.綠色蔬菜:綠色蔬菜的熱量較低,容易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因此對於血糖數值不會造成顯著的影響。菠菜、羽衣甘藍和其他綠色蔬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許多醣尿病患者往往缺乏維生素C,建議適量補充綠色蔬菜。7.蛋:2019年的1項研究發現,早餐吃雞蛋等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有助於糖尿病患者全天的血糖控制。最近的研究推翻了吃雞蛋會導致心臟病的舊假設,新的研究表明,每周吃6到12個雞蛋的飲食模式,並不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8.奇亞籽:根據Healthline的報導指出,奇亞籽是糖尿病患者的絕佳食物,因為它們的纖維含量非常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極低,可以透過奇亞籽中的黏性纖維,減緩食物通過腸道時的消化速度,來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9.豆類:價格平實、營養豐富且超級健康的豆類,可以幫助預防和控制糖尿病。豆類的升糖指數很低,這使它們成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選擇。臨床也證明豆類可以改善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重、空腹血糖和心血管危險等因素。10.希臘優格:一項針對超過10萬名參與者的所進行的長期研究發現,每天飲用6至8盎司的希臘優格,能夠使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18%。(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愛吃麵包、土司、烏龍麵小心糖尿病! 專家曝飲食「犯1忌」所致 ·「糖尿病第一個症狀」非多吃、多喝、多尿! 醫示警:每4位病人2至3位都中
-
2022-02-06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有效避免失智及維持腦力健康 專家教怎麼吃怎麼動讓腦袋更犀利
常覺得忘東忘西、腦力不夠用,到底是健忘還是失智?如何及早儲備腦力,科學研究證實,運動和適當飲食都可以讓腦袋更犀利。777腦力保健法 運動最重要曾文毅/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推薦理由:提升腦力健康,建議從運動、飲食、睡眠三方面著手,每天應走7千步、吃飯7分飽、睡眠7小時的「777腦力保健法」,其中又以運動最重要。運動是目前實證醫學上,最有效避免失智及維持腦力健康的活動。運動時應搭配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我今年65歲,為維持腦力健康,天氣好時,固定從住家騎40分鐘的Youbike到工作地點,每周游泳一次,時間40分鐘,每周到健身房一次進行重量訓練。長期養成運動習慣,有助全身血管健康,供應腦部的氧氣及營養充足,且運動後肌肉量增加,有助分泌肌肉酵素,此酵素可促進腦部運作,因此「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其實是錯的,愈是運動的人,大腦更健康。若沒時間運動、上健身房的人,則建議每天應走7千步。除運動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患者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以防病情突然惡化,引發中風危機,造成腦部損傷。飲食應採用「健腦飲食」的地中海飲食法,攝取大量及多樣蔬果,多吃魚、蛋,獲取優質蛋白質,油脂則選擇堅果、橄欖油等,此外,如五穀雜糧等也是對腦力營養有所助益。每餐應只吃7分飽,因人在沒有吃飽、處於一點飢餓感的情形下,體內會產生自噬作用,將重新組裝及長出新的細胞。最後,要維持大腦健康,每天睡眠時間7小時,以清除及洗刷大腦運行一天的雜質、廢物及毒性蛋白等,且需進入深層睡眠,大腦才會愈來愈健康。全頭頭皮按摩 促進血液循環陳潮宗/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中醫師推薦理由:為了保養腦力,可以用梳子、刮痧板或雙手手指按摩全頭頭皮、後頸部,促進血液循環。每次按摩約10至15分鐘,每天進行4次,以促進血液循環,因頭部布滿穴道,不需特別針對何種穴道進行按摩,如此有提神醒腦功效。平時也可依個人興趣,從事打麻將、桌遊等用腦、動腦的思考活動,有助腦力健康。現代人愈來愈長壽,大腦功能退化者也愈來愈多,常見健忘與失智。健忘是一時想不起來,但隨後可以想起來;失智症則是容易迷失方向,比如出了家門卻迷路回不了家,或是心算的計算能力喪失、不靈光,或出現妄想等。民眾若有健忘相關症狀,可至中醫診所經中醫師問診使用「孔聖枕中丹」,藥方包括龜板、龍骨、遠志、菖蒲,作用為補益心腎,益智安神,緩解失眠、健忘、精神恍惚等症狀。此外,維持腦力健康,陳潮宗說,可以在食材中添加枸杞、何首烏等抗老化、抗氧化中藥材,如燉煮枸杞雞湯、何首烏雞湯等。枸杞或何首烏一人份約為10克,但因何首烏有一點氣味,有些民眾不習慣,建議可以由1000c.c.的水中放入7至10克何首烏,熬煮成300至400c.c.的湯汁,在不影響風味的前提下,酌量加入雞湯中,達到養生益腦的作用。抗發炎食物 讓腦袋更靈光許惠玉/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推薦理由:要維持腦力健康的「心智飲食」,應多攝取抗發炎食物,如鮭魚、蔬菜、水果、堅果,其中富含Omega3、植化素,以及維他命A、C、E,以對抗自由基,避免腦力衰退。心智飲食的食物須多樣化,建議每天吃15種以上食物,包括較多蔬果、未精製全榖、豆類及其製品等。國內外研究發現,飲食營養愈多樣化,可刺激腦神經活化、降低發炎反應,增進記憶力、判斷力、表達和理解等認知功能。但要維持大腦健康,一定要避免傷害腦力的食物,如香腸、臘肉等加工紅肉,以及炸雞排、鹽酥雞等油炸食物,與精緻糕點、含糖飲料等。「長壽飲食」也可以保持大腦健康,須多吃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攝取多來自肉類,但肉類含有飽和脂肪酸,容易在體內形成膽固醇,因此以大豆、豆類、藻類、菇類等植物性蛋白質為基礎,是更好的選擇。維持腦力、長壽三餐飲食建議搭配:早餐:一條地瓜、一杯240c.c.豆漿及一份水果(如一根香蕉、一顆蘋果等)。中餐:一碗糙米飯,菜色選擇三色豆、毛豆、長豆、鷹嘴豆等,並搭配鮭魚、菠菜等。晚餐:吃一碗五穀雜糧飯,加入含豆腐、豆干等豆製品菜色及蔬菜,肉類約為三兩、150克的紅肉或白肉,建議一周不吃超過500公克紅肉或白肉。